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 關于教學設計
一、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性文件
20XX年試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 》是目前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依據,另外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技術領域課程標準》也可以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參考。
根據課程指導綱要,信息技術教材形成了一綱多本的狀態。同時要提高信息技術專業素養也要進一步閱讀專業書籍,并查找專業網站資源,加強學習。
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將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轉換成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過程。
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 2)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學情)
�。� 3)教學目標(三維)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 5)教學流程圖
�。� 6)教學過程(資源、模式選擇)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8)評價標準
( 9)板書設計
(二)教學設計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學設計每一項具體寫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進行學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學重點、難點該如何確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三)如何開展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學科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依據;
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
指導思想將影響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等;
這一部分也是依托、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環節。
(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要分析本階段內容在整體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節課在本節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學生情況:學生的基礎狀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所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及原因,(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技術準備:包括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
( 3)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的主語是學生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要掌握的技術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對應課標中課程目標中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能力層次(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本節課的主要支撐部分(不宜很多)
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用于突出重點
難點 ——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點)
難點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設計一些環節用于突破難點,一節課不宜重難點過多,或沒有重點。
�。� 5)教學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學過程一目了然,體現出授課教師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學流程的參考環節:
創設情境 ——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溫故知新 ——引發知識的承前啟后,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加強知識的應用
新課講解 ——知識傳授,多種學習方式的呈現
實踐操作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關注全體學生
分享交流 ——通過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闊視野、獲得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效果評價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要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狀況
歸納總結 ——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本節課知識和以前知識的聯系,形成信息技術的整體概念,總結學習方法
拓展提高 ——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應用,引導知識應用于學生身邊 ( 6)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過程環節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情況而定。
教學過程展現出每個教學環節 ——活動過程要與流程一致
教師活動要體現出教師的作用,講授、引導、學習過程監控等
學生活動要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關鍵點,思考、觀察、操作、討論等
設計意圖要對這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解釋分析,對應教學目標、重難點處理、課程目標的實現等。
技術應用要體現出這一環節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資源等
時間安排要體現出教師對整體課堂的流程安排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一節課的評價方式不宜過多;
評價內容不要過于繁復,要易于操作;
評價結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情況、學生之間學習情況的認可程度、學生對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 8)評價標準
要設計評價量規,量規內容不宜過多,形式可以是填寫分數、給出等級、簡單評語等。
�。� 9)關于板書
板書的用途 ——提醒學生、突出重點
提醒的內容 ——技術的主要環節、學習任務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點要起到標尺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學設計
1.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準
2. 積累教與學、心理學相關理論
3.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
4. 多聽課,多分析,多反思,多實踐!
第二部分 關于教學設計案例
案例、《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
(一)教材分析:
第 9課 《社區活動要文明——圖形的改變》是海淀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畫圖與文件管理”,第三單元《綠色家園》的第二課。介紹“畫圖”軟件基本技能——圖形的改變(翻轉 /旋轉和縮放)的方法。
結合今年是奧運年,是對學生進行奧運教育最好的時機,故將前一課改為《圣火傳遞——圖形的選定與移動》讓學生
在快樂的氛圍中熟練掌握了圖形的選定和移動。
在本節課即將上課時,遇到國家突發事件——四川汶川發生 8.0級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全社會都在奉獻愛心,捐助受災的同胞。因此,教師抓住這個時機,將教學內容改為《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一方面保證學生能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關愛生命,伸出援手,將愛心傳遞給受難的災區的小朋友們。
(二)學情分析:
1 .本冊教材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三年級學生。
2 .已有知識技能:
�。� 1)會使用“選定”工具和“任意形狀裁剪”工具選中圖形。
( 2)會移動選中的圖形。
3 .本課所涉及的知識技能:
�。� 1)學習圖形的“翻轉 /旋轉”命令。
( 2)學習圖形的縮放。
知識與技能目標 :
掌握圖形的翻轉和旋轉的操作。
熟練掌握圖形的縮放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 :
在當一名小小志愿者,幫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礙的過程,掌握圖形修改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在創設的真實的情境中快速解決問題,感受時間就是生命,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7-04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8-19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熱門】04-23
【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4-20
【推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4-20
【熱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4-20
【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4-20
【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4-20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熱】04-17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推薦】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