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1 13:39:35 設計 我要投稿

有關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有關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標:快速閱讀課文,能用討論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標: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媒體:

  硬件媒體:計算機、掃描儀、投影儀、錄音機、錄音帶。

  軟件媒體:文字、圖形、音樂。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1)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圖1(略)

  教學策略設計:用“早”字引出作者,簡介作者,為學生了解閏土后,從鮮明的對比中體會社會的不平等,以為后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筆。

  2、學習課文。

  (1)教學過程與內容:聽錄音。

  策略設計:糾正生字讀音,感受語音變化;認讀生字新詞。

  (2)教學過程與內容:

  ①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圖2(略)、圖3(略)

  A:臉——紫色

  B:頭——小氈帽 健康

  C:頸——銀項圈 活潑

  D:怕見人 怕羞

  策略設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②講述閏土的新鮮事,了解閏土是個什么樣的人。圖4(略)、圖5(略)、圖6(略)、圖7(略)。

  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說說講了哪些事?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講給同學們聽。

  教學策略設計:體現自主學習,結合口語交際,力求讀寫合壁。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都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提問)

  和閏土相比,“我們”的知識太少了,目光太短淺了,寫出了作者不滿現實,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態。

  ④惜別

  作者:大哭。

  閏土:躲在廚房不肯出門。

  策略設計:從人物的外表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作者與閏土的濃厚情誼。

  3、課外延伸:(圖書室或網站)

  向同學們推薦《中年閏土》、《故鄉》,交流讀書體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詞語。

  2、通讀課文,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部分,指導課后思考·練習4。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不僅健康、天真、活潑,而且勇敢、聰明、有本領、見識廣。大家想不想認識他,了解他呢?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閏土”是誰,他和“我”是什么關系?

  3、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依據。(“我”是少爺,閏土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他們是主人和仆人的關系。)

  二、預習課文

  1、小組學習,讀準生字的字音,說說書寫時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理解詞語;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默讀課文,想想“我”和閏土是怎樣認識的?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開火車式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字音。

  2、利用課件檢查學習情況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兒);畜(亠)

  (2)正音

  (3)與生字有關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3、質疑(可簡單寫副板書,便于在下面的學習中反饋)

  四、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內容

  1、過渡語:一般情況下,我們認識、了解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認識和了解這個人的什么呢?(要想認識一個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閏土長什么樣呢?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3、讀“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一句

  板書: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4、誰來說說閏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

  (1)學生不知從哪說起時,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然后看看他是誰,與他相對照,少年閏土有什么樣的特點。

  對比之后,我們知道閏土是一個年少而又天真活潑的孩子。

  (2)再仔細讀讀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看閏土還有什么特點。

  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然后換上“蒼白的”或“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后說說有什么體會。

  體會出閏土“健康”的特點,因為他的臉是“紫色的”,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邊瓜地看瓜,在海邊撿貝殼、看跳魚兒,經風吹日曬變成紫色;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農村。)

  5、請一位同學總結閏土具有哪些特點

  板書: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4

  1、課件出示要求及插圖。

  2、課件出示摘錄的內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讓學生結合閏土外貌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課件出示范例,讓學生自己讀、說、評、議。

  5、小組同學互相啟發,練習說一說自己要描寫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順序

  1、提問: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2、四人小組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按先后順序說一說

  4、師生評論,調整板書:雪天捕鳥夏日拾貝月夜刺猹潮汛看魚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3、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有關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鼎湖山聽泉》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五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的作者是謝大光。這是一篇游記,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好材料。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賞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讀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時的感受體會,想象泉聲美妙有趣,培養學生感悟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能體會作者的寫法,學習遷移運用,能用“像……一樣……”造句。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難點: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板書大寫的“聽”字(聴)。猜猜這是什么字? 師:它是“聽”的繁體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看看這個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細看看它的組成。像這“聽”字帶個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聽,你們嘗試過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耳朵、帶著我們的心一塊到鼎湖山聽泉去。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記描寫泉水的詞語。(學生按要求自學)

  2、教師出示兩組詞語:淙淙 不絕于耳 清純悅耳 歡快活潑清亮 時隱時現 交錯流瀉 遮斷路面 3、指名讀讀這兩組詞,看看能發現什么?(第一組描寫的是聽到的泉水的聲音,第二組描寫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樣子。)總結: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板書:入耳 入目)

  4、通過這兩組詞語,你能感受到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點嗎?(板書:多 響 美)5、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親耳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呢?(播放泉水的錄象)

  6、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

  7、 教師再出示一組詞: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 、古木參天

  8、 指名讀,這組詞是寫什么的?(鼎湖山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9、 綠樹成蔭、蓬勃生機的景象與泉水又有什么關系?、(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10、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11、示句: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

  12、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這是怎樣的氣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13、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蘊育的結果。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了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說明泉水——蘊育生機。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著鼎湖山的萬木,蘊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懷著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吧。過渡:是啊!在這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看到這美麗的景色,聽到這悅耳的聲音,誰不為之傾倒呢?所以我們忍不住循著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云寺,并決定就在這座寺院里借宿。(音樂起 師范讀)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么多泉聲回響在耳邊,哪種聲音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么特點?(學生各自交流,說明原因,并通過朗讀體會)

  2、請大家再次讀這四句,體會這四句描寫泉水的話美在哪里?(都是比喻句,把泉聲比作音樂,句子的形式一樣)

  3、夜晚,作者回味著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漸漸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譜寫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曲,你們說這交響曲真正的作者是誰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配樂朗讀,一組讀小提琴,增加一組讀琵琶,再增加一個組讀大提琴,全班齊讀銅管齊鳴。)

  5、你覺得作者聽得對嗎?夜晚那么黑,他能分辨得清嗎?(他是用心在聽,板書:入心)

  6、其實呀,這里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也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你仿佛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播放泉聲)(學生自由發言)

  7、大家剛才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1)、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 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 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4)、 那像( )一樣( )的,是( )。

  8、我覺得此時的你們也和作者一樣聽懂了山泉優美的樂韻,感受到山泉跳動的脈搏,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語言。能談談你此刻的心情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們應該感謝作者謝大光,讓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一起讀。(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0、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鼎湖山聽泉,我們用耳朵去聽,我們更用心去聽,于是我們便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美。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課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于耳,不知是夢?是醒?夢也罷,醒也罷。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

  三、 作業與延伸:

  1、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2、為鼎湖山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多、響、美

  孕育生機 入目 滋潤萬木 入心

有關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 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 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3、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4、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

  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徐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學生讀,指名個別讀)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出示幻燈)(意象)。

  (一),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1、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寫潭底彩虹似的夢、夜空斑斕的星輝和自己放歌的狂態,營造了一幅鏡花水月、朦朧迷離、似夢非夢的圖畫,營造了讓詩人魂牽夢縈、心迷神醉的意境。

  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二)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后回答)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回環反復。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 “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它是尾聲,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3,建筑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解說: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

  4、學生指名用一段話來描繪:你的面前浮現出怎么樣的一幅圖畫?

  師述: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六、小結本文。

  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學生再讀詩歌,感受詩的內容和形式的美。(放女聲錄音,學生跟著讀)

  八、聯想遷移,拓展詩歌

有關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活動中能主動運用滾、爬、跳、鉆等技能,進行游戲。

  2、幼兒在游戲中能正確區分紅、黃等各種顏色。

  3、鼓勵幼兒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活動準備:

  1、律動音樂、小刺猬頭飾若干。

  2、墊子、圈、牛皮筋、呼啦圈等布置成圓形場地。

  3、各種水果若干。

  4、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標記和籃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準備活動

  (放音樂)做準備運動。

  2、談話活動

  (做起床的動作)天氣越來越冷了,寶寶們,看來我們要出去撿一些水果過冬了,

  以前都是媽媽一個人出去撿,今天媽媽要請寶寶們一起去撿好嗎?

  來,我們先來運動運動,鍛煉一下身體。

  二、活動過程

  1、交代場地

  寶寶們練的真棒,在我們家附近有許多的水果,我們可以走過這里的草地、小橋、石頭、矮墻、山洞去撿水果,寶寶們走的時候要勇敢一點,不要害怕,要想個好辦法走過這些地方去撿水果,現在寶寶們可以出發了!

  2、幼兒嘗試練習,師指導

  3、幼兒討論所用的方法。

  寶寶可以相互說一說,你是經過那些地方去撿水果的,是怎么走過去的.?

  你撿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和媽媽來說一說。

  5、幼兒進行撿水果比賽.(一到兩次)

  (1)隊員分配

  媽媽知道我們寶寶都很能干,還有更好的辦法走過這些地方,那我們來個比賽吧!

  幼兒自由選擇分成紅、黃、藍、綠四隊。

  (2)交代要求

  現在寶寶們分成了四隊,媽媽說“開始”,寶寶就可以找個地方去撿水果了,撿了水果紅隊寶寶應該放在哪個籃子里呢?…….

  媽媽說“停”的時候,寶寶就要停下來,不能再撿水果了。

  (3)幼兒比賽,師指導

  表揚、鼓勵贏的一隊。

  三、活動結束

  寶寶們!撿了這么多的水果,也很累了,來跟媽媽一起放松放松!

  活動反思:幼兒在自由選擇自己的顏色隊時,過分的依賴老師,或者跟著大家擠到一起,說明幼兒缺少自主性,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培養。

有關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P64-65的練習十二第4-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方法的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課前研究:復習“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注意在解分數方程題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交流課前研究

  2、補充:

  分析數量關系:

  (1)一桶油,用去了。

  (2)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

  (3)男生人數的正好是女生的人數。

  學生在小組里說說數量之間的關系。

  集體交流,教師板書數量關系式。

  看著第(3)個數量關系式討論: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數,怎么求女生的人數?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數,怎么求男生的人數?

  二、綜合練習:

  1、練習十二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訂正時重點交流錯例的原因。

  2、練習十二第5題

  讀題后理解題意,并找出等量關系:原來水稻每公頃產量×=新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再集體訂正。

  3、練習十二第6題

  理解“10小時行了全程的”是指10小時行駛的路程相當于全程的。也可以理解為已經行駛的時間相當于行駛全程所需時間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練習十二第7題

  弄清“”是把這袋面粉重25千克看作單位“1”的。

  第(1)題要求“吃了多少千克”,就是求25千克的是多少;

  第(2)題中的數量關系是“這袋面粉的'千克數×=15”

  比較上下兩題有什么區別?

  5、練習十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比較兩個問題的聯系和區別。

  明確:第1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第2小題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可以列方程解答。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還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夠的嗎?有什么經驗要向大家介紹嗎?

  四、作業:

  課內:補充習題P46第3題;P47第3、4題。

  課外:天天練P40

  彈性作業:

  1、直接寫出得數。

  2÷ = 3 3 × = ÷ = 3 ÷ =

  2、 解方程。

  ⅹ = 18 ⅹ= ⅹ = ⅹ= ⅹ÷ = ⅹ=

  3、 (1)一只書包65元,一枝鋼筆的價錢是書包的 。一枝鋼筆多少元錢?

  65× =26(元) 答:一枝鋼筆26元錢。

  (2)一枝鋼筆26元,是一只書包價錢的 。一只書包多少元錢?

  ⅹ=26 ⅹ=65 答:一只書包65元錢。

有關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本班有14個學生,通過預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流利朗讀課文,對于他們來說要領悟烏鴉的聰明仍然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應該突出以讀為主,以讀促思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感悟烏鴉從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PPT、生字卡片、課題、烏鴉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認識這種鳥嗎?(多媒體出示烏鴉圖)

  看看烏鴉是什么樣子的。(黑色的羽毛,尖尖的'嘴)

  你們覺得烏鴉美麗嗎?

  烏鴉可喜歡動腦筋了,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聰明的烏鴉的故事。

  2.貼出課題。齊讀課題。

  3.識字教學“烏、鴉”。

  二、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檢查預習情況。

  烏鴉喝水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安靜的聽一聽這篇課文。

  聽完之后我請一位小朋友用簡單的幾句話告訴我課文內容。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烏鴉為什么要找水喝?引出“渴”和“喝”比較學習。

  (2)烏鴉是怎樣找水喝的?引出“到處”是什么意思?(處處)

  讀第一句話要把“到處”重讀,老師范讀,學生練讀。

  3..理解課文內容。

  (1)烏鴉通過努力終于找到水,它此刻的心情如何。(高興、激動)

  請小朋友們用高興的語氣一起讀一讀第二句話。

  (2)當烏鴉找到水的時候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喝不著水)

  (3)誰能告訴我,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水不多,瓶口又小)

  過渡:烏鴉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辦呢?

  這時候說明烏鴉在干什么。(動腦筋想辦法)

  指導朗讀:“怎么辦”讀得稍微慢些,好像在動腦筋。

  1)請男生女生分別來讀這一句。

  三、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 當烏鴉遇見困難的時候,它會怎么想怎么做?

  指名讀第二段。

  (總結:遇見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學會先觀察。)

  2.烏鴉想出什么辦法了?引出“辦、法”教學。(小組討論)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齊讀第3自然段,說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2.從文中看出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聰明能干、愛動腦筋)

  過渡:那我們也要向烏鴉學習,接下來就比比看遇見寫字方面的困難,誰更加能干!

  五、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可“”辦“兩個字。

  1.出示“可”“辦”,提問:如何記住這個字。(丁口可)(力點辦)

  首先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誰告訴我,要寫好“可””辦“字要注意什么。

  1)“可”字橫要寫長一點,注意”口“在田字格中位置。

  2)“辦”字中的撇是豎撇,注意觀察左右“點”的區別。

  出示筆畫順序。

  2.生先描紅,再練寫。(教師巡視檢查,及時糾正問題。)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

  六、感悟道理。

有關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量、剪、拼、擺等直觀操作的方法,讓學生探索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經歷猜測探索總結的數學學習過程,在實驗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3、通過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加學生學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并能應用。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大家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下面請大家猜一個謎語(大屏幕出示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

  (打一幾何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中都有哪些學問?

  生: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具有穩定性。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生: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包含了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生:一個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個直角,最多只能有一個鈍角,最少有兩個銳角。

  生:三角形的內有和是180。

  生:(一臉疑惑)

  師:(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有什么疑惑?生:什么是內角?

  生: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后面加上一個?)

  二、自主探索,實踐驗證

  1、理解內角師:什么是內角?

  生:我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就是指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三角形的每個角都是三角形的內角,每個三角形都有三個內角。

  2、理解內角和。

  師:那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指什么?

  生:我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的和。

  師:為了方便,我們將三角形的每個內角編上序號1、2、3、我們叫它1、2、3,這三個角的度數和,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3、實踐驗證

  師: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生:量一量每個角的度數,然后加起來看看是不是180。

  師:請大家拿出課前準備的三角形,親自量一量,算一算。(學生動手量一量)

  師:誰愿意把你的勞動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量的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60、60、60,加起來一共是180。

  師:這位同學量的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并且是比較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生:我量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45、45、90,加起來一共是180。

  師:這是我們三角尺中的一個,也比較特殊,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生:我量的是三角尺中的另一個,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60、30、90,加起來一共是180生:我量的是鈍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85、60、38,加起來一共是183。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卻不是180。

  師:看來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是180。

  生:老師,測量會有誤差,量出來的不是很精確,那么求出來的結果也不夠精確。雖然不都是三個內角加起來不都是180,但都接近180。

  生:都接近180就能說一定是180嗎?

  師: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看來這個是不能讓大家信服的。那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發揮小組成員的智慧,充分利用大家的學具進行驗證,比一比哪些組的方法富有新意,開始!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索驗證。教師巡視,參與到學生的研究中)

  師:請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代言人,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智慧。

  生:(邊展示邊交流)我們小組運用了折一折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三個內角就拼成了一個平角,也就是180,所以我們小組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你折的只是銳角三角形,只能證明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生:我們小組也有折的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其它的成員展示不同的三角形)

  師:看這個小組的同學想問題多全面呀,不僅想到了用什么方法,還想到了用不同的三角形進行驗證,老師實在是佩服你們組的智慧,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哪個小組和他們的方法不一樣?

  生:我們小組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撕了下來,拼在了一起,正好拼成了一個平角,也就是180。我們也實驗了不同的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平角,所以我們小組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這個小組的方法簡便,易操作,很好。

  生:我們小組成員是這樣想的,一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每個直角90,那么長方形的內角和就是360,每個長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師:你們小組很聰明,從長方形的內角和聯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謝謝你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方法!

  4、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用量、折、剪、拼、計算、推理等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了無論是什么樣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0,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沒有。

  師:(去掉問號)那就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說一說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師:(出示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師:(出示一個小三角形)這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師:(演示)把這兩個三角形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師:為什么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而合起來還是180呢?另外那180去哪兒了?

  生: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兩個直角不再是大三角形的內角,所以少了180

  師:(演示)把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數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你能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嗎?

  (出)

  生: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在第一個三角形中,用180—75—28,A=77

  生:用180—90—35,C =55。

  生: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是直角,也可以直接用90—35=55。

  生:第三個三角形中,用180—20—45,B=115。

  3、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生: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所以用180—70—70 4、

  師:三角形的內角和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在建筑中應用的例子。

  在設計這座大橋時,如果設計師將斜拉的鋼索與橋柱形成的夾角設計成了56,建筑師在造橋時怎樣才能確定鋼索與橋柱是否形成了這個角度?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師:量哪個角?量一量斜拉的鋼索與橋柱形成的夾角嗎?

  生:橋面與橋柱形成一個直角,是90,斜拉的鋼索與橋柱形成的夾角是56,那么用180—90—56=34,就是斜拉的鋼索與橋面的夾角,所以只要讓斜拉的鋼索與橋面的夾角是34,那么斜拉的鋼索與橋柱形成的夾角就是56

  師:你真是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努力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師。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師: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你愿意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共同分享嗎?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無論是大三角形,還是小三角形,無論是銳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還是銳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生:把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還是180,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內角和還是180。

  生:我可以用撕、拼、折等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這個同學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方法,我們只有學會了方法,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更多的知識。

  師:那你現在知道為什么一個三角形內只能有一個直角或一個鈍角嗎?

  生:兩個直角的度數之和是180,再加上一個角,三個角的度數之和超過了180,所以一個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個直角。

  生:兩個鈍角的度數之和就超過了180,再加上一個角,就更大了,所以一個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個鈍角。

  師:我們學習知識,必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師:三角形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學問,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去研究。

有關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29頁“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認、讀、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能力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一個鐵盒子,為每組準備6張(0—5)數字娃娃卡片,多媒體電腦及相應課件。

  2、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田字格紙。

  教學重、難點:

  感受0的含義,熟練掌握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出示小猴吃桃的課件)

  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瞧,它來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有什么變化。再把你們剛才看到的給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媽媽留給小猴2個桃,小猴先吃了一個,盤子里剩一個桃子;又吃了一個,盤子里沒有桃子了。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匯報自己的發現。)

  師:盤子里有2個桃子,盤子里剩1個桃子和盤子里沒有桃子都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呢?

  (學生匯報后,教師歸納0和1、2、3……一樣,都是一個數,它表示一個也沒有。)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猜數游戲,理解0的含義。

  師:(拿一個盒子,其中放1個硬幣,上下晃動。)

  看,老師手里有一個盒子,請你聽一聽,猜一猜,這個盒子里有幾個硬幣?用幾來表示?

  (把硬幣取出,再上下晃動盒子)請同學們再猜一猜,這時盒子里有幾個硬幣,可以用幾來表示?

  師:請同學們再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呢?

  2、借助直尺,理解0的含義。

  師:(課件出示直尺圖)

  這是什么,你認識嗎?在上面你都能發現什么呢?

  (學生匯報后教師歸納:0在尺子的最前邊,在第一條刻度線的下面,0在尺子上表示起點。)

  3、講練結合,掌握0的寫法。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0,你們覺得0像什么呢?

  (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建立0在頭腦中的表象。)

  師: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那么0怎么寫呢?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在學生觀察的同時,老師邊演示邊敘述:0是從右上角起筆,向左,向下,收筆和起筆相連。要寫的圓滑,不要有棱角。演示完畢,讓學生在準備好的田字格紙上描紅,書寫,規范0的寫法。寫完后,小組互相看一看,展示兩個寫的好的作品,并互相評價。)

  三、探究算法,經歷過程

  1、(課件演示29頁小鳥圖。)

  師:看,可愛的小鳥在做什么?你能給同學們說一說嗎?

  3只小鳥都飛走了,鳥窩里還剩幾只小鳥?你能列出一個算式嗎?

  (學生匯報:3—3=0)

  (教師邊板書邊說:“鳥窩里原來有3只小鳥,都飛走了,1只也沒有了,用0表示。”)

  2、(老師演示:盤子里有2個蘋果,把這2個蘋果送給一個小朋友,同時提出問題)

  師:盤子里還剩幾個蘋果?誰能列出算式?

  你還知道幾減幾等于0呢?

  (隨學生發言,教師板書:1—1=0、0—0=0、4—4=0、5—5=0并請學生齊讀。)

  3、(課件出示青蛙圖)

  師:請同學們認真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只青蛙?你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匯報:0表示沒有,4+0就是4什么也沒加,所以還等于4。)

  師:老師這里有幾個小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下。看看誰說的最清楚。從中你們能發現什么?

  (出示幾道口算題,鞏固和0有關的加減法0+0=0—0=0+5=5—0=)

  四、實踐活動,鞏固新知。

  活動一:排一排。讓學生給6個(0—5)數字娃娃按順序排隊

  師:你們桌子上有數字娃娃,想請你們幫它們按順序排排隊,你們愿意嗎?

  (找兩組到前面展示,并讓學生說出排列的順序。一組按從大到小排,另一組按從小到大排。)

  活動二、填一填。

  師:瞧!魚缸里的小金魚多美呀!請大家認真數一數,金魚的數量可以用幾來表示呢?把數字填在括號里。

  活動三、算一算。

  師:看,智慧爺爺種了一棵蘋果數,只要你們把得數算對,這些蘋果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誰愿意來試一試?

  (生答對一道,蘋果變紅一個,直至算完。)

  師:在你們的努力下,這些蘋果都熟了,你們可真棒!

  活動四:摘蘋果。

  師:蘋果成熟了,那接下來,請你再仔細觀察,看看畫面發生什么變化了?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了解了那些知識呀?(先讓學生總結,老師最后歸納。)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0,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也沒有,在尺子上還表示起點;我們不但掌握了0的書寫,而且還學會了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其實0還有很多奧秘,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就會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評課: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并考慮學生興趣的需要,精心創設情境,組織安排了觀察、思考、猜測、交流、實踐各項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設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上課伊始,教師用生動的課件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熱情地關注小猴吃桃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投入學習活動。

  2、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展。

  掌握知識是發展情感、態度與能力的基礎。由此,教師精心組織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

  用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小猴逐次把2個桃吃光的過程。請學生根據畫面變化描述小猴吃桃的情境,并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思考、交流的空間。學生在仔細觀察、充分交流的活動中,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接著還組織猜數的游戲,根據響聲猜測盒內硬幣的個數,說出用幾表示。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經歷了“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的過程。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教師還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把0的認識推進生活,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實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同時感受0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3、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以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

有關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一年級數學教科書上冊第29頁、第3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寫數字0。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主自學習的意識和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

  3、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和興趣。在探索研究活動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0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有關0加減的計算方法。教具準備:課件,數字卡片,玻璃珠,杯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0)

  猜數游戲

  師在杯子里放玻璃珠,小朋友,猜一猜,杯子里放了幾顆?看誰猜得最準確。最后一次杯子里沒有放玻璃珠,猜的顆數用0來表示。

  二、新授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0更多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1、0表示沒有

  (1)課件出示教科書P29的猴子吃桃圖。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紅的的桃子,它會做什么呢?(同桌互說)

  師:盤子里有兩個桃子,用幾來表示?(用2)吃了一個桃子,剩下幾個,用數字幾來表示?(用1)又吃了一個桃子,盤子里還剩幾個桃子?(用0)“0”表示什么?(沒有)

  師: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什么也沒有,就用0來表

  示、(板書:沒有)

  (2)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遇到沒有的時候會用0來表示的例子。2、0表示起點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0是不是只能表示沒有?(出示

  直尺圖)

  師: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誰能告訴大家?

  我們發現0寫在哪兒?

  它表示什么?

  師:是呀,這里的'0表示起點,到二年級學習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一般以0作為起點進行測量。

  (2)讓學生舉一些0表示起點的例子。

  3、學生舉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到“0”。

  (三)“0”的寫法

  1、師:大家看一看,說一說,這個“0”的形狀像什么?

  2、師指導寫法,邊示范邊講筆順要點,學生書空。

  3、指導后,學生練寫。

  4、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評價。

  (四)教學有關“0”的計算

  1、課件出示P29青蛙圖

  師:你們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池塘里第一塊荷葉上有4只青蛙,第二塊荷葉上沒有青蛙,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你會列式嗎?板書列式:4+0=4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列式0+4=4)讓學生觀察這兩道式子,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小結:從4+0=4和0+4=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個數加上0或者0加上一個數,都得原來的那個數。讓學生舉一些以上這樣的例子。

  2、課件出示:荷葉上有4只青蛙,后來4只青蛙都跳走了。(讓學生說說圖意)

  師:荷葉上有4只青蛙,后來4只青蛙都跳走了,還剩多少只青蛙?

  你會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4=0

  3、練習:列式計算。

  老師手上有2支鉛筆,送給一位小朋友2支鉛筆,老師手上還有幾支鉛筆?讓學生根據這情景列出式子。

  2-2=0(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列式)

  4、讓學生計算。

  5-5=

  師:小朋友,你們觀察這三道式子,說說有什么發現?學生匯報。

  小結:兩個同樣多的數相減,都得0。5、想一想5-0=()

  師:5減0表示什么意思?(就是從5里面去掉0個,也就是說5個東西一個也沒有減去,還是5個東西,所以5減0等于5。)問:誰會算?

  5-0=5(板書)

  小結: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來的那個數。6、指導學生看書。

  7、師生共同小結說說學到什么知識。

  三、鞏固練習

  第一關:把下面的數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教科書P30第2題。)

  指名演示,并說一說是按什么順序來排列的。

  第二關:看圖寫算式。(教科書P30第3、4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們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04+4=04-4=05-0=5

  沒有0+4=42-2=0起點5-5=0

有關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主要內容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 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板書: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有關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閱讀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讀懂各部分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并通過查閱資料拓展閱讀更多的相關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冷靜地思考問題,積極地付諸行動。

  重點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冷靜地思考問題,積極地付諸行動。

  難點培養查閱資料,并整理,歸納,提煉重點的能力。

  教學環節與預設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有關樂觀面對生活的小故事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走進“生活哲理”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課文,其中哪一篇給你印象最深?

  (圍繞五篇課文,師生展開交流。)

  是啊,對待生活我們一定要有樂觀的心態。本次“閱讀連接”圍繞“學會樂觀”設計了幾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自瀆課文。

  二、初讀課文,談感受。

  1、小組閱讀,同學互相糾錯。

  2、交流感受。

  三、再讀故事,思考交流。

  教師根據每一部分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去感受樂觀的心態。可設計一些小話題,如:“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讀過之后交流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認識。然后再回到語言文字去讀。

  預設

  1、學會樂觀:對于悲觀消極和樂觀積極你怎么看?

  2、學會說“太好了”。一個樂觀的人,會對周圍的.世界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一個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要樂觀地面對生活。

  3、學會想“雖然……但是……”。思考問題不僅要冷靜,而且要面向未來,要有合理的建議,提醒和準備。

  4、學會“行動起來”。有了樂觀的態度,看到了希望,還要積極行動起來,否則光樂觀是沒有意義的。

  小結:樂觀能給人帶來快樂、智慧、勇氣和希望,樂觀會讓人看到不幸中的萬幸,可以使不利變為有利。

  四、拓展

  1、學生從查閱的故事中選擇相關的內容在全班進行交流。

  2、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想怎樣樂觀地面對生活,并有哪些實際行動,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板書設計

  學會說“太好了”

  學會樂觀學會想“雖然……但是……”

  學會“行動起來”

有關教學設計12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傳體小說的節選,教學時應根據自傳體的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應用到平時的寫作指導中,同時還應學習本文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外貌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寒假,請大家說說,你在假期里見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嗎?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他的童年的朋友,會是誰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樣,寫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們今天就一同走進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簡介

  1、你了解到高爾基的哪些情況。(提問學生,先由學生先說一說)

  2、教師補充說不到的情況。

  三、課堂互動過程

  1、生字詞語音檢查(加點字注音)先由教師出示卡片(或ppt課件),列出下面詞語,提問學生。

  咕噥()噗噗()發綹()顫動()胸脯()兜起來()

  馬鬃()詛咒()兩頰()鑲銀()嗅煙草()然后由課代表,教學生拼讀這些詞語,并當場聽寫出“噗噗”“發綹”“兜起來”“馬鬃”“詛咒”這幾個詞語。

  2、各學習小組根據課文,各提出一個問題考察其他各組。

  3、課堂討論:本課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老人家?

  4、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作為課堂練習

  (1)本文采用第幾人稱進行敘述?

  (2)本文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地點?

  (3)本文出現的人物有哪幾個?為何要簡單的交代母親?

  (4)課文采用外貌描寫的方法,請問作者具體寫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課文有幾處寫眼睛,為何要突出的寫她的眼睛呢?(體會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

  (6)課文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請問:有哪幾句是比喻句?本體、喻體分別是什么?

  (7)課文出現兩個破折號,作用是什么?

  (8)結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為什么說外祖母“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四、課堂互動過程

  抽出本班的兩個男生,要求學生當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寫比賽,看誰寫得快,描寫得象。

  五,總結:

  通過大家的描述,外祖母的形象逐漸在我們的腦海中豐滿起來,那作者在刻畫人物時使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呢?明確: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通過外祖母的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寫了外祖母的眼神,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明確:外祖母的'愛使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齊讀最后一段)

  六、拓展:

  請閱讀下面一段材料,說說你心中的朋友應該是怎樣的人,用一段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材料一:小東、小南、小西、小北四個女孩是好朋友。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四個好朋友形影不離,不管缺了誰就像一只漂亮的碗缺了個口子一樣地不完美。十幾年的時間不但為她們儲蓄了豐富的知識,也為他們儲蓄了深厚地感情。彼此關懷,彼此信任,彼此傾訴。

  材料二:《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例如:朋友是一杯酒,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誠;朋友是一盞燈,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候,是他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陽,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是他們處處為我們驅散陰霾,送來溫暖。真摯的朋友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力量。

  七、課后練習

  1、收集開學第一個星期本班發生的主要事跡,在練習冊中寫出三四件。

  2、對課堂進行的外貌描寫進行補充完善。

有關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感知解決問題的多樣性,掌握兩類事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規律。

  2、通過有序搭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求兩類事物搭配方法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學會探究規律的方法。

  教具準備:圖片(教具和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時間過得真快,老師教大家都快一年了吧!大家覺我怎么樣?我們相處得怎么樣?為了表示我們的友好,咱們來握握手吧,好嗎?

  誰先來和我握手?(一邊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學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滿54次手,在握手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復!不要漏掉!)怎樣才能確保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板書:按順序,有條理)

  你覺得我們按什么樣的順序握比較好?除了讓我找同學握手,還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師按順序找學生握,也可以學生按順序找老師握。)

  2、在數學上,我們把握手這一類的問題叫做搭配問題(板書:搭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搭配的規律。(板書:的規律)

  二、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1、(出示動畫)下面先請同學們看屏幕,誰能說說圖中的小明想要做什么?(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再配一頂帽子)

  老師也準備了木偶和帽子,(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五張圖片)看到這些,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的問題可能有:

  A、小明為什么要買木偶娃娃呢?(讓學生各抒己見)

  B、小明最喜歡哪一種搭配呢?(你最喜歡哪一種搭配?)

  C、一共有多少種搭配的方法?

  誰能給大家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配一配、連一連、算一算)

  (1)我們可以先動手配一配。(板書:配一配)

  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下面就請同座位同學合作,用學具配一配,看看哪兩個同學搭配得最有條理。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按什么順序來搭配的?(請學生演示:可以先選定一個木偶,再用它和兩頂帽子分別搭配。每個木偶都有兩種配法,三個木偶一共就有23=6種配法。)

  還可以按什么順序搭配?(請學生演示:還可以先選定一頂帽子,再用它和三個木偶分別搭配。每頂帽子都有三種配法,兩頂帽子一共就有32=6種配法。)

  (2)除了動手配一配,還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我們解答這個問題?(板書:連一連)(出示圖形)請同學看屏幕,如果用我們圖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會連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1頁,用尺在書上連一連。

  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按什么順序連的?有沒有連得不相同的?(請學生在黑板上指出來,然后教師出示投影。)

  (3)剛才我們用配一配和連一連的方法解答了這道題,你們從中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木偶的個數和帽子頂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種數。)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32=6(種))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搭配的規律》教學設計章內容由收集!《搭配的規律》教學設計這說明,我們在研究兩種事物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時,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板書:算一算)誰能說一說,我們在算之前,應該先弄清楚什么?再怎樣計算?(應該先了解兩種事物各有多少個,再將這兩種事物的'個數相乘就求出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了。)

  (4)這道題我可以用這三種方法來解答。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什么?(板書:方法、注意)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鞏固運用,深化規律。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跟我們衣食住行有關的題目想考考你們,大家有沒有信心?

  1、下面先請同學們看屏幕,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種配菜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2、再請同學們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3、再請同學們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

  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到少年宮一共有8條不同的路可走。如果老師把這道題改一下,你會做嗎?你是怎么想的?

  4、老師還有一道思考題,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出示思考題)同學們可以寫一寫,看誰想出答案最多,排得最有序。

  5、今天有很多老師是第一次來我們班聽課,為了表示我們的熱情和友好,我們可以怎么做?如果全班同學都和每一位老師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呢?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不僅僅學會了搭配的規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今后能運用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有關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種一片太陽花》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花》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寫的是住在機關四合院的“勞動者們”中太陽花的事。全文共四個部分,分別寫了種太陽花的原因,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單獨一朵太陽花的生命極其短促,來年還種太陽花。通過作者記敘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達了人對花的愛戀,花對人的啟迪。

  二、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受,適時地給予點撥、指導,這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出發點。

  其次,本節課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接觸文本,理解內容,體會文中之情,領悟文中深意。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理解重要詞語的意思。

  2、引導揣摩重要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聯想到具有太陽花品格的人。

  3、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

  四、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太陽花的外在美和精神品質。

  五、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聯想到具有太陽花品格的人。

  六、教具準備:

  七、課時劃分:

  本課教學定為兩個課時。本節為第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平時,你最喜歡那種花?為什么?

  剛剛我們講了很多花,它們都各有各的美麗。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種花。

  (板書課題:種一片太陽花)。

  強調題目里的多音字:種。學生注音組詞。

  2、同學們見過太陽花嗎?(出示,欣賞太陽花的圖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先自己想辦法解決。讀完之后說說自己都用了哪些辦法認識生字的。

  2、檢查預習情況,指名讀。

  生字:

  服侍錦緞精力充沛焦躁斑斕多姿貪婪

  花圃偃旗息鼓美人蕉慵懶無力熾熱花蕾

  興旺發達繁榮昌盛服侍乍開繽紛五彩

  解釋詞語:

  焦躁難忍服侍乍開偃旗息鼓

  慵倦熾熱不遺余力空暇

  3、開火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一會大聲地讀給大家聽,說說你讀的句子寫了什么內容。

  4、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三)以讀悟情,體會太陽花的美。

  1、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麗的花兒,課文中的“我們”為什么選擇種太陽花呢?

  快速瀏覽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指名說原因。

  其一:大家對色彩和花草的渴望。

  其二:太陽花比較好“服侍”。

  2、可是,太陽花像人們所期盼的那樣很快開花了嗎?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一個詞形容文中眾人的反應。

  理解“莫衷一是”的意思。

  3、太陽花終于開了,你能用一個來形容一下太陽花嗎?(板書:美)看到這么美的太陽花,人們的'心情如何?

  4、請同學們帶著高興的心情大聲朗讀5——8自然段,拿出筆,從文中找出寫太陽花美的句子,看看它有哪些獨特的美。

  指名學生讀畫出的句子,教師引導、小結;師范讀。

  (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經久不衰(頑強的美):第8自然段

  師:太陽花頑強,且能經久不衰,可是你們知道一朵太陽花的壽命是多長時間?(只有一天)

  5、仔細默讀9、10自然段,看看它為什么能做到經久不衰、燦爛多姿呢?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喜歡陽光、抓住機會、珍惜時間、

  主動讓位。

  引導:是啊,正是因為太陽花善于抓住機會,喜愛陽光,又能主動把機會讓給別人,所以它能經久不衰,總是燦爛多姿、生機勃勃。那你面對這樣的太陽花,有何感想呢?大家來齊讀第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中學到點什么?

  6、齊讀第10自然段

  (1)小組討論后,指名說,教師引導理解“借花喻人”的寫法。

  (2)小結:剛才同學講了很多,花和人有著相似的品性,你覺得太陽花哪些人很像呢?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補充,并揭示借花喻人的寫法。

  珍惜時間的人;

  勇于自我犧牲的人;

  默默奉獻的人;

  頑強拼搏的人……

  7、太陽花很美,作者很喜歡太陽花,因此她有了一個什么愿望啊?(來年春暖時分,還要種一片太陽花。)

  正是因為太陽花有它獨特的美,作者愛上了太陽花,你們喜歡嗎?

  8、請同學們試著把自己的喜愛之情融進這篇課文中,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師范讀;指導朗讀。

  (四)、作業: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

  九、板書設計:

  種一片太陽花

  太陽花美喜歡陽光

  經久不衰抓住機會

  主動讓位

  借花>喻人

有關教學設計15

  課題:有關0減法

  教學目標

  1、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要求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說出圖意

  3、滲透空集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理解0的含義和0的加減法,不借助圖口算0的加法、減法。

  教學活動

  一、復習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知識,有誰還記得,0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師:即可以表示起點,也可以表示沒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小鳥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鳥正在鳥窩里聊天)

  2)點擊出現動畫:三只小鳥從鳥窩里飛走了。

  問:你又看到了什么?這時鳥窩里還剩下幾只小鳥?

  飛走的3只小鳥是從幾只小鳥里面飛走的?

  3)你能夠把這個圖的意思完整的說給大家聽嗎?

  (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并比一比,看誰說的最好)

  4)要還剩下幾只小鳥有誰能列出算式?

  板書:3-3=0

  5)誰知道:算式里面的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青蛙圖,學生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葉上休息)

  2)點擊出現第二張荷葉問:這張荷葉上有幾只青蛙?

  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3)你能夠把這個圖的意思完整的說給大家聽嗎?

  (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并比一比,看誰說的最好)

  4)這兩張荷葉上一共有幾只青蛙?誰能列出算式?

  板書:4+0=4

  5)誰知道:算式里面的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3-3=0

  4+0=4

  你發現了什么?

  (各小組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歸納得出: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于零,任何數與零相加或相減等于任何數

  三、鞏固練習:

  1、老師左手拿5支粉筆,右手一支也沒有,兩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筆?(學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30頁的做一做

  (全班集體評價)

  3、第31頁的第3、4題

  要求:同桌的兩個同學先互相說圖意,然后再列式計算。

  評價要求:先同桌互評,再全班進行集體評價。

  四、綜合練習:

  1、P31頁的第5題,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對做的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鼓勵。

  2、第31頁的第2題

  要求每個同學先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計算,蝚后集體評價。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比的教學設計08-10

教學設計09-05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7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學習制作手機架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8

《感恩》教學設計04-19

《羅盛教》教學設計04-14

葉公好龍教學設計0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第一页 |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 免费看黄色网址 | 久久久性视频 | 亚洲第一页视频 | 国产三级观看久久 | 天天摸天天做 | 免费三级黄色片 |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999视频在线播放777 | 黄色三级免费看 | 97青青草|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成人在线综合 | 福利一区二区 | 99热在线国产 | 天天舔天天摸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免费区 | www在线视频 | 午夜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 在线免费看黄色 | 在线一区三区四区产品动漫 | 日韩国产三级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色好吊|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一区 |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区网址 |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99在线精品日韩一区免费国产 | 99精品欧美 | 49vv婷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