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論成功的藝術表演的散文
記得一次去觀看朋友的演出后,他問我:“感覺怎樣?”我回答說:“除了你的節目好看外,其他的都沒什么感覺。”我當時解釋說,其他人的表演都經常可以看到,看多了沒什么意思,而他的卻是第一次欣賞,感覺很好,很新鮮。當時的話雖然也是發自內心的,可卻并沒有完全將我內心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而且我當時所做的解釋也只是感覺他的表演好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現在想想,感覺他表演好的原因不僅僅在于此。
我想一個真正好的成功的藝術表演必須要感動觀眾,能夠觸動觀眾心靈的最深處,牽動觀眾的心緒,以至引起觀眾的共鳴,那么這樣的藝術表演才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藝術表演。而如何去實現這些呢?這就需要演員自身表演功力的發揮了。
一個演員要使其表演引起觀眾共鳴,必須要協調、發揮好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通常情況下演員的表演都是通過借助客觀條件來實現其主觀條件的。用粵劇表演做例子,粵劇演員在臺上的唱、念、做、打如何這都是其自身的主觀條件,而他們在演出時所用到的服裝、道具、配樂等等,這都屬于是其客觀條件。演員的唱念做打如何,并不是僅僅看他的做工和唱工到不到位,還要看他演出時能否結合情景和人物來發揮。如果演出時都沒有很好的結合情景、人物來發揮而導致演出過火或火候不夠,那么他的唱念做打再好都是不完美的,他的表演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表演了。
同時更重要的一個是,演員要感動觀眾,首先要感動自己,而最好的感動方式就是用情。因為人都是感性的,最容易被情所動,所以如果演員演出時能夠做到忘我境界,將自己融入演出的角色當中,將所飾演人物的情轉換成自己的情,那他的演出可以說已經成功一大半了。演員在發揮自身主觀條件時有效的借助外界的客觀條件以進一步促進其主觀條件的發揮,使其主觀條件發揮到及至。在整個過程中,演員必須要從整體的視覺、聽覺、感覺這個三方面進行拿捏。
而通常情況下,感覺都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再進一步升華而轉換成內心的東西的。在視覺上,演員必須要把握住“美”這一特點,而此時的“美”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美,它有別于我們通常所說的美。在演出時的“美”除了是平時意義上的感官感受外,其更注重于“適合”兩字。譬如說,要飾演一個乞丐,演員必須借用乞丐專用的服飾這些客觀條件來塑造乞丐形象。按一般情況,乞丐給我們的感覺是丑陋的,他們的形象簡直不堪入目。而演員若能將乞丐的這種丑陋適當的塑造出來的話,那么此時的丑其實就是一種美了。戲劇有句行內話說得好,“寧穿破,莫穿錯”,我看很大程度上指的也就是這種意思了。所以舞臺上的“美”很大意義上是指適合美。
再說聽覺,在此的聽覺并不是指演員自身的聽覺,而是指演員所給予觀眾的聽覺。要使給予觀眾的這種聽覺達到是一種美的享受,演員除了借助一定的配樂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唱功。我個人感覺演員的唱功如何除了取決于天生的資質和后天的培養外,舞臺上的臨場發揮也特別重要。戲劇演員表演時的唱通常是直面觀眾,一次促成的,這便使得演員的唱顯得有些難度了。但只要演員能夠把握住所飾演角色的情,在其原有的演唱功底下做到以情帶聲,然后和配樂師配合默契,那么使觀眾的聽覺達到美的享受也就不難了。當演員的整個表演給予觀眾的視覺和聽覺都是美的話,那觀眾的感覺也自然而然被觸動,從而內心產生共鳴。若然如此,此藝術表演便是成功的了。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演員本身來說的。若要一個藝術表演達到完全意義上的真正成功的話,在某些程度上少不了觀眾的互動。因為即使臺上演員的表演很完美,可如果臺下的觀眾卻沒有用心去體會去欣賞的話,就沒有互動效果,同樣也不會產生共鳴,那么此藝術表演也就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了。即便是成功,也只是相對于演員本身來說的成功,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成功。所以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真正成功的藝術表演,除了有演員淋漓完美的表演外,還需要有觀眾的互動。
【小論成功的藝術表演的散文】相關文章:
論時尚散文06-28
論成功作文02-24
書法散論散文06-25
舞蹈論散文隨筆07-04
青春勵志散文:論青春06-22
兼論岳飛書法的散文06-25
科技小論之蝗蟲06-28
論自然美散文隨筆06-28
經典散文:成功貴在勇氣06-22
關于電腦的小論初中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