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志萍咕咚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并正確書寫“羊”部,積累“玩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知道凡事得講根據,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木瓜掛圖、各種動物的頭飾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朗讀指導法
五、課型:講讀課
六、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2、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3、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種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著讀。
2、學生自由讀通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
3、反饋生字認讀情況:
(1)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 開火車認讀生字。
4、全班齊讀課文。
三、讀一讀,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 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 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 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都嚇得大跑起來?
6、全班齊讀5——12自然段。
(1) 指名反饋:獅子為什么沒跟著跑?
(2) 教師:對,獅子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這咕咚是什么呀?
(3) 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四、總結全文,啟發、教育學生
1、讀課文。
2、討論:如果你遇到了這幾只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什么呢?
3、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4、教師小結:教育學生凡事要眼見為實,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再下結論,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道聽途說。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演一演。
1、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把故事演一演。
二、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
2、游戲:摘蘋果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2、小組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說話練習:選擇文中或“詞語花籃”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三、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輔導。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24 咕咚
聽 看
嚇得邊跑邊喊 木瓜掉進水里
【陳志萍咕咚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咕咚名師課堂實錄07-02
陳金龍《白鵝》課堂實錄07-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教學課堂實錄07-04
咕咚教學設計06-30
陳觀紅乞巧課堂實錄07-02
《項脊軒志》課堂實錄07-02
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優秀實錄07-04
賈志敏《推敲》優秀課堂實錄07-02
項脊軒志的課堂實錄范文07-02
關于《項脊軒志》課堂實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