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匆匆名師教學實錄
一、解題導入
師:(板書課題)今天咱們學習一篇文章,題目叫《匆匆》,注意寫的時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記了中間這個長點,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講的是時間在匆匆流逝。
師:你說得真好,小時候你們就知道,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哪一個作者能夠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朱自清。
師:關于他,能簡單地說一句話嗎?
。ㄉ煤喍痰脑捳f朱自清的簡介)
師:來,請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語言簡練,情感豐富,被譽為現(xiàn)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們今天學習的也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 (板書:散文。)
師:著名作家余秋雨說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讀者與作者的悄然對話與共同的思考(板書:對話,思考)。那么,既然是與作者對話,就讓我們先來傾聽吧(板書:傾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欣賞著名藝術家孫道臨朗誦的《匆匆》,注意聽要求,大家拿起筆,一邊聽一邊做記號,在凡是能讓你感受到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看看誰最善于傾聽。(播放朗誦音頻)
點評:面對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學生第一次接觸“大家”散文,怎么把學生“帶到高速路入口”,讓學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馳?何老師牢牢把握“方向盤”——讀書、有思考地讀書,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在簡潔的入題、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對話”、要求“傾聽”和“思考”,可謂獨出心裁。
二、從文體特征入手,整體把握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我們六年級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傾聽,每個孩子幾乎都在課本上做滿了記號,交流一下。
生:我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這句話小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訴我們時間過得很快。
師:還有哪些地方?一個標點、—個詞、一句話、一段話都可以。
生:“吃飯的時候……過去!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中體會到。(生讀第二自然段)
生:我從問句:“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師:你從問句里可以感受出來,你關注了細節(jié),了不起!
生:“我掩著面嘆息,但是……閃過了。”
師:還有誰要讀?
生:我想瀆第三自然段。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還有哪些同學能從別的段落里感受出來?
生:我從第四自然段感受到。
生:我從第五自然段感受到。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
師: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段段有感覺。你還從哪些字和詞感受出來?
生: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這里的“頭涔涔”和“淚潸潸”給我這樣的感覺。
師:新遇到的詞就能讓你有感受,厲害。
生:我想說第一自然段中三個“再”,能看出大自然萬物的死而復生。
師:抓住細節(jié)處啦,也抓住關鍵處了。不過建議你把“死而復生”改成“失而復得”好不好?掌聲鼓勵,真不簡單。
生:我想說第三自然段的“跨過、飛去”等詞語,可以看出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時間的無奈。
生:我想說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飛”這個詞可以看出時間流逝得飛快。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于傾聽,能聽出這么多道道來。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夠讓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達一個意思,就是時間匆匆而過。瞧,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大家聽出來了,把掌聲送給自己。(鼓掌)
點評:學生聽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師很巧妙地把學生的“感受”與文章的語言文字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說感受讀文章、讀文章說感受;其次,通過老師恰如其分的點撥,讓學生關注到字、詞、句,力求把“感受”落實到具體的語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發(fā)議論;第三,巧妙地“騙”學生讀書,多讀、讀好。
三、靜心涵泳,切己體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讀第一段
師:傾聽之后。我請大家跟著作者—起思考,請大家沉下心來默讀課文,特別關注剛才那些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邊讀一邊思考,爭取讀懂一到兩處,如果有疑問,也可以整理出來一起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給大家三到五分鐘,要求大家不裝樣子,真讀?梢阅闷鸸P快速寫下一些批注。
(學生默讀課文)
師:好孩子,抬起頭,整整五分鐘匆匆而過,當你經(jīng)過認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讀懂作者要表達的意思,能和作者對活了。我們先以第一自然段為例,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羨慕這些能失而復得的花草,它們的時光可以重新再來,而作者心中有無數(shù)的問號,為什么自己的時間匆匆而過?
師:是啊,在羨慕之余有無限感慨。你能帶著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讀出來嗎?孩子們注意,如果他能讀出這種感受就給他掌聲。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就這段,還有誰讀出了不一樣的感受?
生:世間萬物都能重新來過,但是時間不可以,作者讓我們好好珍惜時間。
生:從“一去不復返”這個詞我能看出時間不能回來了。
師:這個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讀出了味道,而且還為我們提示了一種讀書方法,抓關鍵詞來感受。請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次為我們讀讀第一自然段。
。ㄉx第一自然段)
師:還有很多孩子想說,但是時間有限,這樣吧,每個孩子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各讀各的,讀出各自的理解。
(學生自由讀文)
點評: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是一個個獨特的“這個”,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頭腦。何老師在贊許第一位學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進“還有誰讀出了不一樣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現(xiàn)了。
。ǘ┹椛淙模攀肿詫W自悟自品。
師:好孩子,真會讀書,當你用心傾聽了作者的對話,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發(fā)現(xiàn),作者在和你對話了,你能聽懂作者要說的話了,這就是一種品讀散文的方法,咱們就來品一品這篇《匆匆》。再給你一分鐘,每個人找準一個點先試著品一品,一分鐘以后咱們再交流。
。ㄉ杂勺x課文)
師:你想品哪段就說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讀再談感受。
生:我不知道他給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這個比喻很夸張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沒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悵。
師:你姓周,我應該叫你周老師,因為你把我要說的全說啦。你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一滴水有什么特點?
生:很渺小。
師:可在作者看來,這一滴水大得讓他害怕,讓他心痛,周老師,你能讀出來嗎?
。ㄉx)
師: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多年?所以這滴水非常大?墒潜M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請讀出相關部分。
。ㄉx)
師:不管是誰,感受到時間這樣流逝,都會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熱淚直流,請為我們讀瀆作者的描寫。
生: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品得好!請連起來,為我們再讀讀,讓我們也感受一下!
。ㄉx句子)
點評:《匆匆》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睂α昙壍膶W生來說,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這種“理解”是靠教師分析、講解還是靠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讀自悟?何老師給我們的答案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自讀自悟,老師只相機點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憐惜夸獎、如在關鍵處點一下“這滴水有什么特點”等等。只有學生“自讀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師:這句話也是課后的第二道題要我們重點感受的。就這句話,誰還有別的感受,也為我們讀讀。這一回我們換個方法來讀。請一個孩子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讀讀,其他孩子聽聽,看看能否聽出文字中蘊含的情感,看看誰是他的知音。
生:“在默默里……淚潸潸!
師:他是善讀者,你們是善聽者,誰是他的知音?
生:我聽出了一種彷徨。
生:我聽出了一種憂傷。
生:我聽出了一種矛盾。
師: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趙知音的孩子都請起立。小趙來領讀,其他知音們一起跟著讀。
(生讀)
生:我想說說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時候……過去!
師:有人說朱自清的散文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在不經(jīng)意處著濃墨重彩描寫,這段就是個例子。文中列舉的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還有嗎?
生:吃飯,睡覺,發(fā)呆……
師:這些事我們每天都經(jīng)歷,你的時間也這樣過去了嗎?請向朱自清學語言,學著說幾處。
生:做作業(yè)發(fā)呆時,時間過去。
生:玩游戲時,時間過去。
生:就像這節(jié)課一樣,投入學習的時候時間也過去了。
師:這個時間用得值!
生:在我們看書的時候,時間也過去了。
師:看書可不是浪費時間。讓我們再看看,朱自清筆下的時間可不是這樣的過去,相反,是逃去如飛的,找?guī)讉詞來說說。
生:跨過。
生:閃過。
生:伶伶俐俐。
師:是啊,用詞多么準確,多么形象啊。孩子們,請帶著自己的感受,好好讀讀這段話吧,特別關注那些給你留下感受的詞語。
。▽W生自由讀文)
(三)延伸拓展,引發(fā)思考。
師:一篇文章不是一節(jié)課能品得完的,當你走到人生不同階段,同一篇文章會留給你不同的感受。品讀文章的落腳點應該在哪兒?
生:應該是思考。
師:提出你的思考和疑問。
生: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為什么說他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轉眼間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師:這個問題貫穿始終,這是大家第二節(jié)課思考的內(nèi)容。
師:在第二節(jié)課上課前還請大家準備以下內(nèi)容: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3.按照課文后的第3題要求寫幾句話。
總評:
本課的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還學于生,突出主體,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理念,反映了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具體有三處明顯表現(xiàn)。
1.課堂的時間,請留給孩子。課堂上,教師的引導應該有一個“度”,很難想象,當孩子還沒有充分地感知課文,就被老師牽著鼻子由一個環(huán)節(jié)奔向另一個環(huán)節(jié),還何談閱讀教學?本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從聽讀錄音到感知朗讀,從靜心默讀到個性品讀,做得充分而到位。其中,聽讀錄音用了足足5分鐘,靜心默讀又是5分鐘,讓學生找準一個點再用心讀,又花了1分鐘——40分鐘的一節(jié)課,學生個人的讀書就用了如此多的時間,課堂看上去沉悶得有些“冷”,卻是真正地讓學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葉圣陶語),符合“讓學于學生,還學于學生”的理念。
2.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在品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其實只有三處,一是燕去燕回、楊柳枯榮、花謝花開的感慨;二是面對時間如水滴逝去的彷徨與不安;三是日子挪移而自己茫然旋轉的無奈與憂慮。教師由第一處展開,讓學生抓住一個“點”繼續(xù)深入,所有的內(nèi)容皆由學生引出,再讓學生進一步研討,不再由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習,而是順著學生的思路探究,避免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3.抓文體特點,顯主體地位!洞掖摇纷鳛橐黄(jīng)典的優(yōu)美散文,教師教給學生的“與作者的悄然對話與共同的思考”方法,現(xiàn)場運用的“靜心地讀,安靜地想”的批注式閱讀方式,把握住了朱自清散文品讀的關鍵;而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不同感受”,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曾幾何時,當公開教學比賽成了教師競技的舞臺,教師在臺上比拼研讀文本是否獨到,教學設計是否精巧,課件制作是否華麗,而將教學的主體——學生,給忽略了。任何脫離開學生的課堂,即使有著以上華麗的“衣裳”,也都是蒼白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做作,不矯情,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教師充當引導者、交流者的角色,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展現(xiàn)了學生的精彩,因此,課堂也就真正地精彩亮麗起來了。
【匆匆名師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名師《天窗》教學實錄02-18
楊氏之子名師教學實錄03-15
《匆匆》教學課堂實錄07-02
《匆匆》的課堂教學實錄07-04
《稱贊》名師課堂教學實錄07-04
名師課堂實錄07-02
鄭振鐸貓名師教學實錄(通用7篇)11-19
《匆匆》課堂實錄07-02
尊嚴名師課堂實錄07-02
詠柳名師課堂實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