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通用11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蒙臺梭利的著作。這本書的內容從孩子胎教開始,一直到幼兒小學時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有家長及老師對孩子所出現的問題應如何讓做等等一系列問題做出的有效解決辦法。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對本書中第二章節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它主要講孩子各種技能的培養,其中包括幼兒的語言能力,意志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一些內容的培養。它采用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強調兒童主動探索并著力于設計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和教具,讓幼兒自主探索,學習,而不是聽老師講述。我們現在使用的魔術賽恩斯科學教具就是采用了蒙臺梭利的這個教學理念來實施的`。
同時,我還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師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第四章節童年的秘密,講了很多孩子們這個時期所出現的問題及其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還有因如何做。
這本書吸取了蒙臺梭利的教育法精髓,從各個方面向讀者闡述了如何去呵護孩子,愛孩子,并讓孩子順利的長大成人。讀完我有一種長大的感覺一,還有一種當家長的感覺。它讓我更加的了解幼兒,同時感覺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學前教育的工作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些!
大聲對自己說:“加油,你可以做得更好!”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2
孩子,這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要在短時間內要學習諸多本領,某一種學習會有一個敏感期,如果我們抓住各種敏感期將會事半功倍。但這并不是說某種學習是從敏感期才開始,他還需要一段時期的積累。語言、行為,從孩子的父母身上慢慢的習得并積累,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那么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有意的在積極方面影響孩子。這是技能方面,那么在專注力,自尊心等品質方面此書和別的書里都提到這是孩子天生的能力,更多父母做的是減法,父母需要做的是保護孩子這些本身就具有的能力。所以父母對于早期教育的認識是很重要的.,這不只是技能的學習,還有對孩子良好本質的保護。如果父母意識不到自己干預的“破壞性”,反而更容易去責怪一個孩子“變壞”。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一個人保存不當使食物變質,然后嫌棄的扔掉一樣。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3
瑪利亞.蒙臺梭利(1870--1952),意大利幼兒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女醫學博士,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人類的高貴來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別人的復制品。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在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總結而成。
或許你們也曾經聽到過“三歲定八十”這句話,很多成人所追求的就是小的時候所缺失的。幼兒沒有豐富的詞匯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意思,這就需要成人細心去觀察體會。
第一次知道蒙臺梭利是參加過一個幼教機構的粗統培訓,而自己從小就喜歡孩子(希望早點遇到對的人,生兩個可愛的小寶寶),因而關注留意這方面的書籍,希望更好的走進孩子心中那個純凈繽紛多彩的世界。
——20xx年9月10 10:56完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4
在這里首先感謝蒙臺梭利的這一套書,從《童年的秘密》開始,我生日的那一天姐姐送我六本相關的書,她幫我想明白了諸多的問題。
我也如獲珍寶般,反復去讀,啰啰嗦嗦記了很多筆記,寫在小筆記本上隨身攜帶。她的理念傾向于對孩子心靈的呵護,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創建友好合作文明的氛圍,讓孩子自己愿意主動的去學習探索,同時明確指出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考試做準備,而是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做準備。
非常榮幸成為了一名踐行者,當然也不是信心滿滿的能引導好每個孩子,大部分還是有信心,只是相信孩子心靈的力量,盡我所能以一個相對平等的姿態提供幫助。
我和她的緣分說來話長,從小喜歡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家庭也相對傳統,做事講究個責任對錯獎罰分明,但是成長環境略微壓抑,卻導致我不尋常的叛逆。看不慣的東西很多,尤其是學校的社會的體制,寫了很多廢話去批判,立志去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對看不慣的事物盡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我知道暫時是天荒夜譚,但仍然需要有人做出努力。這就是我成長的部分,與其去罵不如努力去創造美好。受教育的風風雨雨十六載,我受盡了心靈的摧殘,可能我的存在也摧殘了別人,在學校我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從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表揚不可能有,有時還會有特殊“照顧”,能奮起反抗的都反抗了,但是整個受教育過程都是受挫過程,感受不到任何學習知識的快樂。用樂嘉的性格色彩分析我是典型的紅色性格,不快樂死也不樂意去做,對于那些背書做大量的題,實在是沒興趣,可能也是天生的記憶能力有限,反正我吃了太多有關記憶的苦頭。高三最后一年實在無聊,同時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孬子,努力了一把,完全按照自己的復習節奏,拼命刷數理化,結果平時看得閑書起了作用,憑借語文和英語的良好輸出走進了大學。開始了混吃等死的大學生活,不到一年就過夠了,下定決心出去做做小生意哪怕到街頭賣煎餅也要離開學校,話到嘴邊沒有說出口。大一的隨波逐流,大二起始,我仿若重生,追逐我最初的夢想,開始大量的去讀些圣賢書,去投入心理學的學習。看得多了就去寫,有關情感的家庭教育的都在寫,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在今日頭條號簽約寫文章,苦口婆心長篇大論并不被待見,最多的`閱讀量不過幾萬,簡短的問答多的不過幾百萬,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自娛自樂罷了。
也就是從那刻起,我開始尋找自己擅長什么,寫作是不太靠譜,每天都是幾千字的練習文章的質量依舊一般。那幾個月的練習,雖然沒取得什么成績,但是在搭建屬于我的一個成熟的知識體系很有幫助,主要我樂在其中。由于我對心理學的喜愛,傾向收集這方面的理論和故事,剛開始定義是情感“專家”,在現實生活中去處理感情問題,在網上開“解憂雜貨店”,受東野圭吾的那本書啟發。事實證明我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不能說很強但從實踐得到的真知,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對無病呻吟沒任何辦法。我深知感情受挫的痛苦,最終明確了一點,別人只能是輔助,最關鍵的還是要看當事人,是否很快走出陰霾。
我放棄了這件事,一方面原因實在是大三太忙,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閱讀和寫作同時健身。
忘了具體哪本書,聊到原生態家庭問題,回首自己的過往,還有找我咨詢煩惱的事例,好多不開心的事的發生都和童年經歷有關。他們的童年有著共同點,沒有幸福可言,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家庭情況一般比較復雜,尤其在偏遠落后的農村,求學的過程也稀里糊涂。人不幸原來可以一輩子,這不叫輸在起跑線,而是跑了幾步停了下來。
聊到這里有個嚴肅的話題,為何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我觀察了幼兒小學教育,他們完全就是在扼殺學習興趣,把學習變成死記硬背,做很多練習題的苦惱過程,他們可謂優秀的考試機器,但毫無創造力,也少有創造價值的潛力,他們討厭學習更不會自主學習,這樣的教育使孩子的成長提前停滯,使孩子的無限可能的未來只有一種可能,刻苦學習有個好文憑找份掙錢的工作。
教育是國之重器,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包括現在的名校若都為找份高薪工作為人生目標,這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悲劇,難道只有國難當頭才有人喊出中華崛起而讀書。說這個有點危言聳聽,但我看到了太多成天抱著電視,玩著手機游戲的沒童年的孩子,不禁有些擔憂。
我希望更多的人真正結合孔儒傳統教育和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去實踐,培養出自主快樂學習的孩子,一個清楚了解自己又文明禮貌團結合作有遠大理想抱負的社會人才。政府大力去扶貧,心不富有起來,怎么也不會富起來,也很難幸福,一個幸福的人一定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并為之付出努力。身為農村人,以一個讀書人的名義,我對今天農村的教育深表擔憂,欠缺師德的老師不在少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少有影響孩子一生的師者和家長,大都是孩子學習退步兩分就緊張要死的家長,根本不利于孩子長期的發展。
我開始了真正的學習和實踐,去呵護幼小心靈的成長,期望更多的人加入這個教育改革的陣營,罵了將近十年也該為它做些努力。感謝這本書助我找到更好的自己,和一件我認為很值得去做的事,不再把因材施教當玩笑。我不敢高估自己的智慧,都是借鑒前人之路,結合實際情況去實踐,請那些早就放棄學習的人也別早早就否定,雖然我生于你后,并不代表你就代表著智慧和權威,我能保證的是不斷的去學習,更好的去實踐對于偏遠城市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5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讓孩子自由獨立的成長——《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
早期教育法總算是讀完了。這句話一出,大家就知道我讀書時的心情了。一直都很討厭讀這種專著類的書,剛開始云里霧里看了幾章什么都沒明白,好在堅持下來了,后面雖說明朗了許多,但只讀一遍當然也不能深度理解,所以本文只是對這本書的初次淺顯的認識。
本書前五章總體上介紹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自己創辦的“兒童之家”的概況。本來翻譯過來的文章有些地方就不是很好理解,加上……嗯……個人覺得對我用處不大的語言過多,加上現在腦子不好使,所以前五章什么都沒看明白,所以就無話可說了。
后面開始講對“兒童之家”孩子各方面的培養:授課方法;生活實踐,飲食,體格訓練,自然與手工,感官教育,智力教育,閱讀寫字,語言,數學,練習和紀律等12個方面。
蒙奶奶說過: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生命,讓生命得以自由發展。孩子們的心靈正在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力量來實現真正的生命,而我們只能為他們提供幫助。
所以整書從各個方面都在講讓孩子自由發展,放飛心靈,但是教師要提供幫助,要按照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提供簡單的有意義有必要的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尊重孩子,但又不破壞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比如:到了適當的年齡,母親要教孩子怎樣拿勺子,怎樣吃到嘴里,并且親自示范,而不是一勺一勺喂給孩子。比如一群三歲到三年級不等的孩子,有的在看書,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寫作業,可是沒有人打擾其他人。
蒙氏的一大特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伴有大量的各式各樣的教具。這些教具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們樂于得到他們沒有的東西并且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所以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感興趣,專注,效率高。同時,講課過程簡單,明了,客觀以及快樂教學法,都是蒙氏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樣就使得孩子對課堂非常向往。
這本書給我第三個感覺就是涉及范圍廣,而且有非常專業的理論支持,無論是心理學,生物醫學,又或者教育學,都有強大的理論分析和理論支撐。在這個理論體系上建立起來的“兒童之家”,又給了這些理論許多實際的例子,讓理論豐滿起來,二者相互配合,最終形成了風靡全球的蒙氏教育。
縱觀已經讀過的這幾本書籍,無不都在強調愛孩子:讓孩子自由獨立發展,要觀察孩子傾聽孩子,要和善而堅定,要有規則,要民主決策,要用孩子的方式等等。可是教育家們強大的理論加實踐好像在某些時候依然說服不了我們這些“炸了毛”的家長,生活中我們有時候還是會用暴力和權威的,哈哈……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6
孩子,這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要在短時間內要學習諸多本領,某一種學習會有一個敏感期,如果我們抓住各種敏感期將會事半功倍。但這并不是說某種學習是從敏感期才開始,他還需要一段時期的積累。語言、行為,從孩子的父母身上慢慢的習得并積累,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那么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有意的在積極方面影響孩子。這是技能方面,那么在專注力,自尊心等品質方面此書和別的書里都提到這是孩子天生的能力,更多父母做的是減法,父母需要做的是保護孩子這些本身就具有的能力。所以父母對于早期教育的認識是很重要的,這不只是技能的學習,還有對孩子良好本質的`保護。如果父母意識不到自己干預的“破壞性”,反而更容易去責怪一個孩子“變壞”。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一個人保存不當使食物變質,然后嫌棄的扔掉一樣。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7
腹中有書氣自華。在這個碎片化的時間里,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是的,看過的書,讀過的故事,它們就像吃過的飯,融入到你的骨血中,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給你安全感,給你自信的底氣。
《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是風靡全球的教育學名著,本書不太通俗,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力氣去學習。當我們明白了教育理念的源頭,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實施對孩子的日常教育。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們就會很清楚地知道為什么有些教育的`方法是可行的,有些則不可行,因為,我們掌握了事情的本質。
一、關于內容
《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臺梭利的第一本兒童教育專著,于1912年在美國出版,旋即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該書正是她對自己創立的“兒童之家”的經驗總結,是對她所進行的教育實踐背后的理論原則的揭示,是“蒙氏教育”的核心著作。本書的問世,使她成為有影響力的幼兒教育專家。
書中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介紹了蒙臺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導原則,運用書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自發地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由成長。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8
瑪利亞·蒙臺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醫生。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于羅馬大學畢業后,在本校附屬精神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后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并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在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她提出了一系列極具革命性的教育觀點,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靈”等,為我們揭示了兒童成長的奧秘。先后撰寫了《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有吸收力的心靈》等多部著作,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一場兒童教育的新革命。1907年,她在羅馬創辦了一所“兒童之家”,并取得了驚人效果。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
她獨創的“蒙氏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兒童教育,特別是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父母的認可和推崇。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9
意大利歷史上的“科學教育學校”認為,以著名人類學家吉佩斯.塞吉為代表的實驗教育學為新型的科學教育學打下了牢靠的基礎。在蒙臺梭利看來,他們所做的實驗性研究不是“科學教育學”,準確地說是“教育人類學”。
蒙臺梭利的導師,吉佩斯.塞吉認為:為了建立一種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須把人建立在合理的精確的觀察,重點是觀察一個人幼年時期的情況,因為這段時期是奠定一個人教育和文化基礎原理。科學教育學的原理就是要讓學生得到足夠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允許兒童自由個性的發展,可以讓他們無拘無束的發展自己的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學校的改變以及教師的培訓要同步。同時,還有兩位著名的外科醫生塞根和伊塔對蒙臺梭利也影響很大。她曾經說道:我遵循著塞根著作的指導,同時也從伊塔那些成效非凡的實驗中獲得了許多幫助。
這就是整個蒙臺梭利教育法的'起源,蒙臺梭利教育,想要發展的是科學的教學體系,與以往教育學發展是截然不同,但是這個也是建立當地社會發展的基礎之上,首先是十多年的醫學發展,帶來更多人的討論教育學發展趨勢的問題,這已經不僅是停留在理論問題上,更多地是在實驗結果之上的。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10
如果說新手父母迫切需要一本書來了解如何有效參與孩子成長,起到助力而不是反作用,如果說教師在某些教育契機中需要一本書來進行針對性指導。那么《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正符合這兩種需要。書中闡述了諸多教育方法,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小游戲,透過案例進行分析,并有效指導。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現代教育的先驅,她因蒙特梭利教學法而聲名遠播。蒙臺梭利把她辦的學校稱之為“兒童之家”,多么親切的名字啊。兒童有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她擁有在我們看來傳奇的一生,然而這種傳奇皆因她讀到的見解和鉆研。
她也是第一個獲得羅馬大學醫學位的女性。她的教學法在于讓孩童透過感官教育來發展智力,并強調讓孩童選擇自己的學習工具。她相信兒童透過學習成就并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樂后,便能產生學習興趣。她的著作被譯成了37種語言文字,以她名字命名的蒙臺梭利學校遍及110個國家……
這本書的一些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講到,我們要尊重孩子,要給他們自由,蒙臺梭利稱自己的學校為“兒童之家”,她主張應把學生作為人來對待,按著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頭;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著的活生生的人。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 篇11
讀過《捕捉兒童敏感期》后,我心中久久縈繞著的是愛和自由。然而,現實教育中,我們卻又不得不嚴厲,在規矩和自由間,我們該如何把控?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總會再三強調學生們要守紀律,動作、口令、甚至有些語句都會被限制。大多數孩子們會這樣去做,但是這只是被老師的威嚴而震懾。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為人父母的我們,究竟怎么樣才能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教會他們守紀律呢?書中寫道:只有當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但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臺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么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其次,讓孩子學會獨立,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有效訓練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動,都必須幫助孩子們在獨立的道路上前進。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學會走路,學會跑,學會上下樓梯,學會撿起掉落的東西,學會自己穿衣服和脫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飯,清楚地表達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所有這些,都是獨立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時刻要停下來想想孩子的感受,幫助他們學習征服大自然賦予的一切。
讀這本書,我告訴自己,要給予孩子們充分的尊重與理解,讓他們自自由地發展,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應該做到的。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09-04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3篇)10-14
《蒙臺梭利的教育》讀后感5篇03-13
蒙特梭利早教中心廣告語380句04-21
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11-24
家長選擇蒙氏教育宜慎重01-02
蒙氏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1-21
兩吃梭蟹的家常做法12-14
幼兒園蒙氏教育的理念及特點介紹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