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物流企業的總體布局特征和空間分異的探討

時間:2022-06-26 20:24:22 交通/運輸/物流/倉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物流企業的總體布局特征和空間分異的探討

  1、 引言

  任何區域或國家的社會經濟系統都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3個領域所構成,每個領域都形成更為細致的社會分工,由各類經濟實體承擔相應職能并組織具體活動。現代物流(logistics)是流通領域的核心,包括運輸、倉儲、配送、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處理等功能(Hartwick, 1998; Les-lie, 1999),物流企業則是承擔物流活動的經濟實體。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現代物流理念從發達國家引入,承擔物流活動的現代物流企業開始在中國發展;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物流企業呈現“爆炸式”增長,吸引了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研究。

  最早從地理學角度來研究物流活動組織的領域為交通地理學和商業地理學;國外學者在早期的運輸地理或相關城市論著中,因對港口和貿易的研究而開始涉足對物流活動的研究(Cao, 2011; Hanson,1995; Hoyle, 1998)。少數學者如 McKinnon(1998)、Riemers(1998)等從地理配送的角度論述物流的空間涵義。Hesse等(2004)認為,物流結構的變化具有明顯的地理意義;O'Kelly(1998)分析了物流網絡的多尺度空間結構;Hesse等(2002, 2004)則重視物流基地的區位選擇及對物流企業集群的空間作用機制。

  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構建物流地理學概念,如呂拉昌等(2003)、王成金(2006)、潘裕娟等(2007)、宗會明等(2010)、阿布都偉力·買合普拉(2012)等,并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開展物流地理學研究,以地理學的技術與方法分析物流活動的空間組織及空間分異與差異。

  在此過程中,物流企業的空間布局問題吸引了部分學者的注意。韓增林等(2007)、王冠賢等(2008)從宏觀視角研究了物流企業的布局問題與區位影響因素;而另外一部分學者側重從微觀角度分析物流企業的布局問題,如王成金(2005)、謝五屆等(2005)、曾小永等(2010)、莫星等(2010)、千慶蘭等(2011)、曹衛東(2011)對大連、南京、廣州、蘇州等城市的物流企業布局的分析。

  同時,大量物資領域和運輸領域的學者及部分地理學者和城市規劃師,關注的重點則是物流園區的布局、功能配置及對物流企業集聚的作用機制。還有部分學者關注物流企業的空間組織網絡,如王成金(2008)系統地提出了物流企業的空間組織網絡,宗會明等(2009)分析了物流公司的物流網絡組織。

  綜合來看,由于數據采集途徑與研究方法的限制,既有研究多數集中在數據可采集的城市地域內,而對于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物流企業布局及其形成機制尚缺少系統化研究。物流企業作為現代物流空間組織的承擔者,其行為影響了現代物流的組織模式,隨之影響了區域空間結構的重塑。本文以中國A級物流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全國地帶區域、省級政區和城市單元等不同尺度,刻畫、分析中國物流企業的總體布局特征、空間分異,考察企業布局分異的形成機制,為未來物流企業的布局和區位選擇提供借鑒。

  2、 研究樣本與數據說明

  2.1 研究樣本

  學者們對物流企業的界定尚存在爭議,這直接影響到概念的范圍,如何處理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傳統儲運企業的關系,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物流企業是一個由多種企業實體組成的經濟群體,其概念源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現代物流理念。在“物流企業”術語產生之前,已存在很多功能為人們所長期接受的企業實體,如運輸企業、倉儲企業等。王成金(2008)、曹衛東(2011)等的研究表明,科學選擇研究樣本始終是物流企業研究的難題,將傳統儲運企業排除在物流企業范圍之外顯然有失偏頗。

  長期以來,中國各類社會經濟統計年鑒都沒有包含物流企業的統計,相關統計僅為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行業統計。為此,本文選擇中國A級物流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分析。A級物流企業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依據國家標準《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進行系統評估和認定,評估對象包含中國境內注冊的各種物流企業。從評估對象來看,A級物流企業顯然將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傳統儲運企業都包含在內,這符合多數學者的概念認知;評價指標分為企業經營狀況(包括企業收入和經營時間)、企業資產、物流設施(包括車輛、客戶、倉庫)、管理服務(如物流服務、業務范圍)、員工素質和信息化水平(如網絡管理、電子化處理、貨物跟蹤)等18項,可充分反映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狀態;其評估與認定由中國物流領域的權威機構來組織,并依據國家標準開展工作。因此,選擇A級物流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是合理且適用的。

  2.2 數據說明

  樣本的數量多少直接影響到研究效果。物流企業布局研究要求細化到對具體企業實體的空間分析,物流企業數據量的可獲得性是研究的關鍵。對此,作者選擇1855家A級物流企業作為分析數據,數據內涵和特征為:A 級物流企業包括 5 個層級數據,其中5A級企業有110家,4A級企業有592 家,3A 級企業有 797 家,2A 級企業有 335 家,1A級企業為21家。A 級企業數據跨越 2005 年 7 月至2012年7月的7年評估時間,包括第一批至第十四批的A級企業數據,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評估和認定批次中,同家物流企業的升級或降級,其數據采集按其最后一個層級并將其作為一家企業的原則進行處理。

  物流企業的功能分工和主導功能,決定了多數企業具有空間網絡的屬性,對此,按物流企業的總部所在地和注冊地進行歸類統計和空間矢量化。部分物流企業的規模龐大而形成集團公司,對物流集團公司所屬具有獨立法人的子公司,作為不同樣本進行企業認定和分析。

  3、 物流企業布局特征

  3.1 宏觀區域尺度布局特征

  研究物流企業的布局特征和規律,首先要根據中國社會經濟分布和經濟區劃的地帶性進行分析,歸納其宏觀特征。按照沿海與內陸、南方與北方以及東、中、西三大區的劃分,對1855家樣本進行整理和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物流企業的宏觀區域分布呈現明顯的空間差異,其特征可歸納為:

  (1)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區劃采用“兩分法”,沿海與內陸是國土開發的最大分異區域,形成明顯的發展差異,物流企業的布局呈現相同特征。其中,沿海地區集中了多數物流企業,共有1193家,約占樣本的2/3;內陸地區有662家物流企業,約占1/3,形成“2:1”的比例關系。

  (2) 南北方也是重要的社會經濟分異區域,物流業發展同樣存在差距。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南方地區的物流業得到迅猛發展,北方雖有較大發展但速度慢于南方;體現在南方的物流企業數量明顯多于北方,占樣本的69%,而北方僅占31%,兩者約形成“2:1”的比例關系。

  (3) 東、中、西部地區是反映地域分異的宏觀劃分方法,對于物流企業同樣存在地帶分異。東部地區已形成國有、外資和民營物流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格局,發展水平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擁有的物流企業占樣本總數的63.7%,其中包括DHL(敦豪貨運)、UPS(聯合包裹)和馬士基等大批著名物流企業;中遠、中海、招商局等國有物流企業巨頭積極拓展市場;民營物流企業亦發展迅速,2009年前30名民營企業中有25家在東部。中西部地區在物流市場中尚未有效地形成專業化主體,物流企業數量少且規模小。中部地區占樣本總數的23.9%,西部僅占12.4%。東中西部地區的物流企業大致呈現“5:2:1”的比例關系。盡管如此,中西部的未來發展態勢看好,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紛紛搶灘,TNT、UPS等著名企業已相繼落戶。上述宏觀布局特征顯示,物流企業集中在經濟體量大、發展水平高、市場機制完善、城鎮密集、交通發達的沿海地帶,而發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較少,物流企業布局與中國社會經濟格局基本一致。

  3.2 省級尺度布局特征

  省級政區是中國行政區劃的最高一級單元,從省級區域角度分析中國物流企業的布局特征為:

  (1) A 級物流企業分布在除西藏之外的 30 個省級政區(不含港澳臺地區),各省區的物流企業發展均具有一定基礎。但物流企業的省區分布存在明顯差異,呈現東南沿海地區集聚、中南部地區較多、東北和華北地區較少、西北和西南地區最少的格局(圖 1)。多數物流企業集中分布在河北以南的沿海省區,尤其以山東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最集中,與區域性物流圈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中部的湖北物流企業相對集中,湖南、河南、安徽較多。在西部地區,只有四川企業較多而呈現區域性集聚。

  (2) 從具體省區看,浙江擁有 A 級物流企業 319家,占總數17.2%,江蘇則占12.4%,兩省合計接近全國的三分之一,不僅數量多且功能多元化,成為A 級物流企業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浙江不僅擁有倉儲、運輸、貨代、郵政等傳統企業,還有配送企業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江蘇物流企業則通過改造傳統國有儲運企業,引進國外物流企業和新的經營理念及模式,大力發展民營企業,使物流企業的規模、技術裝備、服務質量都達到較高水平。

  (3) 廣東、山東、湖北、上海四省市均超過百家的物流企業,合計占樣本總數的28.2%。其中,全球前10位物流企業和前50位航運企業已全部入駐上海,多種所有制和專業化的物流企業在上海形成共同發展的格局;廣東已有許多實力較強的本土物流企業,并向現代物流功能轉變;山東物流企業發展較快,15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國外企業也搶灘廣東和山東;長江中游的湖北物流企業發展雖慢,但擁有一批快速崛起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如長航集團等。

  (4) 福建、湖南及四川各有一定數量的物流企業,合計占樣本總數的14%。其中,外資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入駐四川,僅成都就擁有十余家國外知名物流企業,如UPS、馬士基;湖南的專業物流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傳統企業積極向第三方物流轉變,但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此外,河南、安徽、北京擁有的A級物流企業合計占樣本總數的8.6%;陜西、河北、吉林、天津、內蒙古、黑龍江、云南、江西各有物流企業20~39家,占比為1.1%~2.1%。其他省區合計占7.3%。這些省區的物流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但當地已經開始重視物流業發展,正在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民營企業蓄勢待發,物流企業形式與功能日益多元化。

  (5) 已有研究表明,中國物流業發展存在地區不平衡性,東部已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臺灣海峽、珠江三角洲物流圈(韓增林等, 2007; 王冠賢等,2008)。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名單,有70%的公司總部聚集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外資物流企業和企業總部多集中于此,其中前20強中有10家總部位于北京。根據第2次全國經濟普查,2008年三大地區物流業法人單位的營業收入、資產和從業人員分別占全國的53.1%、43.7%和 46.9%,呈現較高的集聚水平。

  3.3 城市尺度布局特征

  3.3.1 總體空間格局

  將物流企業按城市單元進行整理和統計,并繪制圖2。由圖2可發現,在城市尺度上,物流企業布局的非均衡性更為明顯,形成了集聚區和稀疏區。

  物流企業的沿海內陸、東中西部和南北方的地帶性分布特征體現得更為明顯,不僅各城市的物流企業數量存在地帶性、區域間差異,而且覆蓋的城鎮數量和分布也存在地帶性差異。

  總體上形成了京廣鐵路以東的物流企業集中區域,匯集了多數物流企業,而京廣線以西為物流企業分布的稀疏地區。

  從城鎮層級來看,物流企業不但集中在省會和副省級城市,而且覆蓋大量地級城市,并向許多縣級城鎮拓展,其中,省級城市有30個,地級城市有134個,縣級城鎮有92個。

  物流企業的城市分布呈現明顯的空間集聚,分為以下3個集中區域:長江三角洲,包括蘇南、上海、皖江、浙江等地區,不但物流企業數量多而且覆蓋城鎮數量多,成為物流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山東半島、京津、兩湖、閩東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物流企業數量較多,且覆蓋城鎮較多。其中,山東半島,物流企業集中在青島、煙臺,魯西北和魯南的許多縣級城鎮也有布局;京津地區物流企業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市區,周邊的地級城市和縣級城鎮較少;以武漢和長沙為中心的兩湖地區有較密集的物流企業;閩東南地區的物流企業覆蓋范圍雖小但數量較多,集中在廈門和福州;珠江三角洲的物流企業相對集中在珠江口兩岸城市尤其廣州和深圳。

  哈大鐵路沿線、中原城市群、成渝經濟區有相對集中分布的物流企業。東北地區的物流企業集中在哈大鐵路沿線的中心城市,尤其長春和哈爾濱。

  西部地區物流企業集中在成渝地區,尤其成都和重慶市區,但在地級市甚至縣級市也有分布。中原城市群的物流企業圍繞中心城市鄭州形成相對集中分布。

  3.3.2 省域集中性分異

  從各省區內部來看,物流企業的分布集中在省內某些城市,但有不同的集中性,反映了各省區的物流市場格局及經濟發展模式。據此可將各省區分為以下幾類:物流企業全部集中在省會城市,物流企業數量雖少但呈現絕對集聚,主要有欠發達的青海和新疆。

  多數省區的物流企業集中在省會城市,占主導優勢,涉及17個省區(表3)。昆明、海口、貴陽、西安、長春、蘭州的物流企業占所屬省區的比重均高于70%,省會集中度很高;太原、鄭州、哈爾濱、武漢、廣州、長沙、銀川和沈陽占全省物流企業的一半以上,集中度較高;成都、合肥和南昌的集中度相對較低,但截至 2009 年,成都已引進UPS、FedEx(聯邦快遞)、馬士基等 43 家外資物流企業及中鐵快運等13家知名內資物流企業。這種集中模式符合省會城市占省域經濟優勢比重的發展模式。

  由于某些地市的發展已超過省會并成為省域經濟的重心,部分省區的物流企業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少數地級城市。例如,唐山、蘇州和柳州市區分別占各省物流企業總量的 22.9%、45.4%和54.5%。部分省區的物流企業集中在副省級城市,而這些副省級城市往往是所屬省區的門戶港,如廈門、青島、寧波。某些城市由于歷史基礎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影響,其物流企業數量超過省內其他主要城市,但這類城市很少。例如,通遼市區占內蒙古物流企業總量的34.5%。

  3.3.3 空間覆蓋水平

  在每個省區,A級企業的空間覆蓋水平是不同的,從此角度進行分析,有利于考察物流企業的分布規律,其總體特征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 從城鎮的覆蓋范圍看,A 級物流企業的分布覆蓋了256個城鎮,其中,地級城市和省會城市有164個,接近覆蓋城鎮總量的2/3。地級以上城市與縣級城鎮的覆蓋數量約呈“2:1”的比例關系。

  (2) 從企業數量看,物流企業集中在地級以上城市,有1606家,占比達87.05%;縣級市的物流企業較少,僅占12.95%。地級以上城市與縣級城鎮的物流企業呈現“6.5:1”的比例關系。

  (3) 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這些直轄市,物流企業集中在市區,這是因為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水平高而郊縣發展水平較低。在部分省區,物流企業全部分布在地級以上城市,尚未拓展到縣級以下,包括廣西、貴州、遼寧、青海、新疆、陜西、云南等省區。在這些省區,地級城市覆蓋數量較少,青海和新疆僅在省會城市有A級物流企業,遼寧、廣西、貴州三省和陜西、云南兩省各有3個和4個地級城市有A級物流企業。

  (4) 在部分省區,物流企業不僅分布在較多的地級以上城市,而且拓展到縣級以下,有較廣的覆蓋范圍。這些省區大致可分為以下3類:物流企業分布在少數地級以上城市,縣級覆蓋較少,如海南、山西、黑龍江、寧夏、甘肅、內蒙古、吉林,覆蓋地級市約3~4個,縣級市僅1個。

  物流企業分布在較多的地級城市,縣級覆蓋較少,包括廣東、河北、江西、河南、湖南、安徽、四川(表4),物流企業有較廣的覆蓋范圍。

  物流企業分布在較多的地級城市和縣級城鎮,有最廣泛的覆蓋范圍,包括山東、浙江、福建、湖北和江蘇,尤以山東和浙江最為典型。

  4、 物流企業布局特征的形成機制

  物流企業的分布無論是宏觀區域、省級區域還是城市單元,均存在明顯差異,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作者從宏觀層次,重點從經濟實力和產業結構、對外開放與國際貿易、產業集群、物流規劃與扶持政策等角度,分析其形成機制。

  4.1 經濟實力與產業結構是物流企業分布差異化的根本原因

  物流市場發育和物流企業分布往往與生產力布局相適應,即生產力布局制約著物流企業區位選擇與布局,物流企業發展應為生產力布局提供支撐。這種依賴關系和中國生產力布局與發展差距決定了物流企業的布局差異。

  (1) 經濟實力

  經濟實力是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決定了物流市場的發育程度,導致了物流企業布局的區域差異。

  東、中、西三大地區的經濟規模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東部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50%以上,而中部和西部分別占1/4和1/5左右。沿海地區,尤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其中,長江三角洲的GDP約占全國總量的1/5,環渤海三省兩市占1/4,整個沿海地區共占3/5,由沿海向內陸依次遞減,這就決定了物流企業分布的區域格局。2009 年,廣東 GDP 占全國的11.4%,物流企業有 135 家,占比為 7.3%;山東和江蘇分別占全國GDP的9%以上,物流企業也列在全國前五位;浙江、河北、上海同樣具有較高的GDP比重,物流企業數量也居于全國前列。對GDP與物流企業數量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rij=0.742,相關性顯著。因此,經濟實力是物流企業分布差異化的主要原因。

  (2) 產業結構特點

  物流業發展水平、物流市場發育程度與區域經濟結構有直接關系。中國南北方的經濟結構差異明顯,北方是重工業基地,加工制造業相對薄弱,外向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導致北方多為大宗物資物流,批量雖大但類型單一。長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輕工業和制造業發達,外貿保持高速增長,占全國比重已超過30%,這種經濟結構形成大規模且種類豐富的物流活動,物流市場發達,國際物流活躍,帶動了物流企業的迅速發展。珠江三角洲經濟結構外向度高,民營經濟發展水平高,集聚了大量的加工制造業,尤其是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程度較高,因此產生了大量物流活動,物流市場發展迅速,導致了物流企業的布局與集聚。

  (3) 工業發展水平

  物流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工商企業,其布局與工業企業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許多物流企業本身就是工業或商業集團的功能機構,物流企業與工業企業不僅在微觀區位選擇上具有伴隨性,而且在宏觀尺度上也形成集聚性的對應關系。從工業企業數量來看,江蘇、廣東、山東、浙江等企業數量均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總量的10%以上,合計占46.7%,而工業產值也具有類似的集聚性。工業經濟的集聚性顯然與物流企業的集聚性產生了一定的耦合關系。

  4.2 對外開放與國際貿易是物流企業集聚的促進因素

  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是外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物流企業集聚也有促進作用:外資工商企業的進入帶來大量物流活動,尤其是國際物流,活躍了物流市場;中國物流領域的逐步開放促使大量外資物流企業涌入沿海地區,同時由于外資工商企業往往與物流企業有全球服務協議或有固定的物流服務商,委托外資物流企業或大型本土物流企業承擔物流組織,這不僅帶動了國際物流企業的進入,而且對物流市場培育、現代物流發展、傳統儲運企業轉型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例如,廣東的外資企業在各省中最多,占全國的22.6%;長江三角洲地區也集中了大量外資企業,占全國的31.3%;北京、天津、福建、山東和遼寧的外資企業合計占全國的29.4%。上述省市和地區的物流企業也數量較多、集聚程度較高。

  此外,國際貿易對物流業的發展與集聚也有重要影響。各省區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有明顯的差異。2010年廣東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達26.4%,江蘇、上海和北京分別占 15.7%、12.4%和10.2%,浙江、山東各占 8.5%和 6.4%。選取外貿進出口總額與物流企業數量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達到0.623。

  4.3 產業集群是物流企業集中分布的重要原因

  物流企業的布局首先趨向于物流市場,而物流市場的培育與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密切相關。產業集群有顯著的規模優勢和市場占有率,其配套件和產品配送涉及到全國多個區域,集中了大量物流需求,給物流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

  目前,中國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尤以浙江和廣東最密集。珠江三角洲已形成規模最大、產品出口比重最高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浙江產業集群遍布全省,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集群有519個,平均每個縣有3個集群。代表性的產業集群有諸暨大唐襪業、湖州織里童裝、杭州女裝、永嘉橋頭紐扣、蒼南宜山腈綸、樂清柳市低壓電器、溫州瑞安汽摩配件、紹興嵊州領帶、中山古鎮燈飾等。各集群在區域乃至全國形成特色產業基地,例如,紹興的中國紡織城、溫州的紐扣市場、臺州路橋的塑料制品市場均是年交易幾百億以上的專業市場,其中紹興的中國輕紡城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溫州橋頭鎮稱為“東方紐扣之都”。

  產業集群的發展帶來了對物流需求的區域集中,客觀上要求物流業集聚發展,并與物流企業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從而為集群的采購供應、運輸和配送提供一體化服務。浙江的物流企業最多,與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系。在產業集群最集中的金華、溫州、臺州等地區,都布局有許多物流企業,而且往往延伸到縣級市,例如溫州的蒼南、永清、樂清,金華的永康、義烏、武義,麗水的遂昌,紹興的上虞,均存在大型產業集群與A級物流企業布局的對應關系。

  4.4 交通區位條件是物流企業布局的基礎因素

  在物流企業承擔的各類物流活動中,運輸是最重要的功能,而配送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短程的城市區域運輸。在物流活動中,交通便利性、運輸成本高低與區域交通環境密切相關。交通條件是物流企業布局的基礎因素,良好的通達性有利于物流企業拓展客戶群和物流市場,便于物流活動的運輸線路組織,提高企業的物流組織效率。因此,物流企業的布局對大型交通設施和交通區位有著強烈的依附性,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干線所在區域最容易吸引物流企業布局,形成了各種規模的物流企業集聚區(千慶蘭等, 2011)。

  中國鐵路、公路(包括國道和高速公路)、水運、航空的分布格局,決定了各地區和各城市具有不同的通達性和交通網絡區位,尤其是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形成了交通樞紐和多式聯運的區位優勢,促使物流企業集聚地域的形成,影響了物流企業布局的空間分異(鐘祖昌, 2011)。

  東部地區是中國交通網絡的密集布局地區,有許多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及門戶港,吸引了大量的物流企業進駐,形成了許多物流企業集聚區。在中西部地區,交通干線沿線的大中城市則成為物流企業布局的首選區位。例如,湖北和湖南兩省地處全國交通網絡中樞,發達的水運直接培育了南北—東西集散的物流市場,并以此集聚了大量物流企業;成都物流企業的發展則依托其在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西部的交通建設,改善了大中城市的交通區位,為物流企業的壯大及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提供了重要條件。省會城市往往具有較好的交通網絡條件,是重要交通干線和高速公路主干線及國道的交匯點,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利于集聚本省的多數物流企業。

  信息技術尤其是物流信息技術也是物流企業布局的重要因素。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技術、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GPS和GIS等技術,以及大型的運輸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貨代管理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系統等。這些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顯然和經濟實力、城鎮層級有著直接的關系,影響了區域性供應鏈的形成,進而影響到物流市場培育和物流企業的分布。

  4.5 物流規劃和扶持政策是物流企業布局的引導因素

  政府規劃編制和政策制訂是培育和引導物流企業布局的重要因素。政府制訂的物流政策,通過規范物流市場行為和引導物流企業布局產生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則是通過城市功能和空間結構優化,引導工商業物流需求和物流企業布局(千慶蘭等, 2011)。

  20 世紀 90 年代末,部分沿海省市開始編制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隨后部分大中城市也相繼編制類似規劃。2002年外經貿部發布《關于開展試點設立外商投資物流企業工作的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來,在江蘇、浙江、廣東、北京、天津、重慶、上海、深圳等地開展外商投資物流業的試點。據不完全統計,僅2002年,發布現代物流/業規劃的省份、城市就有近30個,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省區包括天津、北京、上海、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吉林、廣西、河南、安徽、遼寧、海南及四川;城市包括南京、汕頭、杭州、武漢、沈陽、廣州、無錫、成都、大連、蘇州、鄭州、濟南、西安等。

  這些規劃將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培育,積極拓展物流市場,建設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有力地促進了物流企業的發展和集聚。特別如浙江省2001 年起建立“現代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物流發展的規劃引導,使得全省物流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數量快速增長(2009年浙江有51個物流園區,名列全國第二)。

  根據第二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截至2008年,東部沿海地區共有物流園260個,其中尤以長三角和珠三角集中程度最高;東北、黃河中游、長江中游分別有48、47和43個;西南和西北地區各有56和21 個(渠濤, 2012)。例如,2003 年江蘇擁有 7 個物流園區、75個物流中心,在建的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有100多個,蘇錫常地區是布局重點。物流基地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物流企業發展,引導其集中布局。2002年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物流公司就已有361 家,天津開發區則已擁有物流企業 700 余家(章建新, 2008)。

  總之,物流規劃編制越早,或物流扶持政策力度越大的地區,往往物流企業數量越多,覆蓋范圍越廣。

  5、 結論

  任何區域或國家社會經濟系統的高效運轉,必須依賴于專業化的物流企業。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物流企業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本文選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別于2005-2012年間共計分14批次認定的1855家A級物流企業為樣本,從大區域、省級政區和城市等多個尺度,對中國物流企業的布局特征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從多種角度考察了其形成機制。

  (1) 物流企業分布呈現明顯的空間差異,沿海地區多于內陸,且形成“2:1”比例關系;東部多于中、西部,呈現“4:2:1”比例關系;東南沿海地區集聚,中部地區較多,東北和華北地區較少,西北和西南最少,尤其江浙兩省集聚程度最高。

  (2) 物流企業在城市尺度布局的非均衡特征更加突出,主要集中在省會和副省級城市,覆蓋大量地級城市,并向許多縣級城鎮拓展;京廣鐵路以東地區匯集了多數物流企業,蘇南、上海、皖江、浙江等地區不但物流企業數量多而且覆蓋城鎮數量多;在各省區,物流企業集中在省會、副省級城市、重要經濟中心和門戶港口城市。

  (3) 物流企業的分布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東、中、西三大區域和南北方地區的經濟實力與產業結構差異,是物流企業分布差異化的根本原因;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帶來物流活動的活躍增長,對物流市場培育、現代物流發展與傳統儲運企業轉型及外資物流企業進入都產生了積極影響,是促進物流企業集聚的重要因素;特色產業集群帶來了區域物流市場的培育,促進了物流企業布局并集中在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具有交通區位優勢的城市往往培育了較多的物流企業,尤其是各種交通干線交匯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成為物流企業集聚布局的區位;政府的規劃編制和扶持政策促進了各區域的物流企業培育和集聚,尤其是沿海省區和中西部中心城市通過編制物流規劃,有力地促進了物流企業的發展。

  物流企業布局的差異化格局,對于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流通支撐能力構成重要影響,本文研究結果可為各地區物流企業的布局優化和物流活動組織提供一定現實參考。

【中國物流企業的總體布局特征和空間分異的探討】相關文章:

市場營銷和企業物流管理的探討07-01

有上漲空間的股票特征07-04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04-21

中國魔幻電影的特征及美學價值07-01

對民國上海廣告的現代性特征探討研究論文07-03

沃爾瑪企業文化和中國企業文化的對比07-10

中國城市精神和企業文化標語07-02

社會保險的五大特征和特征簡介07-02

淺談企業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研究與探討論文07-03

現代企業管理現狀探討07-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 | 欧美人与动交tv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 中国野外性xxxx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 老湿影院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视 | 国内精品1区1区3区4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黄 |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欧洲成人 | a久久久久一级毛片护士免费 | 国产在线永久视频 |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 44383亚洲大成网人网站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看 | 日韩在线二区全免费 | 播放欧亚一级特黄录像 | 麻豆精品国产剧情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码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啊v在线观看 | 曰韩在线|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日本3p视频在线看高清 | 久草手机在线视频 | 久操精品在线 | 欧美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黄网页在线观看 | 亚洲 欧美 日韩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制服丝袜怡红院 |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