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種類繁多的動物》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1.能夠根據自己確定的標準給常見的動物分類。2.能夠說出動物按身體內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3.試著總結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各自的身體特征,能為各種動物增添新成員。4.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準備: 學生寫動物詞語卡片
課前談話:下面老師多不多?到這里上課喜歡不喜歡?老師也很高興,激動了好長時間。你們激動嗎?開心嗎?我們一起學習,有沒有信心?
課堂教學實錄:
(14:15開始上課)
【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發了你一張小卡片:請每位同學寫出你熟悉的動物。現在,哪位同學愿意說一下:你寫了幾種動物
——16種
——32種
如果給你時間,寫得完嗎?
——寫不完
為什么?
——太多了
是啊,太多了,寫不完。
(注,教學意圖: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收集本課教學資源,為教學作好準備)
【給常見的動物分類】
為了研究動物,我們把寫的動物拿出來,擺一擺,分分類。擺好后不要動,小組內看一看有什么需要改進的,統計一下你們小組有幾種分類方法
(14:18每位學生活動:擺卡片分類)
(教師中途插話):每個同學分好后,可以互相看一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統計你們小組共有幾種分類方法,等會兒要交流的。
哪位同學能代表小組向全班交流:我們小組由幾種分類方法?分別是怎么分的?
——根據生殖分類,分兩種:卵生、胎生;還根據生活在什么地方分的,分:分生活在水里的、陸地上的;還根據大小分類;根據昆蟲和動物分類的
——我們組根據“食什么”來分的,食肉的、食草的(師:還有一種雜食)
——根據動物分類的,哺乳動物、軟體動物、兩棲類、家禽類……
看來我們同學有自己的標準,有根有據。有的從動物吃什么去考慮,將動物分成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有的根據它的運動,分成地上的、空中的;有的根據繁殖的分兩類;有的根據住在哪里分野生的和飼養的。看來,動物那么多。
(注,教學意圖:讓學生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確定的標準給動物分類,在分類活動中感受動物世界的多種多樣。該環節指導學生自己確定標準,給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分類 )
【比較動物的骨骼】
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幾種動物,(出示:死的鯽魚、螃蟹)認識嗎?
——鯽魚、螃蟹
找找它們的骨架在哪里?
——螃蟹的骨架在外部,鯽魚的骨架在里面。
老師也帶來了這些,(出示鯽魚、鳥類的骨架)觀察一下;這兩類動物的骨架有什么共同點?
——都有脊椎
這個叫脊柱。人有沒有?在哪里?摸摸看。
誰能寫出來?
(學生板書:脊柱)
脊柱其實是一塊塊骨頭構成的,這一塊塊的骨頭叫脊椎,是軟骨構成的。所以把身體里有脊柱的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交無脊椎動物。
(學生補充板書: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
(學生打開課本看書)
為什么有脊柱的叫脊椎動物,不叫脊柱動物呢?因為脊柱是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椎動物結構復雜,又可以分為……請把第78頁的內動念一念。
(學生齊讀:……叫昆蟲、……叫魚類、……叫鳥類、……叫哺乳動物)
誰能幫助老師把板書補充下去
(學生板書:鳥類、魚類)
(上面的學生在板書,下面同時進行師生問答)什么叫昆蟲?
——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膀、一對觸角的動物是昆蟲
有兩對翅膀的一定是昆蟲嗎?書上是怎么說的?
——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叫昆蟲
三對足是多少?
——6只
什么叫魚類?
——終生生活在水中
還有嗎?
——用鰓呼吸
在哪里,指指看(學生在魚實物上指出)
什么叫鳥類?
——身上長著羽毛的
(教師出示豬毛、鴨羽毛)看看是不是羽毛
什么叫哺乳動物?
——直接生小動物的。
如果問你:科學家是怎么給動物分類的?怎么回答?
——按有沒有脊柱分成兩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還有嗎?
——脊椎動物包括昆蟲、鳥類;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
老師這里還有省略號了。
(注,設計意圖:比較動物骨骼時,側重于對脊椎動物骨骼的觀察,重點指導學生觀察這些動物背部的脊柱;讓學生對脊椎動物有個較深刻的體驗;閱讀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給各類動物增添新成員】
請以小組分單位,給幾種動物添加新成員,每個小組一張(表格),把自己的寫的動物詞語(紙片)貼上去。
(14:43學生分組互動:貼紙片添加新成員)
(14:51教師插話:好了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看看有什么要改正的)
(再給你一分鐘,看每一類增添的新成員對不對,檢查一下)
(14:52活動結束)
無脊椎動物,除了昆蟲還有其他,脊椎動物除了哺乳動物、鳥類、魚類還有其它。昆蟲最大的特點是三對足;鳥類的最大特點是長有羽毛;魚類用鰓呼吸、終生生活在水里;哺乳類是直接生小動物,用乳汁撫養。
(14:54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匯報1)……
有沒有要改正的?
——鯨是哺乳動物
——(學生匯報2)……
有沒有要矯正的?
(注,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課程資源,既讓學生感到親切,又有利于科學概念的建構;交流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其適應現代生活更有深遠的意義)
【總結拓展】
老師也問一下:草魚、金魚、鯰魚,這些知識淡水中的魚,還有海洋中的。科學家研究出來,魚類大約有25000種,鳥類大約有9000種,昆蟲類約有100萬種,動物共有150多萬種 (板書數據)
看了這些數據,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話想說?
——動物非常繁多
(一學生寫課題:動物繁多)其他學生看書:齊讀課題
書上的課題和這個同學寫的意思一樣。
今天我們學了種類繁多的動物,你還想學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還想研究世界上無脊椎動物比脊椎動物多很多。
——想知道……屬于哪種動物?
——無脊椎動物除了昆蟲以外,還有哪些類別?
——想知道鴨嘴獸是什么類別的?
動物世界是有很有趣的。比如:最大的動物是誰?、最小的動物是誰?、跑得最快的動物是誰?這些之最也是值得研究的,還可以在課外收集動物,研究動物,每個組的這張記錄表,還可以帶到教室里,貼在那里,比一比,哪個小組增加的新成員多,要求正確。互相看一看,把錯誤的找出來。
(15:03學生做課堂作業)
(注,設計意圖:希望把科學學習從課堂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的意識,同時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
板書(全部由學生板書)
哺乳動物
脊椎動物 魚類
鳥類
蛇類
身體中有無脊柱
昆蟲類
無脊椎動物 ……
教師說課:
1. 為什么選這個內容?想少帶點材料。
2. 這堂課體現了什么思想或理念?一句話,基于學生資源、科學概念
3. 有哪些環節?第一個環節:讓學生寫,這是學生已有的課程資源;給學生時間也寫不完,初步感知動物的多用型;第二個環節:擺一擺分類;再次感知動物的多樣性,而且是有序地思考;在引申到科學家的分類方法;然后再依據骨骼分類、增加新成員,再次感受動物的繁多;最后延伸到課外,把這些記錄表粘貼在實驗室里,體現本次活動的主題。
4.最后的作業。輕負高質,科學老師怎么去做?值得思考
5.教后體會。沒有試教,這是原生態的課,將近20年沒有上小學的課,感覺找不到了,時間把握不住了,什么時候下課也不清楚了。但我想上出我的思想,推進我們的課堂教學。
互動交流:
謝小立:從課堂暴露學生原有認識開始。
內涵的豐富:結構圖。外延的豐富:給動物添加成員
整節課,完全是用思維來驅動的,研究的方向非常明確。
把板書、閱讀課本的機會交給學生,收放自如。
非常關注學生的元認知,非常值得學習。
本課體現兩個思想:一是學問邏輯對教學的作用。二是對概念模型的建立。
金偉平:基于學生資源的教學。
喻伯軍:你沒有試教,怎么把我學生的狀態?
錢xx:
沒有上過,心中無底。這堂課的關鍵在哪里?學生的資源要豐富,吃飯前與學生見面了,把卡片發過去問學生喜歡嗎?學生說喜歡。三年級時尋訪過哪些小動物?學生說的一般是昆蟲,我問還有嗎?學生就說有雞鴨等,發給每人10張卡片。本來想先不見學生直接在課前發,但是不放心,就移到課前去讓學生寫卡片了。
所以我們要分析,這些活動中,哪個是關鍵的。
后來又想,能否讓學生板書?現在學生要考試,字寫不出來怎么辦?就讓學生寫寫。
有思想就有策略。有什么想法就想方設法去完成。
施昌偉:很樸實、厚實,讓教研員回歸課堂本真。提個問題:整節課沒有用什么材料,怎么看這個問題?
錢xx:
觀點:要上好科學課必須要有結構的材料作為載體。今天選這課就是因為材料可以少帶,可以用學生的資源。這節課的材料:魚、螃蟹,魚骨骼、鳥骨骼、鴨毛、豬毛都是帶的,材料很少。
老師們如果要改進這一課,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
【《種類繁多的動物》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趙州橋教學實錄08-11
賣炭翁的教學實錄03-29
杞人憂天教學實錄08-04
英語教學實錄03-21
名師《天窗》教學實錄02-18
竇桂梅貓教學實錄02-23
關于長城教學實錄05-09
《牲畜林》教學實錄03-22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實錄08-04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實錄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