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1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汶川地震感人事跡,歡迎閱讀與收藏。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
教師譚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為了四個學生,他張開了雙臂。
“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她的丈夫、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的雙臂保住了4名學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說,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慟哭失聲?
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中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記下了這一切。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2
一個普通的母親,億萬為人父母者中的平凡一個,在無情的自然災害面前,她卻不辭數千里、不顧生命危險前往地震的中心地帶尋找、救助自己的兒子。不拋棄,不放棄,在消防官兵們的全力救援下,她兒子終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時后,奇跡般地獲救。
龍金玉是貴州黔東南凱里市的一個普通居民,是一所學校的行政人員。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卻讓這個離震中數千里地母親格外關切---她的兒子就在震中地映秀鎮工作。她開始每天給兒子打電話,電話打不通!托人打聽,但杳無音信。最初(公文有約為您提供)的幾天,電視成了她獲得兒子消息的唯一渠道。茶不思飯不想,天天以淚洗面的她焦急地等候在電視機前,希望能夠得到兒子平安的畫面。但映秀鎮幾乎被毀滅性震毀的景象讓她萬分焦急緊張,她兒子正在映秀鎮工作!
“死的活的都要看到!”在哭了幾天后,對兒子的摯愛讓金女士做了一個同事和鄰居們都不敢相信的決定:親自去地震最嚴重的汶川縣映秀鎮尋找兒子。她丈夫告訴她:“等等吧,地震情況還不明,還有余震,現在去,不安全!”金女士說:“不行,一定要看到兒子,哪怕是埋葬他的廢墟!”
十六日,金女士只身出發了。隨身連吃的都沒有帶。“我什么都吃不下,”她說。從家鄉到貴陽,再飛到成都,她行色匆匆。第一次一個人出這種遠門的她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兩眼漆黑。有人給她吃的,她吃不下。在聽了她的事情后,一個成都的司機非常感動,主動要求免費送她到映秀。車在距離映秀不遠的地方,因為道路不通,不能繼續開車前行,只能下車。
下車后,金女士步行前進,一個人往里走。路上遇到一些救災的解放軍,他們好心地告訴她:“前面路沒有修好,而且隨時可能因余震塌方,最好不要走。”金女士感謝了戰士們的好意,繼續前行。
金女士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十七日下午了。她趕到兒子被埋的映秀賓館,發現那里是一片廢墟。消防人員們在那里忙著救人,醫護人員也等在那里。
有愛就有奇跡。金女士一打聽,原來正在被救援的就是她的兒子蔣雨航。金女士非常高興,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不過她仍然有些擔心,一方面怕里面不是自己的兒子,一方面又怕兒子被埋時間太長,無法被成功搶救。
經過消防官兵十多個小時的搶救挖掘,金女士的兒子終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時后成功獲救。消防官兵們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金女士的愛心也收獲了碩果。這是生命的奇跡,也是愛的力量。在自然無情地打擊面前,愛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溫暖,讓人對未來從滿希望,充滿信心。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3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茍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幾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幾乎同時,他沖到陽臺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茍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被茍曉超抱下樓去的學生得救了。然而,茍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學校其他教師和村民立即實施救援。看到有人準備搬自己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茍曉超斷斷續續地說:“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學生。”他艱難地用手指著頂樓說:“上面……還有學生……還有……”
茍曉超今年5月2日剛剛結婚,5月12日回到學校上課。當日下午,茍曉超所在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茍曉超又被緊急轉往縣醫院。因傷勢過重,茍曉超在半途中輕輕地閉上了雙眼。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4
5月14日10時,震后第三天,當解放軍官兵掀開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的一根鋼筋水泥橫梁時,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位死去多時的女老師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
她叫杜正香,是南壩小學學前班中班的代課老師,不過孩子們更喜歡搖著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實杜老師今年才48歲。
“看得出她是要把這些孩子們帶出即將倒塌的教學樓,她用自己的肩背為孩子們擋住了墜落的橫梁。”參與搜救的解放軍戰士說。
杜老師以生命守護的五個孩子最終沒能生還,這可能是她唯一的遺憾。
她的同事、語文老師楊樹蘭說,杜老師要不是為了救學生,自己一個人肯定能跑出來。地震發生時,正好看見杜正香一把將送孫子上學的嚴明君老太太祖孫倆推出了搖晃中的教學樓,轉身沖進一樓的教室,連抱帶拉救出幾個孩子,之后她又沖進了已是煙塵滾滾、不停擺動中的教學樓。
這是楊樹蘭最后一次看到的杜正香身影。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5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奮力挖掘,尋找幸存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人們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正在不停地吮吸,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親密地貼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人們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娃娃立刻大哭起來。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掩面悲慟。“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喂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里。”救援醫生龔晉掩面而泣。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6
2歲的陳浩靜靜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病床上,雙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滿是心電圖監護儀的膠貼。20多個小時之前,他還是活蹦亂跳的六年級學生。12日的強震震倒了學校升旗臺后的高墻,他被壓在了瓦礫之中。
“他本來可以不這樣的。”父親陳強說。
陳浩是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小學的學生。12日下午2時許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而溫江距離震中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學正在上課。突然兩層的`教學樓開始猛烈搖晃起來,我們都趕忙往樓下跑。”這個高挑清秀的男孩說。跑下了樓梯,穿過了樓邊升旗臺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帶。可轉頭一望,他看見一個女孩還在旗臺的高墻前,想也沒多想的他轉頭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發生了:三四米的磚墻嘩啦一下倒了下來,陳浩的背部和雙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礫之中。而那個他不認識的女同學卻安然無事。
雙下肢骨折、腰椎多處骨折、背部幾乎沒有完好的地方、肺挫傷和肺出血,醫生給陳浩的傷下了定語——“嚴重”。在最初清理傷口的時候,由于傷員太多,陳浩沒能用上麻藥,可堅強的他愣是沒有哭出一聲。12日晚,陳浩高燒近40度。在昏睡中,媽媽抓住他突然揚起的雙手,只聽他呢喃“我抓住她了”……“要是再遇到這樣的事,我還會的。因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陳浩的語氣很平靜。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貨物運輸,他常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雖然年少,卻顯得異常懂事。
堅強的他并不知道,那堵磚墻奪去了他三個最要好的同學的生命。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7
在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發生了一起驚人的地震,死傷無數,給四川人們永遠留下了一條不可忘記的傷痕。地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片廢墟。而在地震中,有許許多多的孩子被消防叔叔救了下來,我的心,總算是落下來了。
可是,我今天看到一個報道,經過幾天,消防叔叔在一所廢墟的教學樓下找到了一名還有生命跡象的孩子,當時,他已經被困80多個小時。當消防叔叔全力去搶救他時,情況發生了,小孩的身上有一塊大石板壓在身上,上面是搖搖欲墜的大水泥板,如果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一為小生命。所以他們便不敢馬虎,可正當這時,一陣微弱的`聲音傳了出來:“叔叔,我不怕,你先去搶救其他的小朋友吧。”聲音雖小,但感動了每一為人的心。經過一段時間,他終于被救了出來。老師,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在地震中,有一位老師卻感動了大家。他,是一位老師,雖然平凡,但他做了一位老師應為學生做的事。在地震中,他正在上課,幾位同學都躲在桌子下,但有幾位同學還在那里,他張開雙臂趴在四個學生的背上,四位同學都獲救了,老師去不幸遇難了。當他妻子趕到時,痛苦不已。希望得救的孩子健康成長,讓老師在天之靈感到安慰。
看到這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淚,孩子,堅強勇敢;老師,舍己為人。這一系列的故事都還在我的耳邊,我想:這次地震中不僅僅只有悲痛,可能更多的是,感動!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8
緬懷傷痛,是對生命應有的姿態,更是為了更好擁抱明天,砥礪前行。死者長已矣,生者或余悲。但愿逝者能忘卻地震來臨瞬間的驚悸;但愿生者謹記生命力量的堅韌與偉大、人間大愛的無私與樸實,珍惜當下,奮力前行。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山河倒轉,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曾經秀麗的山川,變成了一片廢墟,這里已經成了人間煉獄。撕心裂肺的哭喊,輕聲無助的呢喃,響徹這片天地。很多家庭因此而傷痕累累,很多的人失去了至親至愛的'家人。這次大災難,讓人們銘記于心,也讓人們學會了堅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國家的關心下,在全國人民援建下,大家團級一心眾志成城,組成團隊為災區的重建工作而努力。近十年過去了新的新的汶川縣城重新矗立而起,時間已經撫平了人們心里的創傷,當年因災難繼續向著自己夢想奮斗的人,已經成功的實現了理想。站在人生新的一個高度,在屬于自己的路上前行,祝福他們。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9
2008.5.12,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日子。北川,那場強震中受災最重的地區。即便山河破碎,中國人還是挺直了脊梁。或許我們在自然面前依舊渺小,但我們絕不屈服。眾志成城,筑成了今天的新北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天崩地裂,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特大地震。如今,十年了,時間的沉淀或許可以撫慰傷痛,但那段想起便泛淚光的記憶,卻不曾褪色。
汶川地震過去10年了,滿屏的汶川記憶,一種集體痛感依舊在。失去親情友情愛情同胞之情的烈度太大,時間裝不下,軀體也裝不下,這塊大地上依然有心靈的.余震。對逝者最好的紀念還是生者更幸福,否則悲傷只在表面流淌。只有家園更堅固,生靈更平安,才是真正的重建。祝福汶川,平安中國!
“那年我大你兩歲,今年我大你十二歲。”十年了,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今天,一起傳遞這條微博,祭奠每個逝去的同胞,也祝福這座重生的城市。汶川加油,一切安好。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0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四川發生了8級地震,在這短短的7秒鐘帶走了億萬人的`生命,在這其中有許多的感人事跡,下面我就來說說吧!
四川綿羊中汽學校的譚千秋老師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師,在地震的那一瞬間他沒有選擇逃亡,而是張開雙臂把四個學生壓在他身下,四個學生得救了,而譚老師卻犧牲了。他在那最危難的一刻,用自己的無私無畏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良知。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維護師尊,鑄就了師魂。荊利杰是剛入伍半年的消防隊員,命令發出,荊利杰第一個奔向廢墟。他不怕余震想留在廢墟上搜尋幸存者,但他被戰友和群眾拖了下來。就在這時,人們突然發現廢墟中有一個男孩在呼救。 荊利杰下意識地正要轉身奔向廢墟,余震再次發生,并引發了更大面積的坍塌。一塊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在往下掉,戰友們和群眾馬上把荊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帶。 就在這時,他跪倒在地說再讓他去救一個……
有了這么多的英雄人物,再大的災難我們也不怕。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1
“媽媽,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長大點,媽媽把你帶到彭州讀書書哈……”
這是5月12日中午12時許,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蔣敏和她遠在北川縣、朝思暮想的兩歲小寶貝的一次電話通話。
兩個小時后,14時28分,蔣敏與女兒永遠天各一方。在這場災難中,蔣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著永遠也揩不完的眼淚,蔣敏轉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災第一線。
對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時間給家人報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蔣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訊中斷,電話打不進來,也打不出去。
19時10分,出門巡邏回來的蔣敏再次撥動那個再熟悉不過的電話號碼,然而,傳來的還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時30分,電話依然無法撥通。
13日凌晨6時許,蔣敏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對方號碼是北川的'。“喂!”蔣敏剛剛和對方說了兩句話,頓時淚如雨下。
蔣敏在哭,旁邊女警也在哭:蔣敏的舅舅哭著打來電話,蔣敏的爺爺奶奶、母親、女兒全部遇難……除了舅舅,蔣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經確認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沒用,還不如在這里做點事,幫幫和家人一樣的災民。”遭受重創的蔣敏,此時異乎尋常地選擇了堅強。
地震發生后,蔣敏一直和戰友們忙碌在救援第一線,維持震后秩序,幫助安置源源不斷從災區送下來的災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著蔣敏在抗災一線一天天忙碌憔悴,領導和同事們非常擔心,特意把她調換到了指揮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線。
因為連日的勞累和悲傷,蔣敏暈厥過去。現場的警官們趕快把蔣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著她的頭,經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血壓很低。在醫生的堅持下,蔣敏被送到了醫院輸液,但一醒過來,她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點。
“我還行,我不能占醫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來。”蔣敏掙扎著回到天彭中學安置點。
28歲的蔣敏出生在北川縣,是個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兒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無人照顧,瑞瑞只得隨外婆住在北川。
女兒兩歲了,會打電話了。蔣敏告訴記者,女兒既乖巧又聰明,每次都會在電話里背唐詩給媽媽聽,還會甜甜地說:“媽媽,我想你。”“媽媽,我愛你。”
“現在,我再也聽不到有人叫我媽媽了,這個電話,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沒有人接聽。”張燕告訴記者,因為一家分居三地,蔣敏曾多次對他們說,自己對女兒對母親充滿愧疚。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2
在汶川地震后的廢墟中,消防人員在經過幾天的搜尋后,在一所倒塌的教學樓下發現了一名還有生命跡象的.孩子。他已經被困80多個小時,身上有一塊大石板壓在身上,上面還有搖搖欲墜的大水泥板。
情況十分危急,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這個小生命。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孩子微弱的聲音傳了出來:“叔叔,我不怕,你先去搶救其他的小朋友吧。”這句話雖小,但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救援,孩子終于被成功救出。這位孩子在地震中表現出的勇敢和無私,令人肅然起敬。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3
汶川地震發生時,汶川縣公安局副局長劉東正在街上。他迅速抱住路邊一棵小樹,避免了自己受傷。同時,他發現一位5歲左右的小女孩站在街中央哭喊,周圍不斷有磚塊掉落,情況十分危險。劉東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將小女孩攬在懷里,共同抱住那棵小樹。待地震稍微平息后,他迅速將小女孩交給她的親人,并立即組織在場的民警展開救援。他還意識到縣城內多所學校師生的安全,于是安頓好學生后又組織村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劉東在地震中的勇敢和無私,為許多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這些感人事跡展現了人們在災難面前所展現出的勇敢、無私和團結精神。這些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激勵我們前行。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4
在汶川地震中,一位老師在地震發生時正在上課。他迅速指揮學生們躲到桌子下避難,但發現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及時躲避。在這危急的時刻,他毫不猶豫地張開雙臂,趴在四個學生的背上,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他們。最終,四位學生都成功獲救,但這位老師卻不幸遇難。當他的妻子趕到現場時,痛苦不已,但她堅強地表示會嚴格管教孩子,讓他們走正道。
這個事跡展示了這位老師在生死關頭所展現出的無私和勇敢,他的`行為令人感動,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偉大。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5
在汶川地震中,龔天秀和丈夫被困在一個夾縫里。她的右腿被一塊樓板砸住,但神志還很清醒。她的丈夫一直死死地護著她,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無法幸存。他告訴妻子要堅強,要把孩子看好,走正道。龔天秀緊緊抱住丈夫,兩人共同面對生死。
這個事跡體現了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在災難面前,他們共同面對生死,相互扶持,展現了人類最真摯的情感。
這些感人事跡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堅韌和勇氣,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和身邊的人。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6
在汶川地震中,一位老師正在上課,當地震發生時,他迅速組織學生躲在桌子下避難。然而,當他發現仍有幾位學生未能及時找到安全位置時,他毫不猶豫地張開雙臂,趴在四個學生的'背上,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們擋住了落下的水泥板。
經過長時間的等待,救援人員終于到達現場,四位學生都獲救了,但這位老師卻不幸遇難。當他的妻子趕到現場時,痛苦不已,但她堅強地表示會好好撫養孩子們,讓他們走正道。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17
在汶川地震中,有一對母子被困在倒塌的樓房里。當時,樓房已經嚴重損壞,母子倆掉在一個夾縫里。母親的右腿被一塊樓板砸中,無法動彈,但她一直緊緊地護住兒子,用自己的身體為他遮擋掉落的物品。在漫長的等待中,母親一直鼓勵兒子堅強,告訴他要活下去。當救援人員終于找到他們時,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但她仍然緊緊抱住兒子,不肯放手。
救援人員小心翼翼地將母子倆救出,送往醫院。在醫院里,母親一直握著兒子的手,直到她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些感人事跡體現了在災難面前,人們的`勇敢、堅強和無私。這些故事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相關文章: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10-06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1-08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07-05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05-17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05-17
[精選]汶川地震感人事跡05-17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5篇)12-13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跡11-08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8篇06-13