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仿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仿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片段仿寫是一種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激發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從錘煉詞語、妙用修辭、積累素材等方面闡述了片段仿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文教學被稱為語文教學中的“半壁江山”,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重點,也是難點。而在現實的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高中生“聞寫色變”.如何改變這種現況,關鍵是要尋求一種有效的作文訓練方法,讓學生在訓練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筆者認為,片段仿寫是一種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激發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仿寫”訓練是一種非常古老而廣泛運用的語言訓練方式。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說過:“模擬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劉知幾在《史通》的《模擬》一節中,也寫到模擬是寫作的人效仿他人作品,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必要手段。對于那些對作文有畏難心理的學生,仿寫,無疑給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中架起了一道減緩坡度的階梯,更容易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然而,對高中生來說,篇章仿寫容量大,耗時多,很難及時反饋,缺少了針對性和有效性。而文章涉及的語言、內容、結構等要素,都能體現在片段中,能夠把片段寫好了,連段成篇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片段仿寫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訓練。下面就具體來談談片段仿寫的作用。
一、有利于錘煉詞語,增強語言表現力
要使文章的語言鮮明生動,新穎脫俗,富有表現力,應盡可能地選用那些具體形象、富有內涵和張力、飽含個性的詞語來寫景狀物,表情達意。因而,語言的錘煉就顯得特別重要。
請看下面這個語言片段: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茫茫人海,我要選擇哪一種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
在這個片段里,動詞:“掬”“擁”“拾”“摘”;量詞:“一杯”“一縷”“一片”“一束”“一種”;疊詞:“盈盈”“落落”“灼灼”“美美”“茫茫”.這些詞語的運用都特別的生動傳神,使整個語段景美、情美、語言美。如果我們先引導學生賞析品味這個語段詞語運用的亮點,再讓他們試著去仿寫該片段,那么在仿寫中,學生對于這三種詞性的運用就會有更深刻的感悟。
如,下面一生的仿寫,就十分精準地運用了動詞、量詞和疊詞,整個語段讀起來別具風味。
蒼蒼蒹葭,我拂一顆最嫩的;霽霽霞光,我攬一縷最艷的;寸寸光輝,我擁一米最暖的;潺潺泉水,我飲一泓最澈的;匆匆歲月,我要選擇哪一種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
二、有利于妙用修辭,增加文章的文采
有文采是高考語文發展等級中一項重要的評分標準,也是對寫作者語言運用能力的一項基本要求。文采從何而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比喻的形象生動、排比的氣勢磅礴、對偶的整齊凝練,讓漢語充滿的音樂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在片段中進行修辭手法的仿寫,是學會擴展語意、豐富語境、增加文采的有效途徑。如:
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C是未滿的月牙,是缺憾;X是人生的岔路口,是選擇;F是一根拐杖,是幫扶;H是互相牽著的手,是真情;O是一面鏡子,讓你認識自己;O是一面敲響的戰鼓,催強者奮勇前進;O一塊空地,讓勤勞者耕種五谷。
這個語段的特點是對英文字母的想象,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字母所蘊含的寓意。對這個片段進行仿寫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對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一學生這樣寫道:
E是一座書架,是知識;H是一架橫桿,是穩固;G是一個拳頭,是力量;N是一扇大門,是光明;W是兩個V連在一起,是雙贏;B是兩片花瓣,是書香;B是一副眼鏡,是清晰;B兩座疊在一起的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是攀登。
通過對字母的想象,該生靈活地運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濃濃地表達了知識的價值和對知識的渴望。
三、有利于積累素材,豐富寫作的內容
好的文章除了中心明確、語言流暢等外,還要有豐富厚實的內容。而歷年高考學生的作文有一個軟肋就是文章內容貧乏,或者每年都是司馬遷、蘇東坡及屈原,給人以似曾相識、千人一面的感覺,或者就是整篇空談泛論,讓人覺得枯燥而不能信服。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寫作時胸中缺乏素材。
然而,高中的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融貫古今,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幾乎每年都有高考優秀作文就以其為材料,從而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厚實。并且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經常在授課中及時為學生補充最鮮活的課外素材,但是為什么學生在作文中依然不會運用呢?關鍵是學生只是像聽故事般聽了這些素材,卻沒有真正去運用它,因而對這些素材充滿了陌生感,也不知該如何去運用。如果提供給學生一些精彩的論據說理片段的范本,讓學生去模仿,久而久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課內外素材的靈活運用。如下面的語段:
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為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著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的往事,我總會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里面包含著大量的人物和作品,涵蓋了課內課外,中外古今。通過對該片段的仿寫訓練,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課內外素材的梳理。
例如,某生的仿寫:
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稼軒壯志難酬憤懣不平,為吳猛恣蚊飽血的仁孝感動不已,駐足樊川的阿房宮,跟著博爾赫斯迷失在小徑分叉的花園,聽余光中講那驚蟄之時“黃略黃昏雨”的冷意,我總會有蕭肅之感,久久不愿入夢,直至夜闌人靜。
涉及的人物就有辛棄疾、吳猛、杜牧、博爾赫斯、余光中等等,包含了許多中外古今著名人物,而且角度多樣,人物新穎。充分調動了課內外素材的積累和運用。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材料豐富,內容充實。
當然,片段仿寫的目的,并不僅僅追求寫得“像樣”,而是指引學生登上“巨人的肩膀”,在范文和學生之間搭起一座橋梁,讓學生細心揣摩、體味、感悟范文,在仰慕“巨人”的同時,寫出自己的個性特色,體會寫作的樂趣。
怎么開始仿寫練習
一、以教材著手,帶領學生開展仿寫練習
對于仿寫而言,其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 缺乏較強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在寫作時常充滿著畏懼情緒。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寫作訓練的時候,可以將教材作為出發點,讓學生通過閱讀與分析課文內容,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 并將此作為參考開展仿寫練習,把所學的知識有效運用在寫作實踐當中,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關于《火燒云》一課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文章以景色描寫為主,描寫了火燒云由上來至下去的整個過程中,形狀與顏色的變化,充分抒發了作者對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作者在對火燒云形狀及顏色變化的描寫中運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其形狀像獅子、像大馬、像小狗;其顏色如茄子紫、如梨黃、如葡萄灰,形象生動地將火燒云的不同形態刻畫了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著重講解這些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有何妙處,并讓學生仿照作者的寫作對一處景色展開描寫。這樣,學生即能夠有效掌握這一寫作技巧,從而獲得寫作能力的顯著提升。
二、強化閱讀指導,提升學生布局謀篇能力
布局謀篇即文章形式與結構安排,換言之,也就是文章框架。 在寫作過程中,倘若缺乏良好的結構與布局,寫作的內容便會邏輯混亂,毫無條理性可言,而這種現象在小學生的寫作當中十分常見。為了使這一現象得到改善,教師必須大力加強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文章的布局與篇章結構,進而將其有效運用在自己的寫作當中,從而寫出有層次、有條理且有深度的內容。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關于《生命生命》一課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文章精悍短小,以樸實簡練的語言
傳遞了作者的情感,抒發了對人生即生命的感悟。文章的開始即點題:“生命是什么?”然后以飛蛾求生、瓜苗在磚縫中生長、傾聽心跳等事情展開描寫,由總到分的結構將生命的意義展現了出來。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布局為學生展開分析,幫助學生認清結構與寫作思路,進而能夠在寫作中理清思路,并在規劃好布局的前提下開展寫作。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親情”或者“友情”作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可以仿照作者由總到分的結構方式進行布局。如此學生不僅掌握了布局謀篇的能力,同時也獲得了寫作技巧的提升。
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使學生的寫作素材得以豐富
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與生活經驗,在寫作時常常無話可說,寫出的內容大多比較空洞,無情感表達及實質性內容。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是學生豐富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以此不斷提升知識儲備、開闊視野, 為寫作積累更多有用的素材。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關于《白鵝》一課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課文條理清晰,應用了大量修辭手法, 細致刻畫了白鵝的叫聲、姿態、吃相以及步態等,展現出白鵝的高傲,抒發了作者對其喜愛之情。單單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者尚可以多角度進行描寫與刻畫。教師可以此進行延伸,讓學生搜集更多描寫動物的素材展開閱讀,以此學生不僅擴充了語言積累、開闊了視野、豐富了寫作素材,更提升了寫作能力,充分突顯出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
【仿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關于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03-18
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7-29
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01-04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反思11-05
溝通在績效管理中的作用04-19
魯迅祝福中我的作用03-25
手勢在演講中的作用06-02
教師的形象禮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11-18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學習體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