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祝福》提問
《祝福》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它講述了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現了魯迅先生反封建的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魯迅《祝福》的問題,歡迎大家閱讀。
魯迅《祝福》提問
1.“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想說明什么?這句話本身含有褒貶的意思嗎?
2.爆竹為什么是鈍響?
3.為何四叔要說“我”“胖了”?而且還打了引號?
4.文章第三自然段,為什么如此細致的描述“祝福”的習俗,和四叔書房的陳設,與文章的主題有關嗎?
5.“說不清”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且魯迅還特意花筆墨強調“說不清”, 其中是否有什么深意?
6.“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何意?
7.“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作者為什么要強調銀鐲子?其中絞絲銀鐲子表明了什么?
8.四叔在第46段和第52段連續兩次感嘆“然而……”,他想表達什么?又為什么沒有表達出來?
9.“女人換上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 為什么女人們會是鄙薄的神氣?
10.P41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這句話中的仍然二字有何深意?
11.強行再嫁時,祥林嫂“一頭撞在香案角上”,她為何要以死相爭?
12.祥林嫂為什么要反復說她的故事?明明她自己也覺得沒趣,為什么還要自取其辱?她想從眾人這里得到什么?
13.“柳媽”是善女人,但為什么她卻文了令祥林嫂有關額頭的傷痕這樣令人難堪的問題?她的內心是否被什么壓抑著?這是一種報復或者是發泄嗎?
14.文中第二次提到四嫂阻止祥林嫂擺放東西之后,為何祥林嫂變得如此憔悴?
15.我為什么會對祥林嫂的死“有些負疚”?
16.結尾中,“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也在抨擊自己嗎?從白天至夜晚的疑惑,這些責任,如何能打消呢?
17.如果說眾多人的冷漠與麻木是孤立一個人,那么社會上那么多的孤立與麻木,不可能只在一起針對寥寥幾人,毋寧說,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態度,被別人漠視,進而造成人格的缺失,所以漠視別人以獲得生活的樂趣?那么祥林嫂的悲劇其實恰在她只忍受,而不抒發,但是一味的跟風其實就是一種麻木不仁,所以魯迅抨擊的更多的是造成他們人格缺失的社會制度與眾多的人吧?
18.如何理解“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里,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摟在塵芥里”?
19.“我”到底是魯迅以自己為原型寫的還是只是為突出主題創造的角色?
20.最后一段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21.本文明明講述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為什么題目還要起名為《祝福》?其中有何深意?
22.本文主旨除了反封建以外,還有什么?
23. 結尾“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在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作者對“天地圣眾”態度如何?
24. 祥林嫂為什么要問魂靈?她希望有魂靈嗎?
25. 既然傳統中不允許女子再嫁,為什么大家還說祥林嫂“交了好運”?
拓展閱讀
《祝福》是魯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國婦女悲劇命運的小說,筆者對祥林嫂這一悲劇形象做了深入淺出分析.
祥林嫂是個勤勞淳樸、身體健壯、意志堅韌的勞動婦女,在封建四權的重重束縛下,經濟上受盡剝削,政治上備受壓迫,精神上慘遭摧殘,直至最后淪為乞丐,凍餓痛苦致死。作品通過最富有表現力的三次打擊,塑造了她的悲劇性格.
當時封建禮教仍在吞噬著人們,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嫁給了十六七歲的祥林,這是一種落后而殘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帶稱之為等郎媳,正象當時民謠所說的那樣: “二十歲大姐十歲郎,夜夜困覺抱上床。說他夫來年太小,說他兒來不喊娘。”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么的尷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使得“她不很愛說話,別人問了才回答,答得也不多”,只能用無盡勞動為自己透一口氣。當時的人們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魯鎮所接納,也是由于當時被封建禮教嚴重毒害的人們的存在,“夫為妻綱,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權思想,可容忍貞潔的寡婦,但卻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當時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人們釀造了祥林嫂的悲劇。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這種環境也是祥林嫂悲劇的一個根本原因。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慘,最終淪為乞丐,就在年終人們祝福的歡樂氣氛中,懷著無限復雜矛盾的心情凍餓致死。祥林嫂是我國封建社會千千萬萬個婦女悲慘命運的縮影,是千千萬萬中國母親悲慘一生的生動寫照。她的一生是對中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血淚控訴。
【魯迅《祝福》提問】相關文章:
《祝福》魯迅08-04
魯迅《祝福》課文01-24
魯迅祝福的含義08-12
祝福魯迅朗讀01-24
魯迅祝福經典語句05-06
魯迅祝福課文賞析12-05
魯迅祝福課文分析06-01
魯迅祝福原文閱讀01-24
魯迅《祝福》雙線線索12-09
魯迅的《祝福》全文解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