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大佬們的性格解碼
《致青春》上映之后,互聯網大佬史玉柱就微博曝光了《致青春》的拍攝花絮,并翻出一張舊年時候的照片,引發網友們熱議。青春,這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隨著《致青春》的上映,互聯網界也開始躁動起來。小編,帶領您一起回顧一下這些互聯網大佬們的青春。
馬云的青春"滿嘴跑火車"
1974年,西湖邊的杭州望湖賓館門口,一個身材瘦小的小男孩耐心地守候在賓館門口,為入住的外籍客人提供導游服務,從不索取錢財。這個小孩就是尋找學英語機會的馬云,那年他剛剛10歲。這個小男孩在30年后變得"巧舌如簧".
馬云,堪稱一名出色的演講大師。正因為這一點,阿里巴巴也被人認為是一個特別能"白話"的企業。很多人干脆認為馬云是個"口出狂言"的"瘋子".然而"滿嘴跑火車"的馬云就是有那么一種能力,可以讓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后就把自己的"狂言"變成了現實。
馬云自己是一個觀點非常鮮明的人,他善于將各種口號和概念中隱含的內容表達得非常之明確和極端:馬云只和有相同價值觀念的人一起戰斗。
這一點,正是馬云管理哲學的基礎。作為一家技術型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卻自認為是一個不懂技術的人。與一群對數理知識非常敏感的人相處,"不懂技術"的馬云就大量使用非常感性的語言和文化,帶著這樣一群異常理性的人去奔跑,不僅沒有鬧出笑話,還跑得足夠遠。
他所推崇的相同價值觀念,在阿里巴巴初創時期,甚至于現在,都沒有過時。這個熟知中國國情和本土文化的人知道如何締造和領導自己的團隊,換句話說,他知道如何來"蠱惑人心",讓大家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愿意圍繞在自己周圍,共渡難關。
"滿嘴跑火車"的馬云盡管一直受到國人的質疑,但2003年以后,很多人都開始感慨,還是外國人有眼光,能夠在馬云"貧寒"的時候挖掘了馬云的價值,提前給了馬云那么多的榮譽。而阿里巴巴團隊的建設也正是基于馬云這種"滿嘴跑火車"的能力所塑造的企業特質。
蔡崇信等人的加盟就是這一能力的最好注腳。因為這些人加入阿里巴巴之時都已經身價不菲,擁有很高的年薪收入,還有雅虎等美國上市公司的期權收入,而阿里巴巴當時除了一群人和一套理念之外,幾乎沒有什么"看得見"的東西,蔡崇信等人的收入 "可以買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當時的阿里巴巴".
沒有什么"看得見"的東西,卻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阿里巴巴成為一家成功的國際性公司。馬云的遠見和努力,都離不開那些看起來有點虛、有點狂,卻最終兌現的"狂言"."滿嘴跑火車",是馬云的本事。
[互聯網大佬們的性格解碼]相關文章:
【互聯網大佬們的性格解碼】相關文章:
為何國內的互聯網大佬不進軍書畫行業?07-10
我對國內手機廠商的大佬比較感興趣07-11
為什么大(you)型(qian)的互聯網企業的CEO們文憑都這么高?07-10
互聯網的“互聯網思想”07-10
科技大佬這樣看待人工智能論文07-03
杜金山校長講座《解碼高效課堂》聽后感07-03
從通信行業轉行做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大牛們能給我一些意見嗎?07-12
大佬談創業團隊:王石不培養接班人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