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蘋果員工離職后迎職業巔峰
問:能否談談你有機會接觸的一些蘋果公司員工的情況?
多爾梅爾:我很幸運在寫書過程中采訪到許多人,總共大約有70人。其中包括蘋果公司發展史各個階段中的人物,以及NeXT、皮克斯,以及這些年中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有交集的許多人。我知道,大部分人已對蘋果公司歷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我希望對該公司的歷史“具體化”,例如研究最成功廣告營銷活動的起源(包括知名的“1984”廣告和蘋果公司的標志),蘋果公司被忽視的創新(例如突破性的Lisa計算機和Newton平板設備),以及蘋果公司工業設計高級副總裁喬納桑艾維(Jonathan Ive)等人在加入該公司之前的經歷。人們將從這本書中找到新的信息,了解蘋果公司新的方面,這將是他們之前從未聽過的。
問:你提到,蘋果公司的一些員工正在做另一些有趣的事。
多爾梅爾:是這樣的。當你看看蘋果公司標志性的產品,你也會希望了解參與這些優秀團隊,開發這些知名產品和項目的人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參與第一代Macintosh項目就像是第一代宇航員:在這些杰出、備受好評的項目之后,你會做些什么?喬布斯推動了許多產品和行業的革命,但他并不遵守規則。許多蘋果公司前員工從中獲得了靈感,在離職后建立了自己的創業公司。他們從事許多工作,例如iPod前主管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開發了全球首個“智能恒溫器”;蘋果公司前營銷主管邁克爾梅斯(Michael Mace)開發了新方式,組織我們的個人信息和文件;蘋果公司最早期的員工里奇佩奇(Rich Page)開發了用于替代DRAM和閃存的存儲技術。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故事都是從蘋果公司開始。而類似第一代Macintosh軟件設計師安迪赫茲菲爾德(Andy Hertzfeld)這樣的人目前正在谷歌工作。
問:真是這樣嗎?
多爾梅爾:是的。幾年前,他就是Google+設計師,負責了Circles功能的用戶界面。他已在谷歌工作10年。談到軟件時,他確實是高科技行業的一名藝術家。在我的書中,他討論了谷歌和蘋果公司的相似和不同之處,而兩家公司之間關系的變化則更令人感興趣。毫無疑問,從行事風格來看,這是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谷歌更加開放,無論是對產品源代碼,還是對待媒體的態度。但兩家公司也有許多同樣的理念。這是一類基于理想的公司,認為高科技應當使世界受益。目前很少有科技公司對公司使命有著這樣準政治意味的說法。Facebook是這樣,谷歌是這樣,蘋果公司也是這樣。從這種角度來看,我并不驚訝,從蘋果公司開始職業生涯的Macintosh團隊前員工能在20年后為谷歌工作。
問:你是否看到,蘋果公司前員工將在蘋果公司學到的經驗應用在其他地方?
多爾梅爾:絕對是這樣。硅谷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地方。在這里,建立自己的公司將被認為是一種背叛。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蘋果公司也相當獨特。在蘋果公司前員工身上,你會注意到一些細微之處:例如同樣的說話方式。但也有另一些重要的方面,即他們都相信喬布斯的理念:產品開發不能“夠好就行”,而是應當能改變世界。正如我所說,蘋果公司前員工在離職后涉足了許多不同的行業和生意,但他們一直都秉持改變世界的想法。我們看到的最明顯一點在于由蘋果公司激發的設計原則:產品應當盡可能簡潔,但并不等同于簡單化。例如一些時候,產品經理會主導項目,因為他們理解并支持用戶需求。這與硅谷的一般準則,即以工程師為主導背道而馳,谷歌正是后一種做法的典型。有這樣一種說法,蘋果公司的方式是“系統化的直覺”,而谷歌的方式則是“系統化的邏輯分析”。在蘋果公司的價值觀中,工程和藝術的碰撞點非常重要,這可以被應用在一系列原則中。
問:你的書名為《蘋果革命》,但似乎人們目前正擔心蘋果公司已不再帶來革命性變化。
多爾梅爾:過去多年中,蘋果公司給主流市場帶來了許多革命性變化,因此如何命名此書一直是我考慮的一個問題。畢竟“革命”一詞等同于“反文化”,因此你問我蘋果公司將試圖推翻什么樣的計算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在喬布斯去世前,一些業內人士就開始宣稱蘋果公司創新的終結。和許多人一樣,我也聽說蘋果公司將推出電視機和手表。這些產品是否能成為下一個iPhone或iPad?我并沒有完全的信心。我也不能肯定,蘋果公司會犧牲利潤率推出廉價版iPhone,這樣的做法本身對于推動品牌發展可能不是最佳方式。
問:蘋果公司應當在什么領域考慮創新?
多爾梅爾:關于蘋果公司,有趣的一點是,該公司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如果不主動破壞自己的產品線,那么其他公司將會這樣做。近期我正在使用微軟Su******ce平板電腦,這是一款介于平板電腦和筆記本之間的跨界產品。我喜歡這款產品帶來的多種功能,但從各方面來說這仍非一款完美的產品。蘋果公司是否可以接受這種理念,并將其成功地應用至下一代iPad?完全有可能,但這樣做將會極大地影響MacBook產品線。如果蘋果公司希望繼續扮演“浪潮制造者”的角色,那么這是一類困難的問題。但根據歷史經驗,看衰蘋果公司,或是低估其打造新業務的能力,都不是聰明的做法。
[蘋果員工離職后迎職業巔峰]相關文章:
2.魅族
【蘋果員工離職后迎職業巔峰】相關文章:
員工離職后發現職業病如何處理07-11
員工離職后的反思07-12
辭職后對職業方向感到迷茫07-12
員工自離通告03-23
員工自離通告05-20
員工自離的通告09-21
離職后發現職業病追索07-12
員工曠工自離通告07-22
員工自離通告的范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