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述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huán)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男睦斫】档臉藴屎喪觯M軌驇偷酱蠹遥?/p>
自己偏好心理學,在看問題時少不免與它掛鉤,如過去從日?谡Z來分析中國人為何抗拒心理治療的原因,今天從《參考消息》看到一篇報道,所述的跟我過去所分析的結果一致。
生理方面的疾病的判斷,所依據的是長久以來所積累而形成的健康標準,如血壓的高低、脈搏跳動的次數及頻率、體液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等。依據這些標準,行之有效,極少出現差錯。心理方面,沒有這種固定不變的標準可循,除去病情嚴重到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外
一般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完全依賴于心理醫(yī)生的個人氣質而定,而進行心理治療,無法避免觸及患者的個人隱私,這等于觸犯了中國人的禁忌。眾所周知,中國人非常多疑,即使是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他們合股做生意,亦容易產生矛盾,很難維持下去;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國人總以為自己的智慧高勝他人一籌,如雙方同一輩份
相互間沒有什么經濟來往和上下級之別,兩者在聊天時,一旦就某問題產生分歧,就極難找出個統一的答案來,最后多是不了了之。其他國家的民眾是否如此,我沒有跟他們接觸過,也就無從說起。就多疑與自大這兩點來說,已是一種疾病,只是這種疾病具有普遍性,結果疾病也成為正常了;或許,可稱之為正常性疾病。
當然,以上只是對中國人抗拒心理治療的一種片面分析,最起碼,它忽略了迷信對人的心理健康亦存在積極的一面。這方面,我過去談得太多,不再贅言。
雖然一般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且取決于醫(yī)生的個人氣質,但由于一個民族的心態(tài)具有普遍性,可根據這一點來制訂一個心理健康的標準。畢竟,這種標準不同于進行治療那般具體詳細。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少不免會產生磨擦,通過這磨擦才能達成一致的看法;能達成一致,其原因來自于雙方的道德態(tài)度,甚至完全可以說,個人的道德態(tài)度就是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個人的喜怒哀樂與運氣好壞都是由個人的道德態(tài)度所引起的。
個人是整個民族的心理縮影,完全可以從個人身上發(fā)現其所屬的民族的民眾的普遍心態(tài)。故無論個人或其整個民族的心理健康,都是跟道德最為密切;亦是普遍心態(tài)的存在,才出現潮流,才反映出公眾的情傾向,才以從中體會到時代精神的變化。所以,我認為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能時時關注自己的道德態(tài)度。
人與自然的分化,令人在居住環(huán)境和心靈方面都產生巨大的變異,盡管這個變異過程是非常緩慢和無意識的,F時大多數人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放眼望去,不再是一望無際的林海,所入目皆是被某些人戲稱的“石屎森林”。林海的神秘與不規(guī)則變成單調的“石屎森林”,人的心靈空間也變得狹窄了。
久居都市的人,往往要去到郊外才能產生心曠神怡的感受,這種感受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展現,亦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盡管現代的都市人不可能涌向深山老林,但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從自然中汲取精神食糧仍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故我將第二個心理健康的標準定為:熱愛大自然,對神秘與創(chuàng)造有著濃厚的興趣。
第一個標準的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達到人與人之間和諧;第二個標準的目的是破壞單調劃一的居住或工作環(huán)境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影響,重新投入自然的懷抱之中,領略人與自然的和諧?梢哉f,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構成了我們整個人生所追求的東西。
【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述】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4-28
網站LOGO簡述07-14
簡述生物硝化07-01
簡述保險產品07-03
簡述中國舞蹈文化07-01
簡述健康教育的意義07-03
簡述化妝禮儀規(guī)范04-30
個人能力簡述07-03
采購工作內容簡述07-02
有關楚國歷史的簡述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