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數學課后反思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高中數學教學應體現知識的來龍去脈,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可以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對于抽象數學概念的教學,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必須以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教學過程中要發揚民主,要鼓勵學生質疑,提倡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對于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使學生切實體會到自主探索數學的規律和問題解決是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向量的數量積這一節新課標規定在2課時內完成2.3“平面向量的數量積”3小節的教學內容,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體現新課程理念,我們做了如下的調整:把“兩個向量的夾角”這個概念放到2.1.1“向量的概念”中講,把向量在軸上的正射影這個概念放到2.2“向量的分解與向量的坐標運算”,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運算律到第一課時,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性質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坐標運算與度量公式放到第二課時。
我感覺不足的有:
(1)教師應該如何準確的提出問題
在教學中,我提出問題,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中你認為應注意哪些問題?這個問題問的不夠具體,學生不知道給如何回答。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曾考慮過該如何問,只是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提問方法,能力有待加強。(2)教師如何把握“收”與“放”的問題
何時放手讓學生思考,何時教師引導學生,何時教師講授,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教師要點撥到位
在學生出現問題后,教師要及時點評加以總結,要重視思維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數學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知識點總結的內容06-23
數學課后反思之平面圖形的認識課后反思06-27
《感知5以內的數量》課后反思范文03-25
高中數學向量教學反思06-23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學設計07-31
幼兒感知數量1至5課后反思06-21
數學課后反思08-23
《用數學》的課后反思06-22
關于數學的課后反思06-22
《用數學》課后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