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教學設計【熱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路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路教學設計1
(一)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會區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會畫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實驗的良好習慣。
(二)實驗器材
電池兩節,小燈泡兩個,開關三個,導線若干
(三)實驗過程
1.課前復習
首先帶領學生對電路的知識進行復習,回顧什么是串聯電路?什么的.并聯電路?讓學生回憶上節課老師通過演示進行的串并聯電路的實驗。
2.進行實驗
實驗電路圖
串聯電路實驗電路圖
并聯電路實驗電路圖
實驗步驟:
。1)、檢查器材
(2)、按照合理的位置擺放器材
。3)、根據電路圖按照順序連接電路
。4)、檢查所連接的電路
(5)、閉合開關,觀察燈泡明亮情況
(6)、記錄實驗情況
(7)、整理試驗臺,把實驗器材回歸原位
實驗注意事項:
。1)、連接電路時一定要按照電路圖給的順序連接
。2)、為避免連接錯誤,連接電路時最好從電源正極開始連接
。3)、并聯電路連接時最好先連好一個完整的支路,再把另一個支路并聯到第一個支路上
(4)、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
。5)、實驗結束時一定不要忘了整理器材
4.實驗小結
各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一下本節課的收獲
5.布置作業
。1)、填寫實驗手冊
(2)、會畫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圖
反思:略
電路教學設計2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針對電子專業和電接觸的高頻率,在學習基本電路之前讓學生學習安全用電,形成一種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樹立安全責任意識,樹立安全文明生產意識。安全用電常識是電工類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學會安全用電是每個學生的基本任務。
2、學情分析
剛入校職校的中職學生普遍理論知識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對純理論的說教不感興趣,大部分同學不善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但他們熟悉生活實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多分析,多表達,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校園安全用電基本常識2.知道排除用電安全隱患的方法3.知道觸電后的急救常識【技能目標】
能排查常見校園危險用電隱患能正確對觸電事故做一般急救處理【情感目標】
培養小組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內容】
1、排除常見校園用電安全隱患
2、對一般觸電事故能做出正確的處理方式【難點內容】
1、對一般觸電事故能做出正確的處理方式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①、講授法
對于安全用電常識部分適當擴展內容并采用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授教學
②、情景教學法
以教室、實訓室和宿舍為依托模擬危險用電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出危險用電的行為并及時改正。
2、學法指導
讓學生聯系生活,親自在情境中尋找問題和答案,通過分析、討論和總結學習安全用電知識。
3、教學手段
多媒體、事實情景
三、教學程序
1、案例引入
上海靜安區高層住宅大火案例引入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本次大火案例,讓學生明確用電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作為一名電子專業的學生更為重要。
導入:列舉實訓操作中安全用電的操作要求?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講授新課
⑴、學生在校園內的用電安全情景演示?教室用電安全?實訓室用電安全?宿舍用電安全
設計意圖:以“我們來找茬兒”的小游戲的模式,利用學生情景重現校園內常見的危險用電行為,讓學生現場找到錯誤的地方并及時改正這些危險用電行為,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用電安全的重要性
、啤⒔榻B不同情景的'安全用電常識,此過程注意和學生的實際校園生活相聯系。
1.教室安全用電法則:
?不在教室內違規充電?不在教室私自拉接插線板2.實訓室安全用電法則
?電烙鐵冷卻后才能放入工具包
?應定期檢查實訓用具的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更換
?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拉拽電線,以防止電線,以防止電線的絕緣層受損造成觸電;
?電線的絕緣皮剝落,要及時更新新線或者用絕緣膠布包好。 3.寢室用電安全法則
?不要隨意更改線路?不使用大功率電器?經常檢查電器?養成安全用電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啟發引導、對比分析、聯系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介紹觸電急救措施,注意此時需要注明只是理論急救措施,具體操作方法下一次課程中再詳細介紹。提醒急救的重要性和正確性,否者只會給傷者帶來二次傷害。
3、課堂練習,教學反饋
投影展示安全用電練習題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的練習、總結,加強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
4、小結:簡潔、突出本節知識的重點
5、布置作業: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擴大獲取知識的途徑。
四、板書設計
本節的內容根據情節設置逐次給出,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設計意圖:節約板面,節省時間,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加強記憶。
電路教學設計3
《簡單電路》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達到以下幾點:
1、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3、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根據以上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簡單電路》一課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的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式。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記錄有關數據。
3、用簡單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實驗器材):
每個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一個、一號電池一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給學生一節電池和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 要求點兩小燈泡。 由不方便從而引入解決的辦法,導入到電池盒和燈座的使用。
二、講解小燈座和電池盒的構造與用途。
我們知道了小燈座和電池盒的用途,現在就請各小組利用小燈座和電池盒來點亮你們的小燈泡,同學們邊做試驗邊聽老師的提示。
學生操作 教師巡視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組都把自己組的小燈泡點亮了,同時我們的手也解放出來了,請大家安靜下來,做好位置。
對試驗結果的記錄是我們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科學本把我們剛才的電路用實物圖畫出來。
同學們在畫電路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是不是實物圖不容易畫?
為了解決實物圖難畫的問題,科學家們有一個辦法能讓它變的更簡單,看起來更清楚,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那就是畫簡單的電路圖(板書課題:3.簡單電路),請大家翻開課本的第7頁。
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燈泡,電源)并說明它們分別表示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訴他們用線段連接的方法,同時要求同學們指出電流是怎么樣流動的。
同學們,大家看,我們用一節電池、一兩根導線就能點亮一個小燈泡了。如果老師再給大家提供一個小燈泡和幾根導線,那么你們能不能使2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相信大家都能夠讓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在這里老師要提醒大家,試驗做的好不好,聽老師的要求很重要。在這里試驗中老師有幾個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聲交流。
2、希望大家“先畫電路圖再動手操作”,完成一個“從想到做”的過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試驗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問題記錄在科學文件夾上。
現在各小組組長再來老師這里領取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和幾根導線,請大家根據本組的方案動手做試驗。老師也請同學們在試驗的過程中交流以下幾個問題。(板書問題)
1、小燈泡亮了嗎?
2、用了幾種連接方法,那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3、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
4、畫出電路圖,指出電路中的電流是怎么流動的。
學生試驗,教師板書要求,巡視。
同學們真的很聰明,我們不但點亮了一個小燈泡,我們還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了起來。那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更多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生活中你有見過很多燈同時亮起來的情景嗎?
四、讓跟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本環節主要給同學們課后交流)
五、小結
六、評價檢測
關注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時的操作情況。
收集學生的電路圖
電路教學設計4
一、新課引入
。úシ抛灾普n件,展示節日里的彩燈,馬路上的路燈等。)
教師提問: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大家了解了簡單電路的組成,串聯和并聯,以及如何用電流表測電流。那么同學們對電流和電路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節日里的彩燈是怎樣連接的?馬路上的路燈又是怎樣連接的?
生2:我知道,馬路上的路燈是并聯的,因為這樣,如果一個壞了不影響其它燈的工作。
生3:那么節日里的彩燈呢?它們是怎樣連接的?為什么有的彩燈亮,有的彩燈暗?
生2:我雖然不知道,但我有辦法證明他們是串聯還是并聯的。
師(微笑):什么辦法?
生2:只要擰下其中的任意一個燈泡,看其它燈是不是依然亮著。如果依然亮著,那么是并聯,如果不亮,那么就是串聯。
師:大家說,她的辦法好不好?
生(齊答):好!
生4:老師,老師,我想知道彩燈為什么一閃一閃的?馬路上的路燈就不閃。
生5:我知道,彩燈的亮暗與通過它的電流有關。通過它的電流越大,它就越亮。
師:同學們是否有興趣揭開彩燈的亮暗之謎呢?彩燈的亮暗與通過彩燈的電流大小是否真的`有關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電路中的電流規律。
生(齊答):有興趣,好!
師:本節課,我們先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
。ㄍ队按虺稣n題: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
二、新課教學
小實驗: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現有的器材,連接成一個串聯電路。觀察燈泡的亮暗,并猜想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怎樣。
(各小組實驗)
師:問題提出來了,同學們都有些什么樣的猜想呢?小組討論一下?請寫下你們的猜想。各小組匯報一下,并說說你們猜想的依據。(把各小組的猜想寫下來,并標上組別。)
小組1: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因為我們的串聯電路中燈泡一樣亮。
小組2:我們猜想串聯電路中電流從正極出發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正極的比較亮。
小組3: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從負極往正極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負極的比較亮。
小組4: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靠近電源兩極比較大,中間比較小。因為我們的兩只燈泡一開始靠近負極的比較亮,把它們互換位置后,靠近正極的又比較亮。
師:同學們的猜想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們能不能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呢?通過什么方法呢?生(齊答):做實驗。
師:好,做實驗。那么實驗前我們必須先設計一下這個實驗怎么做。
。ǚ呕脽,指導學生設計實驗。)
(小組討論完成。設計完后,請一組同學上臺與大家交流一下實驗方案:請學生派出代表到投影儀前,將他們小組的實驗電路圖展示給大家。)
小組1代表:我們小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一個電源,兩個燈泡,開關一個,導線若干,還有電流表一個。我們的實驗方案是:按電路圖連接電路,分別測量A、B、C三點電流,然后比較它們的大小。如果A、B、C三點電流相等,那么猜想1正確;如果C點電流大于B點電流,B點電流又大于A點電流,那么猜想2正確;如果反過來,A點電流大于B點電流,B點電流又大于C點電流,那么猜想3正確;如果A點電流和C點電流都比B點電流大,那么猜想4正確。
師:他們的設計方案是否可行?
生:可行。
師:其它小組的同學是否還有補充?
小組2代表:我們認為他們還應變換兩個燈泡的位置,因為萬一A點電流大于B點電流,B點電流又大于C點電流,他們就認為猜想3正確;可是如果變換兩個燈泡的位置后,情況改變了呢?那么結論就不可靠了。
師(肯定地):也就是說,你們認為這個實驗不但應該多做幾次,還應該變換兩個燈泡的位置后,重復實驗。這樣才能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大家認為呢?
生:齊點頭。
小組3代表:我認為還應換兩個燈泡重復他們剛才的實驗,這樣更準確。
師:那么這樣好不好?馬上大家分別用自己身邊的器材做實驗,然后我們把實驗結果分享一下。這樣,不但燈泡換了,連電源也換了,實驗的準確性提高了吧?
生:好。
小組4代表:老師,我還有建議。我們認為他們應該用三個電流表一起測量,這樣實驗只要做一次。因為如果做三次,電池的電量就改變了,最后一次的電肯定比第一次的少,這樣實驗就不準確了。
師(肯定地):非常好!也就是說,你認為他們沒有很好的控制變量。大家說,這樣的改進好不好?
生:好!
師:還有沒有其它補充?
生(摩拳擦掌):沒有了。
師:同學們,大家的實驗是否有數據要記錄?你打算把它們記在那里呢?我們是否應該設計一個數據表格?
生:好。
(小組討論設計數據表格)
師:把設計較好的數據表格拿到投影儀下展示,統一數據表格后宣布開始實驗。
(生進行實驗,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里;教師巡視指導)
師(學生實驗結束后):我們請各組派代表匯報一下實驗結果。(教師把各小組收集到的實驗數據寫在投影紙上)
師:請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我們的實驗數據,然后作出結論。
生(齊答):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某某組的同學猜得最準,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其他組的同學敢于猜想,敢于發表意見,同樣值得大家學習。
師: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此實驗的可信度如何?有哪些值得總結的
經驗或要吸取的教訓,好不好?
。ɑ脽麸@示以下問題供討論)
①實驗設計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完善之處嗎?(僅測二三次電流,是否能歸納出普遍適用的結論)
②操作中出現過什么失誤或故障嗎?你是怎么解決的?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小燈是否都發光?電流表是否正確接入?讀數是否與所需量程對應?)
、蹨y量結果是否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嗎?測量的數據中有沒有不符合規律的數據?
三、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收獲)
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一個重要的規律──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我還復習了如何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另外我還知道,猜想并不可靠,必須通過實驗來證實。但是,我對小燈泡為什么一閃一閃的,還是沒弄明白。
四、應用與拓展
師:你通過本節課學習,還發現或產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問題嗎?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那為什么會在串聯電路中還是有一盞燈亮而另一盞燈暗的現象呢?
五、課后作業
1、你認為對于這節課還學到了什么?在我們的探究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缺陷?
2、關于電流和電路你還想了解些什么?能提出問題嗎?可否試著進行探究?
電路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科學思想。
過程與方法
1.體會等效電阻的含義,學會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根據歐姆定律以及電路的.特點,得出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2.能進行兩個電阻的串、并聯電路的分析和計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難點:串、并聯電路計算中公式的選擇。
三課前準備
電池組、開關、導線、電流表、定值電阻等。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
2.新課引入
演示:(1)將一個電阻接入電路,讀出電流表示數
。2)將兩個電阻接入電路,讀出電流變示數
現象:一個電阻和兩個電阻電流表示數一樣,效果相同
閱讀課本p93問題與思考,解釋什么叫做等效電阻
1.串聯電路中的電阻規律:
推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都大。
例題1:把一個4Ω的電阻R1和一個5Ω的電阻R2串聯在電路中,如圖12-7所示,電源兩端的電壓為6V。這個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大?
2.并聯電路中的電阻規律:
推論:并聯電路中,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都小。
練習課本p96例題2,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五課堂總結:
1.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六布置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1-6題。
電路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十二章的內容,屬于《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xx 年版 20xx 年修訂)》課程內容必修課程“電路及其應用”主題之下。第十二章《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主要研究的是電路中的能量轉化,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的規律進而認識自然界的能源,提升保護能源的意識,關注可持續發展。課程標準針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知識層面。要求理解電功、電功率和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意義;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節約能量的必要性。
。2)能力方面。能用能量守恒的觀點理解、解釋物理現象;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驗探究方面。能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理解焦耳定律和電動勢的概念及物理意義;能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方案。
本節要學習的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是整個高中電學部分最重要的物理規律之一,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延伸和完善,是分析實際電路和復雜電路的基礎。教材通過分析閉合電路中的功能關系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處理教材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閉合電路中的電勢是如何變化的,內外電路的電壓有什么規律?這需要通過探究實驗和理論推導尋找更多直觀的證據來從多個視角尋找規律,并理解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2. 作為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從能量的觀點分析問題時有什么優勢?應該如何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體會從不同觀點分析問題的區別,感受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
綜合以上分析,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確定為: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習主題】
主題名稱: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的學生,通過高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對功能關系和能量概念已經有了一些理解,具有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念。通過前三章的學習,學生已建立了“場” 的觀念,熟悉電路的基本特征,為自由電荷在電路中的運動分析和能量分析做好了準備。但是研究閉合電路的電勢問題需要建立恒定電場模型,分析自由電荷在全電路內的運動和靜電力做功情況,這對學生來說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受初中物理中關于電源輸出電壓不變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閉合電路中路端電壓是不變的,沒有電動勢的概念和對電路全局分析的意識。
本節課要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逐步將視角從局部電路過渡到全電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能量觀點理解閉合電路中電勢變化的相關規律,最終發現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探究實驗中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分析論證、反思評估
等能力。同時還要緊密聯系生活、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系,并能用做功和能量守恒的觀點解釋。(A3、B2)
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經歷“比較-概括-抽象”的思維過程,逐步理解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含義,知道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是標志電源性能的重要參數。(A2、B3)
通過對比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經歷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實驗驗證、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科學探究過程,找尋閉合電路內外電壓的規律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B3、C2)
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討論,逐步發現問題本質,認識到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系。通過探究過程中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體會研究科學問題時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必要性。(C3、D2)
(說明:A、B、C、D 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的編碼,分別對應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數字 1、2、3、4 對應每個維度的水平層次等級。)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難點:電動勢概念的理解
【教學資源】
教學環境:
智慧教育云平臺(微云服務器 1 臺、教師平板 1 臺、學生平板 20 臺),PPT 演示文稿。
教具:
1 個小燈泡(電壓 1.5v),干電池一節,鎂片、石墨片、蘋果、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師演示儀,可變內阻化學電池一個,筆記本電腦 1 臺,變阻箱一個,DIS 數據采集器,
DIS 電壓傳感器(2 個),導線若干,自制非靜電力類比演示儀,。
學具:
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探究儀(4 組),可變內阻化學電池4 個,變阻箱(4 個),筆記本電腦(4 臺),導線若干。
【教學方法】
“循環遞進式探究”教學法:設置問題串,通過對比、實驗(分組)、建模開展教學。以情景導入,任務驅動,問題嵌入,活動貫穿,促進深度學習,實現教學進階。
【教學策略】
智慧課堂 “云互動”: 基于智慧課堂全程跟蹤探究活動,即時推送學習任務,對學生當堂建模、實驗探究大數據收集、反思研討過程在線及時處理反饋,發布個性化的批注講解,確保探究活動的針對性。
項目化學習策略:將問題前置,以結果為導向,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對連續的、真實的、有挑戰的問題進行持續探究,達到核心知識的再建構和思維遷移。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問題:
戶外探險愛好者在戶外經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一位戶外探險愛好者在一次夜間探險的途中迷路了,手機也沒電了,他想利用手電筒發出求救信號,可是手電筒也沒電了,他的身邊只有以下幾件物品(圖 1), 他能點亮小燈泡發出求救信號嗎?
智慧課堂平臺互投票功能,收集學生的選擇,進行大數據分析。(如圖 2)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任務一:分析情境問題,實驗驗證猜想
問題 :水果電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
活動①:試一試——嘗試利用水果電池點亮小燈泡
實驗器材: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電池盒、導線、兩節新干電池,一節舊干電池,數字電壓表。對比演示實驗:
用一節干電池(電動勢 1.5V),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
將水果和石墨片、鎂片制作的水果電池替換干電池,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先測量開路電壓(1.97V)。
現象:水果電池供電的小燈泡不亮!電池兩端的電壓從開路時的 1.97V 左右降到了 0!
評價 1:對水果電池能否讓燈泡亮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展示功能:利用智慧云平臺的展臺功能實現同屏展示實驗操作過程。(如圖 3)
問題 :電池兩端減少的電壓去哪了?
基于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以生活情境引入,拉近物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對比演示實驗大大出乎學生們的預料,形成了認知沖突,為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熟悉而陌生的電池”做好了
鋪墊。學生可能會想到失去的電壓留在了內部,使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順利地圍繞學習需求開展。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任務二:測量內外電壓,尋找變化規律
活動②:探一探——探索電池內部的奧秘
仔細觀察:
展示 1:將水果電池和解剖過的干電池展示給學生觀察,介紹正負電極和電解質,如圖 4。
發現:電池內部存在電阻——內阻(r) 展示
2:鉛蓄電池,介紹結構。
演示:用 DIS 數字電壓傳感器測量蓄電池兩極間的電壓,并明確電源正負極。如圖 5
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電壓傳感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如圖 6) 演示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 DIS 數字電壓傳感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如圖 7)
發現特征:電源內部,電勢在電極附近出現兩次“躍升”。(如圖 8)
評價 2:能否通過實驗得出電源內部電勢有兩次抬升的結論。
問題 :如果將電源接入用電器,組成閉合電路,電源內部的電勢是否發生變化?
實驗:用 DIS 電壓傳感器測兩電極 AB 和兩探針 ab 之間的電勢差(如圖 9)。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
觀察現象:外電路 UAB=1.87V ,相較于電路斷路時,數值減小。內電路探針之間出現了電勢差(φa<φb),Uab=- 0.14V 。
結論:1. 電路導通時,電源內部有電勢的降落,我們稱“內電壓(U 內)”,外電路電勢的降落叫“外電壓(U 外)”。
2. 整個閉合回路電勢出現兩次抬升,兩次降落。抬升的數值和降落的數值總是相等。
問題 :內外電壓 U 外、U 內之和、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抬升的數值總會是定值嗎?
活動③:測一測——測量閉合電路內外電壓
分組實驗:利用自制學具(如圖 10)測量電路的內外電壓的數值,并計算兩者之和,改變外電路電阻 R,多次測量,尋找規律,將實驗相關數據填入表 2。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出共性結論。(如圖 11)
評價 4:分組實驗數據是否合理,能否得出內外電壓之和與電源內部電勢兩次抬升的數值總相等的結論。
分析數據、發現規律: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與電路內部兩次電勢的提升值之和相等。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是定值。
問題 :這個定值到底反映了電源的什么特性?
基于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了解了化學電池的構造,發現電池的內部電勢特點,逐步建立電源內電路的物理模型,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學生經歷了觀察對比、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探究過程,加深了對于閉合電路內外電壓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
提升之間關系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任務三:運用守恒思想,理解科學本質
活動④:想一想——電源如何維持閉合電路有持續的電流
引導:有一個量總是保持不變,這在物理學上我們常稱做“守恒”。能不能從守恒的`角度思考。類比演示:如圖 12
思考: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是如何回到正極的呢?
類比:將小球由低處搬運到高處,能繼續依靠重力嗎?
得出結論:電源依靠非靜電力做功將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搬運到正極,維持持續的電流。
評價 3:能否說出非靜電力的作用。
活動⑤:理一理——從能量觀出發理清電路中的守恒關系
思考:從能量守恒的角度想一想,閉合回路中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的關系是怎樣的? 結論:閉合回路中靜電力做功等于非靜電力做功 W 電=W 非
活動⑥:推一推——推導電動勢和歐姆定律的表達式
推理論證:
由實驗數據可得:E=U 外+U 內
有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關系可得:q U 外+ q U 內=W 非
推導得出:E= W 非/q
含義:E 就是電源內部非靜電力移送單位電荷所做的功。即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 電動勢——非靜電力所做功與所移動電荷量之比。符號:E 單位:伏特(V)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出共性結論。(如圖 13)
問題 :水果電池給小燈泡供電時外電壓為什么很。 活動⑦:看一看——再次觀察實驗數據尋找線索
觀察:再次觀察分組實驗數據(表 2)
結合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和實驗結論 E=U 外+U 內, 推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內容:閉合電路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成反比。
。▊渥ⅲ哼m用于純電阻電路)
評價 4:各組運用能量守恒定律能否推導出電動勢的表達式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智慧課堂平臺的錄制微課功能:現場錄制微課推送給學生,供學生課后觀看
問題 :你能解釋水果電池為什么不能點亮小燈泡了嗎?
基于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交流討論,學生深度參與課堂,經歷先交流再觀察、再猜想、再推導、再思考,從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發展了科學思維。同時,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遵從學生認知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任務四:運用歐姆規律,解答情境問題
活動⑧:說一說——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水果電池的內阻 r 太大,導致閉合電路中的電流 I 小,故外電壓 U 外小。
實驗驗證:利用注射器改變鉛蓄電池內阻,觀察內電壓、外電壓以及電流的變化(圖 15)。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圖 16)。
評價 5:能否運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釋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基于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解釋原因,即是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同時也使本節課的情境貫穿始終。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到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增強了實踐意識, 深化了物理觀念,發展了科學思維。
【課堂小結】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來源于生活真實情境,從發現問題到探究原因,再到發現規律,最后解釋現象。各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充分運用了循環遞進式教學方法。學生在一個個遞進的情境任務中不斷認識科學本質, 尋找到物理規律,發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鍛煉了關鍵能力,提升了科學素養。
電路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知道電路有兩種基本的連接方式。通過探究實驗的觀察、比較,探究出串聯、并聯電路的基本特點。在探究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2、能利用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判斷生活中電路的連接方式,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激發學習熱情。
主要教學內容
1、電路有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串聯、并聯。
2、串聯、并聯電路的基本特點。
3、家庭電路等常見電路的連接方式。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針對兩個暗箱進行演示實驗。
2、探究電路連接的兩種基本方式
請學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設計出一只開關同時控制兩盞燈的電路。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學生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對兩個暗箱的連接情況作出猜想。
學生互相討論并試著連接。將成功的電路連接在導引卡上用電路實物圖表示出來。
用實物投影交流探究結果。
對照電路圖教師介紹串聯、并聯電路的概念,和并聯電路中干路、支路的區別。
提問:通過探究,你現在是否能分析判斷出暗箱電路的連接方式?
教師指出:無論是串聯還是并聯電路,都可以實現一只開關同時控制兩盞燈,因此要區分兩個暗箱的連接方式,還必須對兩個電路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反思:利用暗箱引入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對原因的合理猜想會使接下來的探究事半功倍。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用電路圖直觀地表示電路的連接情況,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借助電路圖介紹概念,直觀形象。通過學生的思考,對探究結果是否能解決“暗箱問題”做出評價。
介紹兩種連接方法的電路圖。
3、比較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探究活動:
。1)去掉一只燈泡是否會影響其它燈的工作?
提問:教室里的日光燈是如何連接的'?為什么?
。2)開關位置的改變能否改變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對探究過程作出簡單評價。
提問:通過比較,請歸納出造成串聯、并聯電路的基本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判斷:
a)教室中的日光燈是如何連接的?理由是什么?
路燈是怎樣連接的?理由是什么?
b)節日小彩燈是怎樣連接的?
c)冰箱的壓縮機和燈泡之間是怎樣連接的?
反思: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進行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比較。學生通過親手實驗,再現課的開始教師的實驗過程,判斷出暗箱的內部連接方式,又一次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利用剛分析出的兩種電路的特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使學到的知識立即得到反饋。
利用教師提供的表格將實驗現象有序地記錄下來,有助于比較得出結論,同時也讓學生得到方法的引導和借鑒。比較歸納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和區別。
電路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科學探究目標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科學態度目標
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回形針開關
2.簡單電路
學生準備:科學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一、聚焦
。5分鐘)
談話:生活中,我們能安全、方便的使用各種電器,是因為有一個重要的'元件控制著電流的通和斷,這個元件就是開關。
提問:電路中的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傾聽、思考
將話題聚焦到:電路種的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二、探索
(25分鐘)
1.觀察小開關
這個開關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2.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開關。
想一想,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的通和斷的?
3.做個回形針開關
像圖中那樣,用小木板、回形針和圖釘做一個簡易開關。
。1)把回形針伸開放在木板上,用筆在伸開的回形針兩端各描一個點作為標記。
。2)先把一個圖釘固定在木板的一個描點上,再用圖釘把回形針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個描點上。
。3)把回形針開關連接到電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
觀察開關,并把這個小開關連接到電路里,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思考
按照操作說明制作回形針開關,通過觀察和制作發現開關的特點,搜集更多的現象和證據發現開關是如何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三、研討
。10分鐘)
1.回形針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2.你還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小開關嗎?你是怎樣制作的,你的小開關有什么特點?
根據研討的問題進行班級討論交流
根據探索結果,通過交流最終發先電路種電流是可以被控制的。
四、拓展
將紅色、綠色玻璃紙分別包在小燈泡外面,并將它們與電池、導線、回形針開關連接起來,做成紅綠燈。試著用我們制作的回形針開關控制這組紅綠燈。
如果想在紅燈變綠,綠燈變紅燈的中間再亮起一盞黃燈,應該怎么辦?
電路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初步了解電路和電流的概念及認識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會正確使用電流表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后,由學生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評估的過程,初步領會科學實驗的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該熟練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會根據問題的提出設計實驗并選擇器材并進行實驗,從而掌握串并聯電路電流的規律。新課程標準只要求學生真正經歷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對探究結論的正確性不做評價。新教材更突出過程與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訓練連接電路和使用電流表的技能;
2、切身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并且在正確連接電路和使用電流表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并能通過交流、總結、反思得出初步結論這幾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
實驗儀器:小燈泡多只(不同規格)、電鍵、電源、導線、開關、電流表、實物展示臺、多媒體等等。
【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置、激智啟疑
把任意兩個燈泡串聯起來接到電源上,閉合開關,燈泡就會發光。
閉合開關,燈泡發光,說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W生回答: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來,經過燈泡,流回電源的負極。)
提出問題:大家猜想一下,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并聯電路電流值之間什么關系呢?
安排學生可以先初步實驗,并先猜想串聯電路電流什么關系。
二、開放思想、大膽猜想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猜想:
小組1: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因為我們的串聯電路中燈泡一樣亮。
小組2:我們猜想串聯電路中電流從正極出發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正極的比較亮。
小組3: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從負極往正極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負極的比較亮。
小組4: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靠近電源兩極比較大,中間比較小。因為我們的兩只燈泡一開始靠近負極的比較亮,把它們互換位置后,靠近正極的又比較亮。
同學們一下子提出這么多的猜想,哪種猜想正確呢?實驗是檢驗對否的最好方法。
三、設計方案、合作交流
各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
有的`組提出測兩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甲燈之間的電流;②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有的組提出測三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電燈甲之間的電流;②電燈甲和電燈乙之間的電流;③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通過討論,大多數組認為測三個點的電流較好。(下面電路圖中的A、B、C點)
對于用幾個電流表去測量選定的三個點,有的組認為同時用三個較好,測一次就能同時看出各點的電流是否相同;有的組認為用一個較好,理由是:不同的電流表測量時可能有誤差,同一處的電流用不同的電流表測量結果也可能稍有不同。
師生討論交流,結論就用一個電流表分別測A、B、C三點的電流。
四、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教師提醒學生實驗時要注意正確使用電流表,把實驗結果如實地記錄下來,填寫在下面的實驗記錄中,并把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也記下來。
試驗次數
A點的電流IA
B點的電流IB
C點的電流IC
五、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師:請大家分別分析一下實驗數據,然后作出結論。
生: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多數同學的實驗做得最準,向你們的大膽猜測和成功的驗證表示祝賀!其他同學的敢于猜想,敢于發表意見,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關系的猜測和實驗,我們來猜測和探究并聯電路電流之間的關系。(重復以上五個教學程序)
生: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板書)
師:同學們,我們再想一想我們的實驗中還有哪些問題存在?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或要吸取的教訓,好不好?
。ㄕn件展示)
①實驗設計中有沒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妥善之處呢?
②操作中易出現什么問題或故障呢?(提示:小燈泡是否都發光?電流表是否正確接入?讀數是否與所需量程對應?)
、塾惺裁匆蛩乜赡軙绊憸y量結果呢?有沒有不符合規律的數據?
教師提出:換用不同的燈泡再做實驗或者把三個、四個燈泡串聯起來,多測幾個點的電流,看一看各點的電流是否都相等?
經過同學們的多次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板書)
六、評估交流、總結反思
本節課通過情景設置、啟智置疑;開放思想、大膽猜想;設計方案、合作交流;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辨證、得出結論;評估交流、總結反思,探究了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對于本節課,大家還存在什么疑問和還想知道的問題呢?
有的學生提出:既然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同,為什么兩個燈泡的亮度不一樣呢?
有的學生提出:用同樣的電源,分別接上兩個不同的燈泡時,為什么電路中的電流不同呢?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以肯定,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請學生在課下繼續交流探討,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繼續探究這些問題。
本節課目的明確,安排合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探究過程極為重視,對學生活動極為重視,這些都是探究教學的基本要素。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一個重要的規律──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我還復習了如何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另外我還知道,猜想并不可靠,必須通過實驗來證實。
【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內容
2、寫出本節實驗報告
【板書設計】
五 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電路教學設計10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用元件電路中的符號,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2.能辨別通路、開路、短路,并說出短路的危害。
3.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路中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連接簡單電路的過程,通過活動認識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經歷從觀察現象到提出問題的過程,體會電路圖的規范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到物理與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
【教學重點】
會連接電路、會畫簡單電路圖、能辨別通路、斷路和短路,經歷從實驗中歸納結論的過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識。
【教學難點】
對電流概念的理解、對短路的理解和識別、規范畫出電路圖
【課前準備】
短路演示器、電路板,燈泡,燈座,開關及導線。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演示板上有一個小燈泡,還有電池、導線、開關等,怎樣讓小燈泡能持續發光?
怎樣才能使用電器工作呢?這就需要學習有關電路和電路連接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ㄒ唬╇娏
觀察前面電燈的連接圖(投影顯示)
分析總結:
1.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1)電路中必須有電源;
(2)閉合電路。
2.電流的形成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中有大題的自由電子,在電源的作用下作定向運動)
。2)電流方向的規定:物理學中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討論:金屬導體中大量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3)電路中電流的方向: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是從電源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
【想想做做】
利用發光二極管判斷電流的方向(觀看視頻)
注意:發光二極管的特性。
。ǘ╇娐返臉嫵
討論:
一個最簡單的電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
如果把電池和小燈泡直接連接起來,會發生什么現象?
小結:電路元件的`作用。指出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的,四種元件缺一不可。
1.電路的定義
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就叫電路。
2.電路元件的作用
(1)電 源:提供電能(學生活動:列舉常見的電源)
。2)用電器:消耗電能(學生活動:列舉常見的用電器)
。3)導 線:輸送電能
。4)開 關:控制電路(連接電路時一定要斷開)
。ㄈ╇娐穲D
1.定義
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2. 常見的電路元件符號
見課本P38,圖15.2-5 幾種常見的元件及其符號
3.畫電路圖
例題:畫出下面實物電路的電路圖
學生練習畫電路圖
(四)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開路和短路
【提出問題】
在前面的分組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把小燈泡、導線、開關連接起來后,閉合開關,燈卻沒亮,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
1.開路現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燈泡(故意用斷絲燈炮)、開關、干電池用導線連接起來,合上開關,小燈泡不亮。
2.通路現象:換上一只好的燈泡,把它用導線、開關和電池相連。提問:有什么辦法使小燈泡熄滅?
3.短路現象:在發光的燈泡兩端并聯一跟導線,在短路的瞬間,燈泡熄滅了,拆掉這根導線燈泡又亮了。
如果電路是接通的,但用電器兩端被導線直接連通,這種情況叫做該用電器被短接。
分析:在發光的燈泡兩端并聯一跟導線,燈泡為什么不亮呢?這是因為電流直接從導線和開關中流過,而燈泡中幾乎沒有電流,因此燈不亮。
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上,電路中會有很大的電流,可能把電源燒壞,還可能引起火災。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種情況叫短路。
小結:斷開的電路叫做開路;接通的電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導線把電源的兩極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做短路;用電器兩端被導線直接連通,叫做該用電器被短接。
三、課堂總結
電流、電路、電路圖、電路的三種狀態
四、布置作業
課本P4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題
五、板書設計
電流與電路
1、電流
。1)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
。2)電流的形成
(3)電流的方向
2.電路的構成
(1)電路的定義
。2)簡單電路的基本構成
。3)電路元件的作用
3.電路圖
(1)定義
。2)常見電路元件符號
。3)電路圖的畫法要求
4.電路的三種狀態
通路、斷路、短路(電源短路、用電器短接)
電路教學設計11
一、教學任務分析
拓展型課程中的“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基礎型課程中部分電路的延伸,是“電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識。內容不僅涉及到電流、電阻、電壓及電動勢等物理量,還通過對電池供電原理以及非靜電力做功等內容的詳細介紹,突出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恒的規律。
“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較多并且抽象,如電動勢、外電壓、內電壓、外電阻、內電阻等等,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難度。建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實驗獲取數據的能力,還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處理數據的理性分析能力。
讓學生感受電池,制作水果電池,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打破對電池認識的神秘感,甚至給學生一個發明創造的欲望,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經歷。
本節課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動的科學設計,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源電動勢及內阻概念,知道化學電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3)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動手實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經歷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化學電池結構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3)觀看“神六”、“核電站”等圖片,領略我國電能領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發愛國主義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探究電源內阻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四、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電源有內阻以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五、教學資源
1.實驗器材:電壓、電流傳感器、DIS數據采集器等,水果及銅絲、鋅絲等。
2.信息技術:自制FLASH課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現行高級中學課本《物理》拓展型課程I第二冊(試用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六、設計思路
在“電源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電學內容的教學中,通常我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內容按次序而進行的。在教學內容上,從非靜電力做功引入電動勢的概念,強調電動勢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在實驗得到電源的內外電壓之和為電源電動勢的基礎上,借助歐姆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在教學次序上,先電源電動勢,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認知水平,學生對電動勢概念的理解也不會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對“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內容研究后,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設計出兩個雙循環的教學過程。
第一個雙循環針對電動勢而言。電動勢的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考慮到電動勢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在電動勢教學的第一循環中,僅僅指出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它在數值上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它可以用電壓表直接測量出來。在第二循環中,指出它是表征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源電動勢和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有相同的大小和單位,但他們的物理含義不同。
第二個雙循環針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環中,通過多組電流、電阻的實驗數據,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到電源有內阻,并進一步得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先將電源的表征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決后,再去研究電路中電流所遵循的'規律,即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循環中,先以作業形式給學生一系列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從能量角度對電源的研究。
考慮到本節課的探究方法與課本中的不同,我們在作業中編排了題目“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學習到另一種經典的研究方法,即通過探究電動勢與電源內、外電壓的關系而得出閉合定律歐姆定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針對“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一循環的學習,課題名稱定為“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時間為1課時。
七、教學流程
八、教學過程
(一)情景──回顧歷史、引入課題
視頻:神舟6號遨游太空。讓學生思考電池翼板的作用。
圖片:科學家伽伐尼。介紹伽法尼發現電的過程。
圖片:科學家伏打照片。介紹伏打及伏打電池,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伏打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物:不同類型化學電池。解剖化學電池內部結構,指出廢舊電池給人體和環境帶來的危害。
制作:自制水果電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鋅絲和銅絲,并測量其兩絲間的電壓。
圖片:核電站、三峽。簡要介紹我國電力發展情況。
(二)探究──建構概念、建立規律
探究一:影響端電壓的因素
師:下面我們以干電池為例來研究電源。如圖1是由干電池、電阻箱組成一個電路。為了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先介紹兩個概念。我們把電源兩端的電壓稱為“端電壓”;電源外部所接的電阻稱為“外電阻”。圖1電路中電源的端電壓也就是外電阻上的電壓。
師:請大家按圖1連接電路,測量電源的端電壓,完成下表,并講一講你的發現。
電阻箱電阻R
斷路
電源端電壓U
生:我們發現外電阻R越大,電源端電壓U越大,說明端電壓與外電阻有關。
生:不同的電源在外電阻相同的情況下U是不同的,說明端電壓還與電源有關。
生:電路斷開時的端電壓僅由電源本身決定。
師: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是由電源本身決定的,即:不同的電池,在電路斷開時,維持兩節間電壓的本領是不同的。為了描述電源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了電動勢的概念。電源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動勢用符號是E表示,它的單位是伏特。
師:請大家測量課桌上干電池的電動勢。
探究二:閉合電路的電流
師: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如果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是已知的,那么,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呢?憑你的知識、經驗、智慧或靈感,猜測一下。
生:我的猜測是:I=E/R
師:這樣的猜測對不對呢?電池的電動勢剛才大家已經測量過,下面請大家再測量一下,不同外電阻時電路中的電流,完成下表,最后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電阻箱電阻R
電路中電流I
生: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電流I 師:那么,電流與電動勢和外電阻之間關系存在怎樣的關系呢?請大家再猜測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點就行了,我的猜測是,可能是電源內部有電阻。 師:假設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不妨將電源內部的電阻叫內阻,用r表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可寫成:I=E/(R+r),F在請大家利用實驗數據,根據你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一起來找一找r的大小,然后看一看在誤差范圍內,上述關系是否成立。 生:我將每一組數據代入I=E/(R+r),通過計算的發現,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歐姆左右,說明電源存在內阻的假設是成立的,并且電路中的電流應該滿足I=E/(R+r)。 生:我是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的。先畫出I-R圖像,發現圖線是曲線,后來將I=E/(R+r)寫成R=E/I-r形式,看出電阻R與電流倒數1/I成線性關系。如果I=E/(R+r)成立,那么,通過實驗數據畫出的R-1/I圖像應該是直線,結果利用實驗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2所示,這就說明了關系式I=E/(R+r)是正確的,而圖線的截距為-2.344,說明電源的內阻為2.334歐姆。 師: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出I=E/(R+r)是成立的結論,而且利用圖像還得到了電源的內阻。 師:I=E/(R+r)這個規律最早是由歐姆發現的,為了區別在初中所學的歐姆定律,我們將它叫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之所以稱為“閉合電路”,是因為I=E/(R+r)涉及到由電源、電阻等整個閉合的電路。而初中學習歐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個電路中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將I=U/R又叫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三)應用──聯系實際、解釋實驗 題目:探究實驗表明,閉合電路中的外電阻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電源的端電壓越大。請解釋之。 解答: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可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I必將變。粚=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源的端電壓U變大。 九、作業設計 本節課在作業設計上,力求使作業能夠聯系社會,聯系生活、聯系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同時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電子為什么能在電源的內部從正極運動到負極? 自主學習:電動勢與電壓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用能量的觀點解釋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開闊視野: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 拓展研究:課堂實驗數據的再研究。 (1)畫出U-R、I-R、U-I圖像,并用相關理論對圖像進行分析。 (2)假設E、r未知,利用實驗數據如何計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等。 關注生活:查看手機電池上的說明,指出個參數的意義及提出注意事項的理由。 聯系實際: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電池?并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想法。 十、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得到電源電動勢、電流以及外電阻的實驗數據后,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一位已自學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同學說,電流等于電動勢與外電阻的比值。課后我和該同學交談后發現,學生并不是為了配合我的教學設計而故意講錯的,而是他將以前自學過的知識忘了。通過這次交談,我對意義建構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的理念,即物理課堂應該是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而掌握知識的場所。 目前,大家對課程與課堂的教學改革較為重視,改革的力度也較大,但在作業方面改革步伐卻是緩慢的。對作業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學五環節中布置作業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作業的來源單一,很多時候就是課本或練習冊中的幾道練習題;題目通常也側重于理論研究,通過演繹、推理來完成。本節課試圖在作業的布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嘗試。努力使作業聯系社會,聯系生活、聯系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作業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鞏固知識、查漏補缺,而且具有承上啟下、新舊聯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功能。如作業中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再處理,不僅將課堂的研究引向深入,還為以后“內電阻與電動勢的測定”的實驗教學打下了伏筆;再如通過作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用1課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個循環的學習。另外,自主學習有時是需要引導的,由于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電源內部電荷運動的FLASH動畫,所以學生課后的自學就變得有趣、輕松和高效,對“電源內部電荷運動原因是由于電荷受到了非靜電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簡單電路》,教材第30頁至32頁。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使學生親身經歷探究一個簡單電路的構成,初步學會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簡單電路的探究,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做科學的熱情,體會探究、合作、交流的樂趣。 3、科學知識: 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并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并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難點 能連接稍復雜的.電路。 教學準備 電池、電池盒、導線、小燈泡、小燈座。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新課。 二、親身經歷,科學探究 1、試一試。 用給定的材料,想辦法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觀察是怎樣連接的。 2、畫一畫。 用圖表示出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3、換一換。 提問:如果把小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又會怎樣呢? (1)把小燈泡換成小喇叭,會怎樣? 。2)把小燈泡換成小電機,會怎樣? 4、問一問。 。1)在連接過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樣連接才會使小燈泡亮起來? 5、做一做。 。1)小燈泡亮時,怎樣才能讓它熄滅? 。2)小燈泡熄滅時,怎樣才能讓它亮起來? 。3)有更方便的辦法來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嗎? 請大家分組合作連一連。 6、說一說。 。1)這個電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你知道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嗎? 三、合作參與,探索發現 指導學生分組動手組裝一個簡單的紅綠燈,并使紅綠燈按指令工作。 。1)紅燈亮。 。2)綠燈亮。 (3)紅燈、綠燈都熄滅。 四、回顧親歷,自主小結 1、今天我們探究了什么知識? 2、通過今天的探究活動,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書設計: 簡單電路 【學習目標】 1、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家庭電路各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2、知道三線插頭與三線插座的接線。 3、能正確使用測電筆 【學習過程】 電能由于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控制、清潔、容易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等優點,被廣泛使用 活動1:觀察家庭電路的組成情況 小結:家庭電路主要有 等組成。 活動2:觀察和分析家庭電路連接方式 小結:家庭電路中干路上的元件有: ;它們接在家庭電路中的先后順序是 ;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是 ;插座與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是 ;開關與所控制的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是 。 活動3:活動:觀察三線插頭與三線插座 活動4:活動:練習使用測電筆 1)測電筆組成:金屬電極(筆尖)、絕緣外殼、__________、氖管、彈簧、金屬電極(筆尾) 2) 測電筆使用: a、使用時,手要接觸 b、使用時,手絕不允許 c、當測電筆的筆尖接觸電線時,絕不允許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分再去接觸 【典型例題】 【例1】小明同學為了更好地學習,搬進了新書房,可新書房缺少了一盞用拉線開關控制的照明燈和一個可插電扇的插座,請在圖中,為小明同學設計一個完整的電路. 【例2】如圖2所示為張潔同學演示使用測電筆的幾種握筆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 A.(b)和(c) B. (a)和(c) C.(a)和(d) D.(b)和(d) 【例3】小紅家的電能表如圖所示,她家已接有100W的彩電,700W的電飯鍋,PZ220—40的電燈2盞,當這些用電器同時工作時,電能表中通過的電流是 A;她家還可以接入PZ220—40的電燈 盞。 【例4】 一家庭電路如下圖所示,開關S閉合后,電燈不亮,但用測電筆測試a點和b點均見氖管發光,電燈不亮的可能的原因是( ) A.電廠停電 B.供電線路某處火線斷路 C.燈絲斷了 D.供電線路某處零線斷路 【例5】 81805 一位同學家里的電度表11月初的讀是的讀數11月未為 81897 他家只有同規格電燈3盞,每天使用2.5小時,11月份他家共用了______ 度電,燈泡的功率是______。 【課堂檢測】 1.在家庭電路中從進戶線到用電器之間應有總開關、電能表和熔斷器,它們的先后順序是 ( ) A.熔斷器、電能表、總開關 B.總開關、熔斷器、電能表 C.電能表、總開關、熔斷器 D.電能表、熔斷器、總開關 2、 所有的家用電器都是_______聯接入電路中,電能表要裝在家庭電路的______上,外面的.供電線路就接在電能表上,這樣才能測出用戶全部用電器的_________,電能表上標著的電壓值是_________,電流是_________. 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用電器的不斷增多,在家庭電路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燈與控制它的開關是并聯的,與插座是串聯的 B.使用測電筆時,不能用手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 C.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電器總功率過大 D.增加大功率用電器時,只需換上足夠粗的保險絲即可 4、某班同學在學了有關家庭電路的知識后安裝了四盞電燈,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 5、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發現電燈L不亮,用測電筆測試c、d兩點時,氖管都發光,測試a、b兩點時,只有a點氖管發光,則故障可能是 ( ) A.火線與零線短路 B.a、d之間某處斷路 C.b、c之間某處斷路 D.電燈的燈絲斷了 【課后練習】 2.三孔插座上面有一個插孔是和插頭上標有E的導線接通的(圖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貳是和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相連的 ②電路中E應和室外大地相連 ③如果和E相連的導線斷開,用此插座的洗衣機電動機便不能轉動 、軐y電筆筆尖插入E孔,正常情況下測電筆的氖管會發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圖4 3.小明家買來的洗衣機上用的是三腳插頭,由于家中沒有三孔插座,于是他把三腳插頭 換成兩腳插頭插在兩孔插座上,洗衣機照拌工作,但這樣做在 時容易造成觸電事故. 4.當電源插頭出現如圖5所示的兩種情況時,一旦插入插座內,會造成短路的是 [選填“(a)”或“(b)”]. 5.如圖6所示,測電筆的氖管發光,表明測電筆的筆尖接觸的是 .三孔插 座比兩孔插座多的那個孔是跟大地連接的,當電冰箱的三腳插頭插在三孔插座里時,除把用電部分連人電路外,還把電冰箱的 與大地連接起來. 6.在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錯誤的地方打上“×”號. BC—65B電冰箱 額定電壓220V 額定功率110W 工作頻率50Hz 總容量60L 7.一小型號電冰箱的銘牌如右表所示,根據銘牌內容回答下列問題:電冰箱正常工作時電壓是_______V,電冰箱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是______A,若電冰箱每天正常工作6h,一個月(按30天計)耗電_______kwh,電冰箱與其它用電器如電燈是_______聯連接的;電冰箱、電燈、電視機中使用三孔插座的是______。 8.甲圖是一個家庭電路中常用的插座,其中A孔應接________線,B孔應接________線,C孔應接________線.乙圖是某同學連接的兩個家庭電路,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 9.(09寧波)如圖所示是小科家部分線路連接圖。當小科用測電筆接觸插座的右孔時,氖管發光,可知右孔內的電線與進戶線中的 線相連接;當閉合開關s,燈L在亮的瞬間熄滅,而室內其它用電器仍正常工作,則燈L處電路 (填“開路”或“短路”)。 10.電工師傅常用一只標有“220V 40W”的燈泡L0(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來檢查新安裝的照明電路中每個支路的情況,如圖所示。當只閉合S、S1時L0不亮;當只閉合S、S2時,L0和L2都呈暗紅色;當只閉合S、S3時,L0正常發光。由此可以判斷( ) A.L1所在的支路短路 B.L2所在的支路斷路 C.L3所在的支路短路 D.各支路均完好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什么是電流、電路和電路圖。 2、知道什么是電源和用電器。 3、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流的產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連接電路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連接電路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 2、通過“根據電路畫電路圖”的訓練,使學生不怕重復,不厭其煩,從而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路中形成電流的條件,從而得出電路的基本組成。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過程中,認真觀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方法 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干電池、小燈泡、導線、開關、小電動機、門鈴、發光二極管、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在電的世界里,也許你會感到它很神秘。為什么收音機通上電就能放出音樂?為什么電視機通上電就能看到影像?為什么電飯鍋通上電就能做熟米飯?為什么電風扇通上電就能轉動?電就在我們身邊,對于電,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凵祝菸矣X得電挺神秘的,電是從哪兒來的呢? [生乙]為什么一按開關,電燈就會亮了呢? [生丙]要小燈泡發光,應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生。菽男┪矬w可以導電呢? 。凵欤菟牧鲃幽芸匆,那么,電流的流動能看得見嗎? 。蹘煟萃瑢W們提的問題很好。實際上,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都是由最簡單的電路組合而成的,讓我們走進這個“電的世界”看一看,試一試,現在就來分組,每兩個人一組,自己動手,不要錯過機會。不過在動手實驗之前,要帶著問題去做。知道嗎? 二、新課教學 1、想想做做:怎樣連接電路? 。蹘煟菡埓蠹铱匆豢,你們的臺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將這些器材連接,分別使小燈泡發光、電機轉動?看誰做得最快。 [生甲]老師,實驗時要注意什么嗎? 。凵遥葸@個電會不會電人。 [師]不會電人的,放心去做(36V以下的為安全電壓)。這兩位同學能夠大膽提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實驗是一門科學,絕對不能違背操作原理。注意: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否則會燒壞電池,甚至會發生危險。現在,開始動手吧! 。蹖W生動手實驗,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價。] [提問、講授新課]: 。蹘煟菡婵彀!你們真棒。我已看到小燈泡亮、小電動機轉,也聽到你們的門鈴在響,你們的實驗成功了,說說對于哪些問題,你們已明白了。 閉合開關,燈泡就亮了,為什么?什么叫電流?電流是怎樣形式的? 。凵堇蠋,我想問一個問題可以嗎? 。蹘煟菘梢。 。凵蓦娏髁鲃幽芸匆妴? 。蹘煟荼緛硎强床灰姷,現在來模擬一下,讓你們看看,要細心觀察。 。蹌赢嬔菔荆蓦娏鞯姆较 。蹘煟萃瑢W們注意觀察電流流向的慢鏡頭,你說出電流是怎么流的?它是什么方向? 。凵蓦娏餮刂半姵卣龢O→用電器→負極”的方向流動。 2、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如何判斷電流的方向? [師]對于整個電路來說,電流方向是從電源正極出發經用電器流回負極的,而對于燈泡來說,電流在燈絲中無論沿什么方向流動。都能發光。 [小結]:電流方向的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電路中電流的方向: 電源的正極——用電器——電源的負極。[板書] Ex:讓學生在自己所畫的電路圖中標出電流的方向。 (教師在此可簡介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蹘煟菖e個例子說吧,有一種二極管,電流流過時能夠發光,叫發光二極管。如電視機、收錄機等許多家用電器上的指示燈都是發光二極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紅綠燈、廣場上的大屏幕電視、馬路兩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發光二極管。 。凵菰瓉砥恋陌l光布告牌是用了發光二極管。如果我要在設計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極管,那玩具就會發出各種光,到了晚上會很漂亮! 。蹘煟菽隳芟氲健皩W有所用”值得我們學習,好多的發明家就是從想開始的。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動手動腦設計出自己的獨特的小玩具或學習儀器。 3、PPt演示、讓學生判斷燈泡的亮和滅?教師在此可適當補充“通路”、“斷路”和“短路”的概念,并引出電路中形成電流的條件? 。1)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有一處斷開的電路叫斷路; 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將電源兩極相連叫電源短路,(講清危害) 將一導線直接連在用電器的兩端叫用電器短路。 [師]從演示中可以看到:當閉合開關時,燈泡亮,電路中有電流流過。 [師]大家觀察和實驗都很認真。電流形成除了有電源外,還需要電路閉合。就像大家做的實驗。當閉合開關時,燈泡亮,小電動機轉動,門鈴響;斷開開關時,就沒有電流,用電器不工作。 (2)電路中形成電流的條件?[板書] 有電源 電路閉合(即處處接通)[板書] 。蹘煟莺芨吲d,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實驗、討論、歸納出了電流的形成條件,為我們的成功鼓掌! 。ǎ凵莩两谙矏傊校瑢W習熱情高漲。 4、探究:電路的構成 。蹘煟菹旅孀屛覀円积R來探討電路的基本組成。 [生甲]燈泡、小電動機、門鈴等是需要用電的儀器,可以統一叫做用電器。[板書] 。蹘煟輰Γ秒娖魇切枰薪o它提供電能的裝置,誰給它提供呢? 。凵遥菀欢ㄊ请姵。從實驗中可看出,開關是控制用電器工作的,而導線是起連接作用的。 。蹘煟菡f得非常正確。電池是提供電能的裝置,同學們用的電池叫干電池。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提供電能的裝置呢? 。凵莅l電機可以提供電能。生活中的各種電池都行。 。蹘煟輰。能夠提供電能的裝置,我們把它們叫電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們實驗室的學生電源,它可以代替電池使用。 [生]我們這個實驗是不是就是連接電路呢? 。蹘煟菔堑摹D沁@個簡單的電路組成是什么呢?誰能總結一下? 。凵蓦娐酚呻娫、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板書] n簡單電路的構成及作用:P102 (1) 電源 —— 提供電能 。2) 用電器 —— 消耗電能 。3) 開關 —— 控制電路的通斷 。4) 導線 —— 電流的通道 評:在平等的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動手動腦:畫電路圖 。蹘煟輨偛磐瑢W們做實驗時用的是實物,我們要把電路畫下來,該怎么辦? 。凵菸覀儾皇窃诠鈱W中學過,用符號來畫光路圖。我想電學中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實物。 [師]如用符號來代表電路中的各個實物,就叫電路圖?磥恚蠹摇邦惐取钡姆椒ㄕ莆盏暮芎。 接下來,同學們就看一下課本上幾種常用元件及對應的符號,用最短的時間記住它們,比比誰最快! (學生記,教師給予指導,如何用形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等)。 教師注意糾正學生常犯的幾個錯誤: 6、[想想議議] 。蹘煟菹旅娲蠹铱凑n本P104圖5。2—9是某人連接的電路,用剛學過的知識判斷一下小電動機能轉嗎? [生甲]不能轉。 。凵遥菀驗楫旊娐吩陂]合時,電路中才會有電流。這個實驗中的電池沒有接在電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師]分析的很好。電路的閉合性是很重要的,否則用電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那可不是我們的目的。 三、交流與評價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ㄒ唬㈦娐分行纬呻娏鞯臈l件: 。1)有電源 。2)電路閉合(即處處接通) (二)、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是“電源正極→用電器→負極”。 (三)、電路的基本組成部分(四個部分) (1)電源 ——提供電能 。2)用電器 ——消耗電能 。3)開關 —— 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 —— 電流的通道 。ㄋ模㈦娐穲D:利用規定的符號代替實物, 把電路表示出來的圖形就是電路圖。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深化連接電路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項。 2、通過實驗,認識電路,知道電路的通路、開路和短路狀態,了解電源短路的危害。 3、熟悉常用的電路元件及其符號,會用這些符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了解畫電路圖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會初步識別通路、開路和短路等電路狀態。 2、會利用元件符號按規范畫出電路圖,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作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帶領學生體會物理現象和知識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學特征——簡潔、美觀。 3、通過認識家用電器和閱讀“生活、物理、社會”,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 1、電路的組成及電路中各元件的作用,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開路和短路的特點。 2、通過畫出電路圖,培養學生良好的作圖習慣。 三、教學難點: 1、電源短路的危害。 2、按要求畫出電路圖。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演示:怎樣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 引導學生回答在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①開關在連接時必須斷開。 、趯Ь連接電路元件時,將導線的兩端連接在接線柱上,并順時針旋緊,不允許用導線把電 池的兩端直接連接起來。 2、復習提問:①什么叫電路? 、陔娐返幕窘M成有哪些部分? 、鄹鞑糠值淖饔檬鞘裁? 二、電路的三種狀態。 1、教師重復演示上述實驗:觀察當開關閉合,打開或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用導線連接起來所發 生的現象。 2、學生觀察并思考有關問題后歸納: 、偻贰娐分刑幪庍B同的`、有電流流過的電路。 、陂_路——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 、壑苯佑脤Ь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燒壞。 三、電路圖 1、在設計、安裝、修理各種實際電路的時候,常常畫出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出示電路中常 見元件示教板),而畫實物圖是 很麻煩的。為了簡便,用國家統一規定的符號來代表電路中 的各元件。 2、請同學們查看課本P61頁幾種常用的電路元件及其符號。 3、老師在同學們看后,對元件符號的畫法做一一說明。 4、電路圖:這種用規定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元件實物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5、示范:畫出手電筒的電路圖。 6、同學們討論出電路圖的優點。 7、指出畫電路圖的要求:①元件位置安排要適當,分布要均勻。 、谠灰嬙诠战翘。 、壅麄電路圖最好呈長方形,有棱有角,導線要橫平豎直。 8、學生練習:①練習畫出對應的電路元件的符號。 、趨⒖紙D13—7,在虛線框中畫出“活動13。2”的電路圖。 四、閱讀課本第62頁“生活、物理、社會” 介紹:集成電路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大量應用。 讓學生了解目前電學的發展的應用。 五、交流與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經行總結。 學生自由發言。 六、課堂鞏固練習。 以小黑板的形式呈現練習題。 七、作業 1、復習課本,熟練畫出課本圖表中的各電路元件符號。 2、完成課本第62頁練習1、2兩題。 反思:本節學習內容是繼上課時的學習,主要學習目標有兩個:知道電路的三種狀態和會畫電 路圖,這兩個都是教學難點,故我在教學中降低了難度,放慢了腳步,給學生留下思考 的空間和時間,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厚,但由于演示實驗的局限性,部 分同學對于電路的三種狀態還不是特別清楚,如果能換成多媒體進行教學,也許效果會 更好一點。 【電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電路教學設計12-19 電路教學設計02-22 簡單電路教學設計11-24 【推薦】電路教學設計02-14 電路教學設計【薦】02-14 電路教學設計【推薦】02-22 【熱】電路教學設計02-22 【精】電路教學設計02-28 電路教學設計【精】02-28電路教學設計12
電路教學設計13
電路教學設計14
電路教學設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