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的生存與發展
故宮就在眼前,可是總是有一種違和的感覺,讓自己覺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筑,而是仿古建筑。為什么呢?因為游客對建筑的破壞,導致了國家對它們的保護,所以才會有隨處可見的鐵柵欄,而這充滿金屬質感的鐵柵欄正與古風古色的故宮建筑群相沖,充滿了不協調的違和感。
現在古建筑絕大多數成了旅游景點,人山人海,喧鬧不已,沒了那些宮殿的莊重與威嚴,留下的只有世俗與傷痕。它們如今在當代的尊嚴全無,淪落為人類觀賞之物,被鐵網所保護,儼如動物園的一只戲猴一般,只得茍延殘喘。
我突然又想起幾天前,在頤和園發生的種種。
當時,我走進園中的轉角處,正被擁擠的人流所煩之時,看見一個孩子在隨地大小便。對此,我只想說,這個孩子的父母大概并不懂尊重傳統文化。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人父母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沒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漸漸沒落的氣息。
但是!絕不可以!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絕不可沒落。即使是出現了這小小的危機,也要引以為重,不能積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讓人們感染傳統文化的氣息,并受其影響,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了的事。這需要大量機構組織有效的活動,使人們真正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只不過要真正做到使傳統文化在當代得到繼承發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質,它決定了古建筑的生存能力。近年來,我國公民的普遍素質都提升較快,但還是有缺陷。普遍素質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傳統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觀。
其次,我們要讓更多的外國友人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國外對中華傳統文化引起注意,并使世界也熱愛上它,這樣會使它更易生存與發展在如今的社會里。
最后,對于這次研學發表一些看法:雖然伙食較差,但我們一起吃的開心;雖然車程長,旅途累,但我們團結一致,毫無怨言;這一次研學我們收獲到的并不只是知識,不只是傳統文化的熏陶!更是思想的啟迪。
【傳統文化的生存與發展】相關文章:
職場生存的發展指南07-03
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07-03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活動設計示例07-02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07-02
傳統文化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論文07-03
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教學的傳承發展論文07-04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心得體會09-30
分析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07-01
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