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美術我愛農民畫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美術我愛農民畫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生經驗
農民畫對于學生來說既遙遠,又熟悉。因為許多農民作者并沒有什么系統的造型基礎,但是恰恰能創造出富有生活氣息、栩栩如生的美術作品,關鍵是作者熟悉生活。就如許多學生創作一樣,主要是憑感覺、聯想和想象來進行的,作品中一般不事先設定主題或某個形象,而是由兒學生自己根據材料特征或具體情景想出來的,但一定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人和事。
二、相關知識背景
金山農民畫是上海金山一帶農民的一種業余文化活動,也是植根于江南民間的藝術奇葩,起源于1974年,其作者大都是一些能繡善織的婦女,也可以說是以農村婦女為基本創作隊伍,他們受到民間刺繡、剪紙、宗教畫和戲劇的啟發,目識心記,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事物, 想象力非常豐富。她們把紙當布,把色彩但絲線,同時把剪紙、刺繡、灶壁畫、藍印花布等古老藝術特色運用到繪畫創作中,并把自己熟悉的鄉村生活以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大膽進行藝術夸張,形成各具個性的藝術構思和造型特色。
三、教材分析:
金山農民畫既是一種傳統的繪畫藝術,又是一種逐漸成熟的新興畫種。它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并極富濃郁的鄉土氣息。作品造型夸張,生動,色彩對比強烈,形象質樸,構圖充實飽滿。因而既具有傳統的裝飾性,也具有現代審美特征。金山農民畫的創作一般不采用透視、解剖等原理,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變立體為平面,根據作者的想象任意構圖,直率地表達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樸素情感,因而畫面充滿了的氣氛和積極進取向上的精神。金山農民畫具有濃厚的人情風俗和生活氣息。每一幅農民畫仿佛都訴說著一個動人有趣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情懷、對生活的熱愛。可以說,越是民族的,越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越是世界性的。
四、教學目標分析:
本課教材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農民畫主要是以江南農村風光為背景,以美好生活為題材,從傳統民間藝術中汲取養料,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畫派。其造型夸張,色彩明快,形象質樸,構圖飽滿。教學重點是了解農民畫的藝術特點與風格。知道農民畫的繪畫規律。教學難點是找一找平時學習生活的亮點,并把它創作成一幅農民畫。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農民畫的構圖特點、創作過程和色彩運用的方法及其簡單原理。
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演示多種具有不同生活情趣的農民畫,學生從中了解它的不同構圖方法及色彩運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構圖能力和色彩運用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農民畫的起源、風格和特色。激發學生對民俗繪畫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信念。
五、教法探析:
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多一些的學習資源,從同齡人優秀作品到教師范例、課件欣賞以及多媒體課件中的學生電腦作品,使學生在多元信息化的環境下通過欣賞,觀察范使學生認識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運用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 、思考、鑒別、判斷,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歷史、文化、地理、經濟條件下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對祖國美術傳統的熱愛,對藝術多樣性的寬容和尊重。使學生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使他們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弘揚價值觀念,提高文化意識,具有文明感和歷史感。
六、學法指導:
課的引入部分,先請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多幅農民畫,并請學生玩一個“起名字”的游戲,并用三、四句話來介紹這幅農民畫中情景。然后學生分組自主學習并探究農民畫的風格特點。這個教學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通過"觀察、游戲、探究”了解農民畫的一些基本知識。
在新授環節中主要是通過多幅農民畫的欣賞,讓學生知道農民伯伯、嬸嬸在進行繪畫創作的題材選擇時,一般都選擇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熟悉的事物。然后讓學生對多幅農民畫進行比較,自主學習得出結論:農民伯伯、嬸嬸在進行時構圖創作時一般不采用透視等原理,而是變立體為平面,根據作者的想象任意構圖,進行創作。學生開始嘗試作業練習一:找一找平時學習生活的亮點,并用單線把它創作成一幅畫。作業練習二:為作品添加顏色:農民畫一般色彩對比鮮明、強烈,色調明快。學生只要掌握這個要點,涂色就基本可以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主要是通過是體驗,發現,感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激發強烈的探求欲,激發創作興趣,教師應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發展性內容,從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出發,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的認識能力和感知能力。讓學生在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協調的環境下學習,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特征來獲得有關知識和豐富表現內容。
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講一講自己創作的農民畫中的故事。然后在組內進行自評、互評、和小組評,同時在評價時應提醒學生注重整幅農民畫的構圖的色彩的運用。本節課的評價,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后自主地進行評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繪畫興趣,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膽量、審美與語言表達、創新思維與實踐等綜合能力。在評價這類欣賞課的創作作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之間開展相互評價,運用描述性的、富有情感的語言,對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作出肯定性的評價。教師還應積極充分挖掘學生蘊藏于自身的創造潛能,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豐富起來,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和欲望。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藝術 、言去表現他們在美術繪畫中的個性創造能力的體現。
七、教學活動實施脈絡:
觀察游戲----自主探究----嘗試創作----交流評價
【六年級美術我愛農民畫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學畫農民畫》教學反思范文07-02
學畫農民畫教學反思07-03
小學美術《我的繪畫日記》說課稿07-02
《電腦美術》說課稿07-14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我愛青花瓷》04-16
我愛電腦六年級作文07-02
我愛發明,我愛科技作文07-03
幼兒園美術說課稿設計模板07-02
音樂《我和你》說課稿10-11
愛音樂的我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