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建議
權威考試塑造了“寫作能力”,進而塑造了中小學的“作文”。也正因為如此,“作文”的內涵要隨試卷的風向而變動,“寫作能力”的界定要隨“優秀作文”的模樣而轉移。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小學的“作文”在本質上是與應試掛鉤的,中小學所培養的“寫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應試的能力。
這樣,就要求(召喚)研究者和教師以變革的姿態去研究“作文教學”,重鑄21世紀的中國“作文”和“寫作能力”。
——王榮生《中國學生作文惹爭議·序》
編者按:在2007年高考作文中,有兩篇作文備受關注——江蘇一考生的《懷想天空》,上海一考生的《這道“坎”若有若無》。這兩篇“爭議作文”的命運引發了語文教育界同人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思考。
2007年的語文高考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當時出現的兩篇有爭議的高考作文給我們帶來的相關話題仍具有探討和思索的現實意義。
江蘇的“爭議作文”《懷想天空》起初綜合評分為37分(滿分60分)。終審時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發現了這篇作文,反復讀了3遍,終于下決心給它54分,理由是這篇作文“真實、本色、真情、純凈”,有著“現實生活的質樸”。〔1〕上海的“爭議作文”《這道“坎”若有若無》也經歷了由初評不及格的20分(滿分70分)到終審64分的過程。專家認定這篇作文“意味盡在不言中”,“充滿生活氣息與現實感悟”。〔2〕同樣一篇作文竟有這么大的審美和解讀距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固然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也不可否認這里存在對作文進行評判的價值標準誰更接近作文本質性的問題!
結合自己對這兩篇“爭議作文”的解讀,我覺得專家的評判是中肯的,真切、質樸,不能不說是兩篇作文的最大亮點。真實本色、厚重的生活感悟是誰也不能否定的寫作的普遍價值觀。學生能把自己的視野投向生活,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表現生活,理應得到積極的肯定。然而這兩篇作文最初的分數與專家給出的分數為何如此懸殊呢?專家更看中的是作文是否表達了生活的真實,情感是否真實。教師更關注的似乎是作文的形式層面,作文是否寫得好看,給人有多大的視覺沖擊力。這種價值取向的差異告訴我們:相當一部分一線教師的作文評分標準已經形成了一種可怕的思維定式——平實的作文只配給基本分及以下!
按照這樣的定式,什么樣的作文才夠優秀呢?我們不妨看看下面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獨上高樓》的片段: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鰲客么?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間。
于是你注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這段文化氣息頗“厚重”的文字可謂文采斐然。這固然可嘆可贊。但那為賦“詩意”強作文,掩飾自己本真情感的話語,卻早已失卻了年輕人清新的生活氣息和鮮活的生命氣息,失卻了寫作主體獨立的思想。葉老說:“作文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但本應說真話抒真情的作文在現實中似乎竟成了難以企及的高線!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積累與人生體悟是寫作的基礎。我手寫我心。這些樸素的道理可能沒有誰不知道。那么是教師的評判能力令人懷疑嗎?當然不全是。指責學生嗎?現實中學生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其實老師和學生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他們都是在高考指揮棒下帶著鐐銬的表演者。鑒于此,我們作文的邏輯起點似乎早已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應試。所以教師評判作文的思維定式似乎有相當的現實基礎,反之,他們評判作文時的“媚俗”傾向又對高中作文教學與生活之源漸行漸遠的風氣起著導向作用。由此,摘抄別人的話語,復制別人的思路,尋找通用的素材,甚至干脆背上若干篇所謂高考滿分作文加以套作也就成為自然的事了!所以,文采富麗而無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敘事少了情節看不到細節,議論沒了邏輯看不見思想就成為高中作文的現實之痛!
高中作文該怎么教?如何走出浮華的誤區?我以為:
一、引導學生切實關注現實,思考人生,開啟心智,是作文教學的根本所在
我們不能總是圍繞高考轉,不能讓那些美其名曰檢測學生人文素養而實際上說不清道不明的命題牽著鼻子走,應把作文的重心放在表達而不是審題上,應從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出發進行合情合理的引導啟發,進而喚起學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中學生的思想漸漸變得復雜起來,他們希望通過作文來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見解,盼望獲得老師同學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反映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做人、鼓勵學生創新等角度設計相關的題目指導學生作文。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作文鼓勵學生對社會熱點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拓展學生的社會視野,讓他們積極思考社會生活。
二、規范實在的訓練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可以說是簡單的、自由的、急功近利的,究其原因是沒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我覺得引導學生重視點滴積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盡可能擴大他們的生活面,讓他們接觸生活,感悟生活,逐步提高認識。同時應加強閱讀指導,推薦好文章,提倡建構自己的閱讀空間,有計劃地創設一些語文活動,如演講、交流等,這些都是促進積累的有效途徑。作文批改要避免形式主義,要注重效益,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做出恰當的建議。正如葉老所說:“批改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作文講評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不要面面俱到。如針對作文中出現的一些思想認識問題,作文講評可以側重進行思想啟發和情感交流,以開啟學生的心智為目的。如果學生寫作技法上有問題,可以結合具體文章進行技法指導。當然教無定法,關鍵是每堂作文講評課都要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
【高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建議】相關文章:
共享單車現狀分析07-02
文秘專業就業現狀分析07-01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02-22
語文教材分析教學建議07-05
分析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現狀論文07-04
初中美術教學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范文07-03
烘焙行業的現狀及前景分析07-03
中班幼兒現狀的分析(精選8篇)08-04
語文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07-05
古詩兩首教學建議與分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