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5代人理財面面觀
50后:
熊市理財向老爸老媽學習
與共和國同齡、沒受過大學教育的小李父母基本上與現代金融理財信息是隔絕的。在他們眼中,股票是永虧不賺的綠色心電圖,保險全是騙人的,黃金、房產和收藏那是有錢人的玩意,外匯似乎與遙遠的外國相關聯,需要的數目還不能太少。因此對他們來說,可以信任的只有國家和銀行,因此理財也只有三板斧———銀行定存、國債、銀行理財產品,哪個利率高他們就買哪個。
但因此就小看老人們的收益率,你就大錯特錯了。如今沒有什么經濟負擔的退休老人,基本上手里都攢了三四十萬元的“棺材本”。小李的爸爸沒事就去銀行轉悠,看看出沒出新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流動性高、年化收益率遠高于銀行定存,深受老人們的歡迎。“他們有的是時間跑不同的銀行進行比較,一到期就取出來買另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博取更高的收益率,一年下來掙個小兩萬不成問題。”對于退休工資加起來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老兩口來說,這筆收入幾乎是他們退休工資的一倍。
工資全上交只留2元零花
調查對象:張女士,62歲,工廠操作工
第一個月工資:17元
用途:補貼家用、零花
68屆下鄉知青張女士,1974年回到沈陽一家企業上班,剛進廠就是學徒工,工資只有17元。
在家中是老大的張女士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工資全部上交,補貼家用,只留2元錢零花。“媽媽把我養大不容易,所以一發工資我就把錢交給媽媽,只留了2元錢給自己零花。那時沒有自行車,也舍不得花5分錢坐電車,上哪兒全靠一雙腳。”這樣的生活直到三年學徒過后,工資才漲到38元,也有了自己的儲蓄,每月可以存2元,存了整整快兩年才給自己買了件呢子衣服。張女士對自己的收入增長依然記憶猶新。
【5代人理財面面觀】相關文章:
辨析現代人的理財觀07-04
面試面面觀07-11
古代人的經典座右銘07-03
最新中考英語作文面面觀06-23
普通面試問題面面觀07-02
中考英語作文面面觀大總結06-24
假期5大理財渠道07-03
深圳產假時代人為劃定06-28
現代人的戀愛觀07-03
職場白領理財的5個痛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