- 相關推薦
七顆鉆石教學設計
小編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七顆鉆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用。關注pincai網獲得更多內容!
【教材與學情分析】
《七顆鉆石》是課改實驗教材第6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文。這一單元主要選取了以愛的力量為主題的文章,使學生懂得做人要有愛心。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本文描寫的是在一次大旱之年,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為生病的母親找水,由于她的愛心,水罐最后變成金的,從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射出七顆鉆石,升上天空。從水罐的這一次次變化中使學生知道:廣博無私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文章第一自然段不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而且還為小姑娘一次又一次的把水給別人喝做了鋪墊。全文以“水罐的變化”為主線,而這些變化又都是以"愛心"為前提,因此緊緊圍繞"愛心"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則成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從單元教學要求看,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以及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深入領會文本所表達的內容是這節課中所要體現的。從學情分析的角度看,童話故事對于三年級學生有極大的誘惑力,因此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理解水罐為什么會有神奇的變化及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使學生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靈,理解七顆鉆石與小姑娘美好心靈的關系,使學生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七顆鉆石的句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感受詞性,回顧文章主要內容
1、復習詞語,感受詞性
水井、絆倒、鉆石、涌出、咽唾沫
清澈、清亮、喜出望外、旱災、水罐
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
表示動作的:
表示樣子或狀態的:
【設計意圖:分別從音義方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詞語,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按照提示分成三類,進而感受詞性,為后面學習感受詞性做鋪墊。】
2、用上其中幾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選擇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抓住主線,質疑探究,引領學生走入文本
1、默讀課文,思考:每一次水罐發生了那些神奇的變化?用直線畫下來。
———交流中出示課件:
● 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里面竟然裝滿了清涼新鮮的水。
● 她以為水一定灑光了,但是沒有,水罐端端正正的在地上放著,里面的水仍舊滿滿的
● 當小姑娘再拿起水罐時,木制的水罐變成了銀的。
● 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 突然從水罐里射出七顆閃閃發光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鮮的水流。
● 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極高的天空,變成了七顆燦爛的星星。
2、試著用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說一說。(出示詞語:先、然后、又、隨后、接著、再、最后)
3、教師針對學生發言進行小結,梳理線索
空木水罐----裝滿清涼新鮮的水----端正地放著水滿滿的----銀水罐----金水罐----七顆鉆石----巨大的水流
4、針對水罐的這一神奇變化進行質疑:看著這神奇的變化,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這一系列的變化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
為什水罐會發生這么神奇的變化?
為什么水罐不一下就射出鉆石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閱讀期待。】
三、深入感悟,品讀交流,感悟女孩美好心靈
一、探究水罐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些神奇的現象
1、請同學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水罐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些神奇現象?
2、小組討論:當小姑娘 的時候,水罐 。
3、全班匯報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后達成共識:
當小姑娘給生病的母親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水罐由空的變成了滿滿的。
當小姑娘趕緊回家給媽媽送水被小狗絆倒,趕緊撿水罐的時候,水罐還是滿滿的。
當小姑娘看到小狗干渴,把水分給小狗喝的時候,水罐由木質的變成了銀的。
當小姑娘用小勺一口一口的喂媽媽,自己不肯喝的時候,水罐由銀的變成了金的。
當小姑娘把僅有的一點水遞給過路人的時候,水罐射出七顆鉆石,涌出了清澈新鮮的水流。
【設計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再次默讀課文,培養學生潛心讀文的能力;二是通過句式,規范學生的語言,訓練學生表達;三是順學而導,由學生的好奇,引發他們自主歸納罐子的變化為尋求原因做好心理鋪墊】
二、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體會和感受女孩美好心靈
1、初步探究水罐變化的原因
讀一讀這些神奇的現象,想一想水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神奇的現象呢?
讀中交流,順學而導:
因為小姑娘有孝心,所以水罐由空的變成了滿滿的。
因為小姑娘憐愛小動物,所以水罐由木質的變成了銀的。
因為小姑娘孝順媽媽,所以水罐由銀的的變成了金的。
因為小姑娘關愛他人,所以水罐射出七顆鉆石,涌出了清澈新鮮的水流。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使學生初步感受是因為小姑娘的愛心使水罐發生了變化,為進一步感受水罐的變化與女孩美好心靈的關系作鋪墊變化】
2、深入感悟變化背后的意義
小姑娘把自己千辛萬苦找來的水全都給了別人,難道她不需要水,不渴嗎?你是從哪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做簡單批注
預設一:學生可能結合第一段內容說明小姑娘也需要水。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也都(干渴)而死。
(1)自由朗讀第一段,引導學生抓住“干涸、干渴、干枯” “都”感受旱災的嚴重。
(2)借助圖片想象干旱的情景,感受水的重要。
(3)通過朗讀表達情感(對水的渴望)
是啊!此時,水就是生存的希望,生命的象征。這可是位“小姑娘”啊,一個為媽媽找水奔波了一夜,干渴而暈倒過的小姑娘啊,她太需要水了!應該怎樣讀呢?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讀
預設二:學生也可能抓住“真想喝個夠”來說明小姑娘需要水。
出示1:小姑娘在哪兒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里面竟然裝滿了清涼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得給媽媽留著,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
(1)引導學生抓住“哪”來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艱難。
發揮自己的想像,她可能都去了哪兒?
出示: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灌走出家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 她來到( ),這里的( )干涸了,來到( ),這里的( )干枯了;來到( ),發現這里的( )也都( )而死,哪兒也找不到水,她又( )又( )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2)小姑娘渴嗎?引導想象此時小姑娘的樣子——咽干、唇裂、干渴難奈……
(3)小姑娘非常需要水,可她是怎么做的?指名讀4-5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小姑娘的樣子、動作,然后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抓住“把水倒在手心里,讓小狗喝”“不肯喝,一勺一勺地喂媽媽”體會小姑娘的善心與孝心,把課文讀好。)
(4)帶著對小狗的愛,對媽媽的孝再讀。
預設三:學生還可能,抓住“咽了一口唾沫”來說明小姑娘需要水。
出示2:小姑娘正想喝一點水,突然從門外走進一個過路人,要討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那個過路人。
(1)抓住“咽了一口唾沫”來說明小姑娘需要水。
(2)想象補白:小姑娘咽著唾沫,把水罐遞給那個過路人時,她心里想些什么呢?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想: ,把水罐遞給了那個過路人。(他比我更需要水,我要幫助這個人……)
【通過想象補白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體會小姑娘的仁愛之心。】
3、 進一步領悟女孩美好心靈
(1)情景再現,指導朗讀: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齊讀
(2)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追問:小姑娘給他人的僅僅是水嗎?(是愛心,是生命)
(3)總結升華
出示填空:
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 ),是( ),是( ) ,唯獨沒有想到( ) 。
(3)積累語言,嘗試背誦
四、回歸整體,總結全文,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回歸整體:現在你明白是什么原因使水罐發生神奇的變化了嗎?
2、想象表達
出示圖片,入情入境,想象表達。
看著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看著這清澈、新鮮的水流,你會聯想到什么?(小姑娘、萬物復蘇、善良……)
想象表達:我想到(仿佛看到): 。
【借故事情境引發想象,表達自己豐富的感受。】
3、引入資料 再解變化
4總結提升:
再讀課題“七顆鉆石”,你看到了什么?(小姑娘美好的心靈,鉆石般可貴,愛心永遠在天上閃光……)
【回扣入課時的理解,反思閱讀收獲,提升認識。】
布置作業:
1 背誦第6、7自然段。
2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顆鉆石》教學設計05-22
《七顆鉆石》教學設計優秀02-15
鉆石銷售總結05-31
鉆石祝福語02-02
鉆石廣告語03-12
鉆石婚祝福語02-07
鉆石銷售工作總結05-01
鉆石銷售工作總結05-29
《七顆鉆石》的評課稿05-30
七顆鉆石評課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