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找手機課堂實錄

時間:2023-01-28 04:52:00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找手機課堂實錄

  行動電話、手提電話、無線電話、移動電話、攜帶電話、流動電話,即是“手提式電話機”,簡稱手提、手機,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便攜式電話。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找手機課堂實錄 ,歡迎閱讀。

找手機課堂實錄

  第一教時:

  師:作文就是用筆說話。就是把平常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有意義的事,圍繞一個中心,按照一定順序用文字表達出來。

  作文就像玩一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我們在學習作文的時候往往碰到許多困難,比較多的有兩種:第一個是語句羅嗦,表達不清楚。第二個是寫得不具體、不形象,因此,文章顯得不生動。

  怎樣來克服這兩種毛病呢?很簡單,我們只要學會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長的變成短的”(板書:長的變成短的),就是概括(板書:概括)。第二種,是“把短的變成長的”(板書:短的變成長的),就是展開,你就能寫具體了(板書:具體)。

  在閱讀課上我們學得比較多的,練得比較多的是“把長的變成短的”,也就是學習一段話,老師讓你概括這一段主要講什么;學了一篇文章,老師讓你提煉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要“把長的變成短的”。在作文課上比較多的,是要“把短的變成長的”,把一句話展開,寫具體。

  下面,老師讀幾段話,認真地聽,仔細地想每段話講的是什么,然后請你把長的變成短的。

  請聽第一段:

  小明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馬馬虎虎的。媽媽叫他上街買油,他話沒聽清楚,提著醬油瓶出去了;數學課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數點點錯了位置。因此,小明從來沒有得過滿分;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默寫“老大娘”,他粗枝大葉把“娘”寫成“狼”,變成“老大狼”。(生笑)難怪大家給他起個外號叫小馬虎。(稍作停頓)聽明白了吧,很長的一段話,你把它變短,變成一句話。誰來說?

  生:寫了小明很粗心。

  師:好的,請坐。誰再來說?

  生:小明是……

  師:(糾正道)這段話講的是什么?

  生:這段話主要講的是小明是個粗心的孩子。

  師:(評價)兩個同學的發(fā)言,你呢(指第一個同學),聲音講得很輕,說話斷斷續(xù)續(xù);她呢(指第二個同學),聲音很響,說話很連貫。她比你(對第一個同學)說得好,你要向他學習。

  師:請聽第二段:

  河馬的嘴比一般的動物都大,它張開大嘴的時候,一個人跳進去恐怕還填不滿哩。有人親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條小船給咬成兩截。當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蘆葦桿子,就好比人們吃韭菜那么容易。

  這段話把它變短,用一句話來概括。(指著剛才那位女生)像這個小朋友這么說,要大聲、響亮、語氣連貫。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呀?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河馬的嘴很大。

  師:講得沒錯。

  生:這段話主要講河馬的嘴很大。

  師:這兩個同學都講對了,但說什么也沒有她講得好。她說得很連貫。誰再來說?

  生:河馬……

  師:(糾正)這段話講什么?

  生:這段話講的是河馬的嘴是動物中最大的一個。

  師:你話講得復雜,但是聲音還響亮。

  生:這段話講河馬的嘴很大,吃起東西來很輕松。

  師:吃起東西來很輕松跟“大”沒有關系。

  生:不是,那就是河馬的嘴很大。

  師:哎,對呀!(示意該生坐下)好,你們幾個同學都說對了,但沒有一個同學說得“很好”,話要說得連貫、流暢。這段話講什么呀?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河馬的嘴很大。

  師:好的。這段話主要講的是河馬的嘴很大,比一般的(突然發(fā)現一生還舉著手)哦,你還要說。(走到該生面前,生猶豫)沒關系的。

  生:我現在覺得這段話主要講河馬的嘴比一般動物的嘴大。

  師:他聽得很仔細,我剛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河馬的嘴比一般的動物都大。他聽清楚了,而且聽得很仔細。

  請聽第三段:

  我是一個集郵迷,在我的集郵冊里,珍藏著許許多多珍貴的紀念郵票。家信的信封上貼著我喜愛的郵票,征得家長同意后,我便把它剪下來小心翼翼地用鑷子插入我的郵冊里。聽說郵局要發(fā)行一套新的紀念郵票,我便取出平時積攢的零花錢,風風火火趕到郵局排隊等候開門。一個夏天的中午,我發(fā)現一個黑古隆冬的洞里面放著好多好多我喜愛的郵票,這下我樂不可支,就伸手去掏。掏啊掏,郵票沒有掏著,卻挨了爸爸重重的一個巴掌。我捂著臉,歪著脖子,呆呆地望著爸爸,心想:你為什么無緣無故打我呢?只見爸爸怒氣沖沖用手指著我的鼻子罵道:“你這個小子,不好好午睡,卻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掏、掏、掏(眾笑),掏什么來著?”

  這段話這么長,把它變短,講什么呀?請你說(走向一生)。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個集郵迷。

  師:講得對,但是沒講好。這段話講的什么呀?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個集郵迷,珍藏了許多郵票。

  師:好,也對的,但是沒有講好。話要說好。你說說看。

  生:這段話主要講的……

  師:我告訴你,要像她這么說。(示范)這段話主要講了——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您是一個集郵迷。

  師:什么?“您”是一個集郵迷,這里面“我”是一個集郵迷。誰再來說?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一個集郵迷。

  師:(仍不滿意)也對的,但沒講好。

  生:這段話——

  師:(指著被表揚的那位)你來講。

  生:這段話主要講了——

  師:對,就是這么說。這段話主要講了——再來一次。

  生:(清晰而流暢地)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個集郵迷。

  師:(滿意地)對了,要這么講,知道嗎?很清晰,很流暢。誰再來說,要像她一樣。好,這小朋友充滿自信。

  生:(清晰地)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一個集郵迷。

  師:對,這段話主要講了“我”是一個集郵迷。“把長的變成短的”了。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短的變成長的”。比方說,這么一句話(板書: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這一句話誰會讀?

  生:(大聲)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嗯,不錯!“不錯”的意思就是馬馬虎虎。誰再來念好它?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這位同學讀得比較連貫。誰再來讀好它?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嗯,不錯!但是沒有一個小朋友能讀得很好。我讀一遍給大家聽聽。(聲情并茂地)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會了吧?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對啦!就是這么讀,就是要像她這么讀。會嗎?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對了,就是這么讀,讀出感覺來了,誰再來讀?

  生:爺爺年歲大了,(師在一旁作手式,給她鼓勁)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對了,(欣慰地)就這么讀!好,請這個小朋友再來讀一遍。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嗯,你很認真,很努力的。(對另一生)你行嗎?

  生:(抑揚頓挫地)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

  師:(十分贊許)我發(fā)現你特別聰明,你這一次讀跟第一次的讀完全不一樣,第一次發(fā)言有氣無力。注意,字變成詞就有意思,詞變成句子就有感情了。所以,你現在讀得真好,我們請他再為我們示范一下好嗎?好,我們鼓掌(生鼓掌)。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些——一些糊涂事。

  師:不要緊張,再來一次好嗎?慢慢地讀好了,失敗是很正常的,讀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諒的。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一些糊涂事。

  師:讀得真好!我發(fā)現到目前為止,這個小朋友是讀得最好的。這個小朋友是全班最聰明,學得最好的。

  你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呢?年歲大了,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他干了哪些糊涂事啊?(對一生)你們看哪,那個聰明的孩子又舉手了,他常常為我們做出榜樣。(舉手越來越多)對了,講得不好沒關系,老師最喜歡“講得不好”的孩子。(眾笑)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媽媽讓他去買 油,他卻買成了鹽。

  師:好的,爺爺真糊涂。還有嗎?說得更好一點。

  生:爺爺年歲大了,(師扶了扶他的肩膀)

  師:你站直,你現在還不是爺爺啊。(生大笑)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嗯,有一次,他想填一張……填一張明信片,結果填他幾歲的那里,他填成了姓名。

  師:哦,他看錯了,這不是糊涂,眼睛花了應該體諒。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燒菜把油當成了水。

  師:把油當成了水?那不對了,我發(fā)現是你有點糊涂了。(眾笑)

  生:本來我想說把油換錯了,換成水了。

  師:把鹽當作糖不是蠻好嗎?顏色差不多,形狀也一樣,換一下好嗎?你很聰明,一定能說好的。

  生:爺爺年歲大了,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燒菜,把鹽當成了糖。

  師:結果——

  生:結果大家……,結果大家吃的菜變成……

  師:結果大家都不愛——

  生:不愛吃爺爺燒的菜。

  師:好,這是個例子,很好。把鹽當作糖啦!

  生:爺爺年歲大了,

  師:你這樣說好不好?不要這樣“年歲大——了”(師模仿該生將“大”字拖長)要這樣,(示范)爺爺年歲大了,連著一塊兒說。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出門,把自己的鞋子配錯了,大家看了都笑起來。

  師:嗯!好的。把鞋子配錯了。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就像昨天,他把奶奶的手指當成煙桿,直往嘴里塞。(眾笑)

  師:這——把奶奶的手指當作煙桿往嘴里塞,那不是糊涂,那是癡呆了啊!(眾笑)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在燒紅燒魚時把醋當成了醬油,害得大家吃了一頓酸魚。

  師:嗯,好的。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爺爺要淘米,結果把米看成了面粉,把面粉看成了米,結果,往水,那個,往鍋里……

  師:沒關系,慢慢講。

  生:把那個水倒進鍋里去,然后那個他淘了兩下,把水全倒光,結果他一看,他才非常驚奇,咦,那個米怎么沒了?

  師:(語重心長地)你發(fā)現了嗎?你想的意思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說明我們要好好學習語文。知道嗎?你真的要好好學,你的意思表達得不清楚啊!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把電扇的,那種,就是那個葉子——

  師:又講不出來啦?

  生:嗯。

  師:唉呀,看來語文的確得好好學。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上次,他想出去,結果把家里門的鑰匙拿成了報紙(信箱)的鑰匙。

  師:不是叫報紙的鑰匙,是“信箱鑰匙”。你看,學語文多重要啊!詞不達意。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回,他填一個單子,年齡欄里他少填了一個零,結果他成了7歲。

  師:啊,好的,爺爺7歲了(眾笑),鬧了笑話。剛才一次交流,有的小朋友說得很好,找的例子很恰當;有的小朋友找的例子就過分啦;有的小朋友明明知道自己要想說的,但是卻詞不達意,就說明我們學語文、學作文非常重要。

  現在,我把這句話改成分號(板書),再加一個分號,(板書)再來一個句號。(板書)這是聰明人的游戲了(搖搖手),一般的同學就沒辦法參加了。(轉身指著黑板)你能不能說這么一句話,把它再想得多一點,用三個例子說明他糊涂。剛才大家用過的也可以再用。話要簡明,要扼要。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出一些糊涂事。這不——

  師:“這不”用得非常好,“這不”意思就是“不是嗎”的意思,那為什么要加“這不”呢?就是承上啟下,引出下文。

  生:這不,人家要他買醋他卻買成了醬油;人家要他往菜里放鹽他卻放成了糖;……

  師:不是放成了糖,是“放的是糖”。

  生:(繼續(xù))……放的是糖,還經常把鞋子穿錯讓人家哈哈笑。

  師:好,講得很好。現在,給大家看一樣東西,(從口袋里掏出一只手 機)這是什么?

  生:(齊聲)手機!

  師:手機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手機是現在最便捷的通訊工具,它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發(fā)生了許多和手機有關的新鮮事。關于手機的新鮮事,你有嗎?

  生:手機要撥電話號碼才能通訊,有些人常常會打錯電話號碼。結果本來是找他認識的人打到了一個不認識的人家里。

  師:啊,這不是手機的毛病,那么座機上面也會發(fā)生這種情況,這不算新鮮事。誰還能說?

  生:有的時候那個造手機的廠家把那1234位置搞混了。

  師:怎么造手機的廠家會把1234搞混了呢?

  生:就是上次電視上那個什么“算摸移動”,什么通訊,就是在兩個國家使用的。

  師:哦,這個小朋友真了不起啊,說了一件連老師都不知道的事。(眾笑)還有嗎?

  生:上次我在少年宮畫畫的時候,我的包里裝著我媽媽的手機,然后我上課上到一半,那個手機突然,那個手機突然叮鈴叮鈴響起來了,然后我把那個掛掉,然后過一會兒它又叮叮鈴鈴響起來了。

  師:影響了你們上課,是吧?好,她把媽媽的手機帶到課堂里,結果媽媽的手機響了,影響了大家上課。這也是個新聞,也是一件新鮮事。還有嗎?

  生:有一次,我媽媽帶著手機走進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里要安靜,所以她把手機變成了那種發(fā)動的,然后她就放在桌子上。

  師:不是“發(fā)動”的,是“震動”的。

  生:震動的。然后她就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突然那個手機震蕩了,然后移移移……

  師:震動了。

  生:震動了。然后移移移,掉到地上了,后來媽媽發(fā)現,就放到桌子上,后來又震動了,又掉到地上去了。

  師:后來又震動了,又掉到地上去了,又撿起來,是吧?(眾笑)

  生:嗯!

  師:好的,你不覺得羅嗦嗎?(眾笑)

  生:(該生承認)羅嗦。

  生:就是我媽媽那個手機把它調成震動的,然后就把它豎直立放在桌子上,然后,電話響起來了,那個手機就在桌子上跳舞。

  師:哎,在跳舞了,啊!好的(回到講臺前),那么大家思路沒打開,這手機的故事很多,它的作用很大。

  生:我媽媽有一臺手機沒交費,然后,她把那臺手機給我了,有一次我在少年宮上課,奶奶給我打電話,打不進來,原來是那個電信公司把那個手機給停掉了,因為不交費。

  師:哦,不交費,以后要催促你媽媽按時交費。

  生:上次,我發(fā)了個短信給我姐姐說“你還好嗎,要多注意身體。”后來我姐姐說我發(fā)過來的是“你外號多注意身體。”

  師:你發(fā)的是什么?

  生:你還好嗎?注意身體。

  師:結果她看到的是什么?

  生:你外號多注意身體。

  師:那估計是你的拼音沒掌握好。

  生:很早的時候,我爸爸買了個大哥大,用2萬多塊錢……

  師:那要跟你說一下,“大哥大”當時不得了,改革開放初期,有大哥大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啊。

  生:兩個月過去了,大哥大下崗了。(眾笑)

  師:哦,下崗了,說明我們更新換代實在太快,所以我告訴你,大哥大已成歷史了,當初大哥大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手里面拿著個大哥大往桌子上一放,大家就對他刮目相看,呦,哪來的大老板啊?

  好了,關于手機的故事很多,有一個小朋友,關于手機寫了個故事,很有趣。下面我把他寫的這段話念給大家聽,大家拿出筆,拿出紙,把它記錄下來。它這段話一共有這么幾句話,我把它打亂了。

  于是,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

  爺爺剛要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這下他可急壞了。( )

  原來,爺爺吃完早飯把剩余的菜放進冰箱里的時候,連同手機一塊兒放進去啦。( )

  我問了爺爺,手機是開著還是關著,爺爺告訴我“開著“,于是,我心里就有譜了。( )

  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 )

  我連忙撥通了爺爺的手機,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尋找。( )

  聽寫完了,寫好了嗎?

  生:寫好了。

  師:請這孩子站起來。你們在聽寫的時候我注意到,有幾個小朋友的書寫姿勢特別好,這個小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她坐得正,筆拿得直。下面就請你任選一句話讀給我聽,隨便你讀哪一句啊!你讀第幾句?

  生:我讀第一句。

  師:(示范)我讀第一句。

  生:我讀第一句。

  師:你剛才進步了,再快一點,我讀第一句。

  生:我讀第一句。

  師:再快一點,我讀第一句。

  生:我讀第一句。

  師:就要讀得這么快!

  生:于是,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師:你這個“還是”念得很好,但是讀得不連貫。再來!

  生:我讀第二句。爺爺剛要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這下他可急壞了。

  師:她讀得有味兒。你讀。

  生:我讀最后一句。我連忙撥通了爺爺的手機,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尋找。

  師:就這么讀。你讀。

  生:我讀第五句。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

  師:你讀得很認真,但是沒讀好啊!要讀好不容易呀!說實在的,除了她讀得讓我比較滿意,其它還沒有一個人讓我滿意的。你讀吧!

  生:爺爺剛要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這一下他可急壞了。

  師:讀得不錯。你來。

  生:我問了——我問了爺爺手機是開著還是關著的,爺爺告訴我開著的,于是,我心里就有譜了。

  師:嗯!你屬于讀得好的,但不屬于很好的。你讀。

  生:原來,爺爺吃完早飯把剩余的菜放進冰箱里的時候連同手機一同放進去啦。

  師:嗯,讀得蠻好。你讀。

  生:于是,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結果找……找到……結果找到一無所獲。

  師:結果找到一無所獲了,是吧?(眾笑)

  生:于是,奶奶、爸爸……

  師:我告訴你呀,你人長得漂亮,音色也很好,你必須要好好讀書,知道嗎?你現在讀得很好。

  生:于是,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師:“結果還是一無所獲”還要讀得連貫點啊。你讀。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

  師:好的。這一段話共六句,順序是亂的,你自己找一找看,哪句是第一句,哪句是第二句?在每個括號里加上一個數字。(生找順序)我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把六個數字填在上面,你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不約而同都是“2、1、6、3、5、4”,對嗎?

  生:對!

  師:對的。現在,你們根據這個順序輕松地讀一遍。(生讀)現在我們請這兩個小朋友把這一段話讀一遍。你讀。

  生:爺爺剛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這下他可急壞了。于是,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我問了爺爺手機是開的還是關的,爺爺告訴我開著。于是,我心里就有譜了。我連忙撥通了爺爺的手機,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尋找。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原來,爺爺吃完早飯把剩余的菜放進冰箱里的時候連手機一同放進去啦。

  師:讀得不錯,到現在為止這個小朋友是讀得最好的一個。你要好好趕上她。

  生:爺爺剛要出門……

  師:一天早上——

  生:一天早上,爺爺剛要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

  師:對啦,讀得非常好。

  生:他可急——這下他可急壞了。

  師:對呀!

  生:于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忙開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

  師:讀得真好。

  生: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師:嗯,有點過頭。

  生:我問了爺爺手機是開著的還是關著,爺爺告訴我開著,于是,我心里就有了土(眾笑)。

  師:有什么?

  生:(不確定地)有了土。

  師:有了土啊?(眾笑)有了譜。“譜”是什么意思呢,“譜”就是主意、辦法,“有譜”就是有底了,有辦法了。

  生:于是,我的心里就有譜了。我連忙撥通了爺爺的手機,一個房間、一個地找。

  師: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找。

  生: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找。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原來,爺爺吃完飯,把剩余的菜放進冰箱的時候連手機也一同放進去啦。

  師:這兩個小朋友念得都不錯。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這個女同學比那個男同學要讀得好,讀得連貫,清晰。這個男同學呢,很認真,力求把它讀好,結果呢,卻弄巧成拙,還把“譜”變成了“土”,以后不要犯這樣的錯誤啊。這節(jié)課,我們先上到這里。


  第二教時:

  師:后來呢?孩子把這段話寫成稿件寄到《賈老師教語文》雜志社。編輯看了,感到這篇稿子題材非常好,可是沒寫好,就寫了一封信給這個小朋友。結果這個小朋友沒等到文章發(fā)表,卻等到了編輯部給他的一封信。

  這封信我已把它印給了各位小朋友,大家拿起來看,老師把它念一下。

  《賈老師教語文》編輯部給小明同學的一封信:

  王小明同學,你寄來的《我?guī)蜖敔斦沂謾C》的習作已經收到了,謝謝你對我們雜志的關心。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們看了你的稿子很高興,都說寫得不錯。爺爺糊涂得竟然把手機放到冰箱里了,非常有趣。如果小讀者看了你的習作以后一定會笑得合不攏嘴的。但是,這篇習作內容過于簡單,有些情節(jié)沒有展開,顯得有些單薄,別人讀了以后不可能得到一個真切的印象,因此,這篇稿子暫不能刊用。建議你按照下述要求作些補充和修改再寄給我們。如果符合要求,我們一定會把你的習作刊登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樂。

  第一,你說爺爺真糊涂,是怎么糊涂的?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比方說,拿著眼鏡找眼鏡等等。

  第二,手機找不著了,很是著急,那么爺爺怎么急的呢?額頭上冒汗了嗎?臉上的表情又是怎樣的?他嘴上說了些什么話?

  第三,大家一塊兒幫他找,結果一無所獲,這個“大家”指哪些人?大家是怎么分頭去找的?

  第四,我問爺爺這個手機是開著關著的時候,他說開著,我是怎么知道的?爺爺高興的時候表情、動作又是怎樣?

  第五,原來爺爺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大家聽了這些話后又是怎么評論爺爺的?

  如果把這些問題都一一回答了,那么,文章就有具體內容了。有了具體內容,文章就形象了,也就生動了。

  總之,寫文章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作文是寫出來的,但是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這是一個大作家說過的話。所以,希望你仔細考慮,認真修改,把改好的稿子再寄還給我們。

  這篇稿子就是剛才兩位同學讀的那段話,過于簡單啦。如果我們把它展開、拉長,把短的變成長的,把它寫具體一點,就是一篇好文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寫具體呢?也不是,主要是和中心有關系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一點,具體了就形象了,形象了才生動。

  我們現在分七個組,每組負責擴寫一句話。

  第一句,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些糊涂事。這句話我們請這四位小朋友負責好嗎?這四個小朋友把第一句話后面舉兩、三個例子,把它寫具體,好嗎?

  “一天早上,爺爺剛要出門,發(fā)現手機找不著了,他十分著急。”這句話我們請這六個小朋友來把它展開,好吧?他怎么發(fā)現的?他怎么急的?請你們來寫。

  “大家分頭去幫他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這一句請這六個小朋友來寫。

  “我問爺爺手機是開著還是關著,爺爺告訴我手機是開著,這時候我心里有譜了。”這句話請這六位小朋友來展開。

  接下去“我連忙撥通了手機號,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去找,結果在冰箱里找到了手機。”這句話請這一組來完成。

  最后一段,這是怎么回事呀?哦,原來……你要問爺爺啦,怎么會把手機放到冰箱里去呢?請最后一組寫這一段話。

  總共給大家八分鐘時間,好好地寫,認真地思考,盡量把它寫清楚、寫具體、寫生動。

  (學生開始寫,教師巡視、指導。)

  (八分鐘后)

  師:小朋友,時間到了,都寫了好嗎?這孩子最好,令行禁止!老師說不寫了我們就放下筆,而且你看這個小孩坐得最好。

  文章是寫出來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你們已經寫完了,我們拿出來一起交流,一起再來改,我跟你們一起改。文章寫得不好很正常,重要的是認真地去修改。

  第一句話,這段話誰來?你上來讀。第二,你讀。第三,請你。第四,誰來?第五,你來。第六,你來。第七,最后一段,很簡短的,你來好嗎?

  師: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什么意思呢?文章如果寫得不夠好的話,讀得好可以彌補文章里邊的不足,要讀好。

  生:爺爺年歲大了。

  師:可以,你讀得已經可以了,再響一點就更好。

  生:爺爺年歲大了,他常常會干一些糊涂事,有時候分明手里拿著眼鏡還一個勁地問:“我的眼鏡呢?我的眼鏡呢?”

  師:你看,寫得多好啊。分明手里拿著自己的眼鏡,還到處問:“我的眼鏡呢?我的眼鏡呢?”說明他糊涂得可以,舉了一個例子。再讀下去。

  生:還有一次,

  師:還有一次,前面用了“有一次”,第二次前面必須加個“還”,還有一次。

  生:還有一次,在一天晚上他多喝了點酒,

  師:還有一次,在一天晚上,“在”不要啦。

  生:還有一次,一天晚上,他多喝了點酒,回家時候敲錯了,不是,回家時候摸錯了門,掏著鑰匙開人家的門去了,氣得那家人錯把他當作是小偷,說什么要把他送到派……

  師:說他是“小偷”就不對了。爺爺年紀大了,用“小偷”不合適,可以說他是“老賊”(眾笑)。

  生:氣得那家人錯把他當作老賊,說什么要把他送到派出所里去,嚇得他直喊冤枉。你看,爺爺糊涂吧。

  師:兩個例子一舉,最后一句話收口:你看爺爺糊涂吧。用事實說話,很好。第二句。

  生:爺爺剛出門,

  師:一天早上,

  生:一天早上,爺爺剛出門,想給他的好友打電話,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機到哪去了?——”

  師:好,這小孩寫的語句非常流暢,一句挨著一句說。重頭來。

  生:一天早上,

  師:怎么樣啊?

  生:爺爺剛出門,

  師:剛出門,怎么樣啊?

  生:想給他的好友打電話,

  師:那么打電話發(fā)生什么事啊?

  生:他摸了摸口袋,

  師:摸了摸口袋又有什么情況啊?

  生:咦,我的手機到哪兒去啦?

  師:你看,這就叫通順,這叫連貫。所以你寫不出話,你自己問自己呀,怎么樣啊?為什么啊?話就出來了,你把這句話再讀一讀,讓大家好好欣賞。

  生:一天早上,爺爺剛出門,想給他的好友打個電話,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機到哪兒去啦?爺爺找遍了全身也沒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

  師:等會兒,等會兒,找遍什么?

  生:全身。

  師:全身不對。是全身的口袋,是吧?“全身”那是檢查啦,不好用“全身”,改成“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生:爺爺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沒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心想我是不是把手機忘在家里了?是不是我的手機丟了?

  師:不是“是不是”,是“是”手機放在家里啦?后面是“還是”。你前邊用“是”,那么后邊必須用“還是”,不是“是不是”。

  生:爺爺心想,是把手機忘在家里啦,還是我的手機丟了?可是急也沒用呀,(老師肯定地點了點頭)爺爺只能抱著一絲希望回家找一找了。

  師:好啊!你寫得真好!(指向第三個同學)

  生:這一下,奶奶、爸爸、媽媽可忙壞了,媽媽還在爺爺的房間里尋找,抽屜里,床單下,桌子上,都翻遍了,可是爺爺的手機還是沒有出現。

  師:不是沒有出現,它不會出現的,還是沒有什么——

  生:(齊聲)找到。

  師:這是媽媽找的。那么奶奶、“我”怎么找的?“我”到什么地方去找?

  生:“我”沒講……

  師:你就寫了一個奶奶呀?

  生:我就寫了奶奶、爸爸還有媽媽。

  師:那么,奶奶怎么找的?爸爸怎么找的?要分開找呀,是吧?再說下去幾句。

  生:爸爸可找了好一會兒,沙發(fā)上,桌子下,凳子上,他的臉上一顆豆大的汗珠滾下來,接著第二顆,第三顆……

  師:哦,這個不要,這個寫它干什么,結果還是沒有找到。

  生:結果還是沒有找到。(生想怎么往下說)

  師:大家來到了客廳里,都說——

  生:還有奶奶。

  師:奶奶就不要寫了。大家來到客廳里,

  生:大家來到客廳里,

  師:都說,

  生:都說——

  師:(輕聲提示)沒找到。

  生:沒找到。沒了。

  師:好的。你寫得沒有第二個小朋友好,要努力呀。(請第四個學生)接下去。

  生:看著爺爺頭上直冒汗——

  師:等一等,這句話又錯了。誰聽得出問題?

  生:看著爺爺頭上直冒汗。

  師:好的,誰來說,錯在哪里?(幾生舉手,指一生)你說。

  生:頭上是不會冒汗的。

  師:(又指一生)你說呢?

  生:頭是不會冒汗的,額頭上才會。

  師:哎,對了。(師握生的手)我們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我也是這么想的。(指著自己的頭)頭上怎么會冒汗,(幾生笑)額頭上才冒汗哪。雖說額頭是頭的一部分,但具體位置要準確。(指著額頭)額頭冒汗。

  生:看著爺爺額頭上直冒汗。

  師:直冒“汗水”,——讀起來順些。

  生:看著爺爺額頭上直冒汗水,急急忙忙地找,真覺得不是滋味。突然,我的腦子里冒出了一個念頭,

  師:好!什么念頭?

  生:只要打爺爺的手機號碼不就行了嗎?

  師:對呀!

  生:我急急忙忙跑——

  師:這里加上“想到這兒”,句子就順了。

  生:想到這兒,我急急忙忙跑上去,問爺爺的手機是開的還是關的,爺爺回答是開的。于是,我就把我的想——

  師:這里面要這樣:爺爺不耐煩地說:“開著,開著,這個時候還問這個干什么呀!”是吧?你這么一說,爺爺的性格特點就寫出來了。

  生:爺爺不耐煩地回答說:“開的,開的。”

  師:“不耐煩地回答說”,“回答”就是“說”,“說”就是“回答”,用了“回答”就不用“說”了,用了“說”就不用“回答”。(生笑)

  生:爺爺不耐煩地回答:“開的,開的。”

  師:對,兩個“開的”,就是表示不耐煩。

  生:問這個干啥?

  師:對,說得好。(翹起拇指)

  生: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訴了他。“哈,我的手機有救啦!”爺爺高興地叫道。他急急忙忙撥著手機號碼。隨著清脆的鈴聲,我急急忙忙尋找著。 “找到了,找到了。”

  師:唉,你怎么把人家的飯都吃了呢,后邊的話是人家說的。你這段短短的話,里邊一連用了三個“急急忙忙”。說明什么呢?詞匯貧乏!要多看書,啊?(指向第五位同學)不管她的,你寫你的。

  生:我一聽爺爺的手機是開著的,

  師:不是“一聽”爺爺的手機是開著的,這句話不通。當我知道爺爺的手機是開著,或者:“我一聽爺爺說手機是開著的,”這里可以用“一聽”。

  生:當我一聽爺爺……

  師:當我知道……

  生:當我知道爺爺的手機是開著的時候,馬上向媽媽借過她的電話……

  師:把“電話”改成“手機”。

  生:當我知道爺爺的手機是開著的時候,馬上向媽媽借過她的手機,撥通了爺爺的電話,大家都不知道我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一邊把手機放在耳朵旁聽,一邊一個房間、一個房間,仔細地找過去——

  師:好的。

  生:從臥室找到廁所……

  師:這廁所不要好嗎?臭得不得了(生笑),不要玷污了我們的文章。從臥室找到客廳,好嗎?

  生:從臥室找到客廳。

  師:從客廳找到廚房。

  生:從客廳找到廚房,最后我聽到了一陣很微妙的鈴聲。

  師:好。(指向第六位學生)這是你的了,是吧?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

  師:我發(fā)現啊,前面幾個同學朗讀的時候都是很急,就怕來不及讀下去。你呢,讀得很沉穩(wěn),就要像你這么讀。聽你的讀是放心的,聽他們讀,總是不放心,好好讀。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我把手機還給爺爺,爺爺高興得手舞足蹈。

  師:唉,等等,等等。“手舞足蹈”這個詞是很形象,很不錯,但是,你想用在六、七十歲的老人身上好嗎?那不是糊涂了,是神經有點錯亂(眾笑),誰給他換一個詞?

  生:高興得叫了起來。

  師:可以的。好,高興得叫了起來。那么,她是四個字也還她四個字。

  生:高興得笑逐顏開。

  師:笑逐顏開,可以的。

  生:興高采烈

  師:啊呀,他也過分一點啦。

  生:高興得合不攏嘴。

  師:(點頭)這可以。

  生:破涕為笑。(眾笑)

  師:還沒哭怎么叫破涕為笑呢?(眾笑)

  生:眉開眼笑。

  師:這可以。我感到還是你這個比較好,高興得眉開眼笑,那么“眉開眼 笑”就是“高興”,這個“高興”就不好用了。算了,我們就馬馬虎虎吧,湊合一下,高興得眉開眼笑。

  生:爺爺高興得眉開眼笑,所以一個勁地說:“終于找到了,謝謝。”我心里還有疑問,便問爺爺:“爺爺,你怎么會把手機放在冰箱里呢?”

  師:嗯,引出下文來了。(指另一生)

  生:我那個,偏離題意了。

  師:不要緊的,來,你說說看。

  生:不是的。(把自己寫的拿給師看)

  師:啊,你寫錯了是吧?那么最后一段她寫錯啦。(走向后排)誰來幫她忙?(對最后一組學生)行嗎?最后怎么回事?(另一組學生舉手)哦,你有辦法。好,來,“破涕為笑”來了。(眾笑)

  生:原來,爺爺匆匆忙忙吃完早飯時把——把——

  師:等一等,“吃早飯”不是“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把飯菜放到冰箱里的時候,不是放在吃早飯的時候,他吃完早飯匆匆忙忙把飯菜——

  生:爺爺吃完早飯,匆匆忙忙地把剩余的飯菜——

  師:嗯,你講得比老師好。

  生:把剩余的飯菜放進冰箱里時,連手機也一塊兒帶進去了。

  師:好了嗎?

  生:嗯。

  師:好的,我發(fā)現這七個同學在讀的時候,(指一生)她讀得很好;(指另一生)這個小朋友要表揚的,當人家不能完成任務的時候,他挺身而出,來幫助她完成;(又指另一生)這個小朋友寫得非常好。

  好的章節(jié)段落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對該生和另一生)請你們來讀一遍。

  生讀。

  師:這兩個同學讀得很好。(再指一生上臺來)這三個小朋友寫得特別好,我們再來欣賞一下。

  生:(較慢)爺爺年歲大了,

  師:不要這樣讀。(加快語速)爺爺年歲大了,

  生:爺爺年歲大了,

  師:對。

  生:他常常會干一些糊涂事,有時候分明手里拿著眼鏡還一個勁地問:“我的眼鏡呢?我的眼鏡呢?”還有一次,一天晚上,他多喝了點酒,回家的時候摸錯了門,掏著鑰匙開人家的門去了,氣得那家人錯把他當作是老賊,說什么要把他送到派出所里去,嚇得他直哆嗦喊冤枉。你看,爺爺糊涂吧。

  師:嗯,糊涂吧,寫得多好。你的一段,也讓我們欣賞一下。

  生:爺爺剛出門,想給他的好友打個電話,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機放到哪去了?”爺爺找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沒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心想:是把手機忘在家里啦,還是我的手機丟了?可是急也沒用呀,爺爺只能抱著一絲希望回家找一找了。

  師:好啊,寫得多好,清清爽爽。你呢?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我把手機還給爺爺,爺爺高興得眉開眼笑,所以一個勁地說:“終于找到了,謝謝。”

  師:嗯,好的。

  關于手機的故事還有很多,這個作文材料,就是受到報紙上一個真實的小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說在公共汽車上有一個乘客,突然發(fā)現他的手機沒有了,很著急。他說,“我剛買來的呢。”一個聰明的乘客告訴他,“你的手機是開著還是關著?”他說,“我開著,我剛剛上車的時候還跟朋友打過電話呢。”他說,“那不要緊。你趕快撥你的手機號,我借給你手機。”結果撥了以后,一個人身上的手機響起來了,很輕而易舉地把這個小偷給抓住了。

  我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作文材料讓大家來寫,今天小朋友們寫得很好。但是,(拿出一篇文章)寫得好的同學還多著呢。下面,我讀一篇一個四年級小朋友寫的。他寫得可好了,請聽:

  找手機

  爺爺今年已經是七十開外的人了,可他仍然橡年輕人一樣特愛趕時髦。

  五年以前他就有了一只當時很流行的“新譯通”手機,至今已經更換了兩個。爺爺把他的手機當作稀世珍寶整天形影不離,生怕被別人拿走,逢人便說,“我的手機質量好,款式新穎,有了這玩意可方便多了。”

  因為年紀大了,爺爺的記憶大不如前,常常鬧出帶著眼鏡找眼鏡,系著皮帶說皮帶沒了,忙得不亦樂乎的笑話來。

  一天晚上,只見爺爺滿頭是汗,神情慌張地走進我們的房間,用他那既是詢問又是命令的口吻說:“我的手機看到了沒有啊?快幫我找找呀!”話音剛落,我們全家五口人,就連平時不愛管閑事的奶奶也參加了我們搜捕手機的大行動。書柜底下、床底下,我們都蹲著找了個遍,就連衛(wèi)生間也沒放過。爺爺奶奶找了廚房翻抽屜,找了臥室翻大櫥,一家人把大小四個房間全找了個遍,仍然不見手機的蹤影。

  這時,爺爺已經找不到往日的那個神氣勁兒,只見他無精打采地半躺在沙發(fā)上。忽然,一個靈感閃過我的腦子,便急步走到電話機旁,抓起電話,快速撥了爺爺的手機號碼。叮鈴……叮鈴……一陣熟悉的手機鈴聲響起,我尋聲望去,哎,這鈴聲怎么會從冰箱里傳出來。

  我迷惑不解地打開冰箱,只見這小家伙正悠閑地躲在冰箱里避暑呢。(生笑,師:你看,人家寫得多具體,多生動。)

  “爺爺,爺爺,手機找到啦!”我抓起手機往爺爺的房間里奔。這時候聽到叫聲的爺爺,“唰”地從沙發(fā)上蹦了起來,從我手里接過他心愛的手機,“哈哈,哈哈……”爺爺摸著后腦勺大笑起來。

  原來呀,他在把飯菜放到冰箱里的時候,連同他的寶貝手機也一起放進去啦。

  你們看,跟我們寫的是同一個題材,但他寫得相當生動。

  好吧,同學們,我們文章寫好了給他取個題目,如果圍繞手機來做題目,寫一個什么比較好?

  生:《手機失蹤記》

  師:你總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生:《尋找手機》

  師:《尋找手機》這個題目太平常了。

  生:《手機流浪記》。

  師:手機流浪,那不對的。

  生:《手機避暑記》

  師:好,手機避暑。(板書: 手機)這樣前面加一個字。

  生:《糊涂爺爺找手機》

  師:加一個字。

  生:找

  師:找手機,還有嗎?

  生:尋手機

  師:當然也可以呀。(板書:手機 )如果手機放在前面呢?

  生:《手機不見了》

  師:很好。

  生:《手機沒了》

  師:手機沒了,跟他一樣。

  生:《手機“案件”》

  師:那么“案件”上面要加引號了,是嗎?好,那么大家再看,如果把(板書:爺爺、手機)爺爺擺進去呢?

  生:《爺爺手機的新家》

  師:這個想像太豐富了。

  生:《爺爺找手機》

  生:《糊涂爺爺找手機》

  師:好啊。

  生:《爺爺尋手機》

  生:《爺爺的手機不見了》

  師:(板書:冰箱、手機)冰箱、手機放在里面,再編。

  生:《冰箱里有手機》

  師:冰箱里有手機真是奇怪,冰箱里怎么會有手機呢?

  生:冰箱里的手機。

  師:冰箱里的手機,好的,還有嗎?

  生:《冰箱里的手機客人》

  生:《手機放在冰箱里》

  生:《手機到冰箱里做一回客》

  生:《手機怎么會在冰箱里》

  師:手機怎么會到冰箱里了呢?

  生:《手機去冰箱做客》

  生:《手機躲進冰箱了》

  師:好。

  生:《手機在冰箱里過夏天》

  生:《手機在冰箱里避暑》

  師:這個題目好啊。(板書:我、爺爺、手機)

  生:《我?guī)蜖敔斦沂謾C》

  生:《我在冰箱里找到了爺爺的手機》

  師:這個題目太長了點。

  生:《我破了手機消失案》

  生:《我找到了這個小東西——手機》

  師:我找到了這個小東西,就行了。

  好的。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知道了作文一點都不難。作文就好比是做游戲,像玩一樣。作文是用筆說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事情圍繞一個中心按順序寫下來。我們作文中常犯的兩個毛病:羅嗦,那“要把長的變短的”;寫不具體,“要把短的變長的”,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如果掌握了這兩種方法,我們一定能寫好作文。

  當然,好作文還有個條件,那就是要千錘百煉地改。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下課。

【找手機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找駱駝課堂實錄07-02

《找駱駝》的課堂實錄07-02

《找規(guī)律》課堂實錄07-02

找次品的課堂實錄07-02

找規(guī)律課堂實錄07-02

找春天課堂實錄07-02

《找駱駝》課堂實錄07-02

《找春天》的課堂實錄07-02

找規(guī)律的課堂實錄07-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天堂 | www.亚色| 天天摸天天添 | 日韩理论视频 |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时看 | 真人一级一级特黄高清毛片 | 欧美人与动交tv |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一个人的www免费视频 | 丁香五香天堂网 | 成人免费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 国产精品国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黄色三级视频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夜夜爽夜夜操 | 日本大片成人免费网址 | 120秒视频高清观看免费 | 黄色片视频免费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 | 波多野结衣福利 | 站长工具天天爽视频 | 成年人深夜福利 | 大黄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手机免费在线看毛片 | 色老头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 欧美一级做性受 | 真实一级一级一片免费视频 | 三黄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国产大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 夜夜添夜夜添夜夜摸夜夜摸 | 日本xxxxx久色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