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然界的水》知識點總結
一、水 (H2O)
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不易導電。在常壓下,水的冰點是0℃,沸點100℃。在4℃時,密度最大,為1g/cm3,水結成冰,密度減小,體積變大。 1、水的組成: (1)電解水的實驗
A.裝置:水電解器 B.電源種類:直流電 C.水中加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增強水的導電性
D.化學反應:2H2O === 2H2↑+ O2↑ (負極和正極氣體體積比為2:1 ,質量比為1:8) E.檢驗:正極產生:O2---出氣口置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
負極產生:H2---出氣口置一根燃著的木條------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2)結論: ①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②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③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的原因:氧氣相對氫氣更易溶于水;氧氣與電極反應。 (4)化學式的含義:以水的化學式H2O為例
�、俦硎疽环N物質:水這種物質 ②表示這種物質的組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③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一個水分子
�、鼙硎具@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構成: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2、水的化學性質
(1)通電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應生成堿,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應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資源情況: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蓋,但供人類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H2O 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國水資源的狀況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原因:工業“三廢”(廢渣、廢液、廢氣);生活污水;農藥化肥不合理施用。 (3)防止水污染措施:工業三廢,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測。 (4)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 4、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靜置、吸附、過濾、蒸餾(均為 物理 方法),其中凈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餾;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凈水劑是活性炭。 過濾操作儀器: 步驟: 注意點(一貼二低三靠) (2)硬水與軟水
A.定義 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B.鑒別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產生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 ;泡沫較多的是軟水。 C.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煮沸、離子交換法、藥劑軟化法
D.長期使用硬水的壞處:浪費肥皂,洗不干凈衣服;鍋爐容易結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 還易使管道變形甚至引起鍋爐爆炸。 5、其他
�。ǎ保� 水是最常見的一種溶劑,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檢驗:用無水硫酸銅,若由白色變為藍色,說明有水: CuSO4+5H2O = CuSO4·5H2O
�。�3)水的吸收:常用濃硫酸、生石灰、固體氫氧化鈉、堿石灰干燥。
二、氫氣( H2 ):無色無味氣體,易燃,可作為理想燃料。
△ 點燃
1.物理性質:密度最小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收集法);難溶于水(排水收集法)
2.化學性質: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氫氧焰焊接切割金屬,冶煉金屬)
2H2+O2====2H2O ( 現象: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有水珠產生。) 點燃前,要驗純(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聲音,若是尖銳爆鳴省說明不純,不可點燃;若是很小的“噗”的聲音說明純凈,可點燃。(一切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都要檢驗純度,否則易引起爆炸)
�。�2)還原性(用途:冶煉金屬)
H2 + CuO === Cu + H2O(現象:黑色粉末變紅色,試管口有水珠生成。)
(3)小結: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物質:H2、C、CO
3.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4.氫能源:三大優點無污染、放熱量高、來源廣
5.可燃性氣體(H2、CH4、CO等)或可燃性粉塵(煤粉,鎂粉,面粉等)如果與空氣混合,在有限空間內遇明火易發生劇烈燃燒而引起爆炸。
三、分子與原子
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即分子和物質保持化學性質一致,分子不同或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也不同或改變。 ②當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時(如鐵、銅等),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卻是原子。③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粒子。 ④分子或原子卻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為分子或原子的聚集狀態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也不同。(如氧氣在氣態時是無色,變為液態卻是淡藍色;鐵塊是銀白色而鐵粉卻是黑色) 四、物質的組成、構成及基本反應分類
初中階段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組成:物質(純凈物)由元素組成
原子:金屬、稀有氣體、碳、硅等。
物質 構成 分子:如氯化氫由氯化氫分子構成。 H2、O2、N2、Cl2。
離子:NaCl等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由鈉離子(Na+)氯離子(Cl-)構成 混合物(多種物質混合):空氣,自來水,海水,食用鹽,白酒等 分類 單質 :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只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 純凈物
�。ㄒ环N物質) 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CH4、C2H5OH(多種元素純凈物)
氧化物: H2O CuO CO2
無機化合物 酸 : HCl H2SO4 HNO3
堿 : NaOH Ca(OH)2 KOH 鹽 : NaCl CuSO4 Na2CO3
【《自然界的水》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知識點總結06-28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優秀教學實錄07-01
自然界的承諾散文06-28
關于自然界的諺語06-27
自然界的法則的優秀散文06-28
自然界的魅力抒情散文06-28
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課堂實錄07-02
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散文06-28
英語知識點總結06-23
橢圓知識點總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