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難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課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美好的童年總是給我們太多的回憶,童年是美麗的,最讓童年的你開心的事是什么?(在田野上放風箏;去爬山。)
2、多年以前,在日本美麗的富士山下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當山上的桑樹結滿桑果的'時候,她就會在傍晚的時候,挎著一個小竹籃上山去采桑果。這時候,天空中布滿了美麗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紅蜻蜓在晚霞中滿天飛舞,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紅蜻蜓--這童年時代美好的記憶從此永遠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腦海中,不能忘懷。多年以后,小女孩長大了,當她回到故鄉,重新來到山上,不禁回憶起童年時代的朋友--紅蜻蜓,童年多么難忘啊!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小女孩那美麗的童年吧。(初聽歌曲)
二、學習歌曲
1、剛剛我們聽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歌曲《紅蜻蜓》。
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動聽的歌曲,想一想歌曲表達了什么內容?你聽了有什么感受?(通過在晚霞中看到的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對童年時光美好回憶。)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抒情的)歌曲是幾拍子的?(三拍子)
3、跟老師用手勢表現歌曲(師生共同打拍子)
4、帶著優美抒情的情緒邊聽邊用‘’來哼唱全曲好嗎?(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
5、下面我們就來有感情的,帶著對童年的回憶之情朗讀一遍歌詞(師起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6、剛才我們用多種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們輕聲地唱一遍,注意第三段“紅蜻蜓呀”“竹竿尖上”這兩處節奏要唱準。“
7、你感覺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們一起唱一唱。(重難點句教師教唱)
8、我們一起帶著對童年的回憶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9、唱得不錯,我們已經基本學會了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請同學們注意一下,在樂譜上方的強弱力度標記,歌曲每一樂句以弱開頭,漸漸達到中強,再漸漸弱下去。
10、音樂游戲:找豎笛,老師將豎笛放在某處,請一位同學尋找,大家用歌聲告訴他,當他走近時,演唱的聲音漸漸弱;當走遠時,演唱的聲音漸漸強;下面我們試著用力度標記來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用力度變化演唱)
四、表現歌曲
1、同學們,一首《紅蜻蜓》帶給我們如詩如畫的意境,下面我們分組表現歌曲,誰來唱?誰來打節奏?誰來舞蹈表演?
2、各就各位,童年音樂會現在開始吧。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教學重難點:
1、能由淺入深地認識歌曲的結構,通過感觀和體驗,認識到樂曲的特點。
2、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教學準備:
1、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
教學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賞歌曲。
導入語:今天梁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聽聽完后你要告訴我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這首歌曲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結:原來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
3、演示課件,第二遍完整欣賞歌曲。
提出要求:“這次我們來聽聽蒙語版的歌曲,請你們聽聽歌曲里共有幾段到底是不是有問有答的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
4、小結: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講述,老師作總結)
二、分段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
――“現在我們來欣賞第一段,請用不同的動作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來打節奏!
2、能做出代表動作的學生示范。(大家學著做)
3、激發學生做出女兒和爸爸同時出現的動作。
――“女兒來了(拍手),爸爸來了(跺腳),那么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怎么辦呢”
4、欣賞第二段,創編不同角色的動作。
――“第二段又是誰問誰答的呢那么媽媽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伴奏呢”
5、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6、邊看課件,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拍演奏這首歌曲。
三、選擇樂器進行節奏樂演奏。
1、樂器與歌曲的角色配對。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幫助誰就選擇對應的樂器,但是音樂沒開始,我們的小樂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揮,學生進行分角色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引導學生每人使用三種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邊看圖譜邊操控樂器。
2、初步嘗試看圖譜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夠好的地方。
4、再次進行演奏。
五、結束部分:
小結:剛才的游戲好玩嗎今天你們都表現得非常棒,有許多同學的反映相當的敏捷,表揚。那我們把這么好玩的游戲表演給其他同學看好嗎(離開活動室)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1、認讀走與跑的節奏,并用編創節奏說一句話
2、表演歌曲《其多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兒歌的風格特點,體驗哈尼族兒童的生活情趣。
2、通過組織學生學習歌曲,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
3、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和樂曲進行節拍,初步做到均勻、正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兒童的風格特點,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認識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正確打出歌曲的`節奏。
3、為歌曲創編舞蹈和歌詞。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情境師以提問的形式開始本節課。
2、通過短片讓學生認識一下各個民族。
3、請同學們認真記各民族名稱,讓同學們比一比誰是我們今天的記憶之王。
二、新課教學
1、師出示哈尼族樂器并向同學作介紹。
2、師讓學生看聽哈尼族的兒歌《其多列》,并讓同學們認真看完后告訴老師歌里的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
3、生用自己語言來描述歌曲內容。
4、師再次放音樂并帶領學生隨音樂做律動。
5、節奏創編練習:師板書兩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四分音符,作講解后,讓學生用跑來代替八分音符用走來代替四分音符,然后根據老師給出的節奏進行兒歌節奏創編。接著將《其多列》的歌詞按節奏讀出來。
6、師播放兒歌《其多列》生小聲跟唱
7、隨老師的范唱學習二、三段詞,如學生記不下詞,可用動作輔助(老師可教幾個動作,也可讓學生即興創作)
8、學生隨音樂完整、整齊的演唱歌曲。(老師隨時糾正學生在演唱中出現中出現的不同——尤其是姿勢及演唱方法)
三、課堂拓展
9、熟練的唱下之后,可進行小組及個人的表演,鼓勵學生不僅可以與大家一起整齊的歌唱,還能勇敢自信地進行獨唱。
10、舞蹈創作表演,讓學生自己根據兒歌進行編舞并上臺表演,師評選出舞蹈小明星。
四、課堂小結:
小結教學內容與學習情況。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松樹》
2、表演歌曲《小松樹》
3、學習簡單的蒙古舞蹈動作組合
教學目標:
1、聽唱法學唱歌曲《小松樹》,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
2、用歡快的.動作表演歌曲《小松樹》,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結合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體驗音樂的節奏。
3、通過學習蒙古族人民的擠奶舞的動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習慣與音樂特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
1)蒙古騎馬式練習。
2)結合蒙古族運動項目,進行三聲部節奏練習。
二、新課學習:
1.歌曲學習:聽歌曲錄音《小松樹》;
2.第二遍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第二遍可隨著輕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小松樹》,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6.舞蹈動作練習:擠奶舞動作組合:站、蹲等。
7.自編動作復習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1.唱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音樂故事:國歌的故事。
3.音樂欣賞:《繡紅旗》。
教學目標:
1.通過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體會國歌的情緒,理解國歌的來歷,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結合欣賞《繡紅旗》創編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學生根據“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范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奏、節拍、旋律等音樂表現要素的特點,并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5)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變本歌的速度、節拍(如2/4變3/4)與節奏(如變弱起為強起;改變三連音節奏),并與前面進行對比,體會音樂情緒及風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并三連音節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采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像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的.情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容和情節的理解和想象,創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樂曲結構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伴奏作簡單的評價,并在群體中參與相互交流二度創造的感受,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6
一、中國功夫
1、武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它博大精深,主要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那么有誰知道中國的武術有很多個門派,有很多的招式,咱們學校就有一個武功較好的教練,培養很多會武的學生是不是?都誰是會武的?給我們大家表演一下吧。有請.....
3、武術不但可以強身健體,它還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武術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中華武術的歌曲好嗎?
二、歌曲新授
1、剛才在播放音樂的時候,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曲。那么老師提問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分幾段呢?(4段)
有哪一段與眾不同呢?(第3段)為什么呢?(第3段是說的,不是唱的)
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說”歌,這就是一種新的.演唱形式──說唱,我們一起來把第3段讀一遍好嗎?
2、教師與學生一起按節奏朗讀第三段歌詞,中間不停頓。
師:剛才大家讀的時候啊,老師覺得少了一點氣勢,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歌詞都說了些什么好嗎?
師: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劍,這都說的什么。浚ㄎ湫g中的器械。)
師:歌詞中提到的“內練一口氣”“豪氣沖云天”呢?(練武之人的豪氣、正氣)
師:好,我們就再來朗讀一次,要讀出其中的氣勢哦!
3、教師帶領學生再次朗讀歌詞。
師:老師看到在歌曲中有兩處歌詞是一樣的,同學們發現了嗎?(是第1段和第2段)
師:有什么不同呢?(速度不同,節奏也不一樣)
師:對,第1段速度較慢,應該怎么演唱呢?(要唱得有氣勢)
師:第2段速度較快,應該怎么演唱呢?(要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師介紹歌曲節奏的變化與旋律的壓縮使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歌譜圖片)
學生視唱兩段不同的曲譜,打節奏。唱曲譜后再唱歌詞。
師:最后一段中,“東方一條龍”指的是我們的偉大祖國;“兒女似英雄”說的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說的是我們祖國幅員遼闊;“中華有神功”,說的便是我們祖國的武術了。現在我們再來完整聽一遍歌曲,大家可以在心里默唱,張嘴不發聲。(放音樂)
師: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來演唱了,那么,我們一起來隨伴奏演唱歌曲好嗎?注意聽好音樂,唱出歌曲的氣勢。
放伴奏,學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與表現
師:老師聽到大家唱得熱血沸騰了,我想大家也想來表演一下吧?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幾個喜歡的動作模仿。(分小組設計動作)
師:哪個小組設計好了動作到前面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學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師:聽過音樂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四、小結:我國的武術精神還需要傳承,把它發揚光大,在我校大放異彩。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7
課題
第六單元藏貓貓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唱一組游戲歌曲,進一步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技能目標
通過創編歌詞和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培養學生的創編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為故事選配合適的音樂,正確感受音樂的情緒
重點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藏貓貓》《數蛤蟆》《蝴蝶花》。
難點
聽辨《數蛤蟆》中旋律和節奏相同的樂句。
課前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音樂掛圖
教學過程與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請幾位同學做一個藏貓貓的游戲。
2、教師范唱,請同學評價。
3、教師分句教唱歌曲。
4、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第1~4小節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第5~8小姐用連貫的聲音演唱。
。3)唱好第12小節的八分休止符。
。4)第14小節的道白不僅要唱準節拍,還應帶有驚喜的語氣。
。5)結束局要唱準一拍,不要拖。
5、啟發學生創編動作并表演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范唱,請學生評價。
2、師分句教唱歌曲。
3、師引導學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節奏相同的'樂句,并涂上相應的顏色。
4、教師啟發學生創編歌詞。
5、把學生創編的歌詞演唱一遍。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藏貓貓》《數蛤蟆》。
2、導入新課:請同學說一說蝴蝶,繼而引出要學習歌曲的題目。
3、范唱。教師范唱是盡量把舒緩和活潑的樂句演唱的對比鮮明一些。唱完后學生進行評價。
4、按節奏朗讀歌詞。
5、學生跟教師模唱歌曲。
6、教師彈奏旋律,學生唱詞。
(1)教師啟發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第1~8小節。
。2)用連貫的聲音演唱第9~16小節。
。3)“呦”字用高位置說出。
(4)教師帶領學生分別為歌曲中活潑和舒緩的樂句涂上不同的顏色。
。5)請學生自己創編動作進行個表演。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1、故事導入:講述塞納爾的夢。
2、頑癥欣賞《玩具并進行曲》,感受雄壯的音樂情緒。
3、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
。1)引導學生想象樂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2)隨音樂走步。
。3)用打擊樂器為第一部分主題伴奏。
4、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感受樂曲活潑的情緒。也可向學生介紹,由于加入了短笛、木琴、小鐘琴等樂器,使樂曲顯得更加活潑。
5、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引導學生分辨這部分音樂與第一部分是否相同?特別要提醒學生注意結尾是下滑音部分的音樂,好像是玩具兵驚慌得跑回箱子里的情景。
6、安靜的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仔細聽辨第一部分的旋律。聽到時可舉手表示,或用動作表示。
7、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感受音樂情緒,在第三部分時可隨音樂旋律律動表演。
2、聽《糖果仙子舞曲》,比較這首樂曲的情緒與《玩具兵進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紹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的故事。
4、在次欣賞音樂,引導學生分辨其中鋼片琴的音色,并介紹柴科夫斯基選用鋼片琴的經過。
5、現在,老師在給同學們講一個童話故事《愛麗斯漫游仙境》。請同學們想一想,用那一首樂曲配樂更合適?
6、還能用其他的音樂配嗎?
7、現在請同學們位老師播放音樂,老師朗讀《愛麗斯漫游仙境》,部分同學可隨音樂表演。
8、小結
要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藏貓貓》。
找出歌曲中旋律、節奏相同的樂句。
感受《玩具兵進行曲》雄壯而又活潑的情緒。
為童話故事《愛麗斯曼有仙境》選配合適的音樂。感受《糖果仙子舞曲》優美的情緒。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重點:
聆聽音樂,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
教學難點:
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聽《公雞、母雞》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
(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劃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
2、聆聽《我的小雞》
(1)完整地聆聽童聲合唱,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比表現的小雞的可愛處有哪些?聽了這首歌后是愉快還是悲傷,并為課本上的小人頭涂上顏色。
。2)復聽歌曲,自編動作表現出對小雞的'喜愛。
(3)隨著歌曲錄音用自編的動作表演。
3、編創與活動:
。1)認識鈴鼓,并在教師示范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
。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
(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并有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
三、結束部分:小結。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欣賞古琴獨奏《梅花三弄》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學生能夠對樂曲的感受及相關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問題: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華民族樂器
初步感受民族樂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音樂知識:
1、認識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出示圖片)
2、介紹:古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一般厚約二寸。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制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賞《梅花三弄》
1、聽賞全曲。
2、簡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游弄之說。
3、再次聽賞,分析樂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即以“三弄”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樂的發展側重于此。全曲通過這樣兩個部分并運用對比手法,描繪了梅花在靜與動兩種狀態中的優美形象。
4、分段細聽。
樂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調親切優美,音色渾厚明亮,節奏平穩舒緩,與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動鮮明的對比。
一弄,靜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瑩剔透,仿佛是對梅花的贊頌。隨后,節奏的變化使旋律富于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動起來。
二弄,風雪鼓蕩,梅花飄遙,初顯傲雪身姿。
三弄,風吹雪壓,梅自傲立……這段優美流暢的曲調在這部分三次循環出現,它形象地表現了梅花恬靜端莊、晶瑩剔透的神態,而這一主題旋律的三次出現,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我國古琴以擁有眾多的泛音而著稱,十三個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標志,七根弦上則相應有九十一個泛音,其中包括對稱重復的泛音在內。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
曲調的三次出現,類似古代詩詞的反復吟詠,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樂曲的第二部分開辟了另一種境界。它運用一系列的快節奏,表現出風雪交攻的氣氛,用富于動態的畫面,來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樂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調為例:
這段曲調在節奏的變化上與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旋律大起大落,彈奏上采用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出一種風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同時,將全曲推向了高潮。樂曲的尾聲在輕松自如的氣氛中進行,音調平穩,仿佛在經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后,一切重又歸于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間。
5、完整欣賞全曲。
6、用此曲作為音樂背景的襯托,朗誦一首歌頌梅花的詩詞。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聽賞《春雨沙沙》
教學目標:
5、通過聽賞歌曲能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6、聆聽歌曲時,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重點: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難點: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
1、齊唱《小雨沙沙》
二、聽賞新歌曲。
1、師:你想,小雨落下來的`時候是這樣的小聲,沙沙沙的,那,你有聽過春雨嗎?他們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2、聽賞《小雨沙沙》
3、聽完后,讓學生匯報說說春天的雨是怎樣的?
三、情感表演。
師:誰來扮演一下春雨,我們來看看春雨在落下來時是怎樣的沙沙聲,看哪一個同學扮演得最像,最棒!
學生扮演后匯報。
四、全班同學一起再來聽賞一下《春雨沙沙》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聽賞《春雨沙沙》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1
一、學科學期教學目標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步較大,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個別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所改進。每個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棒的`學生,他們在音樂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還存在著個別學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常規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學期對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采用了新教材,增加了學生唱的和欣賞的內容。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少兒歌曲。歌詞形象地描繪了鄉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細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采山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采來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中的感受,連夢中都需要笑出聲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采山這種愉快的勞動樂趣,能隨樂進行身勢律動。
2、能準確掌握重難句的節奏型,并能利用節奏更好地學習歌曲。
3、能認真傾聽和學唱歌曲,能完整、準確、連貫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時加上身勢動作的律動來配合表演歌曲。
5、通過對歌曲的學習使孩子懂得了勞動的意義,激發學生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運用。
2、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的態度和情緒的把控。
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圖片、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手提竹籃干什么去
2、讓歌曲告訴你,播放《采山》音樂,學生聆聽。
【設計意圖】利用游戲減輕師生的心理壓力,形成一種輕松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調動情緒,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音樂課。同時,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現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樂,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聽音樂,學生體會歌曲情緒。
3、老師有哪些收獲(播放《采山》)學生回答。
4、老師采了這么多東西,心情怎么樣啊你們用表情和肢體告訴老師好嗎(播放《采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視聽結合,體會歌曲情緒。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反復聆聽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嗎生唱,師及時給予表揚。
(二)學唱歌曲
1、節奏訓練
(1)_____|___0_____0|_____0
(2)將節奏連起來讀一讀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采呀采木耳0|采來山菜|嫩又鮮0||
花呀花滿籃0|果呀果滿籃0|彩裙飄飄|也帶甜0||
【設計意圖】進行節奏訓練,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礎,從而降低歌曲的難度。
2、歌詞教學
(1)師教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使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更于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為學生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3、唱歌教學
(1)跟音樂哼鳴,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2)用“!彪S音樂唱,加強發聲練習。
(3)用“啦”隨音樂唱,進一步加強發聲練習。
(4)放慢速度,跟琴輕唱歌曲。
【設計意圖】學生跟琴輕唱、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5)跟歌聲旋律輕聲感受。
(6)師生接龍,并對學生所學進行指導糾正。
(三)處理歌曲
(1)畫旋律線,引導學生準確完整演唱全歌。
(2)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與升華
1、師問生答。歌中小朋友幫媽媽采山,你們放心后幫媽媽干什么呢(掃地板、洗衣服等)我們把它編到歌曲中試唱
2、我們把它編到歌曲中試唱。(背著書包回家走,小小腳丫跑得歡,掃呀掃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幫媽媽做家務,等著媽媽回家來,媽媽臉上笑哈哈。)
【設計意圖】充分給予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小結
同學們表演得真棒!通過你們的表演老師能感受到采山的快樂和這種勞動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所以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熱愛勞動,要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自立、懂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好嗎(隨音樂走出教室)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3
指導思想:
理論依據:
教材分析:理發師是一首熱情、歡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亞民歌。采用D大調2/4拍單樂段結構。旋律采用上行級進、樂句模進、八度大跳、同音反復等發展手法,并將三次模擬理發師理發的時發出的聲音“咔嚓”、“沙沙”聲,生動的描繪了理發師認真、快速、愉快地忙碌著的形象,反映了勞動時的快樂以及成功之后的喜悅。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感受和體驗,歌曲歡快、充滿活力的情緒,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熱情。
2.知識目標:能夠準確模仿理發時咔嚓、沙沙的聲音。
3技能目標:讓學生表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審美情趣,豐富其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能用歡快、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用創造性的表演來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模擬剪頭發時的象聲詞匯的發音及情緒的表現
教學過程:
聽音樂進教室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呢,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你們看看這是哪里?
生:理發店
師:好,那你們都去過理發店吧,我跟你們說啊這是位澳大利亞老爺爺開的店老爺爺呀干了一輩子了就要退休了于是老爺爺想從你們當中選出一些最優秀的小理發師老爺爺呢有一雙特別靈巧的手,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他那雙靈巧的手是用來做什么的。
師:你們都聽出來了嗎?老爺爺用他的雙手干什么呢?(生回答)
師:是的',老爺爺幫客人理發。那你們聽到理發時剪刀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生:咔嚓咔嚓。
師:是的那是剪刀的聲音
、倨聊怀霈F:咔嚓,咔嚓
、诎鍟篨 XX XX XX X‖
、燮聊怀霈F:5 35 33 13 1‖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那除了剪刀,理發還用其他工具嗎?師用上面的節奏問,生用旋律的形式回答。
理發店的噴霧聲呀,生:沙沙沙沙
師:同學們,你們想和老爺爺一同慶祝嗎?那下面我們一同開動小飛機吧。(播放飛機聲)
師:我們到達目的地了,哎,你們聽,有人在唱歌呢。(播放《理發師》的動畫。
師:理發店的生意挺好的,你們看,老爺爺朝我們這邊走過來了。
爺:小朋友們,非常歡迎你們到我這兒來做客,我是一位快樂的理發師,希望小朋友能和我一起演唱《理發師》這首歌曲。
2.歌曲教學
、俪鍪菊n題
師:同學們,老爺爺的要求并不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會這首澳大利亞歌曲《理發師》(出示歌譜,先聽聽范唱吧,播放音樂)
②師:大家剛才聽到演唱歌曲是用怎樣的情緒呢?(生回答)
③師:在學歌曲之前,老師要和同學們做一個游戲,比比誰記得最快。(把學生分四組,每一組記一句歌詞,老師讀歌詞,學生認真聽。
、艽蠹矣眯〗M接龍的方法把歌詞朗讀。
⑤師范唱,學生聽完用“啦”隨鋼琴模唱。
、尴旅胬蠋熛牒痛蠹乙黄鸷献,我唱一句,你們接下一句(先學生唱“咔嚓”和“沙沙”部分,其余老師唱,第二次反之)
、邘熒铣
3.認識打擊樂器
師:同學們,我們唱得太好聽了,老師這兒有兩位朋友也想加入我們的隊伍,你們歡迎嗎?(生回答,出示樂器)
、僖龑W生用不同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沙錘:
木魚:
②播放音樂,讓學生為歌曲伴奏。
4.歌表演
師:老爺爺工作這么勤勞,顧客一定很多,讓我們一齊來幫助老爺爺吧:怎么幫呢?我們聽聽他的建議吧(出示要求:1、請分小組進行歌表演活動。2、每組表演的形式可以不同,如:A、用打擊樂器模仿理發工具的聲音伴奏并演唱。B、改編歌詞并演唱,C、邊演唱邊表演。師扮演理發師生扮演顧客(播放錄音做示范)
下面誰想來當理發師,看看我們班的小朋友的小手能不能干,為客人設計出漂亮的發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創編,多媒體反復播放歌曲,教師巡回指導,請學生上臺表演做自己想做的動作)
★設計意圖:呼應了前面的節奏訓練,通過自創歌表演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及與人合作能力,同時也起到了鞏固歌曲的目的。
老師小結:看到大家工作得這么認真.理發店的老爺爺非常高興,他夸獎我們“理發店的小伙計呀真不容易,小小年紀工作認真值得表揚,唉,長大快成材,勤奮工作樂觀又開朗。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蜻蜓你來吧》。
2、音樂游戲。
教學重點:
體會不同地區童謠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教學目標:
1、感受演唱童謠時的喜悅心情。
2、初步了解不同地區的不同童謠,了解他們的共同特征。
教學用具:
錄音機、磁帶、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咱們準備上課了!
生:老師等會,我們還沒畫完呢。
師:怎么你們剛上完美術課呀!畫的什么呀?
生:蜻蜓。
師:好吧,老師等會你們。
(老師彈奏歌曲《紅蜻蜓》)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
生:畫完了。老師,您剛才彈的曲子叫《紅蜻蜓》吧,我們都會唱。
老師彈奏歌曲,學生完整的唱一遍。
師:同學們唱的太美了,那這首歌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回答。
二、學習山東童謠《蜻蜓你來吧》。
1、導語:同學們剛才唱的是一首日本童謠,老師這兒也有一首童謠,不過是一首山東童謠,那么,現在我們來聽一聽山東的小朋友們在跟誰說話呢?他們在說什么呢?
2、教師播放歌曲《蜻蜓你來吧》,要求同學們體會一下小朋友唱這首歌的情緒。
3、我們一起和蜻蜓打招呼!帶學生拍手、拍腿按節奏讀童謠。邊拍節奏邊讀童謠。
小組活動:一組讀童謠,一組用身體某個部位發出聲音伴奏。剛開始可以是一個動作,逐步加入兩個、三個動作伴奏。
師:看著大家非常起勁的樣子,你們一定很喜歡這首歌曲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好嗎?
生:好
A、學生先聽老師唱一遍。
B、學生隨著琴小聲的模仿著唱幾遍。
C、因為這首歌曲重復的地方很多,鼓勵學生找出重復的地方,可以減少學生的難度和記憶的難度。
D、給學生分角色,讓他們分別來扮演“和”和“領”的`角色,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E、師生合作完成
F、鼓勵學生同桌或者小組之間完成。
G、鼓勵學生加上動作邊表演,邊演唱
三、復聽歌曲《蜻蜓你來吧》。
1、啟發語:小朋友和小蜻蜓就像一對好朋友,他們是那樣親切地交談地,你是從哪兒聽出他們就像朋友一樣,你能不能也這樣唱呢?
2、體會童謠所表現出的天真的童趣。邊拍節奏邊欣賞,感受歌曲中所表現出的童趣。
師:歌曲中小朋友們跟小蜻蜓說話時是什么樣的語氣呢?
。ㄓH切,像是跟好朋友說話一樣。)
3、引導學生利用力度變化表現歌曲。
師:蜻蜓向我們飛來時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表現呢?蜻蜓飛走了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呢?引導學生帶有力度變化地跟著音樂演唱歌曲。
四、我們一起來游戲。
1、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幾個人一組,圍成一個小圓圈,每組想一個動作伴奏,邊做動作邊唱歌曲。
2、教師播放童謠,請學生聽著歌曲來游戲,游戲時注意安全。
五、教師總結
師:童謠是小朋友一邊玩耍時一邊隨口唱的兒歌,同學們課后也可以自己創作一下,看看誰編的童謠好聽。
六、學生聽音樂起立,師生再見。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欣賞薩克斯獨奏《回家》,感受樂曲的款款深情和旋律的悠揚柔婉,以及薩克斯管所獨具的蕩氣回腸的聲音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
2、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了解它的形狀和音色特點。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悠揚柔婉的情緒特點,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了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點。
教學難點:
體驗薩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以及對“家”的主題的深化。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復習歌曲《故鄉的小路》(鞏固兩聲部旋律和表現歌曲情緒)
2、導入:走在故鄉的小路上讓我想起我的家,家:原本是住所,是可以供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家是我們停泊的港灣,家,是溫暖的地方,因為那里,有自己最愛的——親人。
師:今天我們來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溫馨的家》,聽一首樂曲,它的名稱——《回家》
3、初聽:演奏樂器——薩克斯管
4、了解薩克斯管,課件+ppt
5、了解了薩克斯管,我們再回到樂曲《回家》:首先通過五線譜來視唱旋律(用lu哼唱,唱好旋律中的切分節奏、附點節奏和連音線旋律)分小組或男女生演唱旋律,熟悉旋律,其次可以用唱名譜視唱旋律,從而加強對音準的練習和指導,再次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范唱
6、復聽:樂曲有幾個主題,各主題不同的情緒
師:第一主題(旋律平穩、舒展,帶有少許憂傷,表達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主題(節奏緊湊,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得樂曲顯得更加激動,表達作者回家見到親人的喜悅之情)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進一步理解樂曲的內涵
7、再聽:ppt視頻(感受薩克斯所帶來的音樂效果)
回家問候父母,長輩、親人,送去祝福,感受家的溫暖。
【音樂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05-07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0-02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5篇05-07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4篇)05-08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4篇05-08
音樂教學設計04-24
音樂教學設計02-29
音樂教學設計[精選]04-07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學設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