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萬以內連續退位減法》有感范文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平實的、高效的。李珍老師以《萬以內連續退位減法》一課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有效的課堂”、 什么是“高效的課堂”。本節課雖然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卻扎實、有效,給聽課者一種平實的,美的享受。
一、在動態的情境中品味。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 “情景”相聯系的,在教學中創設某種情境,將會引起兒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課伊使,李老師就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美麗的云南》,學生在美麗的云南里美美的欣賞;細細的尋找、發現著數學信息;盡情地提出數學問題。在短短的時間里,學生沉浸在渴求知識、探求知識的氣氛中,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和廣泛的參與,于平淡處起波瀾,于平坦處見突兀,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自然巧妙地導入新課。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開始。
二、在動態的探究中品味。
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并探究十位仍然不夠減怎么辦?教學時,李老師以開放的心態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究。不探究,不知道,學生在獲得一定的感知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出結論: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退1作10,然后繼續減。結論的產生可謂是水到渠成。在學習中,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李老師注意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重視糾錯改錯,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正確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吃一塹,長一智”。從錯誤中獲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識,使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一道風景線。在展示學生各種算法(特別是錯誤的算法)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當學生說到自己錯誤的計算過程時,讓其余學生幫他一起來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利用錯誤使大家都能從中吸取教訓,把錯誤也當成是一種教學資源。對于正確的算理,則通過問:你想提醒大家什么?來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整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了數學模型,學得生動、主動,學得扎實、有效。
三、在動態的游戲中品味。
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兩個游戲:
1.課開始的“開火車”。
2.課末尾的“請你來做小醫生”。
將新知的學習與鞏固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學生興趣盎然,特別是課末尾的游戲,不僅能使學生鞏固知識、保持興趣,而且能把數學教學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到課后直至課外,取得“課雖終,趣未盡,思不止”的效果。
本節課,整個課堂的教學是平實的、有效的,學生對于萬以內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掌握也是水到渠成。小小的一節課,動態地演繹了一個個真實的畫面,讓我品位到了一個令學生個性綻放的有效課堂。
【聽《萬以內連續退位減法》有感】相關文章: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7-04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知識點總結06-24
《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課后反思06-23
退位減法教學實錄06-25
小學一年級《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5-06
小學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11-9)》課堂教學實錄06-26
《不退位減法》的課后反思07-22
聽《萬物生》有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