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麗的顏色》教學實錄
20xx年11月10日,浙江慈溪育才學校,慈溪市中語會
記錄:xxx
課前學生熟悉文本,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一、猜讀,檢測自讀情況——你猜老師會問什么問題?
師:讀完一遍的同學請舉手,沒讀完的同學不著急,慢慢讀。
(同學們差不多都舉起來手)既然大家都讀完了,老師就要問問題了。老師的問題是什么呢?老師的問題是,這篇自讀課文,你讀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師會問你什么問題。
生:老師可能讓我們回答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師:請同桌回答這個問題。
生:瑪麗夫婦他們經過四年的時間,發現了鐳。
師:寫的是說居里夫婦提煉鐳的過程。這個問題簡單,該不是我想問的。請同學們繼續猜。
生:文章主要表達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
師:這個問題不錯,精神品質我們一般會用四個字的詞語或成語來概括,請大家來概括一下。
生:樂觀堅強
生:堅持不懈
生:鍥而不舍
生:吃苦耐勞
生:一絲不茍
生……(教師連續問好幾個同學,都用四個字來概括)
師:請大家都把這些詞語寫在課本上(課題空白處)
師:你們自己讀課文以后,讀出了居里夫人哪些品質?把我們剛才記錄的這些詞再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堅持不懈,鍥而不舍,一絲不茍,永不放棄,堅守樂觀,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精益求精,不怕辛苦,吃苦耐勞。
師:這些你們從文本里確實能讀出來嗎?(學生點頭)有很多文字里可以讀出來。既然你們都能讀出這些精神品質,就說明肖老師問的還不是這個問題,繼續猜肖老師要問哪個問題。(用手勢示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生:題目中的“美麗”究竟指什么?
師:好問題!“美麗的顏色”究竟指什么顏色?這個問題有分量,哪個同學會回答?標題中“美麗的顏色”究竟是指哪一種顏色?
生:“美麗的顏色”表面上是指鐳美麗的顏色,實際上是寫出了居里夫人吃苦耐勞的品質。
師:同學們,“表面上,實際上”,這說明美麗的顏色有幾種顏色?對,兩種!既指鐳的顏色又指科學家的美麗的精神品質,寫在標題的旁邊——“美麗的顏色”指的是鐳的顏色,還是科學家的偉大的科學精神。這么難的問題你們也能讀出來了,看來還不是老師要問的問題,繼續猜肖老師要問什么問題。
生:釙和鐳是什么?
師:這個問題我真問不出來,這個問題誰知道?他問的這個問題很專業化
生:是兩種金屬元素。
師:很科學專業的術語,(鐳的發現在人類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有待于我們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慢慢去了解。請大家再想想老師問大家什么問題?
生: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師:文章的主旨一般指什么加什么,即內容加精神,也就是我們的第一問和第二問,請你把第一問和第二問連起來,說說看。
生(提問的同一人):文章寫了居里夫婦花了四年的時間,提取鐳的過程,表達了居里夫婦對科學的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精神品質。(很流利)
師:文章寫了兩種顏色,大家有沒有發現,原來“美麗的顏色”是可以連接文章的故事內容,也可以深刻到主人公的精神品質的。最后一猜,肖老師究竟想要問什么問題。
生:哪幾個句子表達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師:這位同學很好地告訴我們,讀書要關注句子,關注詞語,關注段落。一句話來講,讀書就是要關注文字。因此,我們提問也可以從語言上去提問。(贊許)
師:那么現在我們要公布謎底了,老師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呢?本來你們提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想問的,現在我就不問了。我的問題是,你讀完這篇課文以后,請告訴我,《美麗的顏色》是什么文體的文章?一起說——
學生紛紛說:散文/記敘文/傳記/議論文(學生說法不一)
師:大家說的怎么不一樣,各種文體都有,議論,敘事……到底是什么?
生:傳記。
師:你怎么知道是傳記?
生;注釋有的。
師:請大家劃出來。原來這篇文章選自《居里夫人傳》。大家把“傳”這個字點出來,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是一篇名人傳記。那我的問題就要跟下去了,你認為讀名人傳記,要讀它的什么?
生:我認為讀名人傳記要讀名人的精神。
師:也就是說,讀名人傳記要汲取傳記中的精神營養,來啟迪我們未來的人生路程。很多名人,在他們需要信仰確定人生目標的青少年時期就非常愛讀名人傳記。所以我們就知道讀名人傳記要讀出傳記給我們的思想啟迪。(教師板書:美麗的顏色思想)
師:讀名人傳記還要讀什么,或者說,首先讀什么?
生:首先了解名人的身份和他做的事情。
師:也就說,讀出名人的故事,讀名人成長的故事。(板書:故事)
生:讀作者在寫名人時的好詞好句。
師:同學們可以看出來,現在真的是越來越會讀書了。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故事,就是居里夫人提煉,發現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思想啟迪,其實就是讓我們感受到科學家精神上的美麗的顏色。有意思吧,原來文章中的標題,既可以連接故事內容,又可以嵌入思想品質。
二、重點評讀“美麗的顏色”
師:接下來,這篇文章一定有你讀不出來的東西,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想想“美麗的顏色”是怎樣把故事和思想是怎樣聯系到一起的。同時請你劃出帶有“美麗的顏色”這五個字的的句子。
(學生默讀6分鐘,教師要求看完的同學舉手)
師:文章中一共出現了幾次美麗的顏色?(學生一起回答:三次。)哪位同學找到了含有“美麗的顏色”的句子?
生:請大家看第18自然段——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的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師:劃出來。第二次出現在哪里?
生:請大家看20自然段——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
師:請大家一起讀最后一段——第22段:鐳不只有美麗的顏色還自動發光。(教師重復范讀。)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這“美麗的顏色”都出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確切來講,就是在發現鐳以后的那個夜晚的相關描寫當中。下面請同學讀一讀第一次出現的句子。(教師指定男女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教師讀旁白——朗讀第17段。)
第一次朗讀:教師讀旁白——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心說:“(女生)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顏色?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的?”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的回答:“(男生)我不知道,你可以想象,我希望它可以有很美麗的顏色。”
第二次朗讀:教師不讀旁白了,學生有感情的直接朗讀對話——(女生)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顏色?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的?(男生)我不知道,你可以想象,我希望它可以有很美麗的顏色。
師:同學們感受到了嗎?(詢問朗讀女生的同桌)你離她這么近,你對“居里夫人”的朗讀滿意嗎?
生:比較滿意。(教師追問理由)因為她在讀的時候感情比較豐富,
師:你覺得她哪個詞讀的感情很豐富?
生:“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顏色”這一句中的“它”
師:同學們你注意到了嗎?居里夫人為了要說好這句話,要把這一個字說好——“它”。大家有注意到嗎?“它”上面有個標點符號。(問女生)你說說看,這個“它”要讀出什么味道來?
生:就是懷著一種特別強烈的心,想要知道鐳的顏色。
師:好,請坐。(繼續發問)同學們,這個“它”還要讀出什么味道?
生:要讀出一種好奇心。
生:要讀出瑪麗對于鐳的期待。
師:想期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這個“它”充滿了期待。
生:有一種充滿愛的感覺。(教師點頭)
師:請“居里夫人”再讀一次。剛才哪位同學,請你再試著讀一讀,大家聽好。
(學生再次朗讀)大家注意到了嗎?她這一遍的朗讀,語速比前面的是快了還是慢了?
朗讀學生回答:快了。(其實是慢了)
師:哎呦,那我對快慢判斷失誤了,我感覺語速是越來越慢了。那你覺得居里夫人說話是用快一點語速來說還是慢一點的語速來說好?
生:我覺得快一點好。(教師要求他示范朗讀,學生讀快)
師:大家覺得這樣說話的人像不像居里夫人?
生:有點不像,我覺得吧。應該是要稍微快一點,這樣可以體現居里夫人對鐳的期盼。
師:對的,適當快一點,可以表現居里夫人對鐳的期盼,但是這個“快”不應該慌手慌腳急躁的快。居里夫人,一個科學家,我們剛說過她嚴謹的,一絲不茍的,是很沉穩的,所以你說一個急慌慌說話的人像不像居里夫人?科學家。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建議你慢一點,請你再讀一次。
生讀(慢速,感情):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顏色?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的?
師:嗯,這次大家都滿意一些了。居里夫人盡管有著熱切的好奇心,但她說話語速會不會很沖?不會。一個科學家的沉穩、溫和要讀出來。你再說說看。你讀“比埃爾”三個字的時候你充滿怎樣的感情?
生:因為她們倆是夫妻,我覺得應該是溫柔的有愛的。
師:哎,對啦!你再讀讀看,看“比埃爾”滿意不滿意。
(學生再次朗讀)
師(有感情的朗讀)“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的回答”——示意男生朗讀
生:我不知道(朗讀很生硬,大家笑了,教師請他再讀一遍)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可以有很美麗的顏色。
師:這位科學家想傳達給妻子一種什么訊息?
生:我覺得,他想……(老師叫另一個學生)
生:就是他想給妻子一種鼓勵。
師:你再來讀讀看。
生:我不知道(讀得無奈失望)(大家笑,老師調侃:完蛋了)
師:“我不知道”其實是什么意思?
生:物理學家要給瑪麗一種鼓勵,一種希望。
師:也就是說:雖然我不知道,但是我也很想知道。所以,你讀這個“我不知道”應該記住,這種“不知道”不是一種絕望,不是一種悲觀,同樣也是充滿著熱切的好奇心。同時要鼓勵自己的妻子——在相濡以沫的歲月里,共同走過。所以,同學們記住了,人物的語言是充滿情感的。下文“美麗的顏色”我們要表達一種給人希望的上揚的力量。請女同學一起來讀居里夫人,男同學一起讀比埃爾,老師讀旁白。
(全班分角色朗讀,讀得很到位,深情)
師:(再讀)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顏色?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的?
師:沒有什么比困難的環境中兩個人互相攙扶,共同努力更讓人陶醉甜蜜的了。那天晚上,鐳就要被發現了。我們看看第二次說話:
那扇門嘎嘎地響著,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比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老師念旁白,學生念瑪麗)
師:這個“不要點燈”怎么讀好?你來讀——
生:要讀出一種小心。(學生讀)
師:聲音為什么不要大呢?句子結尾它是個感嘆號呀。
生:居里夫人她是擔心如果她的聲音大了一點會把鐳給驚到,就那聲音大了,聲波會把鐳的光給消失了。
師:嗯,有點道理,因為鐳是一個孩子。再考慮一下,為什么不要點燈?
生:更能看見鐳的顏色。
生:鐳在黑暗下發出的那種光彩。
師:居里夫人是確定今晚會看到鐳的,她想給丈夫一個驚奇,同時又小心翼翼的說。同學們說得越來越像居里夫人了。雖然有感嘆號,也要注意這個感嘆號要重音輕讀,但不一定要響聲,還得要吻合科學家的特點。好,一起來讀。(教師旁白,全班朗讀,讀出了那種感覺)
老師范讀最后幾段(鐳被發現),適時讓幾位學生讀居里夫人在文中的最后一次語言描寫——“看那,看那”(學生讀得越來越響,越來越急速)
師:一個同學比一個同學喊得響。考慮一下,這句話特別有意思,你們為什么想把這句話喊得那么響?
生:因為激動。
師:因為這時候很激動,特別激動。你恨不得來看吶,最好是感嘆號,再來一個看吶,雙感嘆號。但是我們要注意,文章里面提供怎樣的標點?對了,省略后,后一個是感嘆號。考慮一下,為什么居里夫人說的話,和你不一樣。
(生思考)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讀一讀全是感嘆號。最好把后一個讀成雙感嘆號。(學生朗讀,很充沛,“看哪!看哪!!”)
師:接下來讀課文當中“看哪……看哪!”(學生聲音輕輕,有點激動,速度快)
師:省略號也要讀出來。這段喜悅漫長的時光,你要讀出一點停頓感來。(再來一次)這位年輕的婦人低聲說道:看哪……看哪!(學生朗讀)
師:考慮一下,這里居里夫人說話,為什么不全用感嘆號?
生:因為一直用感嘆號就沒有辦法體現科學家的嚴謹。
師:這里不僅僅嚴謹,喜悅中應該有沉穩、寧靜等等。同學們,如果今天晚上,是你發現了鐳,你讓大家來,你會怎么選擇?(學生笑)你會大聲的喊,恨不得慈溪市長,寧波市長來(大家都來看),媒體記者都來看,煙花禮炮都準備好。但是這個人類科學史上如此偉大的夜晚,他們兩個卻過得平靜,簡單,甚至孤獨,樸素。所以,這個“看呢”,把握不準,你就走不進科學家的內心。一起來讀“看吶……看吶!”——這樣我們就知道這是怎樣的科學家了。(學生讀)
生:這是沉穩,嚴謹,一絲不茍的科學家。
師:不要老是沿用那這種詞語。我寧可你簡單說熱愛科學,熱愛鐳。再看看,他們享受著自己的孤獨,享受這個夜晚的平靜與普通。說明這個科學家怎樣?
生: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
生:他們內心是恬淡的。
師:恬淡,說得真好,所以他們淡泊名利。寫下來。寧靜,樸素。這很可能就是,我們讀這篇課文我們讀不出來的東西。我們讀到了許許多多高大上的詞,但是我們能不能從人物對話當中,從居里夫人內心的恬淡中,感受到那種幸福,那份快樂,那種對鐳的熱愛,對科學的執著,以及屬于他們自己的那種寧靜的生活。同學們,描寫,讓我們更加栩栩如生地感受到他們的光輝形象。這就是這篇文章寫得生動的原因。再最后讀一次。(全班齊讀)
三、探討寫法上的“美麗的顏色”
師:你看,文章的語言描寫加深了這篇文章的生動性。大家寫下來。(學生寫“生動性”)再想想看,回過頭來思考。這篇文章除了描寫寫得非常細膩以外,還有沒有在寫法上很特別的地方。重看文章,從頭到尾,請你找出在寫法上的另一個“美麗的顏色”。你覺得是什么?它跟我們讀別的傳記作品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找到同學舉手)這篇文章除了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傳記人物的生動形象以外,你找到寫法上的另一個美麗的顏色是什么?(學生思考)
生: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
師:對了好幾個段落是飲用居里夫人日記中的話。哪些段落?
學生找出5,6,11,14,15等段。
師:寫傳記的過程中為什么要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記原話?(生思考)
生:讓讀者感覺更真實。
師:對的。引用傳主的原話,更加真實。請大家寫上“真實性”。(生寫“真實性”)接下來我們把這些部分讀一讀。老師讀第2段,你們讀5段,老師讀第3段,你們讀第6段。當然我不會所有句子都讀,我停下來了,你們就讀,就跟上去。(師生一起分段落朗讀)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老師讀的部分和你讀的部分有怎樣的關系?
生:前后對應。
師:前后對應,不,應該是前后呼應,更好。互相補充的關系。作者寫艱苦的環境,就用居里夫人的原話來說明艱苦的環境;作者寫居里夫人工作堅持不懈,吃苦為樂,就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話來證明,就增強了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所以傳記寫作要達到:真實性,生動性。那么同學們再思考,既然引用可以達到這么好的效果,為什么發現鐳的那個夜晚不引用(原話),而是全部采用描寫?(生思考)
生:描寫可以展現那個晚上,他們兩個單獨在屋里發現鐳的激動幸福。
師:也就是說,表現那晚激動與幸福,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所以,引用也需要有度,什么時候該引用,什么時候要用描寫,都需要想好。
(全班齊讀最后一段。“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瑪麗的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他此時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著了的孩子床頭看著孩子一樣。”)
師:這個段落里有四個“轉向”,為什么要用四個“轉向”來寫?
生:語言的感情更加激烈。最后一個“轉向他們的鐳”后面是一個感嘆號。
師:很好,大家已經注意到感情了。而且,他注意到了“他們的鐳”,四個“轉向”后面的賓語詞是不是在發生變化?
生:第一個是“微光”,第二個“神秘來源”;第三個“鐳”;第四個是“他們的鐳”。
師:如這個同學說的,里面有一種感情,一種幸福,一種期待,一種甜蜜,一種成功的快樂,一種像對孩子一般的情感就更出來了。所以,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有情感的,傳記也是一樣。居里夫人發現鐳,就像母親看到孩子。
師:仔細觀察,作者寫了這篇文章,作者又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次女)(生齊回答)。文章當中自始至終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感——這就是傳記感動人的原因之一,也是如此美麗。因此,我們說講,好的名人傳記文章一定要從故事上去思考美麗的顏色,還要從思想上、寫法上去思考美麗的顏色。(板書:寫法)當你掌握了這些,你就突然會覺得——原來你也是鐳,因為你不僅有美麗的顏色,而且你還會自動發光。下課!(掌聲)
板書:
故事
美麗的顏色——思想
寫法
【《美麗的顏色》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美麗的彩虹教學實錄07-01
《我向彩虹借顏色》教學實錄07-01
《美麗的小路》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06-28
語文美麗的彩虹教學實錄07-01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實錄范文07-04
關于《美麗的小路》教學實錄06-27
有關《美麗的小路》教學實錄06-28
《美麗的丹頂鶴》多媒體教學實錄06-29
美麗的彩虹課堂教學實錄07-01
美麗的丹頂鶴課堂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