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同中有異的韓國飲食文化
隨著席卷中國的韓流越來越猛,韓國的美食熱在中國也不斷升溫。從知名度較高的泡菜、烤肉、拌飯、紫菜包飯,到尚還未廣為人知的生拌牛肉、醬蟹及各種火鍋、湯等,都強烈地吸引著對韓國感興趣的人們。一定有很多造訪韓國的游客,都把享用韓國美食列為自己旅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中國的鄰邦,在主要食材、餐具等方面,韓國與中國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韓國的飲食習慣、禮儀等還是很有自己國家特色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韓國基本的飲食文化,更好地享受韓國美食的樂趣吧!
韓國料理的特征
若問到韓國料理的特征是什么,“可增強體力”、“辛辣”、“有益于美容”等五花八門的答案會涌現出來。那么,韓國人平日的飲食到底有怎樣的特征呢?一起來看看吧!
1.主食為大米
和中國相似,韓國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主角是大米。以米飯為主食,輔以肉類、魚類、蔬菜類小菜,保持營養的均衡,是韓國料理的主要特征。韓國大米跟中國東北大米比較接近,粘度較高,吃起來香糯可口,被用來做成蒸米飯、粥、炒米飯等。除了大米以外,用小麥或蕎麥等谷物做成的面食在韓國人的飲食中也占據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大量使用辣椒及蔥姜蒜類香辛料蔬菜
很多韓國料理看起來火紅、吃起來辛辣,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就是辣椒。生辣椒、辣椒粉等都是在制作料理時經常被使用的香辛料。除此以外,大量使用大蒜、生姜等香辛料蔬菜也是韓國料理的一大特征。也許從韓國大蒜的消費量之高,可以看出韓國料理有助于增強體力吧。
3.調味時必不可少的大豆發酵食品
在韓國,醬油和大醬被作為基本的調料廣泛使用。醬油看似和中國的差不多,味道卻有著微妙的差異。以大豆為原料,經發酵制成的食品,還有加入辣椒粉制成的辣椒醬、有著濃郁的發酵異味的清麴醬等。
4.藥食同源
以中國古代醫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韓醫學,是韓國的傳統醫學。“藥食同源(好食物就是好藥材)”是以提高自身治愈能力為目的的韓醫學向來提倡的重要觀點之一,F代的韓國料理中,也有許多基于此觀點而產生的藥膳料理、使用韓方食材制成的料理等。
除了上述特征以外,熱乎乎的火鍋·湯,用蔬菜葉子包肉或包飯食用的菜包飯,將多種食材混拌的料理等,都是韓國料理的特征。獨具特色的韓國料理,其內涵豐富而深刻!
飲食文化篇
除了餐具擺放等餐桌禮儀之外,韓國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飲食習慣和文化。一開始不了解時可能會不習慣,但是本著“入鄉隨俗”的思想了解一下的話,食物也會更加美味!
拌著吃
韓國料理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混合!像是將各種蔬菜拌勻的韓式拌飯,或者湯飯類將飯倒進湯里的吃法等等。還有把紅豆和水果等加上冰一起拌著吃的刨冰,不也是一種食物的混合嗎?
燙著吃
在韓國點了湯的話,一般端上來的時候都還是咕嘟咕嘟開著的。這給人一種“食物剛剛做出來非常新鮮”的感覺。另外韓國還有吃鍋巴水的習慣。在吃炒飯的時候用勺子使勁兒鏟一下鍋底的話,就能吃到鍋巴哦!
一起吃
韓國有大家一起分著吃的習慣。在公司里吃午餐時,大家將自己的便當一起分著吃的情況也很常見。傳統的韓國餐館里都是一桌人分吃一鍋泡菜湯。看到一個人吃飯的人會有很“凄涼”的感覺。
韓國傳統飲食文化探索
韓國人的傳統飲食文化探索。農耕社會的韓國將主食與副食分得很清楚,一餐里包含隨主食而上的多種小菜。韓國人以肉類、魚類、蔬菜類、海物類等為原料配以傳統的調料,再加上多種調理方法,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韓國料理。
主食類
主食多是米做的白飯,也有大麥、粟、高粱、大豆、紅豆等混在一起的雜谷飯。偶爾也在米粒中加入野菜、海鮮、泡菜,或是在熟飯上加上野菜和肉等材料一起伴著吃,是為拌飯。
也有在谷物里加水長時間熬煮的粥,分為松子粥、全鰒粥、芝麻州、核桃粥、綠豆粥等種類。比粥更粘稠的就有米湯。 辦席款待客人或是平日里的午餐也常用面條、冷面、饅頭、餅湯等作為主食。
湯類
通常飯桌上與主食一起出現的湯有三大種類,Guk、Tang(湯)和Jjigae。
Guk多采用牛肉、海鮮、蔬菜等為原材料,加鹽、醬油、大醬、魚醬等調味而成,常見的有裙帶菜湯、大醬湯、雪濃湯、辣牛肉湯等。
較Guk和Tang味道更濃的湯就有Jjigae(Gamjeong、Jochi)等,通常使用大醬、辣椒醬和蝦醬來提味。其中,Gamjeong是用辣椒醬調味的Jjigae,而Jochi則是指宮廷里的Jjigae。 還有一種放入許多材料邊煮邊吃的煎骨 也可歸入湯類。
蔬菜類
Namul是小菜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統指生、熟兩類蔬菜,但現今多指熟菜。
各個季節的蔬菜基本上都可用作Namul的原料,去水保存的Namul還能在上市時節以外的時間內享用。韓國人習慣將綠色蔬菜在滾水里過一下拌醬吃,蕨菜、 Gobi(近似蕨菜) 、桔梗就用水煮過后在加料炒著吃。所謂生菜則是生吃各季節的時疏。
煎烤類
所有料理的制作方法中,最先產生的應該要算炙伊了,即不使用任何器具直接在火上烤制的方法。宮廷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烤制料理是在炭火上加簽架、燒烤調味牛肉而成的牛肉餅。
散炙指將肉、蔬菜、蘑菇等加調料串起來烤著吃的食物,根據用料的不同分為什錦炙、蘑菇散炙、蔥散炙、魚散炙等。
又叫煎油魚或煎油花,是將各種材料裹面粉和雞蛋汁后煎制而成的食物,常見的有南瓜煎餅、魚煎餅、肉煎餅等。 烙餅是指像綠豆煎餅 、蔥煎餅、小麥煎餅等一類的圓形大煎餅。
腌制類
Jang-ajji指將在蔬菜中放入醬油、辣椒醬、大醬等存放起來,待到蔬菜不多的時節下飯吃的腌制類小菜。而以魚貝類為原料加入大量鹽腌制的食物則有魚醬、食 醢 。
其它種類的腌制食物就還有Twigak、Bugak和脯,其中多用作下酒菜和結婚禮物的肉脯就是將牛肉加醬油后干制而成的。
而泡菜則可謂是韓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小菜,是新鮮蔬菜加鹽腌泡發酵而成的。地區的不同、使用材料的不同,大大豐富了泡菜的種類,是否添加魚醬、汁水的多少則使泡菜在色、味上體現出差別來。
生魚片、Ssam、涼粉
肉類、魚貝類、蔬菜類生蘸或熟蘸醋醬油、醋辣椒醬、芥末(mustard)、鹽油醬等,分為 生魚片和Sughwoe(熟膾)兩種。蔬菜熟膾就多采用西芹、小蔥、刺嫩芽等為原料。
而深受韓國人喜愛的Ssam就充分體現了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將飯與調料醬包在紫菜、生菜、白菜葉、南瓜葉、芝麻葉、裙帶菜等的寬葉中,一起吃的食物就叫Ssam。此外,與西方果凍制做原理相似的食物則有牛肉凍和涼粉。
打糕與韓果
打糕與韓果(點心)是大小宴會和儀式上從不缺席的存在。如今,作為飯后甜點受到韓國人的喜愛。
放在一種叫(Siru)的蒸籠里蒸出來的打糕就叫蒸籠打糕,若將蒸出來的糕打一打使其更有韌勁,則有切餅和糯米糕之分。也有用米粉做出來的煎豆包、花煎(貼上花煎出的糕點)等。還有使用鯁米面蒸出來的蒸餅(也叫酒糕),或是糯米糕加醬制成的藥食(又名藥飯)。
韓果則是在小麥等谷物的面粉中加入蜂蜜、麥芽糖等,和好后用油煎;或是取水果、植物的根加蜂蜜混合硬化而成的點心。也稱造果,意指取自然材料添味而成。
【同中有異的韓國飲食文化】相關文章:
先秦飲食文化02-20
中國飲食文化10-18
中國飲食文化07-20
愛爾蘭的飲食文化03-05
英國的飲食文化03-05
域外飲食文化03-19
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02-27
中國飲食文化心得03-14
藏族的飲食文化禮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