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介紹
三年級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大轉折點。從思維特點來說,他們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在作文習作中,學生感到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每當我看著一篇篇枯燥無味、千篇一律、生拼硬湊的文字,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覺。于是,我警覺起來,對學生每次作文的過程進行分析,試著嘗試了幾點做法,還真有點湊效。
一、激發作文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推動力。生動、有趣的情景,能吸取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訓練學生寫作的好辦法是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說話。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表演課本劇,唱兒歌,在黑板上畫上大頭娃讓貼鼻子,擊鼓傳花等,先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演者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表演后讓學生描述表演的場面。學生表演得好,描繪也非常生動。如出現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怦怦直跳,笑得合不攏嘴,哄堂大笑等形象的詞語。然后再讓學生寫下來,就成了活動場面,寫人記事等好文章體裁。
二、據實觀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不豐富,在教學中讓學生實景實物觀察,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他們才有較完整、具體地說出實景實物的特點來。三年級教材中有一篇習作訓練,內容是觀察中的發現,上課時我帶領學生利用拓印、肉眼等觀察指紋,教給他們觀察方法、觀察順序、觀察結果,一部分一部分地說清楚,最后連起來說,最有趣的地方要詳細的說。先分小組討論,讓每個人都有練說的機會。準備充分的到講臺前去介紹。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一內容也如此這般這樣的教學,學勁頭足,看得仔細、也看得清楚,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寫文章熱情也高,也有話可寫了。
三、分類提煉素材積累學生作文語言
小學生觀察力差,作文素材積累較少,平時我分類整理了寫人、記事、寫景等類相關詞語。每天出示一類,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用提供的詞語適時練習說話,寫話,這樣抽象的變形象了,就解決了沒有題材可寫,語言不美之說了。
四、情趣作文投入讓學生樂于表現
心理學告訴我們: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不是當作負擔。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既要從內容入手,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又要注意教學手段、方法的趣味性。如寫人的訓練,先練寫人物的外貌特征,然后有目的去看書練習寫人物的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寫人物時我引導學生就地取材,相互觀察,對象描繪,上臺演說,讓大家推測辨認寫的是誰,評比看誰寫得最像,學生的興趣隨之而來。
為了拓寬學生的見聞,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能力。我要求學生每天必須留心一件所見所聞,上第一節語文課前幾分鐘說說、講講最有趣、最有令人高興等的一件事或所聞,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得非常快,為以后的作文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經過以上這些做法,學生漸漸愛上了作文,敢想、敢說、敢寫,并從中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每次作文,他們思維十分活躍,寫作興趣高漲。
【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介紹】相關文章:
淺談職業教育實習教學的幾點做法論文07-03
小學語文考試命題的幾點做法07-02
中考政治課堂筆記的幾點做法07-03
關于小學語文考試命題的幾點做法07-02
淺談小學語文考試命題的幾點做法07-02
反思:開展小班角色游戲的幾點做法04-29
淺談說明文的閱讀教學策略的幾點做法07-02
新形勢下民生發展幾點做法08-14
曲奇簡單做法的做法步驟介紹01-28
帶子的做法介紹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