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認知:
通過欣賞,感受馬蒂斯的藝術特色。
技能:
嘗試使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剪紙作品。
情意:
感受體驗馬蒂斯的藝術風格,樂于了解人類多元文化的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
了解馬蒂斯的藝術特色,體會馬蒂斯的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獨特風格,學習他一生對藝術的追求。
教學難點:
對馬蒂斯較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用具:
課件、彩色卡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游戲:聽音樂聯想色彩)
播放一段激烈、奔放的音樂,請學生靜靜聆聽!聯想色彩。
出示馬蒂斯說的話,導出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馬蒂斯。
翻看書本,了解馬蒂斯。
2、走近馬蒂斯。
(1)賞析馬蒂斯作品的表現風格。
講野獸派的誕生。
比較傳統畫法和馬蒂斯的畫法。
小結馬蒂斯獨特的表現風格:鮮明、夸張、簡潔。(課件、板書)
(2)賞析馬蒂斯作品的表現手法。
這就是他的創新,他畫的是一種感覺表現!他覺得用這種最單純的原色、最直接的涂抹方式更能表達他對世界的感受,對美的理解。這是一種很自己、很有激情的表現方式!(板書:自己、激情)
(3)賞析馬蒂斯作品以及野獸派的表現實質。
賞析馬蒂斯的多幅作品和《紅色的和諧》這幅畫。
小結馬蒂斯作品的表現實質:輕松、優雅、溫和。
同學們,就是野獸派的這種創新的表現風格和手法引發了20世紀的一場美學革命。
過渡句:馬蒂斯在藝術上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他并不滿足于在繪畫中取得的成就,而是將他的藝術深入到雕塑、設計、版畫、剪紙等領域,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能!
(課件演示)
3、走進馬蒂斯。
(1)賞析馬蒂斯的'剪紙藝術:
欣賞一組剪紙作品。
小結:雖然他是在用剪刀畫畫,但我們看到了他繪畫藝術風格的延續。色彩依然鮮明,強調大色塊的對比,但造型卻變得更為簡潔、抽象。
(2)分析典型剪紙作品:
從色彩、造型上賞析。
總結:馬蒂斯藝術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用最簡潔的創作語言創設最為豐富的藝術世界!
縱觀馬蒂斯的藝術世界,在繪畫中他以創新、獨特的表現風格引領了一場美學革命,他在版畫、雕塑、設計領域造詣高深,成就非凡,即使在病中也將剪紙藝術創造了新的輝煌,你們說我們應該尊稱他為什么呢?——20世紀的藝術大師!(板書)
三、體驗馬蒂斯。
師語:大師的藝術,魅力無限!想不想體驗一下大師的藝術,做個小小的馬蒂斯呢?大家知道馬蒂斯,一生都在描繪歡樂和幸福。
我們就用剪刀剪出歡樂和幸福,每個同學用彩色紙剪一個給你這種感覺的造型,然后我們把歡樂和幸福貼在這個彩色紙版上。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學生能夠的藝術特點。
2、通過學習,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評價馬蒂斯的作品,能力強的學生能發表自己較為獨特的觀點。能學習馬蒂斯剪紙的表現手法,創作一幅作品。
3、激發學生不滿足過去,勇于創新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馬蒂斯藝術特征,學習他一生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2、學習欣賞馬蒂斯剪紙作品的方法,體會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給觀者帶來的觀感。
教學難點:
對馬蒂斯教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電腦、電視機
學具: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20世紀的藝術的師——馬蒂斯
出示馬蒂斯的肖像。
二、欣賞斯的作品
1、《藍衣女人》創作于1937年。
組內談感受
2、《金魚》創作于1912年。
面對這幅畫誰愿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欣賞剪紙作品
(馬蒂斯的照片)這是他手術后正在創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創作?
《常春藤與花》是他晚年的優秀作品。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幾種顏色?給你什么感受?
欣賞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鸚鵡與美人魚》
四、評價
1、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塊的組合對比()
夸張的裝飾色彩()
細膩的寫實色彩()
2、你認為馬蒂斯最愛使用的顏色是什么?
3、通過本課欣賞,你對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馬蒂斯的繪畫()
馬蒂斯的剪紙()
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
馬蒂斯與野獸派()
其他()
五、小結
你們知道嗎?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還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設計師呢。談一談學習本課后的收獲。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欣賞,感受馬蒂斯的藝術特色,通過閱讀和收集資料,了解馬蒂斯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生涯,嘗試使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剪紙作品。
能力:感受與我國傳統剪紙不同的外國剪紙,體會馬蒂斯的獨特剪紙藝術風格。
情感: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培養學生樂于了解多元化文化藝術的成就。
【教學重點】:了解馬蒂斯的繪畫藝術造型、色彩運用、感受和認識中國傳統剪紙與馬蒂斯剪紙的不同,以及馬蒂斯所特有的剪紙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使用馬蒂斯的剪紙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創作剪紙作品
【教學準備】:
學生:彩色卡紙、剪刀、膠水
教師:課件、彩色卡紙、剪刀、膠水、以及剪紙作品一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豎起你們的耳朵先來聽一段音樂,聽完之后告訴老師你從中得到哪些感受?
出示課件中的畫作和播放音樂
生:音樂是狂野、熱情、歡動、帶有跳躍節奏的
師: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幅畫,通過剛才你從音樂中得到的獨特感受再來結合這幅畫的色彩,想一想他們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生:都富有動感
師:很好,這幅具有動感色彩的畫作來自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
板書《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
(二)新授
1:我們的教材中有一段關于馬蒂斯的生平小資料,當你看完這段小資料,你們對馬蒂斯的一生又有什么感悟?資料中提到他是野獸派的代表人,他和野獸派又有怎樣的故事?
(馬蒂斯一生對藝術有著堅持不解的追求,即使是在患病后仍然堅持藝術創作)
2:比較和觀察雷諾阿的《少女像》和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這兩幅畫,你能從中發現什么不同?
(馬蒂斯的這一幅肖像畫中在人物的面部使用了我們平時不太使用的綠色、藍色、黃(馬蒂斯最常用的剪紙造型是珊瑚形海草形)
同學們欣賞完了馬蒂斯獨具一格的美麗剪紙作品,你們想不想學習他的剪紙藝術手法也制作一幅漂亮的剪紙作品呢?
(1)現在各色的彩卡上畫出你所要制作的圖形
(2)再用剪刀沿著邊緣線將這些圖形剪下來
(3)剪好以后找一張做底色用的卡紙將這些圖形構圖、拼組
(4)最后用膠水將拼組好的圖形貼在底色卡紙上
(三)表現與創作
(1)根據剛才的講到的方法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剪紙,綠色的大樹、紅色、粉色的花朵,同學們想一想是哪個季節呢?(春天)
(2)三月春暖花開,讓我們以《春天》為主題學習利用馬蒂斯的剪紙表現手法創作一幅漂亮的剪紙作品
(3)四人一組,分工合作
(四)展示評價:
(1)學生互評
(2)師評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對馬蒂斯的藝術生涯有了認識,對于他的藝術風格和特點也有了全新的感受。馬蒂斯以其獨具一格的野獸派藝術風格與不同尋常的剪紙創作藝術為20世紀畫壇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他在80歲高齡患病后仍然堅持藝術創作,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與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他的繪畫與剪紙不僅成為被人們珍藏和贊嘆的藝術品,也成為妝點現代生活的一種裝飾藝術!讓我們向馬蒂斯致敬,并且懷念馬蒂斯!希望同學們學習讓的藝術風格運用到繪畫和剪紙作品中!
(六)課后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馬蒂斯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有了了解很認識,感受了馬蒂斯不同尋常的剪紙藝術風格,領略了這位藝術大師所描繪的藝術是一種裝飾的語言,通過比較中國剪紙和馬蒂斯的剪紙感受世界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學生對于馬蒂斯剪紙中的一些獨特風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模仿馬蒂斯風格的剪紙作品中能很好的運用所學到的色彩搭配、圖案裝飾、拼貼這樣的方法和知識,也說明了一點可以將世界名畫的這種模式引入小學美術教學課堂,并且讓學生去理解和運用,模仿大師繪畫方式也可以將美術作品做的很好,也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通過欣賞,感受馬蒂斯的藝術他色,通過收集資料,了解馬蒂斯的藝術成就與藝術生涯,嘗試使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剪紙作品。
隱性目標:感受與我國傳統剪紙不同的外國剪紙,體會馬蒂斯的藝術風格,樂于了解人類多元文化藝術的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馬蒂斯藝術特征,學習他一生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難點:對馬蒂斯較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由剪紙作品引入新課
出示馬蒂斯剪紙的照片:
這是一位畫家的照片,72歲時患了腸道疾病,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手術,從此病魔就再沒離開過他。身體的虛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于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這是他在工作室中剪紙的照片。想看看他的剪紙作品嗎?
欣賞:《王者之悲》
提問:1、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
2、看到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
3、你認為作者在色彩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4、畫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憂愁的?
(返回馬蒂斯剪紙照片)這位畫家就是20世紀法國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板書課題)他在晚年制作了大量的剪紙作品,成為了“用剪刀畫畫的人”。
二、了解馬蒂斯剪紙作品
你們還想看看他的其他剪紙作品嗎?
對比中國剪紙,說說馬蒂斯的這些剪紙作品有什么共同特點。(課件展示多幅剪紙作品)
小結:這位畫家嫻熟地運用線條和色彩的技能,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和盡善盡美的境界。
三、了解馬蒂斯生平,分組交流
提問:1、馬蒂斯是一位什么樣的畫家呢?
2、為什么馬蒂斯晚年要“用剪刀畫畫”呢?
自習美術書第4.5頁上的資料并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交流總結。
四.了解馬蒂斯繪畫作品的藝術特征
馬蒂斯的繪畫作品又是什么樣的呢?
欣賞:《戴帽的女人》組內談感受。(關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點)
五.初步了解野獸派的形成和畫風。
這是馬蒂斯為自己夫人畫的肖像畫,當年這幅畫剛一問世時引起了哄笑,人們嘲笑馬蒂斯把自己的妻子畫成了綠鸚鵡。
1905年,馬蒂斯、馬凱德蘭一伙年輕畫家摒棄了傳統的歐洲油畫色調的'法則,在畫面上使用不加調和過的原色,色彩強烈之極,被評論家挖苦為“一群野獸”。藉此,這幾個年輕人的小派別被稱為“野獸派”。
出示馬蒂斯其他繪畫作品。
提問:1、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線的運用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欣賞了馬蒂斯的繪畫作品后,不論是畫面中的色彩還是表現內容都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指導學生歸納。
小結:馬蒂斯、以野獸派風格解放了繪畫,在藝術史上留下了熱鬧喧囂的一頁。他追求最簡單的色彩和線條,沒有任何束縛,正像同學們的作品一樣單純可愛,充滿幻想。
六、實際操作
指導學生剪紙制作。
學生進行剪紙創作,感受馬蒂斯作品的藝術特征。
1、構思
2、學生選紙的顏色
3、拼貼制作
學生展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名字和創作意圖。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5
課程目標
1.能跟隨繪本的情節發展,簡單了解亨利馬蒂斯的生平。
2.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的方式,感受亨利馬蒂斯作品中“色與形”之美。
課程準備
1.自制教學PPT
2.黑色卡紙、各種形狀的彩紙
3.畫架展板、布置成畫展的教學環境
課程過程
一、馬蒂斯的世界
1.今天周老師帶你們來到一個畫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些都是誰的作品呢?
小結:歡迎小朋友們來到馬蒂斯的世界!
二、馬蒂斯的剪刀
1.繪畫時期的馬蒂斯:馬蒂斯是個非常愛畫畫的`人,即使生病做手術也不忘在床上畫。
2.年邁時期的馬蒂斯:生病的馬蒂斯再也沒有力氣畫畫了,他非常的傷心難過。
3.馬蒂斯的剪刀:馬蒂斯把剪刀當作工具,用剪紙的形式來創作。
三、馬蒂斯的作品
1.從色彩、單個形狀、形狀組合等方面引導幼兒分析馬蒂斯的作品。
2.馬蒂斯的作品的顏色豐富,用色大膽,形狀多樣,成為了當時一個特有的藝術風格——野獸派。
3.亨利馬蒂斯是法國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四、馬蒂斯的剪紙
1.要求:4人一個籃筐,先貼大色塊,再貼小色塊。
2.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色塊,可以手拉手、疊在一起玩游戲。
3.幼兒創作,教師指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貼了什么畫面。
4.講述故事結尾。
課程反思
本活動將原本枯燥的藝術大師生平介紹,利用繪本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將枯燥的內容變的直觀且生動有趣,幼兒通過觀察畫面以及故事的發展線索,就能在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馬蒂斯的生平,更加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藝術活動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表達表現的欲望,因此在初步欣賞大師作品的時候,積極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表述,肯定幼兒的想法,最后再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大師畫作背后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為的就是能夠讓幼兒知道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同樣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事物的看法,而且不同的藝術作品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最后讓幼兒嘗試貼一貼,用大師的作畫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故事,起到一個與大師共情的作用,進一步理解大師的內心世界和作品。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感受馬蒂斯剪貼畫作品簡潔、夸張的造型藝術風格,大膽地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知。
2.嘗試用概括、夸張的剪影方式表現海底世界。
3.體驗創作剪貼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組織幼兒欣賞有關海底世界的圖片。
2.物質準備:課件、作業紙、剪刀、膠棒、各色彩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了解剪影的藝術特征,引發聯想
1.出示PPT(喜洋洋),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剪影的特點。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有趣的圖片,你們看看,它是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噢!雖然圖片上沒有畫出喜洋洋的眼睛和鼻子、衣服,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圖片上有喜洋洋的羊角、全身卷曲的羊毛、可愛的大鞋,只要找出這些,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他就是喜洋洋,這種圖片叫做剪影。
2.通過對剪影的認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藝術形式。
——我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剪影,它是海里的一種生物,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動物,大家看看它的樣子,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呢?
——剛才的兩個剪影從外形上看,有什么不同?
小結:喜洋洋的剪影看起來比較復雜,第二個剪影看起來很簡單,是由幾何形狀組成的,從上看像是半圓的頭部和半圓的肚子,我們推測可能是海馬、海龍;從彎彎曲曲的長條形狀看像是海底的植物,我們推測可能是海草、海帶,或者是正在游動的海龍。
二、欣賞馬蒂斯的剪貼畫《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認識
1.出示畫家照片,介紹畫家及作品名稱。
——我今天帶來的這幅作品,是一幅剪貼畫,他是法國赫赫有名的畫家馬蒂斯剪貼的。馬蒂斯爺爺年輕的時候,畫了好多漂亮的畫,他在80多歲的時候,拿不動畫筆了,就在紙上涂上好多漂亮的顏色,然后把彩紙剪成有趣的圖案,貼成一幅幅大的剪貼畫。
——這幅作品的名字叫《海底世界》,剛才那個剪影就是作品里的一部分,這里有美麗的海底景色和一些有趣的生物,請小朋友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們的樣子,想想,它們可能是誰?
2.幼兒分組欣賞、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你找到了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
3.集體交流對作品的感受和認識。
①從形象上欣賞作品的藝術特征。
——這幅畫里你找到了什么海底生物?你為什么覺得它是××?
——它和你見到的××影子很像嗎?比如(邊指邊說):這條魚尾巴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魚尾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像什么形狀的?
——畫家把他們的`剪影都變化了,和平時我們見到的不一樣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認出它,這種方法很夸張。
②引導幼兒欣賞、感受畫家運用色彩表現海底五光十色的手法。
——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
——畫面有這么多的顏色,畫家想要告訴我們海底世界是個什么樣子的呀?
③引導幼兒從構圖上欣賞,感受畫面熱鬧的海底景象。
——有這么多的的海洋生物在一起,這個海底世界看起來是怎么樣的?
小結:這幅畫里有許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他們的樣子很簡單,有三角形和半圓形樣子的動物,底色用了許多色塊拼貼起來,就像是陽光照在海底,海水五光十色,色彩看起來很豐富、很美。海洋生物在海底生活得多么快樂、多么熱鬧啊!
三、幼兒分組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豐富幼兒的素材。
——馬蒂斯爺爺在剪海底世界的時候,仔細地觀察了海洋生物,所以才剪得那么好。小朋友也要好好觀察海洋生物,記住它們身體的形狀,剪出來的一定和馬蒂斯爺爺一樣好!
2.引導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創作意向,滲透剪紙要求。
——海底世界多么美麗呀!你想剪一剪海底的小動物嗎?想剪什么呢?
——怎樣才能讓海底世界變得五光十色呢?
——剛才小朋友說的海底生物有很多,怎樣讓你們組的海底世界熱鬧起來呢?
小結:每個小組要先用彩紙把五光十色的海底粘貼出來,然后開始剪海底生物;剪的生物又要簡單又要像,為了讓你們組的海底生物多一些,你要多剪一些!
四、引導幼兒分享交流,體驗創作的樂趣
看同伴的“畫展”,鼓勵肯定幼兒的大膽創新的造型設計,分享成功的喜悅。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考人物素材:藝術大師梅蘭芳02-17
一代藝術大師梅蘭芳的故事06-24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06-13
教學設計09-05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
《鯨》教學設計05-22
什么是教學設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