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活動與探究課的教學案例與策略
活動與探究課的教學案例與策略 案例與策略(一)
教師為課堂好管理,追求課堂紀律和整齊化一的教學模式,將很多活動與探究的教學內容改為講授內容,將學生動手探究的實驗內容改為教師的演示實驗,最終將鮮活的教學素材變成教師的講話稿,使本應是雙邊的教學活動變成了教師的單邊活動,剝奪了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失去了感受探究知識過程的機會,六 活動與探究課的教學案例與策略。
具體的探究活動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探究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靈感,而且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這一切都是傳統教學-----講課過程中不能給與的。
針對這個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有放得開的勇氣,不要以為只是只有教師講出來學生才能體會才能掌握。
對于一些沒有危險的探究活動應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僅作必要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效果會很好。
另外,學生本身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可以不一樣,活動探究課的要求沒必要整齊化一,教師將要探究的主要目標告知學生,學生的探究過程可以不一樣,只要達到目的就行,教案《六 活動與探究課的教學案例與策略》。
案例與策略(二)
活動探究課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表面上是活動探究,實際上是只有活動沒有探究。
如在探究《酸和堿是否發生了反應》這節課時,可以有下面兩個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 師講:酸和堿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為了證明酸和堿確實發生了反應,我們可以在實驗前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再滴加酸,便于觀察。
生:照著老師的吩咐做完了實驗。
這就是典型的只活動不探究的案例。
設計二 師提問:酸和堿會不會發生反應?如何通過實驗說明酸和堿之間發生了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了什么?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組內同學進行交流,根據組內同學對問題的理解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設計出能解決問題的各種各樣的實驗方案,然后依據自己的實驗方案去探究,得出結論。
比較兩個教學設計,設計一有條有理,學生的實驗做的干凈利落,可學生通過這次活動,又獲得了什么?最多也就是感受實驗表象的熱鬧和新鮮。
設 計二中老師話語不多,課堂紀律可能一度很亂,實驗也可能有不成功的,但設計二中,老師把握住了活動探究課的內涵,意識到活動只是形式,探究才是課的靈魂。
活動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借助直觀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認識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活動來反映和實現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活動來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創新意識。
所以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必須使其內容內化。
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防止實驗設計簡單、模式化,防止活動課只讓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做,而不知道也不去考慮為什么要這樣做,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嘗試去探索,當學生的直觀認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讓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及時抽象,形成自己的認識,促進活動內容內化,如果學生始終停留在實際操作的層面而未能在頭腦中實現必要的知識重構或認知結構的重組,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任何真正的思維,活動也只能是簡單的肢體運動,不會有任何探究的實質。
【活動與探究課的教學案例與策略】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與探究12-13
第10課《唱游》教學案例04-11
小學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探究優秀范文07-04
案例說明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策略07-10
《鋪小路》中班教學活動案例07-03
體育課案例分析05-15
大班教學活動《耳朵的秘密》案例與反思07-03
教學研究探究07-03
小學數學教學探究07-03
初中數學教學探究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