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案例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案例摘要】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課程改進以來,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也越來越受到化學教師的重視。“黑板上畫實驗”、“紙上談實驗”的現象在中學里已逐漸減少。在實驗教學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尊重客觀事實。實驗中應真實地反映和記錄實驗現象及數據。當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課本的敘述不一致時,不能違背事實來復述課本中有關對實驗的描述。這都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遵守的原則。
【主題詞】化學 探究 氧氣含量
【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在這次實驗課教學中,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了紅磷燃燒完成后,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超出五分之一的情況,經過反復多次實驗,情況并沒有好轉,導致備課過程中的少于五分之一等應對無功而返,形成矛盾。
【原因及解決方案】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這個實驗的操作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我思考良久,反復試驗得出這樣一個原因:因為前一節課剛做了該實驗,到這個班實驗時,倒掉1/5的水,就開始實驗,空氣沒有迅速地充滿集氣瓶,導致進水接近2/5,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1、如有連著上的不同班級,在上完第一個班后應及時倒掉瓶內的水,并取下塞子,讓空氣充分進入集氣瓶。
2、把裝有燃燒著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瓶中時動作要迅速,盡量減少瓶內空氣的逸出,塞緊后還要用水密封瓶口,保證裝置不漏氣。
【案例教學過程(節選)】
【導入】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一種成分復雜的混合物,也知道了其中一些氣體成分的含量,那么,同學嗎,我們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一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生:思考
師:我提示一下,想要檢驗氧氣含量,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分小組討論)需要將氧氣從空氣中分離
師:下面開始實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在做實驗中,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同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并了解學生在此過程中的興趣所在。開始學生看到燃燒后冒出濃濃的白煙,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但不是很強烈。但當打開彈簧夾水從燒杯沿導管進入集氣瓶時,他們吃驚了,不停地小聲說:“水被吸進管里了!水進入集氣瓶里了!水是咋進去的呀?”課堂氣氛驟然上升,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
“接近1/5了??到1/5了”。一切都在我的預料當中,“呀,超過1/5了”,我一看,已超過1/5標刻線的液面還在不斷上升,等它停下來時液面都快接近2/5了,這是怎么了?,我當時就懵了,大腦一片空白,我預先準備好的用來解釋如果實驗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少于1/5的三種原因可能是:“①裝置漏氣,有部分空氣進入;②紅磷不足,瓶內氧氣未反應完;③裝置未冷卻到室溫等”還能用來搪塞學生嗎?
【反思】
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為什么會接近2/5呢?都快多了一倍了。下課以后我不斷地思考著這些問題。怎么會大于1/5呢?一般不是都小于1/5嗎?雖然我做實驗從來沒有出現過小于1/5的情況,但我每次都會給學生分析如果實驗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少于1/5的三種原因,為什么會講呢?是因為課本29頁有一個討論,就是討論所測得的氧氣含量少于1/5的原因。當然,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量略大于1/5,也屬正常,因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應略大于1/5但不會達到2/5啊。紅磷點燃時,溫度很高,當燃燒匙伸入集氣瓶時,如果速度太慢,以至于一部分空氣膨脹后,逸出了集氣瓶,這導致最后進入水的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的原因。可我多年養成的規范的操作習慣,是不可能發生上述情況的,但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我回到化學準備室重新領取了一套儀器進行實驗,結果水位上升約為1/5,然后把這1/5的水倒掉重新實驗,結果又大于1/5,接近2/5了。我又做了第三、第四次做實驗,結果和第二次相同,我覺得“倒掉上升的1/5的水連續實驗”這一操作有問題。原因可能是迅速倒掉集氣瓶中的水,空氣沒有完全進入集氣瓶,集氣瓶里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形成負壓。水面之所以會超過1/5是因為倒掉1/5的水后空氣來不及填充這部分的空間就開始實驗了,瓶內壓強本來就小于外界大氣壓,紅磷燃燒又消耗了瓶內的氧氣,所以水面上升超過1/5。于是我重新做了實驗,倒出去1/5水后,拔下塞子,過一會兒,再做實驗,結果水位上升約為1/5。至此本節課實驗失敗的原因就找到了,本節課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前一節課剛做了該實驗,到這個班實驗時,倒掉1/5的水,就開始實驗,空氣沒有迅速地充滿集氣瓶,導致進水接近2/5。
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1、如有連著上的不同班級,在上完第一個班后應及時倒掉瓶內的水,并取下塞子,讓空氣充分進入集氣瓶。
2、把裝有燃燒著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瓶中時動作要迅速,盡量減少瓶內空氣的逸出,塞緊后還要用水密封瓶口,保證裝置不漏氣。
經過改進后再次實驗,發現這次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學生也沒有了疑惑。
【感悟、反思、體會】
這個反常的實驗,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我作為教師,在實驗中必須堅持科學態度,對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尊重事實,切不可不管實驗情況如何,公布統一的“標準”現象、結果、分析等來糊弄學生,這不是科學嚴謹的態度,而且這樣的老師也得不到學生的尊重。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案例反思07-04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案例03-23
案例設計與案例教學分析論文07-03
教學案例范文07-09
幼兒教學反思案例07-03
物理教學反思案例07-04
大班教學反思案例07-04
體育教學反思案例07-03
教學案例分析07-14
教學案例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