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感悟:讀《教學與真我》后感
上個月,我閱讀了《教學與真我》這本書,其中艾倫和埃里克的故事給我的感觸很深,他倆很自我,艾倫的自我是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他做的工作也就成了大家都樂意見到的快樂。而埃里克的自我被他遇到的學生生涯貶抑了,可能換個職業是他恢復已經失去的自身完整的唯一出路。如果埃里克在就讀本科的時候沒有與別的學生格格不入——或者這種格格不入使他能夠自我反思不是自我維護,可能他也會像艾倫一樣,在教學生涯中發現自身完整,也會把自身認同的主線與工作融合在一起。
好的教學來源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這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和另一種高論類似: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學。
我說的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展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成長的環境,有支持過我的人,也有傷害過我的人。有愛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在這個復雜的領域中,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外的交匯。
我所說的自身完整,就是說,武林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在朝著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在聯系中發現,在身完整要求我識別哪些能整合到我的個性中,分辨哪些是和我,那些不適合我。
甘地稱他的生活是“體驗真理”。我們在生活所承受的復雜的力量場中體驗,就是更多的了解完整的自我。我們通過體驗學習到,有些聯系使我們如沐春風雨露,茁壯成長,有些聯系則似的其反。我們通過選擇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系提高我們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系則破壞我們的自身完整。
教學是無止境的相遇。對新的相遇保持開放的心態,試著去區分自身完整的人和自身不完整的人,這是一件讓人厭煩、有時甚至令人恐懼的任務。我嘗試在自我保護,不讓我的自我影響到我的同事和學生,也嘗試讓自我躲開我們會遇到的沖突。如果我們是在生活集結的各種力量的交匯處找到這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新審視就可能會找到優秀的教學之源。
【教學感悟:讀《教學與真我》后感】相關文章: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后感07-05
讀《做一流的教學能手》后感07-01
白鵝課文教學教后感07-05
真我風采作文06-09
讀紅巖后感07-03
讀《童年》的后感07-01
讀《燈光》的后感07-01
讀《匆匆》后感07-04
考試后教學反思11-11
讀《愛的教育》的后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