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室文化教學
下面是我們的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小學教室文化教學論文供大家參閱!
當代社會的競爭日益加劇,更加突出地強調著未來人才的心理素質要求,高學歷并不代表高素質,真正的人才不僅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對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基礎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一項重要內容。
作為小學生在校時間呆得最長的地方——教室,無疑又是所有校園文化環境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群體,離不開學校環境,也離不開教室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與教室環境關系更為密切。教室文化,是小學校園中獨特的風景,是時尚、社會心態和時代精神的體現和反映,是小學生文明的窗口。因此,筆者認為教室文化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尤為重要。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心理斷乳期和自我意識萌發階段,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育和發展的時期,可能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此階段,外界的引導和影響對其心理素質的形成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又反過來決定和影響學生的成長。
1.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第一,提高審美水平。 教室文化體現的是教室這個小群體的精神風貌,是一種集體的心理氣氛。優美的教室文化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景觀布置,一字一畫、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要給人以美的感受和熏陶,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雅致的氣質。
第二,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小學生是一群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群體。教室作為一群生龍活虎的小學生的聚集地,必然呈現出一派活躍、生動、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氛圍。圍繞教室文化建設,學生課余生活色彩斑斕,文體活動和各項知識競賽豐富多彩。諸如教室聯誼制度的建立,“教室杯”各類球賽,文娛比賽,知識競賽,科技成果展等等,使學生精神飽滿,熱情洋溢,處處顯示青春氣息。生動活潑的氛圍使學生不墨守成規,勇于創新,激勵小學生奮發進取,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熱情。
第三,激勵學生奮發進取。學生是以學習為主的人,教室文化在發揮以上功能的同時,也發揮著熏陶、感染和鞭策學生求學上進的作用。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看到教室里張貼的‘比比誰最棒’的公示欄,你得到的星星最少,你會怎么辦?”,有67.14%的學生選擇“努力表現,認真學習,爭取得到更多星星”,這表明教室文化有助于培養小學生追求學問、爭取進步的意識。
2.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學生協作、競爭意識的培養
教室成員朝夕相處,除了要受共同遵守的校紀校規、教室管理制度等的約束外,相互之間也形成一系列約定俗成不成文的互動規則,如語言習慣、消費結構、作息時間、教室及其成員的外觀形象,也即教室成員的行為趨于一致的成分。既然是約定俗成,就具有相當大的制約力。如果違反規則,就會被同學排斥,視為異端。這有助于形成一種和諧一致的教室氛圍,這種氛圍有助于培養小學生與人協作、合作精神。同一教室學生在相互協作、共同進步的同時,相互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由于小學生之間的競爭最集中地表現在學習技能的競爭上,帶有功利色彩的因素較少,因此他們之間的競爭是一種良性競爭,表現為積極向上,爭取優異成績,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這種競爭是主流,往往成為推動全體成員追求進步的巨大動力,有利于小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奮發成才,是值得提倡和肯定的。
3.教室文化有助于滿足小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
小學生的人際交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與同伴的交往、與父母的交往和與教師的交往。 進入小學階段,學生在心理上逐漸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走向學校與社會,生活空間擴大,在心理上渴望被人理解,追求友誼,渴望與人交往。而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小學生又存在心理閉鎖性,常常處在矛盾中,覺得空虛困惑、孤單寂寞、精神焦慮。調查發現,許多同學感到同在一個教室的學生彼此朝夕相處、學習和娛樂,互助互愛形成的寬松友好的氛圍會使自己心情舒暢,尤其在遇到失意、挫折的情況下,精力和情感能得到正當宣泄。因此,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教室文化氛圍,讓學生鍛煉個人的交往能力,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使小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小學教室文化教學】相關文章:
教室衛生文化評比活動策劃12-23
中學教室文化布置評比方案02-12
我們的教室小學作文02-05
未來的教室小學作文02-05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06-24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篇06-24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篇)06-24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5篇)12-06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5篇12-06
古代文化教學設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