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矛與盾》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矛與盾》教學設計1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將個故事,好不好?
有個年親輕的小伙常在人家面前夸自己:“我呀,世界最聰明的!只有一個人可以和我比只有他比我聰明,他是張三。”
同學們,你們發現他的話有什么不妥嗎?(學生討論)———“自相矛盾”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矛與盾》(教師板書)
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
1、多媒體出示課文。動畫:買矛與買盾
(接近性原則:考慮學生的生活貼近性,讓學生從形象上感知。)
2。教師范讀課文。
3、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大家抓緊時間,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讀流利。
——誰愿意讀讀這則故事?
——全班齊讀。
三、讀懂文本。
1、教師導學。
(1)這個人是怎樣夸矛和盾的?用書中的話說。
。ò鍟好,于物無不陷;盾之堅,物莫能陷。)
。2)這兩句話用自己的'話如何說?看哪個同學說的最好。ü膭顚W生在理解中應用)
。3)“陷”是什么意思?(看注釋)矛非常鋒利,對于所有的物體
都不能穿透;盾非常結實,所有的東西都不能穿透。
。4)有誰能上來做一做這個動作?
2、學生自學。
延伸文本。想一想,如果真用這支矛去戳這個盾會怎樣?
盾破——說明矛利;矛毀——說明盾堅;
盾矛皆毀——兩者都不好;盾矛完好——矛不利。
3、教師設計準備道具,在具體生動的情景中增加理性認識。
四、動畫配音,鞏固文本。
1、同學們不但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能把意思讀懂,真了不起!為了獎勵大家,
老師請同學們再看一段動畫片(配音樂),你們愿意嗎?(再出示動畫片)
2、請學生給動畫片起名字。(時間充分的話要讓學生講講理由)
3、真可惜,這段動畫片沒有聲音,你們愿意彌補這個不足嗎?
指名配音(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4、學生“合作”用自己的話譯文。
學生評價。
再指名配音。
學生上講臺表演
全班一齊用古文配音。
總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創造性地給動畫片配音,使這段動畫片更生動,更鮮活。謝謝大家。ü膭顚W生朗讀和嘗試)
五、寫中明理,在探究中掌握課文寓意。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真用這個矛去刺這個盾,會怎樣?說明什么?
此時此刻,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所感悟,你可能明白一個什么道理,也可能
有一些話想對楚人說,還可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說,F在就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
1、學生寫話。
2。全班交流。
六、(放飛想象,拓展延伸)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大家來說說,怎么樣?
請說的好同學上講臺演示。(教師用音樂配音,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
《矛與盾》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寓、矛 、盾、譽、吾。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交背誦。
3.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成語包含的道理。
4.以此積累詞語,進行拓展練習,培養學生觀察、聆聽、想象等能力及語言創新能力,啟迪智慧。
教學重難點
了解古詞義,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表達。
教學手段及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講授、講解、討論、模仿、運用、回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矛與盾》是小學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二十五課內容,短小有趣,借買矛與盾的故事諷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耐人尋味。文本資源與現實聯系點較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開展思維和語言訓練。
教學過程
一、溝通
今天第一次給大家上課,希望同學們積極思考,努力聽講,踴躍發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節課。
二、回顧、朗讀、揭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古文?
2.幻燈片出示古文《學弈》。朗讀提問:古文中包含了哪個成語?學生回答后小結:希望同學們上課也要這樣專心致志。
3.體會“弗”:弗若:不如;弗許:不允許。你還能說兩個帶弗的詞嗎?(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題: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則有趣的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道理的古文。(板書課題:25.矛與盾)
三、學習《矛與盾》
1.出示幻燈片:題目、圖和學習目標。
2.明確學習目標(朗讀學習目標)。
3.看圖:說說圖上內容,小結。
4.讓我們來看動畫片(點擊“請看動畫”)
5.朗讀課文:a、范讀;b、試讀、指導、幻燈劃出節奏、自由讀;c、齊讀,小結朗讀情況。
6.學習生字并體會課文內容:a、本課要學的生字有:寓、矛、盾、譽、吾;b、幻燈放大生字逐字識記,并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如,學習“矛”,可以提問 “課文中的那個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氣吹一番呢?”等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c、書寫這些生字。
7.體會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聲討論;b、幻燈逐句出示古文,討論、理解或表演,再幻燈出示句意;c、齊讀譯文。
8.拓展語文思維空間:a、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寓言故事嗎?b、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小結,然后再提示“請認真看和聽動畫片”注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及表情還有當時的環境,特別要注意兩部動畫片的不同之處。c、誰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呢?相信你說的比動畫片上的還好,可以說整個故事,也可以說其中的一個小片斷。d、自由發言,小結,幻燈出示譯文朗讀。
9.運用和體會寓意:
a、提示:讀和這則寓言看了動畫片后,大家會覺得好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會遇到這類似的好笑事。
b、幻燈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現象發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內人聲鼎沸。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2)墻上寫著四個字:“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3)一直不努力,未來成為科學家。
。4)一邊跟人家說減肥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天天大吃大喝!
(5)告訴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6)天天說開闊學生視野,但一年一次都沒春游。
。7)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8)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發動戰爭。
。9)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10)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們班基本上一半同學達到體育鍛煉標準。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13)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14)他一坐下來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他哪里還睡得著呢?
。15)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16)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復看了好幾遍。
。17)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c、討論上面的句子談談體會。
d、幻燈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讀。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我背著書包悠悠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伴隨著馬達聲,身后傳來一聲呼喚:“琳琳,上來坐車吧!” 一輛摩托車駛到我的身旁,原來是王東的爸爸送他上學。我謝絕了王叔,他們便開著車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盞紅指示燈亮了起來,可王叔卻硬是沖了過去……
看了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東家,王叔帶回一本交通安全畫冊,里面許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王叔還給我們講交通常識和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他說:“過馬路時必須 ‘一慢二看三通過’!
王叔理應是遵守交通規則的模范,可是他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這樣,不但不會給周圍的人做出好榜樣,而且會給人們帶來更壞的影響。
難道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嗎?
e、小結:看了這么多的實例,你能總結出《矛與盾》這則寓言的寓意嗎?
f、幻燈出示練習題,填空再幻燈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過虛構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就是( )。 《矛與盾》是一篇古代( )故 事 ,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語 是 :( )。這則寓言的寓意:( )。
10、拓展練習:
a、這個人能不能賣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個辦法幫他賣出去嗎?
c、討論各持己見,小結,幻燈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讀。
新自相矛盾
那個人什么也沒賣出去。他想:今天一無所獲,回到家我該怎么說。 哦,對了!有主意了。他扛著矛和盾回到家。妻子問:“叫你別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沒賣出去吧?”“我雖然沒賣出去,但我有了個好主意,你要幫助我,明天你去西城賣矛,我去東城賣盾,怎么樣?” “那飯誰做呀?”“我們可以出去吃。 薄暗恰 “就這么定了。”第二天,他倆分頭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銳利,無論什么盾都戳得穿!快來買啊!”丈夫在東城喊:“快來買!我的盾堅固的`很,無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碧鞗]黑,他倆就把矛和盾賣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興,一起去餐館大吃了一頓。他倆異口同聲地說:"今天過的可真愉快!"
11.朗讀原文,背誦,積累詞語。
12.再看動畫片《自相矛盾》。
四、作業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記錄下來。
2、用自己的話把《矛與盾》這個故事寫出來。注意寫活賣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給賣矛和盾的人出個好主意,讓他鋒利的矛和堅固的盾快點兒賣出去。并寫下來這個好主意與同學們分享。這可是智慧哦。
4、課后與好朋友一起表演賣矛和盾。并把表演經歷寫下來。
。ǹ梢匀芜x一題 也可都做?茨銍D。
5.讀讀寫寫: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
自給自足 自覺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沒有抵觸:
a、 教室內人聲鼎沸,笑聲轟鳴。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b、黑板上醒目地寫著四個大宇:“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c、不努力學習未來成為一名知名的科學家。
d、一邊跟人家說減肥需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一邊往嘴邊塞東西!
e、告訴孩子做人不能說話不算數,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f、天天開會說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沒春游。
g、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h、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在發動著戰爭讓世界不得安寧。
i、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們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學達到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l、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m、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n、一邊說自己的矛鋒利無比,一邊說自己的盾堅不可摧。
o、勞動了一整天,他實在太累了,一坐下來,他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是,他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哪里還睡得著呢?
p、清明節那天,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了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q、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復看了好幾遍。
r、新學期開始了,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矛與盾》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有的學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有的學生答……)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我們都是怎么學習寓言的?(生答: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5.《古代寓言兩則》看看它們又告述我們什么道理。(生讀文題)提問:讀了文題,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說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寓言和以前學習的寓言不同,本課是文言文!霸⒀詢蓜t”說明課文里有2個小故事。)我們在六年級初已經接觸過文言文,誰能說說怎么學習文言文的?(生答:學習文言文要把語句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那么今天我們就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學習寓言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來學習本課的第1個小故事《矛與盾》。
相信許多同學課前已經讀過這篇寓言故事了,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時用的兵器,矛是用來攻的,盾是用來擋的`。)解釋的真好!
二、熟讀課文,讀通讀順。
1、下面就請大家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學生讀。
師:字音真準,誰還想讀?學生讀文。
3、師:同學們讀的真認真!
4、誰再來試一試?指名讀,
三、自讀自悟,明白寓意
1、文言文不僅要讀準字音,掌握好節奏,更重要的是要讀懂。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毕旅婢驼埓蠹揖桶凑兆约合矚g的方式可以自己學也可小組合作學,想想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并說說本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由學文。(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匯報:
師:全文幾句話?請看第一句,有誰讀懂了?
請生單獨解釋:鬻:賣;者:人;譽:夸耀;吾:我的;堅:堅固;莫:不;陷:穿透。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
師:你怎么知道這個人在賣他的矛和盾,并且在夸耀他的盾堅固呢?
生:鬻” “譽。 “堅”。
師板書:盾——堅——莫能陷也
師:學的真仔細,假如現在你就是那個楚國人,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這句話?
生:用吹噓的語氣。
師:你來試一試。
師:吹的還不夠。想想生意人平時都怎么吆喝,(學生體會)再來試試。
生:手舞足蹈的讀。(強調“莫能陷” )
師:你的盾真堅固呀!居然“物莫能陷”,(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這么好的盾,你們想不想買?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瞧把你們高興的,這面盾這么好,那它的矛怎么樣?
請看第2句話,有誰讀懂了
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我的矛鋒利得很,什么東西都穿得透。
板書:矛——利——無不陷也
師:你的矛真鋒利,“于物無不陷”(教師強調“無不”引導學生說出: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也就是(什么東西都能穿透)
師:楚人用 “無不”這個雙重否定詞來夸耀他的矛鋒利的很,是想吸引別人來買他的矛,他可真精明。想不想當個精明的生意人?學生練讀。自由讀。
師:楚人這樣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招來了不少圍觀者,結果,有沒有人買呢?(沒有人買)你是從文中那個地方讀出來的?(第三句)
請看,這一句誰讀懂了?
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的人說:用你自己的矛穿你自己的盾,會怎樣呢?教師板書:陷 何如?
師:問得好。讓我們一起來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去問問他?請大家看插圖,圖上畫了幾個人?(除了賣矛和盾的那個楚國人,還有7個圍觀的人,他們當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個人來讀這一句話
請生讀,要求說模仿的是誰。(分別模仿不同的人讀,老師參與模仿)
楚國人被這么一問,啞口無言了,請看第四句,誰知道意思,解釋弗:不;應:回答(再請一生解釋句意)。
師: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每一句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齊讀課文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楚國人怎么樣?
生:他非常愚蠢,非?尚。
師:他愚蠢,可笑在哪里
生:說話過于夸張,最后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生:言過其詞,太吹噓了。
生: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教師板書:自相矛盾
師: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誰能舉例說說。
生:在菜市場,有個賣肉的人邊賣邊吆喝:“缺斤少兩,斷秤走人”。后來有一買主找到這個人,說他的肉差三兩怎么辦?結果賣肉人兩眼發呆不說話了。
生:數學老師問:“這些題大家都會做了嗎?”有些同學不會也說會。老師讓他做題,他又說“只有一道題不會做”。
師:看來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誰來幫他們總結一下教訓?(學生討論)
生:說話要誠實,不要夸大其詞。
生:說話要注意分寸。
生: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板書:說話 辦事 實事求是
師:看來大家不僅把這則寓言讀通了,讀懂了,而且還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你們可真棒!讓我們再次走進寓言,回味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吧!(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分角色讀,表演讀,誦讀 。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讀懂了《矛與盾》這則寓言。感受到了寓言故事的生動有趣,領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課下,請同學們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板書設計:
盾——堅——莫能陷也
話
刺 何如?
矛——利——無不陷也
《矛與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大顯神威、龐然大物、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句“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有趣的發明都是人們從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啟發而創造的,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二、抓住“大顯神威”理解課文
1、課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課題的意思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并畫出來! (根據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這里的“合二為一”就是課題中的—— —(生:集合),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 — (生:大顯神威。板書:大顯神威)
2、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坦克的“大顯神威”呢?請自由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根據回答,出示句子: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倌銖哪膬焊惺艿搅颂箍说摹按箫@神威”? “龐然大物”這個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讀出這個詞的龐大氣勢嗎? “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們在不停地叫什么呢? “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讓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谀隳苡眯┏烧Z形容德國兵當時的慘狀嗎?(學生答,教師評)老師也積累了一些,讓我們一起讀讀。(出示詞語—— —落荒而逃、潰不成軍、抱頭鼠竄、哭天喊地、丟盔棄甲、魂飛魄散)
、劭偨Y朗讀:同學們,1916年那一戰呀,當時的德國兵是非常厲害的,可以說是所向無敵。而當他們遇到坦克竟被嚇成了這樣,你說坦克厲害嗎?你能讀出坦克的大顯神威嗎?
3、學生齊讀重點句: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三、洞察發明之思
1、多么厲害的坦克呀! 發明家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呢? 矛和盾又是怎樣集合的?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1-4自然段。(根據回答,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僦该x。
、谕瑢W們,有些句子讀著讀著可以讀出一幅畫面來。請同學們自由地反復讀讀這句話,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師:是呀,多么快的矛啊! 對方的矛刺向發明家的上方,發明家馬上用盾—— —(學生:抵擋),刺向他的下方,他馬上用盾—— —(學生:抵擋),刺向左方—— —(學生:馬上用盾抵擋),刺向右方—— —(學生:馬上用盾抵擋),這就是—— —(學生:左抵右擋)。盡管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 —(學生:難以招架)。
、圩屛覀儊硌菅菽蔷o張危急的時刻吧! 請拿出你的雙手當作盾,老師的矛要進攻了,準備好了嗎?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學生做動作,說體會) 師:盡管我們左抵右擋,但抵擋得住嗎?這真是—— — (學生:難以招架),抵擋不住,抵擋不及,這就是—— —(學生:難以招架)! 誰來讀出發明家的急?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讀2-4自然段,并畫出相關句子! 根據回答出示句子:
、俣芴±玻∪绻艽蟮孟駛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诳墒牵@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蹖α耍阼F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 “矛”—— —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A、讓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發明家的第一個想法。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讀這個想法,邊讀邊想想:你認為發明家的這個想法好不好,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盾 自衛)
B、這樣就完美了嗎?有沒有不足的地方?(學生交流第二個想法) 是呀,自衛,是為了—— —(學生:更好地進攻呀)
C、這可怎么辦呢?發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第三個想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矛 進攻) 發明家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樣的集合使坦克在戰場上—— —(生:大顯神威。補板書:進攻+自衛→大顯神威)
D、總結,引讀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3、再次回顧重點句。
、僬n件出示坦克圖:讓我們來看看坦克圖,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學生:進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學生:自衛)讓我們再次體會這句話吧! (學生齊讀: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發明家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樣的集合使坦克在戰場上—— —(學生:大顯神威。補充板書:矛+盾→坦克)
、趯W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發明家呀?
、凼茄,這真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發明家呀! 他這種勤于思考的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學習!
四、品味作品之道
1、師: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齊讀:“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保┠隳苷f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交流后再次齊讀)
2、同學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享受著集合帶給我們的便利。比如說這枝鉛筆,它就集合了橡皮的優點—— —可以擦,筆的優點—— —可以書寫。請與同桌討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集合的產物?(交流點評) 同學們,我們的身邊充滿了集合,我們的未來也充滿了集合! 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外可以再去找找!
3、句中的“誰”除了指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人)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請再與同桌討論討論: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希望將哪些同學的優點集于一身?
《矛與盾》教學設計5
教材說明:
《矛與盾》是一篇文言文,它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能講述寓言故事。
3、懂得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學會學習文言文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大家曾經學過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古代思想家韓非子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寓言《矛與盾》,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去看看吧!
2.簡介韓非子
3.老師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
4.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確切地說,矛用來(刺),盾用來(擋)。什么叫矛盾?(手捂住“與”)(說話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我們今天要學的古代寓言就和這兩樣兵器有關。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于讀。
2.第一次讀:
要求:
、僖痪湟痪涞刈x,把音讀準。
、诎涯阏J為難懂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讀,師生正音。
4.師范讀。(生評)你認為老師是怎么讀懂的?
5.板書方法:理解意思、多讀。請大家也試一試。
三、再讀理解,明白寓意
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痹蹅兿褥o下心來,再讀課文。
1.出示閱讀提示,學生默讀理解
2.全班交流。
、拧拔岫苤畧,物莫能陷也。”
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
你從文中哪個字讀懂他在夸耀的呢?“譽”是夸耀的意思。誰來當當這個楚人讀讀這句話,夸夸這面堅固無比的盾。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練習一下。(學生自主練習朗讀)
男女生分讀。
(小結過渡):我們借助注釋讀懂了第一句,那個楚人在那兒一個勁兒的吆喝,夸耀他的盾無比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他話雖不多,但很有用意,這個楚人很會做生意!不信?咱們接著往下讀。
⑵“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又夸耀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鋒利,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
想象一下他在集市上叫賣的樣子,試著讀讀這句話。
他先譽盾接著又譽矛,大家再讀一讀這兩句話,仔細體會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時說的話有什么不同。
分組讀1、2句。
、恰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
那聽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導個性朗讀
、刃〗Y過渡(教師引讀前三句)
——“其人弗能應也!
師:聽了旁人的質問,那個楚人有什么反應呢?
生:那個人啞口無言。
、蓭煟捍蠹以倏纯磮D,瞧他瞠目結舌、無言以對的可笑樣子。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為什么答不上話來呢?小組討論一下,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小組討論發言:楚人言過其實,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⑹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說。
⑺師:咱們不僅把這則寓言不僅讀通了,讀懂了,而且還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你們真棒!學古文就是需要反復的品味,
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吧。大家一起讀吧。分角色讀。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師: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尋味。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展示學生的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借助注釋、插圖讀懂了《矛與盾》,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53個字,讓我們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認識了一個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咱們今后說話做事可不能像這位老祖宗一樣自相矛盾喲!
2.課后作業。
向親朋好友復述故事,聆聽他們的體會。
《矛與盾》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能根據自己的水平用一個詞或幾個詞造句、寫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好的詞語。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4.培養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
5.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
2.理解、體會由坦克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談論法,朗讀指導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請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范寫2個字):
矛進攻
盾自衛
“盾”是一個象形字,一個人的手舉著盾牌,以盾蔽目(身體))大家看看這個“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種短尾巴的鳥。下面是個“木”,誰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師:如果我們把矛和盾的這兩種相對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呢?根據學生反饋板書問題要點。
如:矛和盾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結果怎么樣?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矛和盾這兩種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結果會怎樣?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故事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小黑板出示詞語:先由學生領讀到搶讀到憶讀競賽,重點糾正要強調讀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讀的新詞有:
2、六句帶有生字的句子(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發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3)對方的矛如雨點般(bān)向他刺來;
。4)敵人就一槍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wō);驗觚敚
。6)裝上輪子,安上履(lǔ)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tǎn)克;
4、出示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再次默讀課文,借助部分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語文備課大師今日用大師明日做大師!
四、、深讀課文,解疑生情。
(一).學習課文1—4自然段。 、感受比賽場面,品讀佳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原來坦克的發明源于一場比賽,誰愿意當任現場解說員,為大家現場直播?(說話訓練)
2、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描寫這個場面的。
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俦取涯阕约簩Ρ荣悎雒娴慕庹f與書上的描寫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覺?(體會用詞)
②讀——自由讀一讀,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
、垩荨该,同桌互演,親身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理解“矛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④悟——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葑x——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過渡:雖然只是朋友間的比賽,但依然十分緊張,就是這樣一場比賽,讓發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最終發明了坦克。
3、反饋交流:
⑴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僬埓蠹矣眯娜プx讀,看看你能發現什么?讀懂什么?
、诮涣鳎
a、盾的缺點是什么?(太小啦。┠男┑胤綄懗隽硕艿娜秉c?
b、從第一個“!”,你讀出了發明家怎樣的心情?(不滿、可惜)從第二個“!”,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怎樣的心情?(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心情)
c、你能不能把發明家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導朗讀。
d、目前還存在著什么問題?
、葡鄼C出示句二: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號?表示什么意思?(板書:槍炮)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著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么?相機板書:坦克。
三、發明家就這樣集合了矛和盾,發明了坦克。學習第五自然段
。保涍^發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終于發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書大顯神威)
課文怎樣描寫坦克大顯神威的?
。玻疄槭裁刺箍四馨l揮出這么強大的威力?
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懂得了什么
[三]、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相機出示句子: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①用心讀,反復讀,反復思考,你能讀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诮涣鳌#◣熂皶r引導學生語言的準確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你為什么要向他學習?因為??所以??)
、郯l明家用集合的方法發明了坦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能見到集合
的影子,如橡皮頭鉛筆、雙層汽車等等。
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是運用了集合的方法來發明的。
交流。
。、你能不能想一個合二為一的妙計改變你身邊的小物品。
六、小結
師:同學們,社會在迅速的發展,人類時時刻刻在創造,在創造中發明,也許正在勤奮學習的你就是將來的創造者呢!
矛進攻
坦克大顯神威
盾自衛
。ㄈ昙壚顚W梅)
第五篇: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例
激活思維整活課堂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教學片段再現:
師: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是怎樣結合的`呢?請同學們讀1-4段,劃下矛進攻利害、盾自衛的句子。
。ㄉ呑x邊劃句子。)
師:誰來讀出矛進攻的利害的句子?
生: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有更利害的矛嗎?
生: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師:能抓住這些詞語讀出矛的利害嗎?
生: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一起讀。
(生齊讀。)
師:這個時候,發明家產生了一個想法?
生:他覺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個鐵屋就好了。
師:文中得句子是怎樣寫的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師:一起讀。
(生齊讀。)
師:把感嘆號用方框框起來再讀讀。
。ㄖ干x。)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第一個感嘆號要有點感情,第二個感嘆號比較高興。
師:帶著這樣的理解再讀。
。ㄉR讀。)
師:這樣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樣說的?(生齊讀第三段。)
師:發明家又有自己的辦法了,自己讀讀第四段。
。ㄉ杂勺x。)
師:發明家把坦克造起來了,你們來介紹一下坦克的發明過程。(課件出示: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可是,_________對了,_________)
生: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再給鐵屋子裝上輪子,安上履帶,就是坦克了。
師:一號坦克造起來了,有二號坦克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嗎?
生: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自己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烏龜了。對了,給鐵屋子安上槍口,裝上輪子,安上履帶,這就是坦克了。
【此處我把坦克的發明過程用一個填充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這個格式,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我在教學過程中稱之為“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使學生的思路活躍,興趣大增,生動自然的讓學生對坦克的發明過程有了清晰地了解!
師:兩輛坦克已經造起來了,我們來看看坦克。(課件出示坦克圖,師簡單介紹。)
師: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
生: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師: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
生:1961年德國兵頭一次見到這個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能說得簡單點嗎?
生:1961年德國兵頭一次見到坦克,嚇得直叫。
師:再讀讀這個句子。
師:為什么要用這個例子?
生:是為了說明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說出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師:矛和盾在一起變成大顯神威的坦克,為什么沒有自相矛盾呢?
生:因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
生:矛的優點是進攻,盾的優點是自衛。
師: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一起讀最后一段。
。ㄉR讀。)
【此處設計思維訓練活動:“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在討論交流中大家明白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你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先來看這里的趣味數學題。(課件出示:矛+盾=橡皮+鉛筆=)
生:矛+盾=坦克橡皮+鉛筆=橡皮鉛筆
師:日常生活中還有怎樣的發明呢?
生:電視+電話=可視電話
生:輪子+椅子=輪椅
生:鏡片+鏡框=眼鏡
師:請你用這個算式寫一段話,可以模仿文中的寫法,并舉個例子說明新產品的作用。下課。
【這時我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類似的案例。激發學生對生活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發明的樂趣。】
教學反思: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按箫@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
開發智力無疑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矛與盾》教學設計7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文字言簡意賅,又不失生動形象,表達了深遂的思想,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在小學高年段學習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這將為他們以后進一步了解并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并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矛與盾》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最后一組《古代寓言兩則》里的第一則文言文寓言。文字簡練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說的話作為點睛之筆蘊含寓意。憑心而論,學生在接觸文言文時,難免覺得拗口難讀,晦澀難懂,產生畏難情緒。這則文言寓言,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釋可供借助,小學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學習基礎和經驗。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積累的策略。
不過,《矛與盾》這則文言寓言將理解古文的意思,領悟寓言的寓意兩者加在一起,為學生學習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學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往往教學生弄懂文言詞句和整篇課文的意思,懂得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就行了,這種只關注知識和能力的“雙基”目標以及簡單的德育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借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征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呢?如何讓學生經歷文言寓言學習的過程,并在體驗學習過程中領悟寓意呢?我們仔細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文言寓言的文本特征,巧妙設計,嘗試了“情境引領,讀為根本,拓展積淀”的特色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一、情境為線,古文為珠,串起一片精彩。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文言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同樣離不開文字創造的具體情境!睹c盾》是文言寓言,具有寓言生動可笑的形象,諷刺夸張的手法,創設適合學情的教學情境,使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可以優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1、導語引渡——未入文辭先入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伊始,一曲悠揚的古樂,一幅精美的畫卷將學生帶入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順勢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打動了學生的心扉,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學生興趣盎然,輕松自如地走進了古香古色的文言世界。
2、模擬表演——身臨其境品意境
課堂上,我模擬古代集市,讓學生自由組合,進入角色表演。孩子們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內化了語言文字。憑借這種身臨其境的知覺,學生在情境讀文后覺得文中“鬻”者的可笑,領悟到了寓言的深刻寓意。學生的表演微妙微肖,舉手投足間無不古韻十足。
3、情境評價——此情綿綿無絕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大環節的創設到過渡語的斟酌,處處含情,情境的創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竭力以情境化的語言貫穿文言文教學,多次用語言再現楚人賣矛和盾的場景,讓情境延伸,使學生始終置身其中去讀懂這則寓言。如“瞧你得意的樣子,這面盾有什么值得你夸耀的?”“爾等真會譽矛也!”盡可能多地使用精煉的文學語言,如半白半文的導語,創設情境的評價語潛移默化地帶著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熏陶,力圖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
二、字字珠璣,張馳有度,讀出知情理趣。
語言教學著重于讀,文言文教學更基于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著重于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嘗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復讀,多讀,才能理其義。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四讀”。
1、正確流利的整體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這節課上,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我賦有韻味的范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熱情。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為。學生神情專注,搖頭晃腦,沉醉其中,讀得正確流利,讀出停頓、節奏,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2、深入理解的感悟讀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蔽以谘惨晫W生對照注釋讀懂句意時,十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注重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提煉。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注釋快速學習,聯系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拐杖。尤其是對照注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么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為相當的白話文。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回歸于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
學生在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薄拔崦,于物無不陷也!眱删鋾r,很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張揚夸耀的語氣。體會到楚人說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學生在潛意識中明白了讀能幫助理解,而理解又能促進朗讀。
3、感同身受的.個性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指導朗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我不僅充分借助文中插圖,還創造性的編加插圖,再次將學生融入情境,鼓勵學生設想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在問這句話時的語氣、節奏,嘗試個性朗讀。于是,白發蒼蒼的老者、年輕氣盛的小伙子,活潑俊俏的小姑娘,一臉稚氣的孩子,紛紛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極具個性的朗讀活躍了文言文的課堂。
4、拓展延伸的積累讀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熟讀成誦。鼓勵學生以一篇帶多篇,課外繼續接觸文言文,努力實現“語文課堂與生活零距離。”在一次次的拓展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頓悟理解力也會漸漸厚重起來,對文言文的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乃“言有盡而意無窮”。
和諧、幽默、歡快的氣氛充溢著文言文教學的課堂,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矛與盾》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內容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圖中的兩個人在干什么?他們的手中拿了兩樣古代的武器,你們知道這長長的叫什么嗎?(矛)那圓圓的叫什么?(盾)矛是用來干什么的?盾又用來干什么?(相機板書:進攻,自衛)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矛而沒有盾,會怎么樣呢?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盾而沒有矛,又會怎么樣呢?現在就有一種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樣進攻也能像盾一樣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書:坦克)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來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請大家把書翻到第25課〈〈矛和盾的集合〉〉(補充完整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其它同學嗎?(自由說)
3、老師也有一些詞語要提醒大家讀好。(出示詞語卡片,帶讀)
4、請大家把這些詞語帶入課文,齊讀課文。讀完了,有什么收獲?
三、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ㄒ唬⿲W習課文2——3自然段
1、我們知道矛可以進攻,盾可以防守。發明家為什么還要去發明坦克呢?書上是如何介紹的?著重指導“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同桌之間用動作演示。一手拿書當盾,一手拿筆當矛。
3、就在這緊張危急的時刻,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那對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對盾的不滿,后來想到盾可以改變而喜悅)
5、假如是你,你還會想到其它的好辦法嗎?
6、發明家的主意確實很不錯,盾經過改進成了一個“鐵屋子”,發明家鉆到了解鐵屋子里和朋友比賽,對方的矛戳不破鐵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墒,讓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比賽場上,對方見他縮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還會用別的辦法來對付他!想想你會用什么辦法來對付他?
7、是!這樣下去發明家一點兒獲勝的機會也沒有!
8、出示句子“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理解句意
。ǘ⿲W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這時發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請大家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從洞里伸出的“槍炮”,可以進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講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結:經過發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坦克終于誕生了。
(三)過渡:這輛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齊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輛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等詞語。
3、讀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坦克是發明家根據矛和盾造出來的`?伤鼌s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為什么呢?(板書:合二為一)
4、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帶橡皮頭的鉛筆的發明過程。
。ㄋ模⿲W習第6自然段
過渡:由此可見(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有它的優點,也有一些東西有它的不足之處,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動動腦,想想你想發明什么?
2、想發明的寫成一篇短文。
五、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在這節課上,有許多同學的表現非常好,被評為“朗讀明星”、“智慧明星”、“積極發言明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明星”們的優點集合到自己的身上來,老師相信你們以后的表現會更加出色的。
《矛與盾》教學設計9
這節常態研討課下來,我深深覺得我們與名師的距離之大。名師的課是錘煉出來的,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智慧的導向,我等平凡之輩,更應積極錘煉自己,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要保證不成為庸師。
這篇文言文較現代文晦澀難懂,趣味的教學策略能降低學生學古文的畏難情緒。本課我以“成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會“自相矛盾”的來源,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給學生道具表演賣矛與盾的情景,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增強?v觀整節課堂,小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無論是開始的.二人小對子互相讀文,還是三人小組理解單個字義,再到六人大組討論“買矛與盾的人可笑之處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各抒己見,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足的是課堂的語言略顯單調、蒼白,當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發言時,對學生缺少激勵的語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評價不到位等情況,需要今后加強文化底蘊的積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感謝這節常態研討課,讓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得失!跋蛑鴺藯U直跑!”我會繼續努力的!
《矛與盾》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集中識字”與“隨文釋義”的方法,學習“矛、盾、持、般、蝸、坦”6個認讀字;會寫“矛、盾、集、持、般、架、龜、攻、炮、坦”10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等詞語;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固然”、“集合”等詞語。
2、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3、在整體把握、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習重點句段,在理解、揣摩、內化和吸收中學習語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積累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導入。觀看FLASH動畫
2、揭題。從中你了解到哪些關于矛和盾的信息?預設: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矛長長的,頭上尖尖的,用來進攻。盾就是盾牌,是用來抵擋的,保護自己的。教師隨機板書:矛-進攻。盾-自衛。
3、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ǘ┱w感知,把握文章大意
1、自讀課文。這場比賽,讓發明家想到了什么,發明了什么。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習詞語。課文中有許多詞語,你會讀嗎?教學方法:同桌互讀-指名讀-釋義-齊讀。課件出示詞語:集合 招架 緊張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龐(páng)然大物 釋義詞語預設:
集合: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談一談所知道的意思,再回歸到課文內容上來說,最后提示學生可以用課本中的一個詞來定義,即合二為一。
招架: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請學生自己讀一讀,能否換個詞來說?即抵擋的意思。
大顯神威:找到課文中的段落讀一讀,理解什么是大顯神威。
炮口、坦克:學習了課文之后你一定就能想像出樣子來。先不出示圖片。希望學生透過字里行間,從文字的描述中感知。
3、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1)默讀思考后同桌互相說-指名說,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衛-鐵屋子;(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衛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三)潛心會文,品讀詞句,體會思維過程
1、指名讀1-4段。課文哪幾段寫了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勢集合,發明了坦克?(1-4段)指名讀,其他同學在心里跟著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指名讀段落的時候,隨機學習第一段中的詞語――“手持”,就是手拿的意思。
2、學習第二段。(1)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問:這句話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矛進攻的威力很大,為什么?預設:
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溫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左抵右擋:通過師生接讀來理解。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左方刺來,生:發明家的盾向左邊抵擋,還是難以招架。師:右方;左上方;左下放;右上方;右下方;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邊說邊加快語速,以此感覺激烈的爭斗場面。用朗讀展現出矛強大的攻擊力。
。2)比較句子,學習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果我把句子改一改,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何?課文中用上了比喻,更能感覺到矛進攻非常激烈。再次讀句。
(3)在這緊張危機關頭,發明家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于是他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問:這里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了什么標點?感嘆號表達著強烈的感情,你能把它的情感讀出來嗎?
3、學習第三段。(1)過渡:盾大得像個鐵屋子,的確刀槍不入,可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2)讀了句子,你知道固然安全是什么意思。固然能否換個詞兒來說?
4、學習第四段。(1)自讀段落,是否有不懂的詞兒或標點?預設:“矛”打上了引號,因為不是真正的矛。長長的一橫叫破折號,破折號占兩個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釋說明。“安上”就是裝上的意思。“履帶”:查詞語手冊去。(2)出示坦克圖片,對照圖片找一找矛和盾的影子,形象感知什么是履帶。
5、小結。(1)坦克就這樣發明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著這樣的理解,一起讀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ㄋ模⿲Ρ葲_突,引發思考。
1、對比。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戰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卻直到近代,課文中的發明家才發明了坦克,這是為什么?
2、出示單元導語。學習了課文之后,再來讀一讀P100單元導語,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啟發。
《矛與盾》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用事實說明道理,敘事簡潔清楚。
二、學習目標
。、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化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詞。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怎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薄⒔裉欤蠋熃o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屏幕(把書上插圖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里的作戰武器是什么?板書:矛、盾。
2、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呢?(進攻、自衛)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于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
。ǘ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ㄈ┭凶x觀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邊看畫面邊讀課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衛)等關于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于坦克的詞語。
。ǎ常├斫狻坝挈c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緊張危急”。
。场⒂^察發明家的表情,你發現了什么?(緊張、危急、計上心來、急中生智等)
。础l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請大家用心去讀讀課文1-4段。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反復讀,反復想,直到把問題讀懂。讀完后,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
。、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就是這樣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著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復述,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ㄋ模┬蕾p誦讀,放大創造成果。
。、課件出示坦克圖,邊欣賞邊議論。
。、讀課文第五段,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大顯神威”是什么意思?聯系課文說說大顯神威的情景。
。础⒋笃聊徊シ盘箍俗鲬鸬匿浵笃,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導朗讀。
。怠⑦@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么?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 )。ò簟⒑谩⒚顦O了等)
。、啟發:
。ǎ保┘偃绨l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說什么?(一個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ǎ玻┘鲜且环N解決難題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學習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會對自己怎么說?
。贰⑿〗Y: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我們再智慧地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ㄎ澹┡e例講授,理解課文道理。
。薄⒃跒榘l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很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著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雞尾酒”、“電視電話”等等。
2、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 )和( )的集合
。、引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4、其實,學習也包含了許多集合的過程。只要是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別人會了懂了,我們也要努力去會,努力去弄懂,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故事《胡服騎射》(學生默讀,相互幫助理解)。
議一議:聯系課文最后一句話,“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系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
。、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或者辦得更好,人們常常用合作的辦法,把大家擁有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一起想,共同做。
閱讀《優勢互補》。議一議:聯系課文最后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系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于“強強聯手”。在強強聯手中,我們還會懂得“揚長避短”的方法。
。丁⑿〗Y: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于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發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集思廣益。記住“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蹦憔蜁芤娼K身。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較為抽象。教學時將課文和事例融為一體,在事例中感悟語言,在事例中理解課文,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對這句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從自己的事例出發,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聯系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使學生摒除抽象教條的分析,通過具體鮮活的事例體會“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的含義。這樣讀中悟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落到實處,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檎医涣鳎卣箤W習活動。
。薄⒉槌烧Z字典,理解“集思廣益”、“兼聽則明”、“楚材晉用”、“三顧茅廬”等的意思,然后聯系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學習,談談對這些成語的新理解。
2、搜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次故事交流會。
。场⒕C合學習活動:與爸爸媽媽一起,查看資料,了解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典雅奧運會的開幕式點火創意,集他們的優勢,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點火方式。
設計意圖: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學道理,了解發明家的靈感緣于他們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就應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
附板書:
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鐵屋子
坦克
矛————炮 口
。 )和( )的集合
《矛與盾》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知識: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能力:
。薄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病⒘私獍l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坦克的圖片、文字資料。(師生)
2、收集與發明創造有關的資料。(師生)
。、準備好相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師)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語,了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了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別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四、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同時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自由交流: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后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五、指導生字書寫
。、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鞏固識記: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重點指導:“矛、兵”的筆順。
。、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5、指導生字書寫。
。丁⑿〗Y寫字情況。
六、課后作業
。、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進一步讀熟課文,爭取解答課后問題。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字卡背后)
。病⒙爩懕菊n要求掌握的詞語。
小黑板出示詞語,學生訂正,改錯。
3、提問:聽寫的詞語中有不懂的嗎?(學生互問互答)
。、板書“大顯神威”,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圍繞這個詞,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如:誰“大顯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為什么能大顯神威?)
二、圍繞“大顯神威”,感悟課文內容
1、從書中找到“大顯神威”。提問:是誰“大顯神威”?生答后,引讀5自然段。
。、小結,過渡: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來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
你從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導學習1~4自然段。
。、默讀1~4自然段,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坦克是怎樣發明的。
獨立讀書思考。分組交流改進。指名發言說明。
小結: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
。础⒅笇Ю首x1~4自然段。
引導:小聲讀這部分課文,把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和句勾下來,待會兒與同學交流。
交流好詞佳句。聯系上下文理解“難以招架”、“固然”等詞。
朗讀課文。
。怠⒘私饬税l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以及坦克在戰場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讀6自然段。
出示句子“誰善于……勝利者!闭埬阏務剬@句話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這個道理的?
小結:通過具體事例明白了這個道理。
說明: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是寫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講道理,舉例最有說服力。
三、拓展思維,深化明理
。薄⒆x文后“泡泡”里學習伙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2、談話:矛和盾很早就有,為什么別人不能像發明家一樣發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啟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觀察生活,發現不便之處,作記錄。
2、思考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
。场L試把其中一項做成看得見的作品,在展示臺上展示。
(可根據學生建議增減活動。)
《矛與盾》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做到課文讀通順流利。
2、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詞語。
〖教學重點〗
。、課文讀通。
2、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有關詞語,知道不集合的缺點。
一、閱讀單元導語,了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了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么?
(請讀書后,說說人們想到了什么?)
四、讀后交流: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說說讀后,人們想到了什么?
組織討論:矛和盾的集合。
五、再讀課文,要求是讀熟
提出要求:看看課文寫矛和盾不集合時的缺點有哪些?
在哪里寫的?
找出來讀讀。
學生讀句子,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衛)等關于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于坦克的詞語;
。、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劃出來———仿佛這三個詞就寫在畫面上,讀出來————插上一對翅膀,一對想象的翅膀,讀著讀著,畫面就看“活”了;
。、盡管這只是一場朋友間的比賽,但是依然十分緊張。
六、記字寫字
。薄⒊鍪颈菊n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學生寫字,教師及時評議。
兼顧單元目標,有整體感。
開頭的設計想到學生已經預習的真實情況。但提出“人們想到什么?”的導語,學生還是需要認真讀書。
如何把課文讀熟?是重點,這樣的設計找到了結合點――各自不集合的缺點。課文熟了,不集合的缺點給學生的思想更明確了,有利于學生對想到集合的鋪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2、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一、分離有缺點,科學家是如何想的?
。、發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
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
讀完后,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著這樣的理解,一起讀題目。
二、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
。薄⒄n件出示坦克圖片,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5節,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你的聲音表現你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什么意思?聯系第5節課文說說大顯神威的情景?(隨機出示屏幕閱讀補充材料1),這是一段對戰斗場面更具體的記錄,鼓勵優秀學生加大難度從短文中再找找“大顯神威”的情景。
。、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么?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棒、好、妙極了等)—————————。
啟發:仿佛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說什么?請寫下來。
如:(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怠⑿〗Y: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
三、用講授和舉例等途徑,理解課文告訴大家的道理
。、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能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許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著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等。
2、讀文后“泡泡”里學習伙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啟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停
。┑募
引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4、總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于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記住“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蹦憔蜁找娼K身。
四、作業
。薄⒊瓕懹迷~語很好的句子。
。、搜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在晨會等時間介紹。
難點的理解過程分化為一個一個步驟。
通過讀來感受,常識性課文中的情感體驗。
寫的訓練。
歸結到自己生活。
教師的總結是提升與提煉,升華對課文的理解。
《矛與盾》教學設計14
教材說明:
《矛與盾》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十四課的一篇文言文,它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3、有感情朗讀,能背誦此文。
4、懂得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文言文學生第一次接觸,學會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都是重點,也都是難點。
教具準備:
錄音、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交流
1、師板書:嚴小明
2、師:大家應該喊我?(嚴老師)
3、要求:面帶微笑,再喊一次。
4、贈筆交朋友。
二、導入
1、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文言文,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嗎?(古人寫的文章或說的話)白話文呢?(現在,人所說的話寫的文章)。
2、師:同學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我們現在的白話文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叫《矛與盾》。
3、板書:矛與盾。生讀題。
三、揭示方法,指導自學
1、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確切地說,矛用來(刺),盾用來(擋)。什么叫矛盾?(手捂住“與”)(說話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2、師:課文圍繞著矛與盾寫了一件事,請把課文讀一讀,要求:①一句一句地讀,把音讀準。②把你認為難懂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3、指生讀文,其他同學注意聽,發現字讀錯了你就把手舉起來。(再請生讀一讀難懂難讀的句子)。
4、師:書上加了拼音,小黑板上的課文沒有加拼音,能完整地讀一遍嗎?(出示小黑板全文)
5、師:大家在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別嘴、難讀、讀不能順)。
6、師:告訴大家,其實和大家一樣,老師讀第一遍時也覺得不好讀,很難懂,現在我已經會背誦這篇文言文了,想聽嗎?(配樂背誦)。
7、師: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生評)你認為老師是怎么讀懂的?
8、板書方法:1、理解意思2、多讀。請大家也試一試。
四、匯報交流,讀書理解
1、師:全文幾句話?請看第一句,有誰讀懂了?
2、請生單獨解釋:鬻:賣;者:人;譽:夸耀;吾:我的;堅:堅固;莫:不;陷:穿透。
3、師:既然這個人在夸耀,那現在就請你來夸一夸。讀第一句話(生讀)。
4、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大概是第一次出來做生意吧!聲音要大一點,要自豪一點,不然生意就被別人搶去啦!
5、師:你真會夸,我想請你帶大家一起夸一夸,好嗎?
(生夸)
6、師:同學們很會夸耀,那個楚國人是如何賣他的矛的呢?請看第2句話,有誰讀懂了?
(生:匯報)
7、師:原來是在夸他的矛鋒利,請你來夸一夸矛吧!“又譽其矛曰:……”(生讀)
8、師:楚國人既夸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學們想夸什么呢?
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讀)
9、師:請男生夸耀盾,請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組夸得更自豪,準備: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又譽其矛曰:“……”
10、同學們真會夸耀,我又想買盾又想買予,還是先看看口袋里的鈔票夠不夠,正當我準備掏錢的時候,同學們,難道你們不想對我說些什么嗎?
11、生:不能買,因為……
12、原來這樣啊!我差點上當了?我要揭穿他!誰來幫幫我?
13、(示意學生看第3句話)生讀第3句。
14、師:請看,這一句誰讀懂了?
15、生:匯報
16、師:請生解釋:以:用; 子:你 ; 何如:怎么樣;或:有人。
17、師:請一位同學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讀一讀這個人說的話。(生讀)
18、請大家看插圖,圖上畫了幾個人?除了賣矛和盾的那個楚國人,還有7個圍觀的人,他們當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個人來讀這一句話,先在下面試一試。
19、請生讀,要求說模仿的是誰。(分別模仿不同的人讀,老師參與模仿)
20、師:楚國人被這么一問,啞口無言了,請看第四句,誰知道意思,解釋弗:不 ;應:回答(再請一生解釋句意)。
21、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第一句話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完整地講述一遍?
22、請一位同學把全文讀一讀,(派選代表讀書)。
問:你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理解意思、多讀)
23、生齊讀。
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五、揭示道理,發散思維
1、咱班有多少名同學?今天我有幸認識了___位好朋友,大家也面帶微笑,尊敬地喊我嚴老師,再看看插圖,圖上這些圍觀的人也都是滿面笑容的,他們的笑容和同學們的笑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一是出于對老師的尊敬,一是對自相矛盾者的嘲笑)
2、大家都在嘲笑那個楚國人,他到底錯在什么地方?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個楚國人,他的買賣是難以做下去了,老師想請大家幫幫忙,怎樣把他的矛和盾賣出去呢?
(生討論)
4、師:我代表哪個楚國人真誠地感謝同學們的幫助,人,還是多讀些書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們說是這樣的嗎?
六、總結全文
1、回憶一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多讀)
2、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比較一下,你更喜歡誰?
(文言語言簡煉,含義深刻;白話文:通俗易懂)
3、師:同學們,只要是好文章,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我們都要拿來讀一讀,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語言和思想,明白了嗎?
4、同學們,這節課已經上完了,我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同學們非常熱情,對老師也很尊重,我真想留在這里,可是歷陽一小六年級有一個班的同學也在等著我,我還得回去,這又是個自相矛盾的話題,不過如果大家能記住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懂得說話做事不能自相矛盾這個道理,那么嚴老師就等于留在了同學們身邊。
下課!
《矛與盾》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僬J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劾斫庹n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學習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聽過自相矛盾的故事嗎?
老師簡單講故事,介紹矛和盾的由來與歷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诿投苁莾煞N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那還是不是我們的故事里頭的人物那樣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自由地讀一讀,聽清老師的要求。
出示生字,開火車請學生讀。
師:我相信同學們很快就會掌握生字的讀音,而且能讀得很標準,你自己一個人試試能不能行?
那么你幫生字寶寶戴上音節帽。戴錯了可要哭了。
學生注音。
師: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戰一下課文中挺難的字呢?誰愿意來領讀?
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師:會讀生字,那能把課文讀通讀順就更好了。我們來輪流讀課文,聽好了,也許老師很快會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茏约喊颜n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廴喑醪浇涣魉岬膯栴}。
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芴釤捴攸c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俪鍪疽髸䦟懙14個字。
、谥攸c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布局。
、蹖W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凇笆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著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谛〗M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并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后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邶R讀這段話。
、勰氵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倬毩暺渌7個生字。
、诔瓕懺~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僬阏J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谒鸭恍┌l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矛與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矛與盾》教學設計09-07
《寓言矛與盾》教學設計06-20
《矛與盾》教學設計(薦)10-13
矛和盾教學設計12-21
矛和盾的教學設計01-31
矛和盾的教學設計精品02-04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11-29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