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教學身無彩鳳
多數初中生對作文有畏懼感,那么,如何消除學生的這種畏懼感呢?認為,教師切實的指導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身無彩鳳,歡迎來參考!
一、指導學生,循序漸進
1閱讀經典――為有源頭活水來
初中生的起點不同,因此在寫作上的要求也應該不同。對于起點低的學生,應要求其在寫作中有話可講;對于中等的學生,應要求其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對于起點高的學生,應要求其將文章盡量寫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要使學生達到這些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大量閱讀文學經典。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指導,否則學生容易在閱讀中迷失方向。對于學生來講,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是至關重要的。具體來說,中華經典浩如煙海,很多文化瑰寶有待重視和挖掘。要使學生對中華經典的學習常態化,不能流于表面、淺嘗輒止,也不能流于口頭而不實踐。當自古傳下的文學寶庫向學生敞開時,學生的寫作水平必定會有所提升。
當然,閱讀經典也要有方向性,為了提升學生的現代文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向學生多多介紹優秀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可以介紹朱自清、畢淑敏、張曉風等作家,這些作家的作品內容豐富、文字流暢,很適合初中生學習模仿。
等學生真正熟悉了寫作的標準和品位,那么寫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
2背誦名篇――不會吟詩也會吟
學習語言最自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誦和模仿,書面語言亦是如此。對于不會寫文章的學生,如果能背上一百篇精美散文,于語言和情感都是一種積累。有了厚實的積累,就不怕不會表達,而學會表達,寫作將不再生硬,而是充滿了誠意,有了誠意,才有寫作提高的可能,“誠為物之始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全班以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選擇300字加以背誦的進度進行積累,一年就可以積累50篇左右的量。當然,只是一般的背,還不能達到內化的效果,要背就一定要做到脫口而出、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在背誦的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性作用很重要。老師應該鼓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大力表揚學生,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感性大于理性,情緒容易波動,易受外界感染,如果老師在學習作文上善于引導學生的情緒,定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3仿寫佳作――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孩在不會走路之前,需要先由大人攙扶著走路。同樣,學生在不太會寫作文時,需要先模仿成熟的作品。通過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生與原作作者的心靈契合相應,從而體會寫作的真諦。
在模仿初期,一定要嚴格要求,從句式、修辭、風格等方面模仿,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模仿和積累中受益。此外,就選材來說,選擇的文章必須是內涵平實、語言精美的文章,學生可以以仿句的方式模仿片段,但生活和感情必須是自己的,只是借用原作的形式來表達。如原作寫的水,學生可模仿寫山,原作寫的是小巷,學生可模仿寫庭院等等。
4展示習作――小荷初露尖尖角
對于初中生而言,作品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對此,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習作發表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間上,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他人,并和讀者產生互動,這對學生的創作很有促進作用。
如若文章水平不是很高,可讓老師幫助修改、潤色,然后在報紙雜志上發表,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當獲得更多的關注時,學生就會產生更多的責任感,進而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寫出更好的文章。
二、嚴于律己,身體力行
1鑄造才品――君子當以自強不息
語文老師與其他老師不一樣,因為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難以想象,一個沒有生活情趣、不樂于分享生命體驗的老師會是學生親之愛之的老師。“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充滿著人文關懷和生命光彩的老師會像磁鐵石一樣吸引著學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生活才是人格熏陶、訓練和教育的好場所,獨處是考驗不出人格的高下和卑劣的。而語文涉及的內容包括古今中外、史哲自然、科技軍事、文體娛樂、民俗風尚等等,可謂包羅萬象,含蘊豐富。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理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靈魂,在生活的天地中涵養人品和才情,多接觸和投入山川自然、百姓生活、戲劇音樂等方面,將思想的觸角滲透到實質的生活,而非留于表面。
2研讀經典――腹有詩書氣自華
老師如若能樹立終身學習經典、力求精進的觀念,并不斷實踐,對于學生來講善莫大焉。關于經典的學習,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知識分子,儒釋道三方面的領域都該有所涉獵。當然,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該多學習儒家文化經典,《中庸》、《論語》、《大學》、《孟子》等都應多加誦讀多加體悟,這些都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和血脈,應學到骨子里,學到靈魂里。國學大師南懷謹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這段話可謂將教育的內容和目的詮釋得透徹明白。
對于經典的學習,老師應終生矢志不渝,方能學得精進,只有自己學得精、學得透,才能將豐富的鈣質和營養輸出給處于人格生長和塑造中的學生。可以說,一個人文修養深厚的老師是教育中最美的山川沃野,是孩子們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和生命資源。
3心靈互動――心有靈犀一點通
當老師進入閱讀、創作、教學及實踐的良性循環當中,此時的課堂教學已不止是單純的教和學的互動,而是思想的融合和靈性的互動。
例如,在學習《龍井題名記》時,筆者跟學生交流了自己去徽行古道游覽的新鮮經歷,先描述懸崖石徑,一路流泉瀑布的情境,然后請學生想象一下可以化用《龍井題名記》中哪些詞語句子,學生自然會想到“流水激激”、“草木深郁”,再經啟發可以想到“濯足于惠因澗”、“酌泉據石而飲之”、“從參廖策杖并行”等等。因為是跟學生聊自己旅游的趣事,因此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思維活躍。交流完經歷以后,再深入讓孩子對比“濯足”和“洗腳”、“酌泉”和“舀泉水喝”所表達得意境的不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明白詞語表達的不同效果。
如若是一般老師,課堂教學可能就到此為止了,其實,這時老師若能與學生進一步交流隨行圖文游記,那么將產生更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已不僅是一兩個詞語,而是對生活、對自然及對人生的感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老師用生命呼喚生命,這種亙古綿長的靈感及智慧互動,不會因孩子的畢業而消失,它會陪伴學生走得很遠很久。
【作文教學身無彩鳳】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中的身勢語應用07-03
夢里不知身是客作文06-09
彩墨游戲教學設計06-12
《七彩陽光》教學設計07-02
《五彩的煙花》教學設計04-29
百子鳳腿07-12
鳳藏龍針07-12
酥炸鳳翼07-11
尋找孫鳳娜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