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鱒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了解舒伯特概況(生平、作品、)。
二、能哼唱鱒魚主題、了解變奏的基本手法。
三、激發學生對室內樂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察圖片《鱒魚》由圖片導入課題。請看圖片,有沒有同學知道是什么魚?是鱒魚
(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種)我們今天欣賞的音樂與這種魚有關,
是一首以鱒魚來命名的音樂。有同學可能會說:“誰會去描寫這種看起來并不漂亮甚至還有些兇的魚呢?”優秀的藝術家,任何素材都可以來來創作,我們現在開始認識寫《鱒魚》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二、進入課程
認識舒伯特
1、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維也納。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然而,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稱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被稱為“歌曲之王”。
2、代表作:《小夜曲》《軍隊進行曲》《魔王》、《鱒魚》、《菩提樹》、《野玫瑰》、等,主要曲匯有3部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
認識五重奏
1、五重奏的概念:由五件樂器分奏五個聲部的室內樂;
2、構成:弦樂五重奏:由兩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或一把中提
琴、兩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內樂。鋼琴五重奏:由四件弦樂器與鋼琴演奏的室內樂。
五重奏《鱒魚》賞析
1、完整播放《鱒魚》,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
2、引導學生找出主題。
3、引導學生找出四段變奏(播放主題及變奏的剪輯片段,并引導學生聽辨每段主題或變奏的樂器分工)
4、再次完整的欣賞樂曲,提醒學生注意全曲的結構。
對比欣賞聲樂作品《鱒魚》
為什么這樣一首樂曲要叫《鱒魚》這個名字呢?
作為器樂作品,它本來是沒有具體的名字的。但是在這部室內樂五重奏中,第四樂章,
也就是前面我們欣賞的作品,主題來自于舒伯特創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曲《鱒魚》,所以后來人們也就把這一樂章叫做《鱒魚》。還原原作,我們來聽聽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
,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和風格。
(1)完整播放
(2)分析歌詞
歌曲可以分為幾段?注意三段不同的內容
第一段敘述天真活潑的小鱒于在清亮的水中嬉戲
第二段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魚遭殃;
第三段轉到小調性上,情緒有些暗淡,敘述漁夫把水攪渾,并且釣起了小鱒魚;
最后有回到大調上,表現作者對鱒魚的同情及激動的心情)。
(3)分析歌詞和旋律是如何結合來表達情境的
前半段的曲調活潑、歡快、跳躍。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又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歌曲的后半段(從“但漁夫不愿久等”開始)用接近朗誦的音調,表現了作者對丑惡的欺騙行為的憤慨。當唱到冷酷的漁夫把河水攪渾時,鋼琴伴奏音型突然變得短促、緊湊,既很好地烘托出那緊張的氣氛,
又使人聯想到小河里濁浪翻滾的情景。特別是唱到漁夫舉起釣鉤,魚兒在鉤上掙扎時,鋼琴伴奏連續出現了快速、緊湊的和弦,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不平靜。
三課堂小結
【音樂《鱒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設計07-28
音樂教學設計04-24
教學音樂設計模板07-03
音樂教學模板設計07-02
《智斗》音樂教學設計07-02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7-20
音樂與游戲教學設計07-19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7-17
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1-22
《白鴿》音樂教學設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