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搖籃曲(音樂欣賞)大班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情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欣賞欲望。)
教師:你們聽什么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搖籃)她躺在搖籃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并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著這首歌曲你們想干什么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啟發、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為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么動作呢?(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老師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么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的力度敲碰鈴,其余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著了,快把他們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并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境的溫馨。
幼兒園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一、游戲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馬蘭花》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和花草不同的個性,讓勤勞和善良戰勝懶惰和邪惡。故事中人物特點鮮明,表演色彩濃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馬郎、小蘭、小鳥,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蘭、老貓、狼,兩組形象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和明確的教育意義。幼兒同情小蘭的悲慘遭遇,憎恨大蘭的懶惰和老貓與狼的貪婪,特別是對“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這句經典的臺詞不僅是朗朗上口,而且對其中所表達的勇敢、善良、勤勞等內涵銘記在心。
幼兒經過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學習,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礎,對表演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幼兒聽過《馬蘭花》這個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內容和情節深深地感染了,他們躍躍欲試,產生了表演的沖動,于是我們排演了兒童劇《馬蘭花》。
二、游戲網絡
三、游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幼兒會復述故事《馬蘭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2.幼兒會唱黃梅戲《對花》和表演舞蹈《歡慶》、《美麗的家園》,為兒童劇表演做準備。
3.了解各種動物的典型特征,學習通過特定的動作來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二)游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樹林。
(2)道具:馬蘭花、竹簍1個、樹枝若干。
2.選配音樂。
(1)《美麗的家園>(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于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于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于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于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為幼兒提供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驗。
2.家長為幼兒的表演游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并與幼兒共同設計和制作道具。
四、游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節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節,教師都會根據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欲望和表現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群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鳥,讓他們在群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欲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戲中出現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愿嘗試,總認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并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歌曲《歡樂頌》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以及歌唱活動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以及節奏感。
3.引導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大膽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圖片:白云,藍天。
2.圖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白云、太陽
教師:小朋友們看,圖片上有什么?天多藍呀高高的在上面,誰來了?又有誰來了?
多美的畫面呀,藍天高高,白云飄飄,太陽公公在微笑。這么美,我們來一起說一下。
過渡語:我們看到的這些美景,還有一首好聽的歌呢,就表現了歡樂、高興的心情,名字就叫“歡樂頌”。
請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展開
1.課件欣賞歌曲(播歌詞音樂,放課件)
教師: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們剛才看見的美景呀?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利用圖譜朗誦歌詞
教師:小朋友說的可真好,現在我就來演唱一遍這首“歡樂頌”送給大家。
3.教師表演唱(放伴奏)
4.看課件,師生唱(放伴奏,點課件)
教師:剛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著老師一起唱起來了,讓我們看著大屏幕一起來唱一唱。
老師唱得大聲一點,小朋友可以小聲一點。
你們第一遍就唱得這么好,真不錯,相信再唱一遍時,小朋友的聲音一定會更加宏亮、好聽,對不對?
5.教師指揮,幼兒唱(放伴奏)
教師:小朋友,你們唱得太好聽了,我覺得咱們都可以組成一個合唱團了,我來當指揮,你們就是合唱團的演員,好不好?
那一會我們唱得時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揮,我的手動作小,小朋友就小聲唱,我的手動作大,小朋友就大聲唱,咱們來試試好不好。
過渡語:小朋友可真棒,都會用大小聲表現歌曲了,你們知道嗎?不僅你們喜歡唱,大人也喜歡唱,咱們看看他們是怎么唱的!
6.觀看“歡樂頌”視頻(放視頻)
引導語:歡樂頌這首樂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每當人們高興快樂的時候,或是歡慶重大節日時,人們都會唱起這首歌,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結(放歌詞音樂)
教師:小朋友,咱們就把歡樂頌這首歌,拍成一個精彩的節目,表演給全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一、作品
游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游戲中盡量讓每個幼兒有游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游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角色創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于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了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里有哪些角色?他們怎么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并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么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游戲“草帽在哪里”。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么?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并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戲內容:啟發幼兒最后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后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范動作盡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后、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后應盡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只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并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后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么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游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并請其示范。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家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么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里 有 什 么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大班音樂:包餃子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搟面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搟面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搟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么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面團,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桿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后,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里煮的時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么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游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聲明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里。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搖籃曲(音樂欣賞)大班活動】相關文章:
音樂欣賞之搖籃曲活動設計07-02
勃拉姆斯《搖籃曲》音樂欣賞06-24
大班音樂活動《搖籃曲》教案06-22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說課稿07-10
大班藝術搖籃曲教案06-26
大班音樂《搖籃曲》備課06-28
大班音樂搖籃曲教案06-17
大班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加油干》教案06-21
大班小樹和小精靈音樂欣賞活動06-23
大班螃蟹舞蹈音樂欣賞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