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
時代賦予了教師許多光環(huán),諸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最光輝的職業(yè)”,成為學識與智慧的化身,神圣而莊嚴;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高山景行為世人所稱頌,課堂上洋洋灑灑,成為時代進步的弄潮兒。接下來小編搜集了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歡迎閱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
1、讀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jīng)典作品
中化文化綿延五千年,歷史悠久,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形式,美學理想。從先秦的原始歌謠,詩三百、楚辭到漢魏六朝的樂府、古詩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詩詞散曲,猶如一條燦爛的銀河,橫貫中華文學的廣袤星空。
或許有人會說古文拗口、生澀,沒有現(xiàn)代文形象,易懂,而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文章為文人心結的釋放,古人“口不絕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十年寒窗,青燈黃卷,他們有著比較完整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有著比較硬朗的主體精神,理性思考。當他們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時,便把情感噴發(fā)于文章,表達對時代對人生見解。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末悔”抒發(fā)了追求理想至死不悔的精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抒發(fā)了偉大的利他主義精神;李白的 “桃花潭水深千年,不及汪倫送我情”歌頌了純潔的友情等等。如果我們教師在生活中多看此類書籍,陶治情操,增加自我修養(yǎng);那么便能在現(xiàn)實的教育中旁征博引,對問題分析入木三分,得心應手;教師的課堂教學就可以妙語連珠,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深邃、豁達智慧,讓聽者覺得是一份享受。
2、讀所教的課本及相關書籍
我們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教學,課本是課之本,如果連課本都沒有熟悉讀好,還教什么書。有些老師在授課時,呆板,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低下,只埋怨學生愚笨,從不想在自身找原因。有位老師在開學初就把一學期的教案寫完了,仔細一看原來是復印了別人的教案。你能說他是讀好了課本了嗎?
時下市場教輔資料滿天飛,一些教師就隨意抄錄。韓愈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樣做使自己對教學喪失了激情,重復的勞動,引起審美疲勞,于是職業(yè)倦怠便提早前來。一個不會讀書的教師,是教不出會讀書的學生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誤人子弟。《說文解字》中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如果教師僅滿足于教輔資料的膚淺認識,學生也會潛在意識的去抄錄講義答案,那么再精辟的教參抄錄,教出來的學生也只是復制品。這樣的教學非但不是宣揚科學,傳播真理,而是褻瀆科學,踐踏真理。因為科學也好,真理也罷,絕不能孤立地看待,一旦把他們從系統(tǒng)的縱橫聯(lián)系中抽離出來,它們的活力也就枯竭了。
作為一個教師,他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哪怕是我們時常教的重復教材,因為教材可以重復,而學生卻是一個個全新的動態(tài)的個體,信息社會的變遷,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只會越來越濃烈。故此,我們在讀教材的時候,要用心去感悟,讀出自己的見解,同時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讀教材,教輔資料。教師是學生攀登科學的引路人,因此他應當有淵博的知識,通達的學識,應當能夠對科學知識的嚴密系統(tǒng)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鉤深致遠,縱橫捭闔,游刃有余。
3、讀學生喜歡的書
我們教師常言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其言外之意在于了解學生的個性,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知道這個時代的孩子想些什么,適時因材施教。孩子們愛看的童話,寓言,動畫片,武俠小說老師都應該去看一看,不然的話,在與孩子們交流時就找不到共同語言,又怎么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呢?教師也要有一顆童心。
學生們往往覺得課堂教學是枯燥的,遠遠比不上自由閱讀課外書那樣輕松而興味酣然,這是不容抹殺的事實。而今的網(wǎng)絡文學又充斥整個社會,一些所謂的作家為牟取利潤,不惜歪曲事實,胡編亂造出一些暢銷書,而青少年無論是在心智上還是學識上都難以區(qū)分優(yōu)劣,往往糟粕與精華并取,悖謬與事實不分。這樣的濫讀對人生有何裨益。此時,我們教師不僅要讀學生們喜歡讀的書,更應該加以指證與推薦。愛讀書是孩子寶貴的財富,我們切不能因考試與升學而粗暴地扼殺孩子們的天性。
孫悟空,豬八戒或許是每個小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是不同版本的電視劇的編造又讓孩子們無所適從;此時教師便可以以尋原滋原味為目的引導孩子們來讀名著,頌經(jīng)典,還孫悟空的靈活,豬八戒的憨厚的本性。教師的“淵”、“博”進而會引起孩子們效仿的興趣從而自發(fā)去讀書。和孩子們一起讀課外書,還會有一種美的享受,因為你不敢滿足于自己所學而閉塞視聽,否則就會變得孤陋寡聞。
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故此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能為舊條條框框所束縛,不能抱殘守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離不開讀書,不讀書的教師只能當庸師。“學不倦所以治已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治已是教人,治人的基礎,舍此基礎去教人則徒勞無功;而治已的基本是學而不倦,學而不厭。如果有刻苦上進,好學如癡的勁頭,自身素質的提高并非難事。
4、進行教育研究
教師參與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研究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理解課堂和改善教育實踐,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教師的研究,首先表現(xiàn)為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現(xiàn)象的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和新現(xiàn)象的意義,不斷改進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使研究成為專業(yè)生活方式;其次則表現(xiàn)為對新的教育問題、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多方面的經(jīng)驗和知識,綜合地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解決新問題方案的能力。
拓展: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
(1)一定要開闊視野,關注社會發(fā)展,多方面提高修養(yǎng)。
我們做老師不要局限在光是看班級,看學校,看家里頭,要開闊視野。我們這個社會呀,確實紛紜復雜,變化很快。但是,整個社會在前進,特別是我們國家,現(xiàn)在前進的速度很快,當我們關注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的時候,我們的心胸就不一樣了,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讓自己的水平提高。
(2)要有效閱讀,廣泛有目的地積累,有價值的信息。
對于老師來講,要不斷地學習。我們如果有選擇的讀很多有價值的書,包括教育類的,也包括其他方面的,還有一些報刊雜志的重要的文章,重要信息,對我們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就要有意識地積累,要經(jīng)常進行教育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源源不斷的河流”這個比喻多形象啊!
(3)提高人際交往水平。
提升人格修養(yǎng),跟人際交往非常有關系,要寬容的對待家人,學生,同事,親友,對周圍的人應該關愛,理解,支持,付出。交往對于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個孩子從小長大成人,成人成才,他是在一個一個的人際交往圈當中成長的,如果他跟別人不發(fā)生聯(lián)系,那么他就不能發(fā)展。所以提高交往水平,對于我們提升自己的的人格修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
【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相關文章:
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07-05
如何提升自己文化修養(yǎng)03-09
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10-21
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yè)能力07-03
職場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07-02
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07-10
職場如何提升自己文章07-03
教師個人素養(yǎng)提升計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