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P28—29 有趣的拼搭
教學目標
1、通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球、圓柱,感知這四種形體的特征。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小組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
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復習
師:在“認物體”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4個好朋友,它們分別是:(教師出示模具,學生說出它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通過活動繼續研究這些形體,看看它們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為4組進行活動,每組選一種形體作為本組的代表。哪個小組愛動腦、合作好,就從老師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這組的一個形體,記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組得分最多。
●這里將教材中“摸一摸”這一教學環節貫穿于整節課中,在學生發言或小組活動評價后都可以進行摸一摸,增強了教學的整體性。在“摸一摸”這一環節中,學生要將習得的形體表象與手中能觸摸到的形體進行一一對應,才能將所需要摸的一種形體從眾多形體中挑選出來,因此一個學生雖然只摸一種形體,事實上對四種形體都進行了識別。
二、活動安排
1、滾一滾
師:老師這兒有個滾板,如果讓這4種形體同時從上滾下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哪個會滾得快些?哪個會滾得慢些?
不管學生預想的是什么樣的結果,教師先不給予評價,讓各小組進行活動,學生通過滾一滾、看一看可以發現:球和圓柱滾得快一些,長方體、正方體滾不起來,只能從滾板上慢慢滑下來。
再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說一說為什么球和圓柱滾得比較快,而長方體、正方體卻不行呢?
●通過滾一滾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曲面與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滾動,而平面卻不可以。從而感知了球、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2、堆一堆
發給每組10個相同的形體,堆一堆,看哪組堆得穩、堆得好。
活動后,對堆的結果進行評講: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比較順利,而圓柱組與小球組未能堆成功。
師: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好,而圓柱組與小球組堆得不好,所以我們要給正方體、長方體組各加一分,同意嗎?
這時會立即引起學生的思辯:圓柱組與小球組之所以沒能堆好,不是小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教師用這種方式很自然引導學生在思考: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能堆得好,而球與圓柱不容易堆得好,從而體會到曲面的不穩定性與平面的穩定性這一特征。
再讓小球組、圓柱組分別與長方體組、正方體組交換材料,再次進行活動體驗。
3、說一說
通過滾一滾、堆一堆的活動,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種形體的.特點,再讓學生說說這四種形體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運用。
如:汽車輪子的形狀近似圓柱,為什么不把輪子做成正方體呢?蓋房子的磚頭是長方體的,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狀呢?……
●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可以加強學生對各種形體特征的認識,并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4、猜一猜
讓這四種形體中的一種從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這會是哪種形體,如圖:
(長方體) (正方體或長方體)
(圓柱) (圓柱)
●這樣的練習不做統一要求,目前,學生是通過完整的觀察來識別形體,而這里是通過局部的觀察識別形體。一部分學生有困難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學生可以進行正確的判斷。對于第2種情況,如果學生認為可能是正方體,也有可能是長方體,要給予表揚。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體現了分層次教學的思想。
5、搭一搭
學生分小組搭一搭,比比哪組搭的快搭得好。評講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選擇積木的理由。如房子為什么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車輪為什么選擇圓柱體等等。
6、數一數
如圖P29數一數。
這三幅圖的出現是按由易—難的層次安排的。在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數,如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地數。
三、課堂小結
統計各組得分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綜合性評價: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是否敢于與老師進行辯論;
是否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
課前準備
1、 4快滾板,4套積木;
2、 完全一樣的長方體積木、正方體木快、乒乓球、圓柱各10個;
3、 4種形體模具;
4、 準備一個智慧袋,里面裝有4種形體各10個;
5、 一個挖空的木版;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拼、搭活動中經歷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與理解,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體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拼出新的圖形,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
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有趣的拼搭”這部分內容時,主要先通過拼擺若干個小正方體、小長方體和圓柱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鞏固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再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嘗試指導法、效果回授教學法。學生采用:合作交流、實驗探究法。
教學準備:
積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以前玩過搭積木嗎?
老師知道同學們喜歡搭積木。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搭積木,你們猜猜他們是誰?
圓圓鼓鼓小淘氣,滾來滾去不費力。
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
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
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小朋友們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立體圖形來玩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有趣的拼搭”
二、充分體驗,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積木:用幾個相同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
1、正方體的拼組
師: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都是拼圖的小能手,下面我們來玩“拼一拼”的游戲。
(1)用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2)用3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3)要拼一個大的正方體需要幾個小正方體?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匯報。
2、長方體的拼組。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正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很有創意,也很棒!那么用長方體拼擺,又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用4個相同的長方體來拼組。
全班交流:用4個長方體拼一拼,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認識的圖形。
3、圓柱的拼組
師:剛才老師看到了小朋友們很愛動腦筋,拼出了許多不同的圖形。
最后,我們來看看用圓柱能拼成什么圖形?
小朋友用2個圓柱拼一拼。
全班交流:用2個小圓柱可以拼成一個大圓柱。
師提問:兩個圓柱橫著拼平穩嗎?為什么?
小結:圓柱的曲面容易滾動,不穩定,但兩個平面平平的很穩定。
(二)數一數
師:剛才,我們分別用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拼成了一些新的圖形,大家拼得不錯,很有創意。瞧!小明搭的積木多漂亮!你能數出這個圖形里有幾個長方體嗎?
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
(三)欣賞圖片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用立體圖形拼成的圖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創意的拼搭吧!
學生欣賞圖片。
師:嘩!這些圖形搭得很漂亮,很有創意是吧?那你們想不想玩“搭一搭”游戲?
(四)搭一搭
課件出示例題圖。
1、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把這道題齊讀一遍。
師:你知道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嗎?
(1)用上所有的積木搭。
(2)看誰搭得又穩又高。
師:這兩個要求告訴了我們什么?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觀察想象,擬定策略。
師:對啊!怎樣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這些立體圖形當中,你認為最難搭的是哪一個?為什么?
師:那怎樣搭才能把球放穩呢?
小組討論:球怎樣放才能放得穩?怎樣搭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
全班交流。
(2)初步操作,合作探究。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桌面上的學具都收起來。再把另一部分學具打出來。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搭一搭
全班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搭得又穩又高?
比一比,哪組搭得又穩又高?
指明一小組說說搭得又穩又高的方法:
第一:把球放在3個長方體的上面可以放得穩。
第二:盡量把長方體豎著放就搭得高。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拼搭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的認識。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判斷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學生了解常見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4.通過小組活動形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態度,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這節課,老師先帶大家到積木世界里觀看精彩的表演。(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四種幾何形體滑滑臺比賽、疊羅漢表演等)
你們看了覺得有趣嗎?好,我們就一起來動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戲。(板書課題: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學們在拼搭的活動中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發現新知識,得到新體會,獲得新樂趣。
[說明:創設積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暗示本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為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幾何形體的特征打好基礎。]
二、開展活動,探索問題
1.開展“摸一摸”活動。
(1)活動導入:小朋友,剛才給我們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員”已來到我們教室。(出示裝有四種幾何形體木塊的袋子)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請大家將它們一個一個從袋子里請出來。
(2)指名上臺摸一摸,并說說摸出的是什么物體。
(3)小組開展“摸一摸”活動。請每個小組組長拿出袋子,每個同學都來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體,再說出名稱,也可以先報名稱,再摸出物體。
[說明:通過動手摸和說名稱,加深對已學過的幾何形體的認識,也為接下來的`活動打好基礎。]
2.開展“滾一滾”活動。
(1)活動導入:小朋友,現在我們來開展誰滾得快的比賽。先請每個組的小朋友分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頂端,聽到老師發出“開始”的口令后,讓它們自由滾或滑下。同時注意觀察這四個物體是怎樣往下滾或滑的。
(2)老師發出“開始”口令,各組開展“滾一滾”活動。
(3)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哪種物體滾得快?哪種物體滾得慢?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聯想應用:像圓柱和球這樣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你能再舉一些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嗎?
[說明:營造比賽氣氛,激發參與欲望。實際動手操作,既加深了認識,又驗證了自己的發現。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3.開展“堆一堆”活動。
(1)活動導入:小朋友,我們再來開展看誰堆得高的比賽。請同一組的4個同學分別拿出6個長方體、6個正方體、6個圓柱、6個球,把它們分別堆起來。
(2)小組開展“堆一堆”活動。
(3)討論交流:在堆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哪些形狀的物體好堆?哪些形狀的物體不好堆?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聯想應用:物體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舉一些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嗎?
[說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觀察、思考、討論,獲得了直觀認識。聯系生活實際,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4.開展“搭一搭”活動。
(1)活動導入: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對各種形體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請大家當“小小設計師”。每個組的同學先集體討論,然后大家動手,用帶來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歡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動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個組搭的東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組開展“搭一搭”活動。
(3)各組介紹作品,組與組互相評比,教師表揚鼓勵。
[說明:開展“小小設計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幾何形體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想像力。小組集體討論、拼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介紹作品,互相評比,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
5.開展“數一數”活動。
(1)活動導入:小朋友們拼搭的東西真有趣。現在老師請大家數一數,一件作品中各種物體各用了多少個?
(2)小組開展“數一數”活動。
(3)多媒體呈現教材上的幾種幾何圖形,要求學生看圖說說:搭出的圖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狀的物體搭成的?數一數,各種形狀的物體各有多少個?
[說明:看圖說像什么,培養了想像力;看圖說名稱,加深了對幾何形體認識;看圖數數,提高了數數能力,并滲透了分類統計的思想。]
三、總結活動,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活動的主題是“有趣的拼搭”,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過活動,我們發現了什么?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朋友,你們能不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小白兔搬運蘿卜呢?(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小白兔拔蘿卜》。小白兔說:“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蘿卜。我用盡力氣怎么搬也搬不動。這里沒有車子,只有幾根圓木頭,怎么辦呢?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個好辦法嗎?”)請大家課后商量,下節課把你們想到的辦法告訴小白兔,好嗎?
[說明:課末總結,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活動收獲,深化認識。通過童話故事,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拼一拼、搭一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搭搭數數的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展開想象,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培訓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態度,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數學活動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體會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教學難點:展開空間想象,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已經認識了這四個好朋友。
教師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模型。教師選一個模型讓學生說出它的名字。
2.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里,身邊的每一樣物體都有自己的形狀。今天我們就來和它們交朋友,進行有趣的拼搭游戲。
揭示課題:有趣的拼搭
二、實踐活動
1.滾——滾出學習激情
(1)老師這有個滾板,如果讓這四種形體的積木同時從上面滾下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哪個會滾得快些?哪個會滾得慢些?
(2)學生大膽猜想,并說說理由。
(3)小組開展活動,從活動中驗證猜想。
(4)集體交流發現:球和圓柱滾得快些,長方體和正方體滾不起來,只能從滾板上慢慢滑下來。
(5)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球和圓柱滾得比較快,而長方體和正方體卻不行呢?
2.堆——堆出平、曲的區別
(1)分別用10個相同的形體,堆一堆,看看哪組堆的穩,堆的好。
(2)正方體組和長方體組堆的比較順利,而圓柱組和小球組未能堆成功。
(3)為什么正方體組和長方體組堆的好,而圓柱組和小球組堆的不好呢?
(4)再次體驗:小球組,圓柱組分別與長方形組和正方形組交換材料,再次進行活動體驗。
(5)聯系生活;說說這四種形體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得到了運用。比如汽車輪子的形狀近似圓柱,為什么不做成正方體的形狀呢、蓋房子的磚頭是長方體的,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狀呢?
3.摸——摸出形體的表象
(1)出示袋子,講清游戲規則。
(2)任意摸一個,說說摸出來的是什么。
(3)按要求摸一個,說說怎樣能摸的準。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分小組用各種積木搭一搭,比比哪組搭得好、搭得快。
2.請學生說說選擇積木的理由。
3.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33頁“數一數”。
4.交流答案。說說怎樣能數得清、數得對,在答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同時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數,如從左往右,或從上到下地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各種形體的特征。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課后小朋友可以動動腦筋搭出更多更美的東西。
板書設計:
有趣的拼搭
曲面平面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第二課時《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學第35頁后半部分和第36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八的第4、5、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拼、搭活動中經歷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與理解,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體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拼出新的圖形,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有趣的拼搭”這部分內容時,主要先通過拼擺若干個小正方體、小長方體和圓柱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鞏固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再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嘗試指導法、效果回授教學法。學生采用:合作交流、實驗探究法。
教學準備:積木(分1、2號籃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以前玩過搭積木嗎?
老師知道同學們喜歡搭積木。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搭積木,你們猜猜他們是誰?(生猜一個師板貼一個)
圓圓鼓鼓小淘氣,滾來滾去不費力。(球)
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正方體)
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圓柱)
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長方體)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小朋友們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立體圖形來玩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 “有趣的拼搭”(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課先以親切的談話引入課題并以“猜一猜”活動復習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充分體驗,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用1號籃子的積木:用幾個相同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
1、正方體的拼組
師: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都是拼圖的小能手,下面我們來玩“拼一拼”的游戲。
(1)用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2)用3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3)要拼一個大的正方體需要幾個小正方體?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匯報。
2、長方體的拼組。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正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很有創意,也很棒!那么用長方體拼擺,又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用4個相同的長方體來拼組。
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4個長方體拼一拼,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認識的圖形。
3、圓柱的拼組
師:剛才老師看到了小朋友們很愛動腦筋,拼出了許多不同的圖形。
最后,我們來看看用圓柱能拼成什么圖形?
小朋友用2個圓柱拼一拼。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2個小圓柱可以拼成一個大圓柱。
師提問:兩個圓柱橫著拼平穩嗎?為什么?(容易滾動)
小結:圓柱的曲面容易滾動,不穩定,但兩個平面平平的`很穩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操作中相互交流,說出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體會到用幾個相同的圖形可以拼出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成一些沒學過的圖形,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數一數
師:剛才,我們分別用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拼成了一些新的圖形,大家拼得不錯,很有創意。瞧!小明搭的積木多漂亮!你能數出這個圖形里有幾個長方體嗎?
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
(三)欣賞圖片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用立體圖形拼成的圖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創意的拼搭吧!(課件逐一顯示)
學生欣賞圖片。
師:嘩!這些圖形搭得很漂亮,很有創意是吧?那你們想不想玩“搭一搭”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和“欣賞圖片”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
(四)搭一搭
(用2號籃子的積木)
出示例題圖。
1、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把這道題齊讀一遍。(學生讀題)
師:你知道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嗎?(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1) 用上所有的積木搭。
(2)看誰搭得又穩又高。
師:這兩個要求告訴了我們什么?(要求我們把所有的積木都要用上,而且還要高,不能倒)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觀察想象,擬定策略。
師:對啊!怎樣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這些立體圖形當中,你認為最難搭的是哪一個?(球)為什么?(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很難搭得穩)
師:那怎樣搭才能把球放穩呢?
小組討論:球怎樣放才能放得穩?怎樣搭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
全班交流。
(2)初步操作,合作探究。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桌面上的學具都放回籃子里,再請組長把1號籃子放進抽屜里,并拿出2號籃子。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搭一搭
全班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搭得又穩又高?
比一比,哪組搭得又穩又高?(老師用米尺逐一量一量)
指明一小組說說搭得又穩又高的方法:
第一:把球放在3個長方體的上面可以放得穩。
第二:盡量把長方體豎著放就搭得高。
(3)再次操作,驗證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所有的積木都要用手)”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深化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活動一:我說你搭。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繼續玩游戲?下面我們玩一個“我說你搭”的游戲,好不好?
(1)師生活動:師說生搭
(2)小組活動:一生說一生搭。
2、活動二:創意拼搭
師:小朋友們搭得很開心,是吧?還想繼續玩嗎?下面我們來玩“創意拼搭”的游戲。請把1號和2號的積木都拿出來,搭你喜歡的圖形。
小組活動。
作品展示。
哇!小朋友們的作品真漂亮,很有創意哦!(選幾個作品展示。)
師:哪個小組愿意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創作!
【設計意圖】通過“我說你搭”活動和“創意拼搭”的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請小朋友們說說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有趣的拼搭
板貼:四種立體圖形的圖片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搭一搭二教學設計02-07
搭石的教學設計06-05
《搭石》教學設計(精選)04-17
搭石教學設計12-01
《搭一搭》教學設計12篇07-21
《搭一搭》教學設計11篇09-06
《搭石》教學設計07-02
《搭石》的教學設計03-16
人教版搭石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