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
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工作和主要目標,向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以下內容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社團的活動計劃,歡迎參考!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活躍校園文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倡導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在校園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科學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的'魅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現特成立聯合小學科技社團,以點帶面,促進學校科普工作的開展。
二、組織領導:
組 長:郭寬榮
副組長:王紅麗、肖睿、趙妮
指導教師:肖睿、王征、米賽、劉妮、張艷、任聯
三、活動目標:
通過社團活動,大力宣傳科技的輝煌成就,幫助小學生進一步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激勵小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熱愛科學。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方法,激發科學創新精神,為參加市區科技創新大賽儲備人才和奠定基礎。
四、活動方式:
科技社團主要以“專題講座”、“觀看科教書籍”、“科技制作”、和“項目實踐”等方式開展活動。每次活動后填寫“社團活動記錄表”備案。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以提高科技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工作和主要目標,向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我校科普、科技工作的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我校師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而努力。
二、發展目標
開展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從實際出發,多形式、多渠道地設計好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扎扎實實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活動;科技輔導員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身邊的科學,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活動之中。
1、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不斷鉆研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2、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使學生對失敗有承受力,有頑強拼搏精神。
3、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建立科學必勝的信念,培養創新意識。
4、通過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和運用科學的客觀標準和準則,學會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社交活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工作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通過小實驗和各種研究活動,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動手實踐的能力。初步學會科學實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三、具體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遵守紀律、認真鉆研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認真聽輔導老師講課,認真實驗和制作,積極完成各項活動任務。
(二)、本學期科技社團的活動內容包括:
1 、常規性科技活動:
( 1 )農副業類:作物培養、養殖;
( 2 )制作類:標本制作、金木工等;
( 3 )操作類:電器使用、微機應用;
( 4 )信息傳播類:上網查詢、網頁制作;
( 5 )環保類:天文、氣象的觀測;
( 6 )實驗類:實驗器材的使用、部分簡單實驗
( 7 )社會調查報告
2 、節日性主題科技活動:
( 1 )“植樹節”樹種、品類及生存環境科學調查活動。
( 2 )世界環境日“病種的變異調查”、“學校傳染病的預防知識”講座。
( 3 )世界環境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征文、攝影、繪畫比賽。
( 4 )世界無煙日—— ①吸煙有害健康科學調查活動;②吸煙與理財調查活動。
( 5)我為科學家過生日活動;科學家科技成就調查、發明故事的宣傳,學習科學家的哪些品質??
3、開展讀書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主要開展以下活動:搜集科技文化方面的名人名言;確立一位科學家作為自己學習的楷模;讀一本自己喜愛的科普書集;寫一篇讀書心德體會;制作一份科技手抄報;舉行一次“金鑰匙在書中”演講比賽等。推薦閱讀《少兒百科全書》、《祖國上下五千年》、《我們愛天文》、《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觀看《天下》、《探索奧秘》、《人與自然》、《動物故事》等電視科普節目,讓學生到“大課本”中去獲取知識,提高科學素養。
(三)、活動方式
社團主要以“觀看科教片” 、“專題講座”、“項目實踐” 和“科技小論文”等方式開展活動。每次活動后填寫“社團活動記錄表”。
(四)、組織方式
成立科技社團領導小組:
組長: 許珍益
輔導老師: 許珍益 梁曉毅
(五)、活動時間
社團的活動時間為:每周星期二的下午第三節課
(六)、活動地點
社團的主要活動地點為:學校實驗室。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 篇3
為了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個方面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虹橋鎮一小成為學生真正成長的搖籃,使我校的科學興趣小組能得到不斷深入發展。
一、活動目的
1、學得開心,玩得開心。在學習中培養興趣,在社團活動中學習科學。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進取的科學素養。
3、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1、時間:活動時間每周三下午第二、第三節課
2、地點:小科學家實驗基地
三、活動形式及內容
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課堂教學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又可以完全脫離課堂教學,它可以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也可以進行一些課本學不到的東西。社團活動的形式機動靈活、多種多樣。要注意“點”和“面”結合,也就是要把群眾性活動和個別性活動結合起來。
1、開展趣味小實驗。
社團活動將實驗室一作為趣味實驗室,提供社團成員開展趣味實驗。我們的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為“書生型”,缺乏動手習慣與能力,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正是對學生的兩個基本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綜合訓練,是培養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
2、開展科技小制作。
社團活動將實驗室二作為科技創意廳,提供社團成員開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開展小制作。學生在設計制作中,不僅可以學習鞏固書本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難磨練學生意志,成功地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3、開展戶外考察活動。
充分挖掘學科課程教材中的科技含量,有意識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進行思考調查,并用所學的科學方法嘗試解決問題現象,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興趣。
4、設置科學探究站點
開設“生態種養園”給學生提供觀察動植物生命活動的基地;并積極與氣象局、科技館與科普單位建立聯系,為學生深層的科技活動提供足夠的實驗場所,籌備校園觀測站。
5、抓好科普宣傳活動。
鼓勵學生自己訂閱科普報刊,利用各種渠道借閱科普讀物,并提倡互通有無,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注意收集最新科技發展動態。將學校教學區、辦公區過道充分利用起來,布置科技教育的文化環境,設立“科學名人”專欄;“科學生活”專欄,“科學幻想”專欄,“科學制作”專欄,“科技名言”等專欄。
四、評價、成果展示
1、每次上課前讓學生簽名,下課后,將自覺打掃衛生的學生名字記錄下來,在學期中、結束時,對表現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發給科學家名片,簽發喜報)。
2.、舉辦“六小”競賽(像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小考察、小創意、小科幻、繪畫),并建立起嚴格的檢查、考評、獎勵制度,以提高科技活動的實效。在期末階段,社團能為全校師生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形式:舉行科學創新作品制作、實驗技能展示和《科學早知道》科普手抄報比賽,表彰優秀的學生。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本學年的教育工作,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普及課外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形成愛動手、知文化、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成立小實驗社團小組,本小組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科學興趣和素養為根本,使學生逐步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走進科學的世界,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知識探究過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技能、動手操作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了解事物的發展歷史及來源、實驗過程中鼓勵團隊合作、課后以多種類型進行分享。
3.努力構建良好的教學知識體系,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博大精深,逐步挖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具體措施
1.結合社團班級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充分進行科學知識的深度挖掘,引導學生自己多方面了解實驗器材及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收獲。
3.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但在課堂教學,而要讓學生在課后、在大自然中,到社會中去,將科學知識從課堂延伸擴展到課外,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4.每一次課堂確定相應的主題及實操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好課前教具及實驗器材準備,特別注重學生實驗步驟和方案的設計,大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5.根據不同的實驗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多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教具的準備,選取最合適的實驗材料進行活動,提高活動效果。
四、內容形式
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課堂教學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又可以完全脫離課堂教學,它可以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也可以進行一些課本學不到的東西。社團活動的形式機動靈活、多種多樣。要注意“點”和“面”結合,也就是要把群眾性活動和個別性活動結合起來。
(一)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化資源,加大傳統文化推進力度,以更豐富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熱愛傳統文化,讓“非遺”與“教學”更好地融合,讓孩子真正領悟中華優秀傳統之美。
(二)科技制作
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開展小制作。學生在設計制作中,不僅可以學習鞏固科學知識,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難磨練學生意志,成功地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三)手工體驗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正是對學生的兩個基本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綜合訓練,是培養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切身體驗科學帶來的魅力,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小學生科學社團活動計劃】相關文章:
小牛頓科學社團活動總結12-12
音樂社團活動計劃10-29
科技社團活動計劃10-01
舞蹈社團活動計劃06-13
美術書法社團活動計劃01-20
電腦繪畫社團活動計劃05-23
科技社團活動計劃 7篇12-01
學校手工繪畫社團活動計劃12-15
科技社團活動計劃6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