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4、學會網絡查詢資料。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2、難點:
理解文中的名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到過長城嗎?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先去領略一下長城的風光。(大屏幕展示八達嶺長城風光圖)看了以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是啊!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許多中外游客游覽了長城后,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一下:
媒體顯示:
1、“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長城!”
2、“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3、“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同學們,這是三位游客到了長城之后的感慨,你們萬萬想不到,這些發自肺腑的贊譽之詞,分別是出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以色列前總理拉賓之口。聽了這些了不起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美,老師心中不由得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的偉大奇跡呢?讓我們打開課文,細細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嗎?
二、圖文對照,初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想一想:
每段分別長城的哪個方面?
2、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
⑴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瀏覽課文:
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三、圖文對照,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
從哪里可以看出長城的長?
2、媒體顯示第一句理解: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
3、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個句子把長城比做什么?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
(這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介紹了長城的總貌。“崇山峻嶺”說明了長城修筑的地理環境,“蜿蜒盤旋”寫出了長城隨山勢而走向的雄偉氣勢。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樣比喻更顯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
4、你還可以把長城比做什么?
練習:
遠看長城,像( )
(讓學生發揮想象,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中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等等。)
5、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朗讀句子,顯示長城經過的示意圖。
隨機介紹: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6、看著地圖,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
是啊,長城綿延萬里,途徑了我國的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個省市,據說宇航員在太空中拍攝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清晰,可見長城的氣勢磅礴。
7、長城這樣的氣魄雄偉,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齊讀第一段。
四、對照圖片,學習課文第二段
1、從遠處欣賞完了長城,現在讓我們走到八達嶺腳下,從近處去感受一下長城的高大堅固。
先讀讀這些詞語,媒體顯示:
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堡壘屯兵
2、默讀課文:
邊讀邊找一找,說一說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哪里?分別有什么作用?
3、學生上臺指點解釋這些詞語意思,并說說作用適當點撥。
(互相呼應:補充作用)
4、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⑴建筑材料: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⑵城墻頂上:
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⑶城臺:
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個小導游,帶著一群游客來到了八達嶺上,你將怎么樣給大家做介紹呢?請再仔細讀課文,準備解說詞。
6、學生上臺介紹,并媒體顯示。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聽著小導游的解說,我們也似乎親身來到了長城。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體顯示這句話。說說這些帶點的詞語有什么好處?
2、媒體顯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朗讀這句話。
多少:表示無數。包含作者無限感慨;“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3、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條石、舉例感覺二三千斤重、建筑的地方、讓學生充分感受修筑長城的不容易。)
4、是啊,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讓我們帶著無限崇敬和贊美之情再讀這句話。
男女分角色朗讀這兩句話。
六、總結全文,發表感想
同學們,這樣氣魄雄偉、高大堅固的萬里長城就是勞動人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怪不得連世界偉人都贊嘆她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假如,你也親身來到了八達嶺腳下,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你會怎么贊嘆呢?屏幕顯示長城背景出現句子:我站在長城上,踏著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此時此刻,我不禁想大聲贊嘆:……
七、作業
自主搜集有關的長城歷史、傳說、故事、圖片資料等,在第二課時做交流。
《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3.激發探究我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他們保護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長城的知識資料,準備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掛圖。
學生:搜集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自學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破題入手,字面理解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長城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長城圖這就是長城
2.每年來到長城游覽的游客不計其數,大家請看圖,沈老師也兩度登上長城,分別是91年和20xx年。
來長城的游客中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他們游覽了長城后,都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請看: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到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指名讀一讀齊讀
讀著這些外國元首送給咱們長城的題詞,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二、長城的直覺梳理
1.通讀全文
師:請大家就帶著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感受,來一起學習《17
長城》。
在學習課文之前先要把這些詞讀正確:
峻峪屯
這是課文中出現的一些新的詞語,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
下面就請同學們初讀課文,做到不漏讀、不錯讀,并想一想,課文哪些部分寫的是長城的“長”,哪些部分寫的是長城的“城”?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交流反饋:
長: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城: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從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長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接下來的三、四自然段是寫什么呢?指名讀
這些是作者看到的嗎?是作者的聯想和感受。
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對長城進行觀察的`?鳥瞰長城是遠景——近觀城墻是近景,作者從遠到近地觀察長城。
文章又是按怎樣的結構安排的?先描寫鳥瞰長城,再描繪近觀城墻,最后寫自己的聯想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語感理解
下面我們隨著作者的游覽順序來細細地讀讀課文
1.請看圖片(長城遠景圖)
我們平時描述群山狀態時,會用到哪些詞語?(峰巒起伏重重疊疊、崇山峻嶺……)簡筆畫
建筑在群山之巔的長城,隨著山勢的走向,長城是怎樣的狀態呢?(蜿蜒起伏盤旋、起伏迂回、連綿不斷、氣勢飛揚)簡筆畫
請你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你想讀出長城的什么?(長蜿蜒盤旋)(至少三人)
長龍的比喻理解明長城圖
師補充:簡介長城的歷史長城經過的九個省市自治區,感受長城的長。
我們大家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部分,把長城的長、長城的蜿蜒盤旋的氣勢讀出來。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古老的長城,守衛著中原大地,保護了民族的安危,在一萬三千多里的長城中,最為壯觀的是北京八達嶺長城,這里山勢陡峭,城墻堅固。我們隨著作者走近長城,細細地觀察一下吧。
指名讀,思考:我們隨著作者登上長城近看長城,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堅固氣魄雄偉都可
材料:條石城磚
高大:五六匹馬可以并行,我們并不熟悉馬,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是5、6米寬;高有8——10米。(與教學樓比較)
你了解課文中寫到的關于長城的一些特定的詞語嗎?
什么是城臺、垛子、射口、瞭望口?
畫一截高大雄偉的長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體的位置形狀。
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聯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3.學習作者聯想部分
作者也是與我們一樣,他也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他還聯想到什么?
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凝結而成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萬里長城時會遇到哪些困難。
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四、小結
游覽了萬里長城,你想對誰說?說什么?
五、作業
【《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設計06-23
長城教學設計03-16
長城教學設計09-16
《長城》的教學設計03-06
《太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21
《觀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7-03
《影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1
荷花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01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27
雷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