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要讓細節在課堂中靈動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猶如一場及時雨,強有力地沖擊著僵化、呆板的傳統課堂教學。從這一角度講,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教學行為的改變;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能否落到位;關注細節,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一。
筆者不僅想起了“同課異構” 中的兩節課。
教學片段一:(A教師)
師:獅子大王發號施令時是怎樣的?
生:神氣、威武的。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一生讀,很多同學捂嘴笑。教師發現了。)
師:笑什么笑?(教師認為學生上課不守紀律,不合作。)
生:不像獅子大王在說話。(一學生說明笑的原因。)
生:他平時就膽小,當不來獅子大王。
生:像獅子大王生病了,無精神。
師:對,他讀得不像獅子大王,同學們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獅子大王的神氣、威武。誰來讀?
學生不知所措。
師:那好,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朗讀的效果仍舊不佳,而老師匆匆進入下一環節。實則是教師沒有從細節上準備,不會在教學環節上運用細節,讓這可用的細節從執教者身邊溜過。正應了教育界一句經典話:“細節決定成敗”。
教學片段二:(B教師)
師:你心中獅子大王是怎樣的?(配合看課件)
生:神氣、威武的。
師:誰愿意來讀讀?
(由幾名學生朗讀,抽學生評議、學生認為他們讀得正確,但沒有獅子大王的神氣、威武。)
此時教師挺一挺胸,揚一揚頭,兩眼威嚴地掃視全班,大手一揮,拍拍胸前的貼圖(獅子)把這句話聲情并茂地朗讀了一遍。
(靜默)
學生沒要老師提醒,自覺地按學習小組討論起來,一些學生模仿起老師的動作神態語氣比劃起來。此處無聲勝有聲。
(幾分鐘后)
師:誰愿意來當獅子大王?
學生們精神煥發,挺直身子,高舉小手,爭當獅王。教師把獅子貼畫戴到學生胸前,再請他來朗讀這句話,獅子作為“萬獸之王”的氣勢溢于學生言表,同樣的,學生在朗讀貓頭鷹、袋鼠、猴子輪流當“萬獸之王”發號施令的句子時,都有非常棒的表現。
細節,形成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細節,就是透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放大鏡。教學是不應該也不能夠忽視細節的,關注細節,將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
從A、B兩位教師授課情況看,教學目標指向一致,大體步驟一致。從教學效果看,差異就不言而喻。A教師沒有注重教學細節,教學環節生硬,既無智慧又缺藝術。而B教師充分運用了細節,用細節烘托了環節(一個課件、一張貼畫幅、一次動作、一次聲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貼一次獅子頭像),使得教學環節變得精彩,體現了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一。不僅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而且在這種快樂的氣氛中啟發了學生積極思考,達到了師生零距離接觸,收到了直接對話的效果。
曾記得陳鐘梁老師的一堂說話課,陳老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沒有提出要“復述”課文的要求,而是表現了一個細節:“神秘”地將一把掃帚掛在窗臺上,接著問:“這是哪一篇課文的細節描寫?誰能根據這一動作說一段故事?”孩子們的眼睛發亮,積極思考,舉手越來越多,爭先恐后地搶著發言。接著,陳老師又拿出半截鉛筆、一包香煙紙和一把破刀片放在講臺上。教室又活躍起來了,一個學生脫口而出:“《挺進報》第一期,白公館出版。”又一次細節的運用,再次將學生情趣推向極致。由此推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學生參加活動,表現出陳老師的匠心獨運和睿智。這樣的細節運用不正是教學效果的需求嗎?
教學是由一個一個細節構成,一堂成功的課堂充滿著智慧,教師如能謹慎地、智慧地處理好每個教學細節,那么,課堂將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定能指向生命。我們的課堂也許無法做到完美,但我們要像名師一樣珍視細節,讓課堂展現出精彩的細節,真正讓細節在課堂中靈動。
【要讓細節在課堂中靈動】相關文章:
校園招聘中的細節識人07-12
面試那點事兒-面試中的小細節07-11
網站建設中的細節如何注意?07-14
編導考試中面試與評委談話的細節問題07-13
網站制作中的細節決定網站的成敗07-14
山谷中的謎底課堂教學實錄07-04
沙漠中的綠洲課堂教學實錄07-03
課堂中的不當行為幼兒個案分析03-11
【熱】心之靈動心之舞蹈作文07-04
網站建設中哪些小細節會流失訪客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