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物產多又多》課后教學反思
教材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呈現了多幅圖畫和照片,從食品、工藝品、中草藥及礦產等不同角度呈現了我國不同地域的不同物產,旨在讓學生知道,家鄉的特產可以有不同的種類,并嘗試從這些方面尋找,發現家鄉的物產。第二部分是家鄉物產展示會。
教材提供的特產大多離學生生活較遠,其產地更是不為二年級學生所了解。由于這些物產也經常出現在家鄉的集貿市場里,讓學生誤以為這些東西家鄉都是有的賣,就是家鄉的物產。教材的這種靜態展示,很難讓學生理解和真實感受,不能靠教材完成教學目標。 教材提供的內容可以給教者一些啟示:
它提供了教學思路的啟示,即有必要讓學生對祖國的特產有一個多種多樣的感受。這些物產多具有典型性,可以以點帶面,由典型的物產去理解我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家鄉物產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產的興趣,并進一步去了解家鄉的愿望。
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典型的教學素材,方便教學。
針對對教材的分析,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主要體現在:
從學情出發,設置教學內容和情境。由于學生對什么是物產及相關的物產知識幾乎是盲點,所以在讓學生感受我國豐富的物產的同時,明確:物產是制造的,種植的和自然生長,天然形成的產品,并由此抽出四條梳理家鄉物產的主線。
從眾多物產中找到最常見的家鄉物產,順理成章地引出對家鄉物產的全面了解。創造自然而清晰的教學層次,在認識物產時由遠及近,在了解家鄉物產時由省→市→縣。力求在無序中求有序,絕不遷強。而且這種層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整個教學不被教材拘泥、束縛,而是一切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規律,講求過程和方法。在你知道我們家鄉的物產都有什么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學生的參與面廣,積極性高,來自學生的所知、所會,建構起了豐富的課堂內容,教師真正做好了引導者,合作者和分享者的角色。
【《家鄉物產多又多》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家鄉物產養育我教學設計11-14
畫家鄉的課后反思06-22
《家鄉的橋》的課后反思06-22
誰夾的綠豆多又多作文10-24
課后教學反思01-25
課后教學反思04-10
《我愛我的家鄉》的課后反思06-23
數學教學課后反思06-24
窮人教學課后反思06-22
《窮人》教學課后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