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精選23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2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
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3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后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
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崩钌掣形,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4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位老先生步履蹣跚地親自上門找到李苦禪,說自己十分喜歡李苦禪的作品,想向李苦禪求一幅畫。雖然前來求畫的人非常多,但眼見老先生求畫的心情十分迫切,李苦禪便當即答應下來。不巧的是,那幾天李苦禪的身體狀況不太好不能立即動筆,給那位老先生作畫的事情就暫時耽擱了幾天。當時,李苦禪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覺得也不急在這一兩天,耽擱幾天也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來得及給老先生動筆作畫,一天早晨,他竟然得到了老先生已經去世的消息,震驚之后,李苦禪后悔不已,甚至跺足垂淚不止,覺得自己辜負了老先生的一番信任。先生沒能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老先生一定是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
心情稍稍平靜下來之后,李苦禪拖著病痛折磨得十分虛弱的身體,走到畫案前,淚眼朦朧之中揮毫畫了一幅《白蓮圖》,而后鈐好印章,最后鄭重嚴肅地在畫作上題寫了老先生的名字。待墨跡全都干爽之后,李苦禪又親自拿著那幅畫作走到庭院之中,對天肅立,默默禱告,禁不住又一次流淚不止。而后,李苦禪點燃了自己剛剛完成的那幅畫作。等到畫作完全燒成了灰,李苦禪才心情沉重地走回了畫室。
事后,李苦禪多次跟自己的學生及身邊的人提及此事,而且頗多遺憾和愧疚地說:“我從來沒有失信于人,惟此事愧對老先生,鑄成終生遺憾。今后,再有人向我求畫,只要是我答應下來的,你們一定要及時地催促我,切勿讓我再失信于人”。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5
誠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吧。是啊,或許你常常掛在嘴邊,可是你做到了嗎?
要做到誠信并不難,但又很難。誠是誠實,信則是信用,只有講信用而且誠實的人,靈魂才是美好的。《狼來了》這個寓言故事大家一定聽過,故事里的那個牧童,兩次騙了人們,當狼真的來到時,沒有人去救他。
這是為什么?是因為他沒有做到“誠”。誠實,會換來別人的信任,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會……可是,小小的謊言就會損失信任和幫助。
宋慶齡就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有一次,宋慶齡和同學約好下午六點到老師家里拜訪,回到家后,宋慶齡吃完晚飯,爸爸就說:“你叔今天過生邀請全家人過去。”宋慶齡聽后很高興,但一想到和同學的約定馬上就拒絕了,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同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舊站在那里等待,可是仍不見那位同學的身影,宋慶齡回到家渾身濕透了,看見爸媽早已從叔叔那里回來了。第二天,宋慶齡照樣到學校上課,也沒有因為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學鬧矛盾。毛主席曾說過:“朋友交往要重信義!笔前。庞檬怯颜x之間的橋梁,只要你誠實,就會換來信用。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艘貨輪在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大西洋。他大喊救命,可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船越來越遠,后來,什么都看不見了。孩子力氣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他想: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后,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終于,船長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終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誠信,是個美好的東西。很容易得到它,只要你做到“誠”和“信”,真心對待別人。
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心里,做個誠實的人。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6
門德爾松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宮為正在英國訪問的門德爾松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來。當門德爾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爾茲》這支曲子時,女王倍加贊賞,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
門德爾松并沒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詳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來她妹妹芬妮亞也是個極有音樂造詣的作曲家,她寫了這首曲子,幾位兄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表。盡管門德爾松譽滿國內外,藝術才華出類拔萃,但他并不相奪人之美,貪他人之功為已有,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和修養。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7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后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于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叭藷o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的。小與大,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8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9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痹诱f:“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
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痹佑谑前沿i給殺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0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霸谖业膸紊隙鄬扅c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彼麑Φ曛髡f。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后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1
在古代,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2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
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3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一生教育追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就是教導我們要做個講誠信的人。
為什么要講誠信呢?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明習慣。人與人相處,只有誠信相待,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有時候,你就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有我們對待別人誠信了,大家才會相信你,也會愿意幫助你。這樣,你就可以得到許多幫助,對你終生有益。如果人人誠信,那我們的社會將成為誠信的社會,那樣大家的生活也會真正的和諧幸福。
陶行知爺爺的教育追求是“教人求真、學做真人”,他本身就是一個講誠信的人。育才學校是他和師生赤手空拳辦起來的,學校經費沒有穩定的來源,有時全校幾乎要斷糧了。有人勸他把學校停辦算了,但他堅決不答應。他發動全校師生向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捐募,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他還讓大家在任何情況下,不得私自挪用分文。他的上衣縫有兩只口袋,一只裝公款,一只裝私款。有一次他到外地去募捐,募捐了不少現款,口袋滿滿的,但回去時忽然發現放私款的口袋里沒有一點錢。他始終有一個堅定的想法,絕不挪用公家一分錢,盡管一天奔波下來,他早已疲憊不堪、饑腸轆轆,但仍堅持從十里外步行回校。所以,陶行知爺爺譽滿天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宋真宗。宋真宗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荚嚂r晏殊發現考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宋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生”。
阿伯拉罕·林肯出身卑微,但為人和藹公正,誠實厚道。他21歲那年,在朋友開的一家商店里當店員。有一天一老婦來買紡織,多付了12美分,林肯當時沒有發覺。等他結帳時發現多收了錢,當晚就步行趕了六英里路,把多收的錢退給了那個老婦。附近的居民都很尊敬和喜愛這個年輕人,親熱地稱他“誠實的林肯”。正因為這種誠信的做人態度,林肯后來才成為了最著名的.美國總統之一。
寓言故事《牧童和狼》想必大家都聽過。為什么最后當狼真的來時,牧童大聲喊了也沒人來幫助他,導致羊都被狼吃了呢?就是因為他騙過人們多次,人們對他已經失去了信任,所以便不信他了。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人會相信。這就是一直騙人的后果。
我想請所有的人們記。赫\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毀滅了自己!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4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齊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決不能夠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貌學,聽父母的教導。此刻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痹佑谑前沿i給殺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5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6
5月2日是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誠實節,又稱“不說謊紀念日”。它是為了紀念一個年僅8歲因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男孩而設立的。
這個男孩名叫埃默紐?旦南。埃默紐5歲時,不幸父母雙亡,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后被諾頓夫婦收養作義子。埃默紐8歲時,一天晚上他剛睡著,就被樓下一陣敲打聲驚醒。他急忙下樓,只見繼父和繼母正在謀殺一個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販。第二天一早,他繼父就來到他的房間,教他在警察面前說謊。埃默紐回答說,他不想說謊話。諾頓夫婦就把他的雙手吊在梁上,用柳條抽打他,逼他說謊。抽打了兩個小時,埃默紐的回答還是:“爸爸饒了我吧,我不想說謊……”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發后,諾頓夫婦受到法律的'嚴懲。市政府為埃默紐建造了一塊紀念碑和一座塑像。紀念碑上寫著:“懷念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政府定每年的5月2日為誠實節,以永久紀念。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7
他是一位農民,又是一位慈父,為了深愛著的兒女,他辛勤勞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富甲一方的莊園主。他的土地富饒肥沃,面積很大,邊界是一處陡峭的懸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兒子帶在身邊,到莊園里去查看。孩子才5歲,見什么都新奇,趁父親不注意就溜到園子里,一個人玩開了。正午時分,他發現兒子丟了,四處尋不見,最后,在小河里發現了兒子的尸體。
流轉百年的誠信遭遇如此不幸,他簡直要發瘋了。為了能夠天天“看見”兒子,他在莊園里壘了一個小墳冢。每天黃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佇立在風中懺悔,傷心欲絕。
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又過了好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莊園。出于對兒子的愛,他對承買人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兒子的陵墓必須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掉。他將這一要求鄭重地寫進了契約。
墓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一年年過去,土地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轉的過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這個無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張又一張契約的保護下完好無損。
幾十年后,這塊風水寶地被政府圈定為格蘭特將軍的陵園。紐約市政府遵守關于墓地的契約,把這個無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來。格蘭特將軍就安葬在這個無名孩子墓的旁邊。孤獨百年的孩子,有了一個偉人做伴。格蘭特將軍是美國第18任總統,南北戰爭時期的北方軍隊統帥。這么一個英武的將軍,改變歷史的風云人物,死后竟與一個無名孩子毗鄰而居,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觀。
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已是河濱公園一部分的格蘭特將軍陵園,隆重紀念格蘭特將軍逝世120周年。與此同時,朱利·安尼市長作為土地主人的代表親自簽約,承諾要讓無名孩子的墓永遠存續下去,并把這個故事刻在墓碑上,豎在無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親在天有靈,知道契約流轉百年依然不變樣,一定會含笑九泉。
誠信如金。無疑,這個孩子和他的父親是幸運的。誠實守信,對于整個人類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8
誠實信用的名譽是世界上最好的廣告。
不久前,一位布料商店的經理對人說,他們店里目前正忙于將整匹的布料剪為零段,真是忙碌不堪。他說,只要在廣告上大加宣傳,說購買碎段的布料比按匹算的布料是如何便宜、合算,人們便肯定會信以為真,爭相前來購買。但是試問,一旦顧客們發現他的欺騙行為以后,還會有人再愿意光顧這種騙人的商店嗎?
許多人把說謊、欺騙視為一種手段,他們相信說謊、欺騙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好多信譽很好的商店,也往往掩飾自己貨物的弱點,用動人的廣告來哄騙消費者。有很多人認為,在商業上,欺騙如同資本一樣,是十分必要的。他們認為,在商業上處處講實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新聞界也常有偏離事實、渲染事實、牽強附會、顛倒事實的傾向。其實,一種報紙的聲譽和一個人的聲譽是一樣的。如果一種報紙老是故意欺騙讀者,不久便會獲得一個說謊者的名聲。而只有那些立足于事實、誠實不欺的報紙,才是新聞界的中流砥柱,他們最終的銷量要比那些經常欺騙讀者的報紙多出數百倍。
所以,由于一貫講真話而獲得的聲譽,要比由欺騙所暫時獲得的好處,價值高上千百倍!
商業社會中,最大的危險就是不誠實與欺騙。往往在經濟蕭條時,人們更喜歡利用投機取巧的方法,欺騙顧客,不講真話或是把應當說的真話秘而不宣。但他們沒有顧慮到,這樣的做法暫時來說在金錢上是賺了一些,可是自己的人格和信用也就此損壞;他們的錢袋里固然增加了一些錢,他們的人格和信用已喪失殆盡。
實際上,現在也有許多曾經說謊的人或是專門從事欺騙的機構,感到用欺騙方法來對付他人最終是得不償失的,他們最終認識到,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在美國的眾多商行中,很少有長達450年歷史的。美國的大多數商店,都如曇花一現。在開業時,這些商店通過大肆欺騙的方式吸引了許多顧客的注意,固然繁榮一時。但是因為他們的'繁榮是建立在不誠實和欺騙的基礎上的,不久后這些商店便關門大吉了。他們只知道從欺騙顧客中獲得好處,不知道他們的欺騙手段最終會為顧客所發覺,于是許多商店的生意日趨清淡,業務逐漸萎縮,結果導致歇業破產。
誠實信用的名譽是世界上最好的廣告。僅僅因為誠實信用的名譽,美國好幾家大商行、大公司的名字和品牌就價值數百萬美元。
與一個欺騙他人、沒有信用的人相比,一個誠實而有信用人的力量要大得多。一個把自己的言行建立在誠實基礎上的人,不僅享有外在的榮譽,內在里也信心十足,對自己的行動更有把握。而在欺騙者的外表上,仿佛貼著一種令人不恥的標記。在今日社會,最令人痛心的現象莫過于一些年輕人為自己的利益出賣他們的人格。如果連自己的寶貴人格都賣了,即便能獲得一些名利,又有什么意義呢?
如果一個人的聲譽損壞了,還有什么方法能夠彌補呢?這幾乎是無法彌補的。試問一個人如果連他自己的品格都不要了,人生還有什么價值呢?一個人如果違反了人類善良的天性,那就不要說貪圖名利了,就是再丑陋的行為,他都會干得出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19
美國開國大總統華盛頓小的時候,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跟父親之間,曾有過這樣一段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根,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華盛頓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了心上。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20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侯嬰說情。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后來,曹邱生又繼續替季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21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條令已經完備,還沒有公布,商鞅擔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遷移到北門的人給他十金。民眾認為奇怪,沒有一個敢去搬的,商鞅又說:“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有一個人搬遷了那根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商鞅用這個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于公布了法令。
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貼鄰的魏國就
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后來 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墒乔貒囊恍┵F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 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 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彼f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 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后,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和鄉村合并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于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陜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當然要引起激烈的斗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受罰!苯Y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周天子打發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22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23
公元前496年夏歷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歲生日。由于孔子當時游歷在衛國,住在衛國大夫蘧伯玉家里。孔子怕蘧伯玉為其慶壽,驚擾了他,便大清早帶領著弟子們到帝丘(當時衛國的國都)郊外一片樹林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樹下,孔子最欣賞的弟子顏回來到師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個大禮,說:“請夫子上坐,受弟子們一拜!”接著攙扶孔子來到老柏樹下早已擺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問:“顏回啊,你要干什么?”
顏回說:“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記!”
說話間,弟子們已七手八腳地在孔子的面前擺出了酒肉和新鮮的'壽桃,然后顏回和子路率領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頭拜壽。
孔子忙說:“都快快請起,師生之間不必這樣!”
弟子們磕完了頭,拜完了壽,眾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圍了起來,或說,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卻還跪著兩個人不肯起來,其中一個是子貢,另一個大家全都不認識。
原來子貢當時在衛國做官,衛靈公看中了他的辯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國,辦理外交大事。子貢前不久出使魯國,今天是為了給孔子慶壽而星夜趕回來的。跪著的另一個青年叫樊遲,他一身農民打扮,憨厚樸實,少言寡語,見人還羞得滿臉通紅。這次子貢去魯國,碰上樊遲在到處拜師求學。子貢見他雖然十分靦腆,但卻是聰明,便自作主張地領回來拜師,二是為了請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這些以后,忙將樊遲扶起,問道:“樊遲啊,你想學習什么本領?”
樊遲低聲說:“我想學習種植五谷雜糧!
孔子說:“種植五谷雜糧,我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農。”
樊遲又說:“那就向夫子學習種植蔬菜!
孔子說:“種植蔬菜,我還不如專門種菜的農民!
“那……”樊遲茫然地盯著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樣的學問呢?”
孔子耐心地說:“樊遲啊,君子要有雄心壯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禮賢下士,老百姓沒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誠實守信,老百姓沒有不誠懇地對待他的。身居高位的如果能做到知書達禮,誠實守信,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會領著妻子兒女來投靠他的!
樊遲連連點頭說:“那弟子就學習禮,學習信!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商鞅講誠信的故事07-08
中國古代誠信故事06-19
有關名人講誠信的故事06-26
名人講誠信的短故事(通用36篇)11-04
講誠信的名言07-03
講誠信作文03-11
關于講誠信的作文02-20
如何教育孩子講誠信06-22
中國古代故事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