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整理書包》教學實錄與反思
一、創設情境,體驗分類多樣性
1、說一說。
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學離不了,它是我們的好伙伴。小朋友們爭相回答:“書包。”
師:你們整理過自己的書包嗎?今天我們的老朋友淘氣和笑笑就要整理自己的書包,我們一起去看看。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對了,淘氣和笑笑拿出了書包里的書本想要進行整理,那么你看見
他們拿出了那些書本?
師:我繼續看他們是怎樣進行整理的?
師:你看到了什么?對,他們把自己的書本分成了兩堆,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分的嘛?仔細觀察,然后同桌一人說一個孩子是怎么分的。老師要請一桌能干的孩子跟全班孩子介紹他們的分法!(2 分鐘)請一桌學生匯報
師:為什么都是同樣的書本,兩個孩子的分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師總結:對了,笑笑是按照科目分類,淘氣是按照書和本來分類的,所以分類結果不同。
師:他們為什么要把書本進行分類來整理呢?
師:對,這樣子我們就能很快的從書包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書本了。
2、分一分
師:現在我們就把自己抽屜里的書本拿出來和課桌上的書本一起,像淘氣笑笑這樣對這些書本進行分類整理。整理好之后,同桌互相介紹你是怎樣分學生匯報整理的情況:(分兩類的)有按語數分的,有按書本分的;
(分三類的)書、練習冊、本子。
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現在把整理好的書本放到抽屜,桌面上只留數學書和草稿本。
同學們真能干,回憶一下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整理什么的人們用到分類。
(圖書館的書籍,超市里的貨品)
看來分類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很多,那我們一定要學好它,接下來我們就通過練習來鞏固這個知識
二、分一分
1、分人物頭像。
師:笑笑的生日聚會上來了不少客人,我們來看看,這些人你打算怎樣分,把分在一起的頭像下面做上相同的符號。請你翻開54 師:分好的孩子同桌介紹你的分法,我請能干的孩子到投影儀下面邊操作邊說你把哪些分在一起,為什么?巡視,注意看有沒有分漏的情況,全班糾正。
學生匯報:
按照性別分,戴眼鏡和不戴眼鏡。戴帽子,不戴帽子。小孩和大人糾錯,分的時候有遺漏的學生
2、獨立完成(2)小題
3、分圖形。
在圖形上像老師一樣寫上番號,看一看可以怎樣分,在草稿本上把分在一起的圖形的番號寫在一行。看哪些能干的孩子能寫出兩種分法甚至更多。
教學總結:
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教學反思:
學生在課堂上就像在做游戲,人人參與、人人有興趣、人人想說,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充分調動孩子積極思考、操作練習,使得做數學得以體現,符合《標準》的理念。這節課充分體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傳統的課堂已經大不一樣了。
1、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讓學生進行整理書包的比賽,在學習分類的過程中也始終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來創設情境。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愉快的大課堂,讓學生感覺是走進了生活的課堂中去。
2、整節課始終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數學,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3、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體驗不同標準下分類的多樣性,不是通過老師的“教”學會,而是通過學生參與到分類活動中體會和感悟而學會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如下問題:在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的同時,還應把握課堂教學的“度”,在學生偏離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適當加以引導,如:“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分類標準”“為什么要進行多樣化分類”,讓課堂的教學內容回歸到本質的問題,從而真正體現“活”的課堂。課堂中教師不能因為“民主”,而讓學生過多地發揮非本質的聯想;同時要避免由于學生沒有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而浪費時間的現象,這些值得老師們在今后教學中進一步去注意。課本作為教學的載體,教師在創造性使用教材時,還應該作出更加大膽的嘗試。對于小組學習,從一年級剛入學就得培養,讓他們成為習慣。可以告訴學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什么時候小組交流,讓學生明確怎樣去做。
【《整理書包》教學實錄與反思】相關文章:
《琥珀》教學實錄整理07-01
數據整理分析教學實錄07-01
《我自己會整理》的教學實錄06-30
整理書包的作文04-05
雨點兒教學實錄整理及點評06-29
白鵝教學實錄教學實錄案例反思07-03
關于除法應用題的整理教學實錄06-29
雨點教學實錄及反思07-02
統計教學實錄與反思07-01
《白鵝》教學實錄及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