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的教學反思
1、杠桿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彎曲的。
2、動力、阻力一定在杠桿上,學生易畫在施力物體上。
3、應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在探究實驗中為什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4、應帶三角板去上課,畫圖才規范。
5、深入理解杠杠的種類,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一定要多列舉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學生的印象和對知識的理解。
6、練習冊上的習題較難,學生自己完成有較大困難,應在教師的提示下,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讓大多數同學找到解決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本節作為第二部分的主體內容,主要介紹了杠桿的定義、相關名詞和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作為簡單機械的基本原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教學應該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杠桿的定義、相關名詞上,特別是力臂的做法上狠抓落實,然后,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杠桿平衡需要什么條件,并可以讓學生實驗一下在別的條件下能否找到杠桿的平衡。要通過多次、反復的實驗記錄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在此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掌握這一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熟練應用;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以后的幾種簡單機械的學習中駕輕就熟,自然過渡。
本節的《科學世界》作為一個學生擴大視野的窗口,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熟悉杠桿原理等都很有益處,應鼓勵學生閱讀。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06-12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7篇06-12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7篇)06-12
《工具和機械》單元復習反思07-03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集合7篇06-12
《機械擺鐘》的教學反思07-05
《機械擺鐘》教學反思07-05
第3單元《圖形與位置》教學反思06-28
“機械與功”的教學反思范文07-04
《機械效率》教學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