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法律》教學方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走進法律》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主,激發學生的法制觀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交流式
地主動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自身感悟,內化學生心理品質,強化學生法制觀念,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感受法律的尊嚴》的第一節《走近法律》。本課是學生學習法律的基礎,由什么是規矩引出規則,進而導入到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深入淺出,層層遞進。教材源于生活,深入于生活。使學生在感知中理解、感受法律。
三、學情分析
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同時自我意識增強,開始有主見,但往往過激、片面,缺乏對“規矩”、“法律”準確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約束自己的一面,而較少認識“規矩”、“法律”對社會生活秩序正常運行的必要性,從而對其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觸心態,不能自覺遵規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里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因為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并進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提高分析問題和辨析是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通過活動的串聯將生活中的規則具體化、形象化,突出體現自身的感受;學習過程,通過游戲、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設置情景和自我觀察,發現問題并從中思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規則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尋找規則、認識規則、感悟規則的基礎上,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
五、教學重點: 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
教學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征
六、教學方法:
通過對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通過活動的串聯將
生活中的規則具體化、形象化,突出體現自身的感受;學習過程,通過游戲、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設置情景和自我觀察,發現問題并從中思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規則的原因,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導入新課
【《走進法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進法律》教學方案設計07-03
走近法律的教學設計07-02
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07-12
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05-31
走進法律聽課心得總結07-01
《走進法律》聽課反思范文07-04
小學走進信息世界優秀教學設計07-04
《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教學方案設計07-03
人教版小學語文《走進成語樂園》教學設計07-04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