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1
有種說法是“平時教學是栽活一棵樹,復習過程是育好一片林”。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評研的重要性。這次出公開課,我選擇了評研課,以前沒有上過評研課,對于我和孩子來說都是個挑戰,一個上升的平臺。上完了20以內加減法復習后,我對復習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節課設計時,我從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以趣味游戲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數學問題的設計還帶有比較強的挑戰性,能夠喚起學生好勝的心理,通過思考、交流,學生可以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帶給孩子們的是充滿生機的、洋溢著童趣、富有挑戰性的、清新的教學課堂。
從本節課的效果來看,教學目的大體上得到了實現,將學習的內容全部融進快樂的小組合作討論中,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復習和深化,探討做題的注意事項。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復習時說到的方法,從而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理論、運用、加深理解、熟練運用,這樣的過程完全符合思維的過程。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學習就應該是這樣的!在探索和交流中共同進步。
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再課堂的時間的把握上需要改進,加強課堂的節奏性。通過這節課是我感到老師要不斷地去創新,不斷去接受挑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使每一個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2
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顧英老師老師教態自然、大方。駕馭課堂的的能力比較強,營造了性、輕松的學習氛圍。
2、本節課較好的將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寓計算教學于解決問題之中。
3、讓學生親身經歷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過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基本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有效參與。如:8+7的計算方法,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誰還想說一說?同桌互說,小組交流。讓學生充分參與,牢固掌握8+7的計算方法。
4、比較兩種算法的不同點,幫助學生體會算法多樣性。如:8+7可以把7分成2和5,也可以把8分成5和3。
6+9可以想看到6,把9分成4和5,還可以想看到9,把6分成5和1。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點建議: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出示兩個小組一共要多少瓶?這個問題后,應先讓學生說一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兩個信息?再完整出示在屏幕上,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做,有利于讓低年級的學生掌握一步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兩條信息和一個問題組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3
1、環節安排清晰、完整。
本節課由情景引入,導出6道算式,通過這6道算式對萬以內的加減法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復習,口算、筆算、估算、驗算有機結合。接著在梳理的基礎上進行鞏固、應用,用填方格的形式進行逆向思維訓練。最后到商場促銷活動各類價錢的計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節課內容安排緊湊、連貫。
2、目標定位合理、準確。
在本課中,既有基本知識的的梳理,又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同時還有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前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從教學材料的選擇到教學內容的展開,都可以看出教師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較合理、到位的。
3、反饋形式新穎、可借鑒。
在本課第一環節由情景導入引出算式的反饋中,教師對算式反饋的處理干凈、利落。指名一生說算式,其余同學說問題,反饋形式新穎,把算式和解決問題進行結合,由算式聯想到意義,把算式的意義、作用擴大,把計算與解決問題進行整合。同時使全體學生同時進行思考,這種反饋形式可供我們借鑒。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4
尤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課堂上讓學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自己學會了當堂知識。上課學生的聽講狀態也比較好,能夠做到認真聽講,積極參與,這點我的課堂差的很遠,往往講幾分鐘就得整頓學生狀態,需要虛心學習如何達到如此流暢的課堂氛圍。
整節課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借助畫圖理解題意,學生畫圖,學生說圖意,學生提問題,學生自己解答,自己說算理,教師只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建議是這節課的難點的突破是否能再深一下,比方說160-90最后算法最優化,大多數同學能說出16個十減9個十得7個十,所以得70,最后還有學生說16-7=9.9加個0得90,這里老師能否追問一下,9為什么加個0,算理就鞏固加深了。
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尤老師在看信息提問題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交流。尤其是一個學生讀不懂信息的時候,尤老師不是自己告訴學生,而是讓讀懂信息的學生來交流,充分體現了把時間空間讓給學生的理念。同時本節課解決問題這個點也得到了體現,學生會發現信息,讀懂信息,并能根據信息來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而在口算教學環節,尤老師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算法之后,都會及時跟上針對性練習加以鞏固,并及時對算法進行優化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能看出來這是一節常態課,對于退位進位加減應該是本節課的難點,尤老師在前面給學生的.時間多,感覺后面處理的有點快。不過看學生檢測的結果,學生掌握得還是不錯的。
觸動我的地方:
1、關于70+20的算法,從學生的回答我感覺7個十加2個十這種方法學生還是沒掌握。還是認為先用7+2,再添一個0,這只是表象,沒道理,不通用,只是巧合。這是一年級的知識,其實是一種轉化思想的體現——把“兩位數的加減”轉化成“一位數的加減”。我現在正在教,我覺得應該拿出計數器撥給學生看,得看到“7”和“2”,才明白這種方法的玄機。
2、關于信息中“從入口到北三樓和北四樓”這組信息,學生不能把信息抽象出示意圖,老師在備課時注意到了,并且找到了簡單便省時的方法為學生展示,為學生的理解掃清障礙,這點我做得還不夠,經常猶豫學生是否需要,猶豫之后就不了了之,看來要堅定地去做。
3、我有點疑問,老師讓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顯然有些孩子對某種算法已經掌握,但是班上有部分同學肯定是不會的,也可能會做但不明理,我不知道這種孩子,在聽過這么多(3種吧)方之后,是否有應接不暇的感覺,是否掌握并理解了某一種方法。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5
這節課的設計既有傳統,也有創新的地方。傳統的地方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對于學生知識的構建。
這節課中,教者站在比較高的角度,首先充分鉆研了教材,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對分數和分數單位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在導入部分復習分數及分數單位的相關知識點。
二、對于教材的鉆研。
這節課重點把握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教學,以此來類推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重點教學加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推理出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這樣的'過程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三、對于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
本節課使學生的說理能力培養得到了展示,在同分母分數的加法中,每個學生踏實、細致的說理能力的培養,為同分母分數的減法能力的類推遷移打下了基礎。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 6
本節復習課的重點是通過回顧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在練習中,讓學生經歷“看、通、算、約、驗”五步法。
1、找準“知識點”,打下基礎
課始,鄭老師打破了常規的應用題形式,以簡潔、有趣的線段來表示題目,要求學生列式解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自然地導入了本節課的課題“分數加減法的整理和復習”。接下來,老師給學生布置了第一個任務:自己從課本中找出本單元的知識點。學生表現積極,很快給出了答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簡便運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相應的位置上。這樣,在學生自己的努力下,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的基礎就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有一種自豪感。
2、串成“知識線”,理順思路
本環節,鄭老師通過精心設計,以10個分母加減法的算式為主線串聯了這些知識點,配以鄭老師輕松簡潔的提問方式,整個復習過程顯得非常自然、流暢。
問題1:你能按一定的標準把這些算式分成兩類嗎?學生很快得出,可以分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問題2:哪一類能很快算出得數,請你直接給出答案。異分母加減算式不能很快算出得數,為什么?請你動手算一算。讓全體學生在練習中再次體會同分母、異分母相加減的計算方法,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問題3:觀察這一組異分母,其實哪幾個算式也可以直接算出得出?這個問題非常好,打破了讓學生按照常規思維看到異分母相加減就通分的習慣,引導學生自習觀察,深入思考。學生表現也非常好,很快得出了幾個算式的更簡便的.計算方法。這里,鄭老師重點講解了分子為1的分數相加減的簡便計算方法,并進行了應用。不過,從后面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嗎,學生對該簡便方法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
問題4:你覺得哪種方法好?讓學生在計算異分母分數相加減時很夠合理的選擇計算方法。這里,我覺得可以多加一個例題,來說明不一次性通分的計算方法有時比較簡便。
3、建構“知識面”,靈活應用
最后,鄭老師通過解決問題來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讓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并靈活選擇和運用。從學生的反應情況來看,都掌握得不錯,鄭老師的課很成功。
總之,本節復習課鄭老師思路清晰,富有激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一年級數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億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07-02
1000以內數認識評課稿05-18
10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精選)07-16
《10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經典08-10
《千以內數認識》評課稿09-29
《10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07-02
《100以內數的順序》評課稿06-28
《1000以內數認識》評課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