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1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開學了老師請小明和小東去文具店購買文具。(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他倆解決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二、探究新知,生成問題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出示對話的情景)
明明:老師給我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談話:他算得對嗎?(對)20 × 5=100
師:20、5、100各表示什么?
生:20本5元本的藍色筆記本剛好100元。所以他算對了。
師:說明20 ×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驗算。
師: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怎樣驗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確?小組討論。
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驗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繼續出示小朋友對話的情景)
小東:老師給我100元“我想買紅色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l板書:100÷7=14(本)……2(元)]
談話: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請你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他算得是否正確?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豎式驗算:
1 4
× 7
9 8
+ 2
1 0 0
讓用這種方法驗算的學生板演。
第2種:1 4
× 7
9 8
第3種:100-2=14×7
在小組里說一說: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100元這說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驗算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2、進一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認真負責.善于反思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用乘法驗算除法。
教學難點:用余數除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
教學過程:
一、 溫習舊知。
1、口算。
46÷636÷956÷7
7×6 4×98×7
二、創設情境:
多媒體播放《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的動畫片段。
話說他們師徒四人打敗了牛魔王之后,在慶功宴上,唐僧出了這樣一道題:
72÷4=□,孫猴子說:結果是18、沙僧說是13、豬八戒說是15,請同學們判斷以下,誰的答案正確,你們是怎樣判斷的?
學生A:再除一遍,結果都是18。
學生B :用除數與商相乘看是否等于72。
師:同學們和孫悟空一樣聰明,你們說的方法都可以用來判斷出原來的題目對不對,這就是驗算,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三、 深化學習,內化新知。
課件出示情境圖。
哇!食品框里出現了:奶油餅干每包5元冰淇淋蛋糕每塊3元等等
師:36元可以買多少蛋糕?
①同桌合作學習,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
② 不同驗算方法,說書派你有什么想法?
A、可以再除一遍
B、用乘法驗算
12×3表示什么? 12×3=36表示什么意思?說明計算結果怎么樣?
③教師反饋小結: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兩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
④引導歸納: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的方法來驗算。
小剛同學說他有65元錢,可以買多少塊這樣的蛋糕還剩多少元?
師:哪位同學幫幫他?
學生C:可以用口頭驗算:每塊蛋糕3元,21塊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用豎式計算。
小結:
① 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數相乘。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
② 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
四、鞏固深化
做課本第4頁,先想做做中的1-4題。
全課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誰能用我“學會了”說一句話。
五、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例:36÷3=21例:65÷3=21……2
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 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是:
用商和除數相乘。 用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 15 ÷( )= 3 ( )÷4 = 9
28 ÷( )= 4
在沒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1 (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余數) ÷商
剛才,我們在驗算加減法的時候都有不同驗算的方法,那除法的驗算有幾種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剛才我們發現的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式來研究除法的驗算。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頁例4的情境圖。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買了20本藍筆記本,售貨員沒有給他找錢。張叔叔用100元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只給他找了兩元錢。他們想請同學們幫他們算算付的錢對嗎?
(1)藍筆記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結果。出示:100÷5=20(本)
你是怎樣想的呢?出示:想:10個十除以5等于2個十,就是20。
怎樣驗算我們口算得對不對?同桌討論。用20×5=100來驗算,也就是商×除數=被除數來驗算。
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可不可以用被除數÷商=除數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是,我們沒有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等我們上4年級學了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之后,這種驗算方法就可以用了,現在我們只用商×除數=被除數這種方法來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
(2)跟蹤練習:計算并驗算下面各題231 ÷7= 184÷4=
(3)紅筆記本每本7元,張叔叔用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100÷7=14(本)……2(元)
b、他算的對嗎?你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嗎?指名板演后,大屏幕在出示驗算方法。
有余數的除法,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能否用(被除數-余數)÷商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我們還沒有用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現在只用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的.方法來驗算。
(5)跟蹤練習:計算并演算下面各題。134÷4= 172÷3=
3、小結: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再加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4、比較分析:什么情況下加余數?什么情況下不加余數?
四、練習
1、不計算,根據第一個算式填寫第二個算式
375÷5=75 ( )×5=( ) 156÷8=19······4
19×( )+( )=( )
2、填空:
(1)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看結果是否等于(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再加( ),看結果是否等于( )。
(3)要驗算154÷9=17······1是否正確,可以用( )×( )+( )=( )的方法來驗算。
(4)除數是5,商是8,余數是1,被除數是( )。
3、判斷:
(1)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3)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4、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p25 做一做)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堂清作業:2月29日 周二 p26第1題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1 4 1 4 20×5=100
7 1 0 0 × 7 商×除數=被除數
7 驗算: 9 8
3 0 + 2
2 8 1 0 0
2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5頁例4。
教學目標:
1、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2、體會驗算的作用,培養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4
課題八:練習課
教學內容:第23頁練習五1——8題。
教學目標:1.通過多種形式地練習,提高計算能力。2.逐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除數是三位數以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練習,加深對除法從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數除于除數不夠商1的除法算法,并讓其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過程:(列出所有題目)
一、基本練習
1.聽算20題乘除法練習題。
2.課本第23頁第一題,給合適的題目涂上顏色。
3.第23頁第二題,看好,并用尺子連線。通過除法運算,鍛煉計算能力。
4.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要同時要求格式及書寫的規范,然后認真檢查除法豎式的正確與否,是否漏了單位等。
5.“螞蟻搬家”:設置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的幫助螞蟻搶運糧食過冬。
6.先進行估算商是幾位,然后再計算。
7.第7、8題,是綜合練習。要求學生綜合應用乘數、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知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知識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簡單的實際問題。另外第7題的解法有多種,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課題九:除法驗算
教學內容:25頁例4
教學目標: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6=10846×7+3=325
108÷6=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師板書:商×除數=被乘數
商×除數+余數=被乘數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師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100-2=98
98÷7=14)
3.小結。通過上面題目的聯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課題十:練習課
練習內容:26-27頁第4—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練習,進一步熟練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
2.邊練習邊觀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創新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一位數整除三位數的基本練習課,鞏固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計算找聯系.
1.獨立計算課本第27第5題。
教師巡視看學生計算的方法。(有的同學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請做得快得同學介紹一下自己得方法。這個方法好嗎?我們就用乘除之間得關系來計算。
2.算一算,填一填課本第27頁的第6題。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數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確的.數嗎?
請每組派代表說說你們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二、熟練筆算方法
1.判斷課本第26頁第3題商的余數。
要指導自己判斷是否正確,可用什么方法驗證?
下面我們來計算一下,看看它們商的為數與你判斷的是否一致。
再仔細觀察以下,商的為數與什么有關?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除數一位數
被除數首位夠除:
商的位數=被除數的位數
被除數首位不夠除:
商的位數=被除數的位數少一位
2.27頁第7題.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5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P25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六。
例4以計算100元錢可以購買多少本練習本為背靜教學除法的驗算,使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使學生利用乘除法關系,教學用乘除法驗算除法,并且學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明確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養成檢驗的習慣;
(2)使學生進一步利用除法解決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經常要對一些計算進行驗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品質和認真仔細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是在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感受驗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圖,結合實際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商自主探究,允許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法:引導法與啟發法相結合
學法:探究法與發現法相結合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掛件、口算卡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活動激趣。
1、課件出示例4情境圖。
師: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錢一本呢?
師:如果你現在有100元,能夠買幾本紅筆記本呢?又能夠買幾本藍筆記本呢?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大家的購物活動開展得不錯。我們通過購物活動,進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在購物活動中,會不會出現一些錯誤呢?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同學們說的方法真多。這說明,我們在計算時為了提高正確率,要注意驗算,千萬不能出現錯誤。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驗算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及反思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及反思。
(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紅筆記本每本7元,藍筆記本每本5元。
生個別匯報。
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新知
1、課件出示小明和小華購物情況。
師:小明和小華都拿著100元錢分別去買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小明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找回他2元錢,而小華剛好買了20本藍筆記本。
師:根據上面的購物情景,你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嗎?
師:他們算得對嗎?我們要如何判斷對錯呢?這時候,除法的驗算就派上了用場。和你的同桌說說看,你想怎么樣驗算,然后動手試試看,你的`方法管用嗎?
師:剛才的幾位同學說得真精彩,你們知道他們是用什么方法驗算的嗎?
生在練習本上書寫,個別匯報。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討論、試一試,個別學生匯報: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計算:
14×7+2會不會等于100,會的話就是正確,不會就是錯誤的。第二個也是一樣。
生可能回答:乘法。
設計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的學習空間、培養質疑問難的學習態度。
師:誰能到黑板上來驗算給大家看一下。
師:為什么第一個驗算還要加2,而第二個的驗算不要加上任何數呢?
3、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覺得在要驗算一個除法算式是不是確的,應該要用什么方法呢?
師:在驗算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些什么?
(板書: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師: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大家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計算正確率了。個別學生匯報。
生可能回答:因為第一個算式有余數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沒有余數,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數。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結果有余數,驗算時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數。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練習六第3題。
師:同桌兩個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別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數為0的數。
師:你們還能想到更簡單的方法嗎?
3、練習六第4題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及反思教案。
師:租9輛車夠嗎?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4、練習六第7*題
師:因為成人人數是兒童的2倍,也就是說每2個成人帶1個兒童,每三個人中有1個是兒童,那么456人中有幾個3人呢?生獨立計算,并且驗算。個別學生在黑板上板演,集體訂正。
同桌互相幫助,個別同學匯報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個)
練習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知識的飛躍,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呢?生自由匯報。通過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加深學生學生的記憶。
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時,我積極創設生活中購買圖書這一情境,讓學生口算、筆算用10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識》(7元/本),然后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怎樣檢驗計算的正誤?從而激發學生探索驗算的方法,領悟驗算的作用。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25頁例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20題(略)。
2.18÷6=27÷9=8×8=56÷8=
()×6=18()×9=27()÷8=8()×8=56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師板書:商×除數=被乘數
二、新授
1、教師談話引入。
2.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樣的?
3、出示例4。抽學生分析題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再問:你們怎樣驗證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學生說,教師板書。
5.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100-2=9898÷7=14
3.小結。通過上面題目的聯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驗算的習慣,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個:3×2=6,56÷4=14請學生分別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有關的除法算式,根據除法算式寫出相關的乘法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3×2=6,56÷4=14,
6÷3=2;14×4=56。
師:請你說說從上面的兩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間關系十分密切。
師:今天我們就要根據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密切關系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請你用100元錢買一種書,你準備買什么?
學生選擇,教師板書記錄。
我們先來看看便宜的(《烏龍院》每本5元),最多能買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買20本。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1)你能保證計算結果一定正確嗎?可能出現的情況:
(2)請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生:太簡單了,因為20×5=100嘛!)
(3)指名回答。(師:你舉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師將學生的驗算可能性板書于黑板(乘法驗(生: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問題在班內交流。
你能根據題目的信息,說說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嗎?
(一本書5元錢,20本書是100元錢。)
這說明你的計算怎么樣?(正確)
提問: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你能說說除法驗算的一般方法嗎?
引導學生歸納: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進行驗算。
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個問題:100元可以買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嗎?
(1)這個問題你還能解決嗎?請你列式計算。
100÷8=12(本)……4(元)答:100元可以買12本,還剩4元。
(2)能用剛才的方法進行驗算嗎?為什么?應該怎樣進行驗算?
(余數該怎么處理?同桌討論)
(3)匯報驗算方法,教師板書于黑板。
12有沒有這樣驗算的'?12說說這樣錯在哪里?
×18×18
96100
+14
100
(4)組織討論:根據題意說說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4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可省略)
問:你認為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呢?(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提問: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和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三、實踐運用,加深理解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3=21()÷3=12……1()÷7=23……2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54÷8209÷3856÷7
3、解決問題:水果店運來210千克蘋果,裝在同樣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裝幾箱?
(請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除法驗算有什么作用?
怎樣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怎樣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口算
2、下面我們先做兩組練習題。出示:
42 ÷ 6=
7 × 6 =
120÷6 =
20×6 =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7 ÷ 3=
3 ×2+1=
45÷7=
6×7+3=
通過做題你又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了以上兩個規律。利用這兩個規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驗算)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兩個關系式來解決除法的驗算問題。(板書: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談話:三年二班的奪星陣地月末總結表彰會上老師想買一些獎品發給獲獎的同學,(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談話:他算得對嗎?你怎么知道的.?小組討論。
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藍色筆記本剛好100元。所以他算對了。
師: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怎樣驗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確?小組討論。
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a)、學生驗算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213÷3=71 431÷7=63
(b)、計算并驗算:
156÷3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買紅色筆記本,最多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
板書:100÷7=14(本)……2(元)]
師: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請你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他算得是否正確?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 。
在小組里說一說: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100元這說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師: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個7,而是比14個7多2,所以14個7多2就是14×7+2,結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數。
師: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呢?
學生匯報得出: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06-01
《分數除法》教學設計07-05
《分數與除法》教學設計04-03
筆算除法教學設計05-25
《分數與除法》教學設計05-13
《分數除法一》教學設計05-2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2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3
《小數除法》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