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予樹》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興高采烈”、“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還記得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嗎?西方也有與我們的春節一樣盛大的節日,是──(生接)圣誕節。在那樣美好的節日里,孩子們最希望得到什么?(禮物、團聚、快樂、愛……)有一年的圣誕節,在一個僅有8歲的孩子身上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節課上,如果你能夠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認真聽講,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
2、師板書課題,指讀,糾正讀音。
從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入手,引入新課,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進而建構閱讀的話題;同時,將課堂常規要求和文本中的“禮物”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對題目中出現的多音字,及時指導,很有必要。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要求:
、抛x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⑶讀完以后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學要求清晰而明確,有目標要求,也有方法指導。
2、出示以下詞語,說說意思:
沉默不語如愿以償仁愛體諒
3、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詞語的句子:
“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以詞入課,看似乎順手捎帶,實則匠心獨具,由一串詞,拎起重點段落,王老師深諳“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實質。若能在這個環節前面加上檢查其他詞句和學生讀通的訓練,則學習更為扎實。因為5冊孩子畢竟還有不少的識字任務,讀通課文,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若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則另當別論。
三、導學悟情
1、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⑴品讀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語”為切入點,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理解該詞背后所蘊含的意思,體會“沉默不語”中隱含的體貼和善良。
、賻煟骸俺聊徽Z”是什么意思?(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她的內心在想些什么?自由讀讀1~3自然段。
。ㄋ耄焊绺缃憬阗I了那么多禮物,而我只買了棒棒糖,他們會不會失望呀?我把錢給別人買禮物,媽媽會怎么想呢?……)
、陔S機理解“興高采烈”、“猜測”等詞義,指導朗讀相應的句子!盎丶彝局,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在這個地方,王老師為我們示范了如何抓關鍵詞語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教學策略。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是這個文本的特點,王老師抓最能表現金吉亞內心世界的詞語,通過正面體會和側面對比,引導學生走進小女孩的心靈深處。學生的理解就此走向豐滿而深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文本的解讀和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
2、品讀第4自然段:
師:我們通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外表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著家人,體貼家人。這么體貼,為什么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讓我們再來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并劃出相關的句子。
重點出示:
“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墒菋寢,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ü室馍佟笆裁炊肌比,使學生體會那個小女孩的一無所有。)
、耪f話:那個小女孩沒有……沒有……沒有……(禮物、鮮花、歡樂、愛……)
、评首x。
⑶師: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在圣誕節前夕什么都沒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來到這棵掛滿心愿卡的樹前,會說什么?(學生自由說話──師生情景對話)
師:孩子,我們家并不寬裕,這點錢是讓她幫哥哥姐姐實現愿望的。
生:……
師: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才攢下的錢,你該為自家人買禮物的呀。
生:……
師:孩子,哥哥姐姐都給你買了禮物,你卻要為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花錢,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
生:……
師: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愛,多么體貼,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瘸鍪荆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學生齊讀。
、赡莻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
(說話:不僅……還有……還有……還有……還有……)
、试俅锡R讀“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四、想象說話、寫話
1、如果金吉婭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對她說什么?
2、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會怎樣表達對金吉婭的謝意?
盡量用上以下詞語:如愿以償、善良、體貼、仁愛、同情、不僅……還……
讓孩子們在語境中學習遷移詞語,這是這個設計的一大亮點。詞語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表現”。表現,是人固有的言語生命的欲求,作為教師,要喚醒、順應、和養護這種欲求。學生學習詞語,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更重要的目標是指向于“言語表現”,缺乏表現力度的詞語,是沒有生命力的僵死符號。因此,教學詞語,要結合課文內容,創設“語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寫話說話,在說和寫的訓練中,讓詞語在表現中最大限度地增殖。這樣,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能很快地轉化為“積極詞匯”,這樣的詞語,才是有效度的詞語。王老師讓孩子們借助這些詞語來抒發情感,則將詞語教學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給予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給予樹》教學設計05-03
給予樹教學設計04-11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06-29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05-03
《給予樹》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4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06-12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04-11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11-14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